幼兒園老師最煩的五種家長是哪五種?

陳縱橫

我在幼兒園工作了這麼多年,也接觸了不少家長,有的時候碰到一些家長確實會很煩,畢竟人都是有情緒的,不可能淡定到毫無感覺。我來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包辦型家長:在家包辦孩子的一切事,孩子連話都不需要說,只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父母就能領會孩子的意圖,馬上為孩子提供優質的服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點都不誇張。孩子於是在幼兒園也坐等老師、保育員為其服務,不喂就不吃,沒有一點生活自理能力。教師與家長溝通時,家長就說,怕孩子餓,怕孩子自己做不好,沒辦法。不接受教師的建議。



二、忽視型家長:這類家長也不少。在我們這裡,有很多家長太忙碌,連晚上也沒時間陪孩子。每天由老人帶孩子。老人又不懂教育,於是,每天晚上就讓孩子看動畫片。孩子沒人說話,導致語言發展不好,表達不清晰。還經常模仿動畫片中的暴力動作,與小朋友很容易出現爭執。還有的孩子,在很熱的時候穿棉鞋來。教師無語!



三、推卸責任型家長:有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感到很頭痛,教育不好。孩子出現很多不良行為,如:任性、晚上不睡覺、總看動畫片。但無法解決,於是對老師說:老師,我管不了孩子,你幫我管吧!我們又不是孩子的父母,孩子產生了諸多問題,怎麼能讓教師一個人來教育呢?那父母的責任呢?爸爸媽媽都去哪了?



四、不信任型家長:不知教師們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家長。在孩子剛進幼兒園時,家長會問孩子:老師有沒有打你呀?有沒有兇你呀?你吃飽了沒有?有的家長總是偷偷的躲在教室外看教師的一舉一動。彷彿老師都是披著羊皮的狼。其實家長擔心孩子也是正常的,有疑問可以直接和老師提出來。老師會注意關注每個孩子的。



五、荒誕性家長:最近我園裡出現了很多荒誕的事。天氣已經很熱了,27度左右。還有很多家長給孩子穿了3件衣服,熱出一頭的汗。我對孩子說,把外面的衣服脫掉,穿一件就行了。孩子居然不肯脫,還說好冷。我想了很久,想找出原因。這大概就是‘你媽覺得你冷’中的那個不敢脫衣服的孩子吧?孩子的皮膚已經失去了對溫度的感知能力了。



這五種家長確實會讓教師感到很煩。希望家長能多理解一下教師的工作和心情。不要總把教師想象成魔鬼一樣!我是雨後山林靜,歡迎您關注留言或轉發!


雨後山林靜正面管教

孩子上幼兒園,意味著孩子開端去接觸這個世界,開端習慣校園日子,有的家長體現得甚至比孩子都要嚴重,手機連著幼兒園攝像頭,天天調查孩子在幼兒園的動態。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避免不了要跟孩子教師接觸,但是下面這幾種類型的家長卻是教師最怕遇到的,有你嗎。

一、炫富型家長

大學在輔導班兼職的時分,遇到過一個上一年級的小男孩兒,特愛炫富,天天都跟班裡別的同學講爸爸開啥車、母親開啥車,家裡買啥房子。

這個小男孩兒還格外調皮,別的小兄弟都不愛跟他玩,有一次他母親來接他,咱們就跟他母親反映了這個狀況,說孩子總炫富,這樣並欠好,不利於養成一個慎重、傑出的性情。

沒想到這位母親比男孩兒還能炫富:“哦,這個呀,咱們家寶物上幼兒園的時分是在XX(咱們市最貴的貴族幼兒園)上的,那裡面的孩子你們也知道,家境都比較好,他可能是跟別的同學學的吧。”

說完這些,就沒有下文了,咱們只好為難地笑笑,孩子喜愛炫富,必定背面有一個愛攀比的家長。孩子還小,是不是穿名牌,住大別墅,這些都不主要,主要的是讓孩子高興生長。

二、溺愛型家長

溺愛型家長不只捨不得孩子吃苦,還捨不得批判孩子,不想逆著孩子的心思。

但是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就意味著不再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了,和別的孩子一樣,都是普普通通的小孩兒。當孩子出現疑問的時分,也會受到教師批判。

而溺愛型的家長在教師面前可能會體現得很合作,但是到了家裡就又徹底忘了,仍是會慣著孩子。

有的還會把職責推到教師身上,會說:“孩子交給你們了,你們多操心吧!”

是的,孩子是在幼兒園日子、上課,但是孩子白日在幼兒園,晚上回家,週末也在家,而幼兒園教師不能做到只管一個孩子啊,仍是需求家長去引導的。

三、老是責備別人家孩子的欠好

有的家長以為自個孩子即是世界上最佳、最厲害的,不是今日不想跟這個孩子一桌了,即是明日那個孩子怎樣惹我家孩子了。

更有甚者,孩子在校園跟別的小孩兒鬧了彆扭,家長直接找別的小兄弟說的。

家長有啥主意能夠跟教師交流,但是不能說處處都責備被人家孩子,假如真是別人家孩子的疑問,也能夠讓教師去調節,直接找小兄弟談話,可不太好哦。

四、弄權型家長

有的家長跟教師交流的時分,會有意無意地透露出自個的關係,比方跟教學某領導是兄弟啊,或者某個局的領導是親屬啊。

但是說這些又有啥用呢?是在警告教師嗎?其實教師對孩子不會因為這個孩子家裡有錢、那個孩子家裡有權就會對這個孩子好一些,徹底都是家長幻想出來的。

現在是有個別教師會收禮、會看中權貴,但是這僅僅小部分人,大多數教師仍是充溢正能量的。

五、徹底甩手型家長

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作為解放了,除了接送孩子,其它的都交給教師了,也很少跟教師交流、互動。

這樣一來,教師就會十分累,而且教師不能做到只關心一個孩子,那對別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再說了,孩子性情的養成並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職責,最多的仍是受家長的影響。

家長要適當跟教師交流,而且也要負起教導孩子的職責。

說不期望孩子成功、不期望孩子優異是假的,每個家長都期望孩子優異,高興,但是並不等於孩子上了幼兒園就一了百了了,教師是一部分,家長的效果也不行小瞧,畢竟孩子跟爸爸母親的時刻較長。


萌爸成長記

從教幾十年,打過交道的家長有多少?其中有不少家長讓我們感動,也有一些家長讓我們無奈。比如:

1、嚴以待人,寬以律己的家長。別人的孩子犯點錯誤就不依不饒,自己的孩子犯錯不是百般抵賴就是來一句“孩子小,又不是故意的!”小班有個孩子把別人的臉抓的滿臉抓痕,他媽媽毫無感覺,我陪著她跟家長道歉,她還在那為自己孩子開脫;後來她孩子的臉被別人抓了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到的傷痕,就氣勢洶洶的找老師。太多老師反感這類家長了。 2、把教育責任全部推給老師的家長。有的家長自己不關注教育問題,遇到問題就是一句:孩子交給你教的,你要負責。去年一奶奶在我班群裡說:要你老師幹嘛的,還要我自己教!?

3、自以為是的家長。現在家長受教育水平高了,也有自己的教育觀點,不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育方式。一剛轉園的孩子入園情緒不太好,正好是早操的時候,我就偷偷和她耳語:許多人看著呢,小班弟弟妹妹肯定會說這個姐姐怎麼了?趕緊把眼淚擦掉……結果媽媽馬上反對:陳老師,你不能這樣,你得和她講道理,講通了就不哭了。我轉身照顧其他孩子去了,她道理講了近一個小時最後還是沒講通,氣的把孩子丟下離開了,結果孩子馬上不哭。 我如果講一個小時的道理,其他孩子還要不要?!


4、粗暴無理的家長。若干年前一次園組織外出活動,園方安排家長不可陪同的,結果另一個家長全部跟上了,園長也不制止。回來的時候我班孩子上車已經入座了,一個家長想坐在我班孩子的位置,竟然讓我班孩子讓座,一個孩子讓她了,另一個孩子不願意,就自己孤零零坐在裡面。當時我那個心疼➕生氣啊,就說了幾句※※不該讓座把※※※自己留在那裡的話。 幾天後我們單位在電影院搞活動,我正候場呢,這位家長對我破口大罵,罵什麼我不知道,但是如果她是事實描述應該算是替我做了廣告。


5、負面情緒太多的家長。上屆一孩子爺爺給我們帶來很大思想壓力。每次送孩子他都會偷偷溜回來,趴在窗口觀察,那個面部表情讓我們很壓抑。這樣過了幾個月吧,有一天他終於說:你還不錯,我經常看新聞……數了一大堆負面新聞。 大班時孩子手鐲丟了,丟了幾天然後找老師非說是在班裡丟的,可孩子說是在其他地方洗手的時候拿下來的!更過分的是半年以後給我搭班老師打電話(我懶得和他交流了)說孩子想起來了,是※※拿的,讓我們幫他要回來。 還有一次水壺丟,也是經過了週末,週一早上發現水壺沒了,就一口咬定是在班裡被其他家長偷走了!這點事情鬧騰了半個月,下班電話追蹤,反覆查看監控……

哎,年輕時會因為委屈、難過會失眠、鬱悶,現在人到中年,學會淡定了。但願年輕的老師們少遇到最好不要這樣的的家長。


媽咪老師72

一、溺愛型家長

溺愛型家長不只捨不得孩子吃苦,還捨不得批評孩子,不想逆著孩子的心思。

但是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就意味著不再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了,和別的孩子一樣,都是普普通通的小孩兒。當孩子出現疑問的時分,也會受到老師批評。

而溺愛型的家長在教師面前可能會體現得很合作,但是到了家裡就又徹底忘了,仍是會慣著孩子。

有的還會把職責推到教師身上,會說:“孩子交給你們了,你們多操心吧!”

是的,孩子是在幼兒園日子、上課,但是孩子白日在幼兒園,晚上回家,週末也在家,而幼兒園教師不能做到只管一個孩子啊,仍是需求家長去引導的。

二、老是責備別人孩子的家長

有的家長以為自個孩子即是世界上最佳、最厲害的,不是今日不想跟這個孩子一桌了,即是明日那個孩子怎樣惹我家孩子了。

更有甚者,孩子在校園跟別的小孩鬧了彆扭,家長直接找別的小孩子說。

家長有啥主意能夠跟老師交流,但是不能說處處都責備被人家孩子,假如真是別人家孩子的疑問,也該讓老師去調節,直接找小孩子談話,可不太好哦。

三、弄權型家長

有的家長跟教師交流的時分,會有意無意地透露出自個的關係,比方跟教學某領導是兄弟啊,或者某個局的領導是親屬啊。

但是說這些又有啥用呢?是在警告教師嗎?其實教師對孩子不會因為這個孩子家裡有錢、那個孩子家裡有權就會對這個孩子好一些,徹底都是家長幻想出來的。

現在是有個別教師會收禮、會看中權貴,但是這僅僅小部分人。

四、徹底甩手型家長

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作為解放了,除了接送孩子,其它的都交給教師了,也很少跟教師交流、互動。

這樣一來,教師就會十分累,而且教師不能做到只關心一個孩子,那對別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再說了,孩子性情的養成並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職責,最多的仍是受家長的影響。家長要適當跟教師交流,而且也要負起教導孩子的職責。

五、過分緊張的家長

對小孩的教育過分的重視,經常電話問老師小孩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表現,對小孩的成績一點波動非常緊張,一切以成績說話,這種家長也是最讓老師頭疼的,過分緊張關注孩子的學習反而給小孩太大的壓力,有的甚至影響老師的私人生活。


火星咿咿呀呀研究所

其實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來說很少會覺得家長討厭,因為作為一名幼兒老師除了需要教育和培養好孩子之外,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的教育觀念和理念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所以很少會反感家長,通常都會耐心的與家長溝通交流耐心的引導,但是同樣的老師也是人啊,也擁有七情六慾有的家長的行為以及做法確實會引起老師的反感。

那麼都有哪一類的家長或是行為舉止會引起老師的反感呢,我大概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言談舉止粗魯的。

有極個別的家長行為舉止會比較粗魯,平時說話和交流容易帶髒字,對於孩子犯錯動不動就上手打孩子,或是責罵孩子。這樣的家長會比較容易引起老師的反感,並且覺得這個家長素質低下更不懂得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第二:不尊重老師的。

也有的家長會覺得幼兒園老師就是帶孩子吃吃喝喝玩玩鬧鬧的,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或是覺得老師學歷較低就不尊重老師,這樣的家長也會非常讓老師反感,還有就是對老師的稱呼,動不動就是阿姨的,還有的稱呼男老師為男阿姨的,分分鐘想爆炸。

第三:不配合工作的。

還有就是不配合班級工作的,幼兒園通常會舉辦一些親子活動或是其他的活動,這個時候有很多的工作就需要家長給與配合和幫助,而有的家長則是那種需要的時候完全不出力,之後又找事又是挑毛病的,這樣的家長也會讓老師反感。

第四:過渡溺愛孩子的。


我們班就有一個男孩,小班的時候我們班在二樓,每次都是奶奶從樓下背到班門口,然後蹲下給孩子換鞋,時間長了我就告訴他孩子自己可以的,要給孩子鍛鍊的機會,然後到現在大班了還是這樣,每次看見我就躲著。

然後還有就是一個孩子每天中午接回家吃飯回家睡覺,從來不吃幼兒園的飯,老師也不能說也不能吵,孩子回家一學家長立馬過來找事,我都可想說,這樣的小祖宗回家供著唄,還來為難老師幹嘛?這樣的家長你說能讓老師喜歡麼?


李夢龍

幼兒園老師比較反感的家長,我覺得應該有如下幾種:

1、放任不管型

以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萬事大吉,家庭教育方面跟不上,孩子身上一堆毛病,家長以為都是老師的責任,自己不負一點責任。

2、過度關注型

過分關注和溺愛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天性是無雙的,對於孩子也是言聽計從,養成的孩子驕縱蠻橫。

3、蠻不講理型

蠻不講理的家長,在幼兒出現一些小的問題,就是無限放大,找老師的責任,找其家長小朋友的責任。

4、失蹤不見型

5、天天遲到型

每次接孩子都是晚晚晚,老師因為這樣的孩子就要晚點下班,老師嘴上雖然說沒關係,不過很多時候還是比較在意,心理不願意的。

檢討自身,不要做讓老師討厭的家長!


遊戲育兒

既然是幼兒園老師最煩的家長,那就從老師的角度來看。

1、無理取鬧型家長。孩子給小朋友鬧矛盾了,家長來幼兒園吵一頓;孩子沒吃好了,家長說老師不關注孩子了;孩子磕破皮了,家長說老師不負責了……

2、不配合型家長。讓家長親子讀繪本,家長忙忘了;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家長說不會;交錢去春遊,家長說老師瞎折騰……

3、護犢子型家長。什麼都是我家寶寶好,我家寶寶做的對,自己的孩子是個寶,別人的孩子都是草。這讓老師很難開展工作啊!

4、無視幼兒園和老師規定的家長。幼兒園有幼兒園的規定,老師也有對寶寶的要求,本質上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有的家長,卻自認為什麼都懂,無視老師的要求,幼兒園的規定。

5、不與老師溝通的家長。進幼兒園,把孩子送進去就轉身就走,放學了,孩子一接,完事了。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從來不與老師主動溝通,難道只等著老師主動給你打電話??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家有一寶。喜歡和大家交流育兒、教育方面的問題,覺得有用的可以關注我哦!


成長的告白一

我不是幼兒園老師,但是作為一箇中學教師而言,應該有共同之處吧。我比較不喜歡一、過分溺愛孩子的家長,孩子犯了錯,家長不重視,反而想方設法的為孩子找藉口。二、總是對老師提要求的家長,引起老師的重視是好事,可是照顧你家孩子了,那別的孩子呢,比如調座位啊,給他的孩子多留點作業啊等等。三、對老師避而不見的家長,老師很少叫家長來學校,但是有的家長來給學生請假,或是來學校找學生時,卻不來找老師一下,其實有的時候老師還是想跟家長溝通一下的。四、最煩的是要求調班的,老師盡心盡責的教學生,一視同仁,但是你要求調班是什麼意思,不信任老師嗎?五、真的是有流氓家長啊,有理講不清,無理攪三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