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這些誤區,你才能邊動邊降糖!

九月的天氣開始變得涼爽,大家的室外運動也開始逐漸增加。運動有利於控制血糖,可是對於一些糖友,關於運動仍然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 1:體重代表一切


  很多人包括糖友運動習慣用體重來衡量運動的效果。其實很多人由於減肥方法不正確,在減掉體重的同時,也減掉了肌肉,肌肉對於維持人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骨骼肌約佔成年人體重的40%(女性約30%),是人體最重要的運動器官和能量代謝組織。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功能會下降,嚴重者會出現糖尿病肌病,可出現骨骼肌的機械收縮功能和代謝功能下降。骨骼肌的機械收縮功能減退表現為肌肉萎縮、肌肉收縮力量下降。骨骼肌代謝功能下降表現為:①骨骼肌細胞攝取、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②脂代謝能力下降,導致肌細胞內脂集聚;⑧骨骼肌內與能量代謝相關的線粒體密度減低和解耦聯蛋白水平下降,最終導致線粒體功能下降(線粒體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細胞中的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是細胞中製造能量的結構,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本刊注)。尤其是對於老年患者,由於少肌症對健康的威脅很大,糖友可以通過運動增加人體肌肉含量(關於少肌症的詳細內容請查看本刊2017年6期《送老年糖友一份健康“寶典” (一)》一文——本刊注)。


  抗阻運動為人體骨骼肌在克服外來阻力的情況下進行的主動運動。阻力的大小根據個體肌力而定,以能夠克服阻力完成運動為度。阻力可由他人、自身的肢體或器械(如啞鈴、沙袋、彈簧、橡皮筋、彈力帶等)產生。該運動形式能夠達到恢復和提高肌力的效果。


  誤區2: 只要運動了,就可以隨意吃


  一些糖友覺得只要自己運動了,血糖就會降低,那麼就可以隨意吃喝了。其實糖友在運動與飲食上一定要掌握一個平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動平衡”。人體能量代謝的最佳狀態就是達到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的平衡,這種平衡會使機體保持健康並勝任必要的社會生活。


  食物攝入量與身體活動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維持健康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如果吃得過多而活動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下來,體重增加,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如果吃得過少或活動量過多,可由於能量攝入不足或能量消耗過多引起體重過低或消瘦。體重過高和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易患多種疾病,縮短壽命。


  身體活動量是決定健康效益的關鍵,建議成人的主動身體活動量最好相當於每天6000步,6000步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2~3次完成。快步走是一種很好的身體活動,適合大多數人。糖友如果想要達到減肥的效果,那麼還需加大日常運動量,關於飲食與運動的平衡的具體內容,建議糖友諮詢相關專業人員。


  誤區 3:只要是運動,就會帶來身體獲益


  雖然運動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並且在通常情況下運動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安全的,但是由於糖尿病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特點,決定了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需要專業人員指導和監督,否則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不良反應。運動導致糖尿病患者的損傷包括由於不恰當的運動方式、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帶來的諸如骨骼肌損傷、骨折、關節損傷、皮膚損傷、低血糖、蛋白尿、眼底出血、心肌缺血等損害。


  低血糖事件是運動給糖尿病患者帶來的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調節機能受損,運動時能量消耗增加以及降糖藥物等聯合影響,不恰當的運動會導致低血糖發生率增加。建議糖友在一個運動方案剛開始時,應在運動前、中、後加強血糖監測。進行運動前、後以及運動過程中每隔30分鐘都應檢測血糖及時發現血糖異常。


  運動前 如果糖尿病患者在運動前未調整降糖藥劑量或飲食量,那麼需要在運動前測血糖,如果運動前血糖<5.6毫摩爾/升,應進食碳水化合物後再開始運動,如血糖超過16.7毫摩爾/升,不宜運動。


  運動中 在運動中出現任何不適症狀,都要立即停止運動,測量血糖。如果出現了低血糖,需要立即進食含10~15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果血糖明顯升高,當血糖超過16.7毫摩爾/升,則應停止運動。


  運動後 遲發性低血糖多是由於過量運動導致運動後數小時或夜間發生低血糖。對長時間或高強度的運動,可以在運動過程中進食緩慢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以防止低血糖的發生。如果睡前血糖<7.0毫摩爾/升,預示患者夜間可能會發生低血糖,建議睡前進食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


  誤區 4:空腹運動減肥效果好


  一些人認為空腹運動有利於減肥,因為在空腹時運動人體內的糖原含量較低,這時運動身體就會調動更多的脂肪來供應能量,這樣就會消耗多餘的脂肪,減肥效果更好。


  誤區5:運動後馬上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