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對人的意義是什麼?

傳統鄉土氣的文藝小生

文學作為人類的精神結晶,對人具有多重意義。對創作者、讀者、社會和歷史的意義,又是不同的。可以說,文學對人的意義等同於文學價值和意義問題。

答主前日曾有幸到劉禹錫謫居十年的朗州(今湖南常德市),作了一場關於文學價值和意義的講座,今天,把講座的提要分享於此,還望讀者諸君多多批評。


1. 文學是參與政治,改變命運的手段。

在中國古代,參與政治的途徑有三種:世襲、選舉和建立王朝。

世襲,是貴族的特權。皇族的核心成員,世襲政治權力,處在權力遊戲中心,一般皇室宗族,則只能享受榮華富貴,反而難以政治參與政治了。

建國立業,乃非常之人才能夠成就的非常之業。尋常百姓,既無此才能,更無此膽量了。成功了是建國,失敗了就是造反篡逆!這條路,不是常人常走的。

只有選舉制度,是普通人有可能走得通的。

選舉制度中,隋唐至清末的科舉等考試,對普通人進入統治集團,參與國家和社會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科舉考試,如今天的高考,可能是普通人改變自身命運的唯一途徑。

而科舉考試,特別是唐宋時期,多考察詩歌和辭賦,其時,文學對士人乃至其家族的意義就非常重大了。

1905年,張之洞廢除科舉制度後。科舉之途便被廢棄了,而讀書特別是文學,仍在一定程度上具備參與政治、改變自身命運的作用。今天的公務員考試,考察內容包括對歷史文化知識的掌握,申論的寫作,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對考生文學水平的考察。

2. 文學是表白心曲,傳達意願的工具。

“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劉禹錫的這首《視刀環歌》,把目成心許的暗戀情狀呈現出來。當處在暗戀之中,不知如何表白自我時,可以此詩傳情。

情詩在人們傳情達意時具備日常語言難以替代的作用,達到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而含蓄有節的文字表達,對朋友之間,上下級之間,尊卑之間的交往,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今日國人之粗鄙的一大表現是,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欲求時,非常直露,缺乏一種含蓄文雅的氣度,有些言語彷彿出自衣冠禽獸,其人似未嘗被文化薰染過。

舉個例子,戀愛之中,一方熱切思念對方,自己常主動聯繫對方,時間久了,內心可能有所不平——你就不能主動點兒?你就不想我嗎?不要老讓我主動,好嗎?

周代的人這樣表達:“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詩經·鄭風·子衿》)

翻譯成白話: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把音信傳?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樣長!

現代人這樣表達:

我(我)
我要(我要)
我要你(我要你)
我要你的(我要你的)

我要你的愛
你為什麼不走過來
我(我)
我要(我要)
我要你(我要你)
我要你的(我要你的)
我要你的愛
你為什麼不說出來
我愛你我愛你葛蘭《我要你的愛》

雖然這兩首詩(歌)內容略有差別,但兩首作品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子衿》含蓄委婉,而《我要你的愛》直露奔放,都是文學化的表達,然而前者更為文雅,是經過昇華的藝術,而後者略顯粗俗,近似於發洩的情慾。前者更具有文學性!

3. 文學是融入歷史,豐富傳統的津渡。

文學創作是作者進入歷史的方式,屈原被流放到南方,他的詩文就寫了曾在南方巡遊的舜帝。劉禹錫被貶謫到常德時,便想到曾經流放於此的屈原,並模仿屈原,改造當地的民歌,寫出了《竹枝詞》《楊柳枝詞》《競渡曲》等作品。



文學作品可能促進歷史的變化,有些作品催生景觀的產生。劉禹錫曾到過的地方,大多修建了與其作品相關的景觀:1986年,安徽和縣修葺了“陋室公園”;1990年,南京市在石頭城舊址上興建了石頭城公園,2017年,常德修建了柳葉湖大唐司馬城。

文學作品和作家言行也可能成為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精神,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精神,都豐富了我國的文化傳統。

4. 文學是抒情言志,表達自我的載體。

詩言志,歌詠言。

這點幾乎是常識了,就不作展開了。

5. 文學是自我救贖,堅守自我的媒介。

文學是弱者的職業,在人生低谷,作家用創作突圍,以文字自我救贖。蘇東坡最偉大的作品,多半在貶謫失意的人生階段寫出。

失意的阮籍,寫作《詠懷詩》,追懷歷史,把內心的積鬱、失望、痛苦傾瀉而出。五百多年後,劉禹錫亦步武前賢,寫了《學阮公體三首》:

少年負志氣,信道不從時。只言繩自直,安知室可欺。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己

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

昔賢多使氣,憂國不謀身目覽千載事,心交上古人。侯門有仁義,靈臺多苦辛。不學腰如磬,徒使甑生塵。”

劉禹錫一生70多年,有20多年貶謫在地方,如果不是文學,他將怎樣安放自己的內心呢?

強弱並非絕對的,強者也有失意之時。處在低谷的強者,也是弱者,文學可能成為他們找到生命新的平衡的砝碼。

6. 文學是維護公正,守衛道義的堡壘。

文學是弱者的職業,更是維護弱者權益,守護社會公正和人間道義的堡壘。

孟子說,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古代的士大夫,與現代意義的知識分子,在精神氣質上近似。能夠超越一己之利害,甚至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7. 文學是記錄生命,抗拒死亡的利器。

生命短暫,時光飛逝,死亡無法避免。怎麼才能死而不朽呢?

《左傳》給出了答案: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立德是極為罕見的聖賢們的事業,立功是人中龍鳳的帝王將相的職業,而立言則是眾多在現實社會中缺乏行動慾望,渴望在精神過度封王成聖者的追求。

何況,相對德業和功勳,文字更能傳之久遠。文學家通過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自己的生命,傳播了筆下人物的生命,也延續民族的文化生命。

8. 文學是豐富生活,滋養生命的源泉。

與其他動物一樣,人有食色的生理追求。然而,人又不能停留在動物階段,還應當有一些精神性、超越性的追求和價值實現。這種價值,主要通過藝術、哲學、宗教和文學等來達成。特別是文學和藝術,以較為直觀感性的方式,豐富了塵世凡夫們的生活,滋養了被瑣碎庸常所消磨的生活。

“只有一個今生是不夠的,人還應該有個詩意的世界。”文學便是通往詩意世界的大門!


更多人文精彩,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風雅人文觀察

文學對人的意義是什麼?

在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回答過,有過不同的回答。

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莫言

我想,文學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匱乏,還有生活中那些已經削弱我們並正在讓我們氣喘吁吁的東西。文學能夠讓我們明白,像一個人一樣活著並非易事。 --雷蒙德·卡佛

以上是兩位重量級文學的大師。但他們對文學的看法卻截然不同。

對一個作家來說,對文學的理解,會把他們引導到不同的方向。而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一樣,他們對文學的理解,也會影響文學的意義。

文學要對人產生影響,它首先的必要條件肯定是讀者必須接受它,有條件接受它。

其實人們選擇文學的同時,文學也在選擇讀者。

不同的文學對讀者的要求不同,具有深度的文學作品對人的文學素養會有較高的要求。只有我們看懂了,我們認同了它,它才會對我們產生影響,對人生產生意義。

文學是沒用的,若純粹在實用意義上來說,它既不能填飽肚子,又不能賺大錢改變生活,在物質的世界它一無所用。看得書多又怎麼樣,還不是給人打工,還不是在沒有看書的人手下打工。有人會這樣說。

從物質世界的確是這樣說。

但是世界並不是單純的由物質構成,它還有另外一面——精神的世界。文學所影響的正是這個世界。

這是一個被我們所忽略的世界,它沒有實體的形態,碰不到摸不著。我們有些人一直以為它不存在,或者不重要。我們被外界的五光十色所吸引,被能夠真切感受的事物所吸引。

事實上,有形態的,看得出結果的東西總會比概念的無形的東西,模糊不定的東西更能夠被人認識。

所以人們現在更為關注的是有用的實際技能和知識,而把“沒用”的文學棄之如履。

但文學的“沒用”正好是它的作用。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文學的作用正在於如此。

它以現實世界的素材為基礎,向我們描繪了世界的可能性,被發現的,或者未被發現的。

我們跟隨著作者的描寫,進入了另一種生活——世界的眾多可能性之一。

在那裡,我們得以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還有我們自己。這不是一種價值觀的強制傳遞,而是一種引導,讓我們能夠得以思考,反思。

文學之所以震撼人心,其實都是因為它給讀者帶來的每一個發現。

發現自己的懦弱,發現自己的軟弱,發現自己勇氣,發現自己的豁達。

文學是對生活的發現,對自身的發現。

讓人成為他自己,我認為這才是文學真正的意義。


鏡月霧

這個問題擱在幾年前我估計我會講,要文學何用,我就喜歡無用。不過現在我已經講不出這樣的話了,大概是自己太虛弱了的緣故吧。

我不敢講文學有什麼用。我只敢小心翼翼的說,至少我需要它。像嗑藥那樣需要它。

我看小說,是在滿足自己的一個需求。我常常產生這樣那樣的虛無感,對過去愧對,對未來惶惶不可終日,所有的道路越來越狹窄。有時候覺得世界是個牢籠,把我緊緊束縛住。我會煩躁,不知道今天做了什麼,不知道同今天一模一樣的昨天做了什麼。我會惶恐,害怕自己就這樣一輩子,就被自己潦草的糟蹋了。

這可能大概是我需要文學的原因。文學對我有慰藉功效,更多的時候可能並不是慰藉,而是無可慰藉,它與我同樣難過,同樣困惑。

文學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是齊頭並進的。從廣闊流到了狹窄,從崇高流到壓抑。事到如今,沒有什麼能被逃避的。

有時候我很想抱著包法利夫人來一起哭一哭,嘆一嘆有什麼辦法呢,你站在此處,遠眺只能眺望見你看得到的東西。有時我真的挺理解她,也挺佩服她的。不過她能怎麼辦呢?從前堂吉訶德還能仗劍而行,她只能出個軌。在這樣的平庸生活面前,做一場自顧自的白日夢。這不僅僅是一個道德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生存處境的問題。你看,這同資產階級的劣根性不劣根性的沒有直接關係的,我們也要面對這樣的生活的。出軌,還是不出軌,並不是找不找男人,找一個什麼樣的男人的問題。這是一種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對生活的選擇困境。

有段時間,我感同身受的讀《局外人》,我是局外人的局內人,過著一種與自己不相干也意識不到自己有什麼相干的生活,我很悲痛,他與我同樣的痛。但只有這樣的悲痛裡面,我會去儘量的跳脫一種局外人的生存境況,我並不想這麼生活,漂浮在生活的表面,永遠腳不沾地的這樣漂。這種嘗試未必是成功的,它大多數情況下是失敗的,然而有痛楚就好過沒痛楚。

我骨子裡並不樂觀,我有時候會傾向於認為生活就是一種泥淖,無論是否有權有名有錢,都只能掙扎而無法避免。好像在我們這個時代裡面,對自我的困惑終將無法避免。卡夫卡點出了我們的主題,我們全是K,像詛咒一樣逃離不開K的命運,一種沒有過去,不知未來,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動機是什麼的生活,只是在一種莫名其妙的狀態下順理成章的做一些即時性的事情。籠罩在巨大的非理性之下的,莫名其妙的順理成章。喬伊斯也點出了我們的主題,曾經光輝的奧德修斯被解構成布魯姆,在瑣碎的生活裡游來蕩去。生活是一堆瑣碎,我們在孤獨裡飄蕩,如何去回家?

文學有什麼用?它是我們的困境與當下。我像嗑藥一樣需要它,需要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傷痛,保持孤獨與絕望。因為我即便不傷痛,不孤獨,不絕望,我的生活才是真正傷痛、孤獨與絕望的。這即便是我永世不能更改的困境,總算是要時時記得的,時時拿來想一想的。因為想一想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在生活,在活著。

我不把文學當成我的身外之物。我也不想去詢問我的靈魂,問它有什麼用。


快樂幫幫

曾經有一位學法律的同學問我“我們都是文科生,法律有它的規則,去判定一個人是有罪還是無罪的。而一部文學作品是好是壞如何界定?文學的意義是什麼?”

無論對作家、文學系老師、文學愛好者來說,這似乎都是一個永恆的問題。

一部文學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評判很複雜,對於一個人而言,你是否喜歡一部文學作品、認為它有什麼作用都取決於你自己。

意識流的開山作品法國作家的《追憶似水年華》、19世紀法國最重要的《人間喜劇》、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小說”的《戰爭與和平》無一例外都是長篇鉅製,

可能你抱著一顆期待又崇敬的心看了十幾頁,卻發現太過冗長、人物關係太複雜、提不起興趣,對你而言,這些書暫時的就是“沒用的、沒興趣的文學”,有可能在你的後半生你永遠都不會再翻開這本書,又或許今夜在夢中見到了書中的人物,於是第二天你一口氣讀完了整個系列,並且深深的愛上它,隨之讀完了這位作家所有的作品。

不要急著對一部作品下定論,它是好是壞,你是喜歡還是討厭。

那本書,它就在那裡靜靜地躺著,如果你們有緣分的話,在將來,總有一個契機,你會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全身心沉浸在這本書中,愛上它,並且在餘生,無論你經歷了苦惱還是收穫了幸福,都會再一次捧起它,尋找對你而言新的意義。

直到你悟出了這部文學作品中對你而言獨特的力量時,你會發現,有些書你早晚都會去讀,很多年後還會再看一遍。

很多年前看兩三行介紹,就知道你終究有一天回去找來讀的書,就像和一個人對視兩秒,就知道你們是否能心靈相通一樣。

不用剛看完或者沒看下去就急著下結論,“它沒用”或者“我不喜歡”,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一個熱愛文學的人總會和某部文學作品產生某種神秘性的聯繫。

在遭受了打擊、在被人打擊了、在下班回家後坐在汽車駕駛室裡感到孤獨和疲憊時,或許你會想到某種書的某句話,然後跨越時間空間年代國籍性別的鴻溝,感到心中某種難以言說的感覺被柔軟的、致命的擊中,在那一刻,你和那部文學作品、那位作家就達成了一種神秘的聯繫,他生前孤寂的無人理解只能寫在書中排遣的心境與後世的你感同身受;

而他在多年前的一種感受對現在的你來說感同身受,他跨越時間的鴻溝,將之表現了出來。所以,我的建議是,不用刻意去追求文學的作用,去等待;

放下別人加之於你、你被教育的思維模式,用自己的直覺和心去感受,屬於你和那部作品的神秘的一瞬。


紅顏秀1號

作為一箇中文系畢業生,我可以堅強勇敢地大聲說,文學對人生,很多時候並沒有什麼意義。

文學是怎麼產生的?魯迅先生說,勞動,先民扛木頭,嘴裡杭育杭育喊著號子,這就是文學的起源。遺憾的是,偉大的魯迅在文學理論上,經常犯低級錯誤。一般認為,人類的文藝,科學,哲學等諸多學科,都起源於原始巫禮。原始人乃至人類進入文明時期後相當一段歷史,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打仗和祭祀。打仗,是生存的需要。祭祀,則是發展的需要。祭祀天地鬼神,瞭解世界和自我的規律,於是就有了儀式,有了音樂舞蹈,有了美術,有了口頭的文學作品。

從這個角度,文學對人類有著巨大的意義,文學伴隨人類前進,文學是人類的靈魂家園。

然而,人類不等於人,群體的意義不能代替個體的意義。就如國家的自由獨立,不等於公民的自由獨立。作為一個個具體的人,不存在普遍適合的文學的意義。人,有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滿足需求的方式。文學只是選項之一。很多時候,人,不需要文學。


江南俗士1

我覺得文學大多的時候對人沒什麼意義。

我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現在除了寫兩首不入眼的歪詩以外,簡直不知還能做什麼,可能我這也算廢材一類,多少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

文學總帶有一定的藝術色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造境,其實這造境無論怎麼變化,一部好的文學作品都會給人一種很強烈的代入感,讓你覺得真的就有其事,其實來講,有與無兩可之間,一部文學作品如果只是真實的記錄會很蒼白,所以它基本上是多種角度多個人物性格凝到一起去完善一個人,人們之所以有代入感,就是從這一個人的身上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引起共鳴。這也是文學本身的藝術魄力。

所謂對人的意義我是這樣覺得的:過份美化與醜化都不合適。在我看來大環境來講它是對整個社會,歷史,生活的一種影射。個人來說是一種加工以後的一個人的情感的渲洩,或幾個人幾十個人凝到一起的藝術表達。

簡單來講它不管帶給人們的是什麼,最終都歸結到對大環境的影射中來,也是對一個時代小我的完善與記錄,以便後人從中對歷史有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一家之言,偏頗難免,可以討論,謝絕揚沙)


我覺得文學對人類以及人的影響依然巨大,並非邊緣化,只是沒能寫出好的作品而已。

首先,文學貴在潛移默化地一點點進入靈魂深處,使人不知不覺受到影響和教育。象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影響巨大,二戰時的蘇聯青年就是讀著他的作品上的戰場,終於打贏了一場衛國戰爭。岳飛的《滿江紅》激勵了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每當國難當頭,《滿江紅》就成了熱血青年的座右銘。

其次,文學的愉悅性,讀好的文學作品,能使人眼界大開,淨化人的心靈,改變人的思想和意識,修正人的不當行為和言行,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著讀著人的氣質就自然而然流露出來。

再次,文學也是人學,你寫作的目的,是讓人看,當然要引導人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你看孟郊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多麼樸實無華的詩句,但千百年來廣為傳頌,引起古今之人共鳴,可見文學的功能是多麼強大!

今天傳播的手段更快捷更方便,你只要能寫出憾動人心、超越時代引起大家共鳴的文學作品,還怕沒人看?!恐怕到時弄得洛陽紙貴!


黃山130690703

假如沒有文學,生活是枯燥而又呆板的。於我而言,文學就是精神的滋養,信念的支撐,理想的砝碼,以及使我面向豐富多彩生活的最好驅動力。作為一個生命個體,大多隻能有不及百年的一生,但是,是文學讓我們追溯古往今來,以角色替代的閱讀方式,進入了很多人的生命旅程,這也是閱讀文學作品的重要趣味之一。文學,還使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以及生活本身,因為文學本身就是體諒人的。通過對詩詞歌賦,小說散文等各種文學作品的閱讀,我們會增加對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的理解,並可以此抵抗對生命虛無的哲學觀念。總而言之,通過對優秀文學作品的閱讀,我們體驗到了生活的豐盈,以及生而為人的幸福與精彩。所以,當我們肚子不餓的時候,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精神餓著了——文學園裡有累累碩果,可隨意採摘,不花幾個子兒。😄


中國舊聞社

文學對人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解釋一下文學。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比較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那麼對於搞文學的人來說,他們把文學當做使命,用筆觸去感知這個世界,在他們筆下,有一覽無餘社會現狀,有天馬行空的想象,也有熾熱或悲涼的愛情,溫暖或冷漠的親情,天長地久或不歡而散的友情,等等等等,總之文學家們借筆來表達情感,吐露心聲,甚至是展現自己的心靈,進而獲得生命的意義。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視文學如生命的吧。



然而對於欣賞文學的人來說,或許能夠使他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讀書萬卷的人,給人一種"行走的百科全書"的感覺,它能給人以經驗或者啟迪,讓人在困難中堅持,在痛苦中前行,甚至,能讓抑鬱的心在這之中找到依託,讓狹隘的心變得寬闊,讓善良的心更善良,讓美麗的心更美麗。

"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相信能夠欣賞文學的人氣質應該好好吧。



以上,拙見,謝謝閱讀。


幼稚園扛把子

文學是個很奇特的東西,因為它能使人們產生共鳴。但產生共鳴的人們必然都是使用同一種語言和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人們想要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學作品,就要先學習這個民族的語言文字。要不你給非洲土著說段相聲人家也不會樂。文學吸引著人們想要更多的瞭解其他民族。所以文學是本民族的文化傳播載體。對個人來講文學就像一種調料,用的好可以使你這盤菜人人誇讚,用不好別人都不屑動筷子。但切記不要借文學之名裝天下之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