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即使無法讀完,也總是喜歡買書?

王乾

一開始買書是為了看,後來買書是為了以後看,這個花錢模式開啟以後簡直控制不住自己。

上學的時候窮,把生活費扣除一點買書,覺得自己那時候棒極了,買了書很快就看完了,沒錢再買,就常去泡圖書館。甚至圖書館的老師都認識我了,有一次那個漂亮的圖書館女老師面帶笑容地對我說,我又見到你了,還是這個位置。記得那次看的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花了好幾天的晚自習時間。特別幸福。

那時候看書,看的都是文學歷史雜類,還有各種雜誌。後來還因為學校圖書館不再訂閱《南方週末》,還傻乎乎地直接給圖書館長打電話質問原因。想想那時候讀書真的是廢寢忘食,如飢似渴。

工作以後,發了工資,有閒錢了,就開始買書,結果就墮入了買書不看書的深坑,至今沒有爬出來。

一開始還只是零零散散的買,把以前聽說的單本的好書都買了來看。誰知道自己不滿足啊,開始買整套的了。《魯迅全集》,《莎士比亞全集》這種文學類的大部頭都收了,接著就是《全宋詞》,《全唐詩》,《資治通鑑》,《史記》等等這些中華書局的套裝古籍。

特別喜歡蘇東坡,於是乎,把蘇東坡的全集收了一套。特別喜歡李白,把李白的全集收了一套,特別喜歡杜甫,把杜甫的全集也收了一套,不僅如此,什麼《杜詩詳解》《杜詩鏡銓》這類關於老杜的集子也收了來。

外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集弄了一套。傅雷先生譯文全集也零零散散收齊了一套。法國俄國大文豪的名著都各弄了基本代表作。

社會學的,歷史學的,各種好書零零散散弄了幾大箱。突然之間感覺房間裡除了我和床,就剩下書了。

而且大部分都沒看,完整如新,甚至《全唐詩》都沒開封。家破人亡的節奏啊。

我覺得,買書,即便不看,也有一種快樂在裡面,就像女人喜歡買衣服,買首飾,買化妝品。

即便我現在不讀,或者沒時間都讀一遍,但是一想到以後有這麼多好書在我手裡,屬於我,我就別提多興奮,多幸福了。

時間是有限的,讀書是無限的,我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讀書裡去。


西堤君

我就是你說的那種人。說一說,我自己的情況以及我對此問題的理解吧。

我從小就喜歡買書,儘管小時候家庭不富裕,但還是見到了好書就邁不動步。

見到一本好書,不捨得錢買,就在書店裡蹭看的時候有;喜歡上了一本書,反反覆覆去書店,左思右想地決定是否該買的時候也有。

即便是當窮學生時精打細算地買書,有的書買回去之後,亦束之高閣了,有的是看不進去,有時是沒時間看。

更不用說,等我工作之後,自己有餘錢可以買書了。

我現在家裡至少有五千冊書吧,瞎估計的,因為從來沒計算過。一位老者曾到我家做客時,看到我家的書架說:這些書得一萬塊錢吧。

我只是笑了一下。我沒說,一萬塊,才能買到多少本書呀!就算十元一本,也不過是一千本。更何況平均起來恐怕一本不止於十元。

幾個書架都擺不下,所以,我就到處塞書,床底下,衣櫃上,辦公室的箱子裡……

現在,我有好多書是沒看過的,其數量自然比上學時多得多。或許,等到我老的那一天,還會有很多我買過的書,沒有翻看。

我外甥女都笑話我,你的書都沒看。她為何看出來我沒看呢?因為好多書都沒有開封,就是包在書外邊的那層塑料。書,沒時間看的話,我就先不拆開了,以免風化、弄髒、磨壞了。

一位編劇在微博上說,見他買了太多書,有人就問,你能讀完嗎?他回敬道:你管得著嗎?

可見,他也是讀不完的。否則,也不至於這樣含糊且不客氣的回答了。

愛書,時間長了,真的就有可能成為一種癖好。見到了喜歡的,就想買。

若問,書多了,有沒有作用呢?我覺得,是有用的。比如,閒暇時,會抽出一本沒開封的書看。或是,要查找資料時,書多了,可選擇的餘地就多了。

培養孩子的閱讀,我也堅持這樣的觀點:先有書,後有閱讀。

我不會像有的家長那樣:我給你買的書,你都還沒讀完,怎麼能再給你買新的。


把書讀薄

說的就像我呀,我也喜歡買書,雖然很多還沒看,但還是不停地買買買。為什麼,喜歡看書,但時間又不夠唄,平常別人問,都是隨口就這樣回答了。現在看到這問題,我倒是認真分析了下。

一,喜歡買書的人,大部分應該都是愛看書的人。當然,要排除某些不愛讀書的人喜歡買書裝門面的。就像我,從小愛看書,以前讀書時不停地攢錢買書,那時是散文小說居多,進入社會工作後,看的書也就更廣泛了,除了文學,各種雜學都感興趣,然後看到感興趣的書就不停地買回家。自從上班有工資後,不僅是買新書,就連以前看過覺得很好的書都要把它們買回來保存。這就像是一種習慣了。



二,紙質書看起來才有感覺,也覺得更划算。現在電子書這麼發達,很多人喜歡看電子書,方便,隨時隨地能看,我也偶爾會看下電子書,但更多時候還是喜歡捧著紙質的書看,除了那沙沙的翻書聲能帶來感覺外,還方便查閱和回味,有時後面的不懂了想回去看看,紙質的更方便查找,還一個心理作用,同樣是出了錢,紙質書擺在那就像是自己的財富,並且感覺踏實,而電子書你不打開卻看不到它的存在,並且會擔心哪天因為自己或者系統的失誤讓它消失無存了。所以我就喜歡買紙質書。


三,時間不夠用。這也是其中一方面,現代社會是個信息大爆炸的社會,整天都在緊張和 忙碌浮躁中度過,而休息娛樂方式又很多,所以難得有時間靜下心來長久地看書,因此我的書買回來還有很多沒拆封。最近我開始給自己定下讀書計劃,希望能有毅力做到,儘量減少其他娛樂時間,利用空閒時間多讀書,讀好書。

四,最後,都怪商家太多打折優惠勾引我。京東經常搞活動,淘寶有幾個書店我也會買,自從網購興起後,買書再不用像去實體店那麼麻煩了,加上經常打折,一看到比平時優惠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多買,經常為了買某本書逛書店,結果為了湊單卻買了一堆回來,哈哈,這其實只能怪自己了。像我一樣的人有嗎?


藍箋1997

這不是很正常的消費行為嗎?

買書跟買衣服、買手辦等一樣,首先是一個消費行動。有些人喜歡買很多衣服,裝滿整個櫃子,最終穿的卻沒有幾件。有些人喜歡收藏手辦。

從這點來看,買書就是一個個人偏好的行為。只是,在大眾的意識裡,沒有把書當作是商品,而是知識。買書,讓人潛意識裡認為,這是學習或汲取知識,從而無意地拔高自己的行為,流露出優越感。這並不是一個可取的形態。

事實上,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現在網絡購書發達,買一次書就五六本,像我一個月至少購買兩次書。工作之餘,每天我會此抽出2~3個小時的時間去讀書,但即使如此,讀書的速度也跟不上買書的速度。

另外,買書也是一種學習。在形成閱讀習慣和偏好後,選擇書其實是在遴選信息。我對什麼歷史感興趣,什麼問題是我沒有想明白的,這些最終都會反映在一個人的閱讀趣味上。一本書就是一個信息,就算你隨便翻翻,也是對自己知識體系的一個補充。但瞭解一本書,不可能全靠這種隨意的閱讀,還是需要深入而全面地閱讀。

最後,對於我來說,除了興趣之外,買書是工作需要。自己從事著與文字相關的工作,每天都在寫作。寫一篇文章或一篇評論,需要閱讀大量的書,才敢放心地寫。有時候,寫作時遇到一些盲點,急需一些書來補充,這是手中有書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閱讀與寫作,其實是一個完善自我的過程。我們生活在社會上,每天會遇到很多事情,人生也會遇到波折。有些事,並不是與朋友、家人訴說就能解決,還是需要自己獨立去面對。讀書,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反思自己。

當然,買書最大的弊端是書太佔地方了,搬家的時候太麻煩。


王輝城

這裡反映出幾方面的情況: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即使無法讀完,也總是喜歡買書,買書這個行為是一個囤貨的表現。我們讀《斷舍離》就可以很好的分析出原因——人和物品之間的關係反映了人當下的心理。

一、執著過去型

這一類型的人,可能喜歡買書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要讀這本書,而是這本書對他來說特別有紀念價值(紀念版、特別專輯等)。如果囤積數量過大,沒看到一本書都會勾起對當時的回憶,沉浸在給人講述過去的情景裡,會導致他看不到現實,完全沉迷在過去的回憶之中。

二、擔憂未來型

這跟知識焦慮的時代有關,總在為了某個沒有這些書籍就過不下去了的未來擔心不已,總覺得這些只是有一天會用上,哪怕今天看不懂或者來不及看,未來的某一天沒有這些知識,或許我會陷入困境,先屯著,慢慢看。擔憂未來的人,腦子裡總是沒有來由地想象一些“總有一天危機會來臨,自己會因為買不到那些東西而陷入困境”的情景。

從需求角度分析

三、溫故而知新

我相信沒有哪一本書在真正意義上是能夠“讀完”的,隨著一個人的經歷、三觀的塑造,每一本書在不同的階段看都會有不同的韻味!

儘管現在科技發達,手機平臺可以看書,可以在網絡下載電子書,但是,總覺得沒有買一本書回來方便,隨時溫故知新,隨時拿起來翻來曾經在每一頁記錄的筆記,見證自己的成長和思考的過程。當下,我就是拿著已經泛黃的《斷舍離》回答這個問題!

綜上所述,有些人即使無法讀完,也總是喜歡買書?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去看待!或許是心理反映,或許是需求,最重要的是出於愛讀書而不是純粹的囤積焦慮!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用心分享乾貨的鏟屎官!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你若喜歡,順手點贊,你的肯定是我的動力,讓我信心加倍!——涅槃陟

涅槃陟

這是一種病,一種貪婪,總是想把整個世界都裝進肚子裡,真的沒有這種可能。我曾經就病的不輕,總是買買買,進了書店就出不來。然而,買回來的書,基本都丟給書櫃了,好像和自己沒關係似的。



要麼就是好友來訪,借書,在我千叮嚀萬囑咐的嘮叨聲中,我的書,基本無一倖免的成了:黃鶴一去不復返。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也就有教訓了。人不可能什麼都知道,總有你觸摸不到的領域,總有你不感興趣的事情。就比如:96年去海南出差,返回途中,領導突發奇想,非得要在武漢下車,要去上海,於是乎,又從漢口坐江輪前往上海。我忘記了是三等艙還是二等艙,我們一行三人,我們房間多了一個人,也就是這個人,讓我有了學習秦腔的衝動。



一個上海籍的西安人會唱秦腔、婉婉腔,而我,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安人竟然不會?好丟臉。於是,從上海返回西安的第一件事,直奔西一路(藝俗社)旁的音像部,買了兩張原版秦腔碟,每張50元,分別為(三滴血和血淚仇)。學戲的熱情高漲,也就在這個時候,西安‘秦之聲’尖莊杯大獎賽海選拉開了序幕。我報名了,學了三天,只學了一段(祖籍陝西韓城縣),走上了秦之聲的大舞臺。我記得很清楚,臺底下坐的全是秦腔和地方戲的名家:全巧民、肖玉玲、李愛琴、吳德、鄖宗漢等。第一關,輕鬆過關,第二關唱什麼?(祖籍陝西韓城縣),好嘛,第二關過關。第三關唱什麼?(祖籍陝西韓城縣),結果,問我話的老師樂了,結果,我提一瓶尖莊酒打道回府了。知道我的壯舉的一幫朋友也樂了:我們唱了幾十年的戲,也不敢去登那場子,你娃牛。當然了,這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一個插曲。事實證明,秦腔不是那麼容易學的,太難了。通過這個笑話,我學的老實多了,只做自己想做而能做的事。



學秦腔和買書是一個道理,買的再多,不看等於白搭。16年在賈平凹故居買的那本(秦腔)也只是翻了幾十頁。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一定是:活到老,學到老。買書是種病,認清可改錯。飯要慢慢吃,人要好好做。


蓉兒尋找靖哥哥



大家好,我是小熊。

回答這個問題,結合自身所感,從時間上往前倒推,大致有這三種原因吧。

1.用屯書來逃避學習,用讀書來逃避實踐。

都說,寫作是一種反人性的動作,所以一般人很難堅持寫作輸出,但其實,要是強迫你去看你當時不那麼感興趣的書,也是反人性的不是麼。

可是,之前某段時間,我竟然一口氣買了十來本陌生領域的書回來,並且比較輕鬆地在堅持閱讀。

因為,我在逃避一項對我來說更艱難、更難以開頭的實踐作業,我用我在讀書來麻痺自己:我不是在偷懶。而事實上,我就是在偷懶還逃避現實。

這個有點像是“用戰術上的勤奮來逃避戰略上的懶惰”,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2.沒有目標的生活真的很可怕哇。

剛畢業那年,因為做的專業對口的工作,工作方面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很快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並且可以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到8分。

下班後,因為公司地處比較偏,除了吃飽喝睡覺,也沒有什麼所謂生活。

那時候每天玩手機就只會瘋狂刷劇,可是知道這樣不會對自己有什麼成長和提升,後來便想到了看書。

於是買一堆書回來,正好多買一些還可用優惠券而且包郵。

重要的是,看著那一堆書,覺得生活終於有了目標,有了奔頭。

真的是又一次在騙你自己。

3.買書等於讀書,提前享受滿足感。

總以為“書都買回來了,我肯定會看的哇,或早或晚”。所以,剛買回來的時候,便在幻想:這些書我都看完了,我又學習到好多東西,自我提升了不少。

呵呵。都說該要有回報後置的意識(先付出努力和行動),可是怎麼你就只學會“提前享受滿足感”了呢!

綜上所述,好像只有一個原因:自我欺騙。

也許,我們都該好好學習對自己誠實一點。


飛奔小熊007

題主的問題其實很多普遍,我也是這種,只不過現在換了一種方式,囤積電子書,Kindle,京東閱讀,京東閱讀開了暢讀。

為什麼會大量的屯書呢?以個人心理活動做個分析。

1.“求知慾”

帶引號的,因為確實存在求知慾,只不過最終沒讀完。我一般是面對一個問題或有了新的想法後,在思考需要學習的知識後,會大量的找相關的書籍,一般京東閱讀的暢讀欄目搜索到的都會下載。在這個過程中,渴望儘快掌握相關領域的所有知識,所以做出了一個收集信息的行為,因為判斷一本書是否有用,看看目錄基本就差不多了,也就是個先加法再減法的過程。

2.“相信自己會讀”

人往往對自己的意志力都是向上高估的。在買一本書或下載一本書的的時候,你心裡一定下了一個決心的,這本書我一定好好看,別人評價都說不錯,我讀完提升肯定很大。結果呢,今天加班太晚了,明天還有個PPT要做,後天是週末了,休息下吧。

3.“這本書好像講的就是我的故事”

對於書籍,最大的吸引力莫過“作者怎麼寫的和我的情況一樣”,一定找時間讀下,先買了。


總結下,就是買書的時候,從來就沒有覺得沒有時間讀,最起碼買書的那一刻,心潮澎湃,新一輪的讀書計劃馬上就會開始。

怎麼改善這種情況呢?

把讀書成為工作的一部分,成為不得不讀的任務。


心智閱讀

我記得有句話:書非借不能讀也。意思是隻有借來的書才會去讀,這句話一點沒錯,自己買來的書,不一定看完,借來的書因為要還,反而抓緊時間看完。

我也算個愛書之人,上學的時候就喜歡買書,甚至把家長給的早餐錢省下去買書,幾十年下來,零零碎碎也湊齊了兩個書架,隨著物價水平的提升,書價也上漲不少,囊中羞澀,乾脆去書店當“書釘”,只看不買,但碰到心儀的圖書,總是難以割捨,看看書的定價只能放下,但走不多遠,像自己的孩子在呼喚自己,還是返回拿起來再翻幾頁,捨不得放下,最終只能收歸囊中。

買回來的圖書,大部分我會認真讀完,有時因為工作壓力,家務的纏身,一些書讀了幾頁就束之高閣,隨著時間的流逝,竟然忘記了他的存在,只有收拾書架的時候,偶然看到,心裡想著等有時間再認真閱讀,但很快就拋之腦後了。雖然不怎麼讀,但坐擁滿架的圖書,也會有種土財主的滿足感。

現在隨著手機閱讀的興起,離紙質書就漸行漸遠了。無論是在等車、坐車、上廁所的零碎時間,很順手就掏出手機,看新聞,看視頻,亦或看看電子書,還有各種音頻的APP,讓你閉著眼睛就能享受讀書的樂趣。

書店我還是會去,碰到不錯的圖書,依然會買,我還是喜歡書籍捧在手中那沉甸甸的感覺,電子書永遠也不可能取代紙質書,因為真正的讀書人不會捨棄與心儀書籍那份零距離的感覺。


浩蕩揚子江

以前我也這樣,總是買書,卻有可能沒看完,或者乾脆不看。但是下次還想買,總覺得以後有時間再看。

還有一段時間在網上收藏很多名著,想等靜下心來再看。因為想看總是看不進去。後來看不了了。

可是有一個問題,家裡東西太多,沒地方放,顯得太亂。自己買的書又不想看完就賣廢舊品,所以買的少了。

藏書再多,不看還是沒有太大作用。我們通常看書,除了正好要用的,或者查找資料,平時只有吸引自己的書才能看得進去,才能獲得最大的價值。

幸好圖書館離得不遠,有時間也去借閱。喜歡的就做讀書筆記,快速瀏覽過不想再看的,及時歸還。人的興趣愛好不同,欣賞角度不同,可以各取所需。

但是藏書有限,新書更換也不是很快。你想找的書可能沒有,還是想買來一睹為快。

這樣的想法促使新的一輪購買熱潮。但是還是會有的書買來你不喜歡看……

別管哪種方式,愛看書是好事兒,都應該鼓勵。

我從小就認為只要是看書,時間就沒有被浪費。到現在還是這樣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