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書法字形的結構規律?

快雪堂書法

我認為書法字形的結構規律,指的是字的點畫搭配、排列、組合的關係,也可以說是點畫、線條組合之美的規律。

結構又稱“結字”、“結體”、“間架結構”。

結字,晉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

書法字形的結構規律就是“對比照應、多樣統一、平衡對稱”三條原則。

一、點畫線條之間要互相呼應,這樣的字才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

1、點畫呼應

書法中講“起筆為呼,承筆為應”。點畫之間,互相聯繫,字就生動活潑。

例如“之”字的寫法,筆畫之間本不相連,但是在起筆、收筆之間就存一種筆勢,相呼應,筆雖斷而勢未斷。

2、向背分明

既然有呼應,就會有向背。

字要有姿態,一定要注意點畫和偏旁面向何處、背向何處,安排好。

若字有左右兩部分,要左顧右盼,互相之間氣勢要一貫。

若兩邊相背的字,左右互背,要脈絡貫通。

二、點畫線條的長短、粗細與組合的疏密、斜正要形成對比,這樣整個字才會參差有致。

1、主次對比

一個字,往往只有一筆到兩筆的筆畫是“主筆”,這一筆寫的好不好,關係到這個字寫得好不好。

劉熙載在《藝概》中說“畫山者必有主峰, 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餘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餘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

2、分部對比

一個字中的兩個或幾個部分的大小要形成對比。

如“泉”字上小、下大。

3、偏正對比

字的偏正也要形成對比。

如“元”字正中有偏。

4、疏密對比

一個字中的不同部分要形成疏密的對比。

如“讀”字左右疏密對比。

“學”字上下疏密對比。

三、字的總體形態要重心平穩,這樣讓人看了才有愉悅之感。

1、重心平穩

善於把每個字的點畫線條組合置於不失重心的底線上,就能做到每個字重心平穩。

比如“武”字,字的點畫都不是橫平豎直的,而且還有一個長長的“戈”鉤,但是要寫的它重心平穩。

2、穩中求變

在重心平穩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參差有致,富於變化。

例如,一個字中有兩筆以上同樣的筆畫,或兩個以上的同樣的組成部分,就要用“一大一小”“一短一長”“一斜一正”“一輕一重”等方法加以變化。

要穩中求變,靜中求動。

如“九”字,共有兩筆,一撇寫得有些斜,但是一個橫折鉤把整個字的重心寫的很平穩了,同時這個字又顯的筆勢有變化,很生動。

總而言之,書法字形的結構規律,正如王羲之《筆勢論》中所說:“凡字處其中畫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復宜粗於左畔,橫貴乎纖,豎貴乎粗。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

以上是我對書法字形結構規律的觀點,請方家指正。


劍飛齋主人

我是汶水才子。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書法寫的就是字。漢字的形狀各異,形態不一,要想寫美,就必須講究書寫過程中點畫搭配或組合起來的規律。這就是結構規律。



書法字形的結構規律,也是字的基本結構的藝術法則,也可以說是線條組合之美的規律。這一規律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一是點畫線條之間要呼應,這也是一個字有生命力的基礎。

俗話說,起筆為呼,承筆為應,方能表現字的生動活潑。楷書字是形不貫而意貫。字的筆畫間相互聯繫的動態,在筆法上也叫筆勢。必須處理好。如下圖的“之”字,

此“之”字,乍看三畫不相連,實際上,第一、二劃回鋒收筆存在一種筆勢,這筆勢正與第二、三畫起筆呼應,筆斷而勢未斷。

同時,點畫呼應還要注意向背分明,與人有向背一樣,否則寫出來的字容易失勢。要注意點畫和偏旁面向何處、背向何處,若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左顧又盼,互為氣勢。兩邊相背的,左右互背,要脈絡相同。


二是點畫線條的長短、粗細與組合的疏密、斜正要形成對比。這樣整個字才會參差有致。

書法的每一組線條都要形成對比,才能富有節奏和韻律。對比有主次對比,一個字往往只有一筆到兩筆的筆畫是“主筆”,這一筆寫不好,事關整體效果。如下圖中人、大、夫字的捺筆,有字的長橫筆。

三是字的總體形態要重心平穩。這樣的字才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要把字的線條組合置於不失重心的底線之上,方能做到字重心平穩。如“武”字:


“武”字點畫都不是橫平豎直,左下角往下墜,右下角長長的斜“戈”,把其拉正。

另外,在重心平穩基礎上,還要做到參差有致,要變化,例如一個字中有兩筆以上同樣的筆畫,或兩個以上同樣的組成部分,就要用一大一小、一短一長、一斜一正、一輕一重等方法加以變化,以求穩中求變,靜中求動。


汶水才子

《書法的結構規律實際上就是對書法各種影響因素佈局實用經驗總結》

一、書法風格影響最常見的6大要素是對書法結構分析的重要切入口;

書法有三種技法,三種風格因素,共6個分析因素。這6大因素直接衍生了結字方法的多個原則:其一為技法原則;其二為形態原則。

圖:通過每一個要素,我們可以總結其相關規律。但實際我們只是將歐陽詢36法,或是黃自元92法進行了抽象分類總結而矣!好處就在於增加了記憶的方便性!

二、楷書結構6條結字原則;

1)筆畫均稱原則;

上下結構的字,縱向中心線兩邊對稱。左右結構的字,橫向中心線上下對稱。

類似筆畫:“橫與橫”“豎與豎”“撇與撇”“點與點”多筆畫出現時,筆畫間距或縱向或橫向或斜向相等。

筆畫交叉量,交叉角均分,也就是90角(360度的四等分)最佳,比如“十”“將”字;

漢字是方塊字,象形而來。摸仿的是世間自然世界萬物的形態,整體的均衡性,保持重點均衡不至於倒伏!

2)筆順順手書寫原則;

一般筆畫按照筆法順書寫:一般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先中間後兩邊;先裡頭後封口;先主體後加點。也可以根據行書筆畫順接關係調整到順手書寫;

3)筆畫主輔應變原則;

每個字總有其主筆作為整個字的導向主幹,書寫中還可以採用筆畫間呼應形成佈局上假主筆來主導全局佈局線索。

獨體字與上下結構,可以首先找出橫向的主筆,比如橫、撇、捺、橫鉤、豎彎鉤。其中優先級最高的為:四點底、皿字底、木字底、女字底、立字頭等,次之為:人、兒、心等。

以比如上大下則小,上小下則大,中大兩頭小......


4)簡繁錯變原則;

字由偏旁部首字根組成,多筆畫字根佔位多,少筆畫字根少佔位。比如部、叫、鄧。凡左右結構者,右邊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筆畫則寫成左高右低的錯位結構。

5)內斂肢舒原則;

如同人形,保證一個字的中宮軀幹部分內斂;而主要四肢(主筆畫)伸展。

啟功體是此規則的最佳應用。

6)方塊字原則;

任何漢字都以方塊字規劃,任何字末端都收斂於一個對稱方塊區域之內,均分於四個象限之中。不可能有某些筆畫字根造型形成特別失衡的比例!

從而可以分析出來書法結構的6條規律!

總之,漢字書法都是一種筆畫線條平面視覺圖形,各種原則都在於對筆畫間的距離或形態的處理技巧;要麼在筆畫間的形態呼應關係,要麼就給人一種比擬化的形貌。


例子整理之中......


創新炎黃

書法的結構是指漢字的結字組合方法或規律。概括起來說只有兩種,獨體字和合體字。

獨體字指的是以基本筆畫組成的字,它們即可以和其它偏旁部首組成其它字,也可獨立成字,字內不可分割。


獨體字的結構既有其自身的規律,也有各種書體、字體自身一些有個性的組合規律。一般來說有主筆突出、重心平穩、疏密勻稱、輕重得宜、對立統一等。

合體字是由獨體字和其它偏旁部首組合成的字體,合體字有很多的分類。主要包括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

左右結構又包括左小右大,左窄右寬,左大右小,左中右結構,左偏上右偏下和左右崎側錯落等結體佈局方式。

上下結構如“天覆地載”,上中下結構等。 包圍結構包括全包圍,半包圍,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等。

在涉及到具體的結構處理也有許多的技法和竅門。還有從書法字體的外形進行塊面式分析的。 不同書體也有其自身的一些規律,如行書、草書、篆書、隸書等。



翰墨書道

書法字形的結構規律最簡就是“黑”與“白”。

黑:即是筆畫連接起來產生的黑,和黑線條的質地,運動的節奏.有機結合呼應。

白:黑的部分把白分隔出的白的空,構造出不同的空,空靈。

黑與白的結合起來得到一意境,黑是筆墨運動的軌跡。

把黑的創造出來無聲的音樂、無人的舞蹈、無言的詩歌,再加上白的空靈,彰顯意境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