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烏克蘭象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一樣加入北約,克里米亞還會被俄國奪走嗎?

無法泯滅的希望

會,肯定會,而且會更快的讓克里米亞易手。

自冷戰結束以來,西方國家,尤其是北約國家就一直在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通過科索沃戰爭,俄羅斯丟失了巴爾幹半島,通過北約的東征,俄羅斯丟掉了德意志,丟掉了波蘭,丟掉了匈牙利。他們把反導系統運用到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這些,俄羅斯都能忍受。
但是,莫斯科絕不會容忍烏克蘭投入西方的懷抱。


俄羅斯在正西方有白俄羅斯作為屏障,在北方有芬蘭作為緩衝。而烏克蘭,是插在俄羅斯南方草原的一把鑰匙。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其他鄰國。畢竟,基輔是俄羅斯人的根,第聶伯河以東的哥薩克人是俄羅斯歷史上不可忽視的痕跡。烏克蘭人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貿易。俄羅斯需要的,還有烏克蘭的地利。烏克蘭倒向西方,加入北約或者歐盟,意味著在俄羅斯的西南方可能部署美國人推行的反導系統,甚至軍事基地。北約化的烏克蘭將對莫斯科帶來的,是災難大於好處。
所以,俄羅斯能容忍匈牙利,捷克加入北約,能容忍波蘭,卻絕不會放任烏克蘭的做法。

而烏克蘭如果加入北約,報復和反制只會來得更快。事實證明,從庫奇瑪時代以來,烏克蘭的軍隊腐敗滋生,戰鬥力差勁,缺乏軍人的敢戰之風。國防工業一日不如一日,甚至出現了“士兵抽菸炸了彈藥庫”,“海軍領不到薪水炸船賣廢鐵”等情況。更何況,烏克蘭放棄了核武器,這種又弱又自廢武功的武裝力量有什麼實力去對抗俄軍?2008年俄羅斯劍指格魯吉亞,有歐洲幕僚建議尤先科總統乘機出兵教訓一下俄羅斯。尤先科看了一下他的士兵,只是笑笑。
所以,俄羅斯在幾乎在任何時候都有能力把烏克蘭打趴下。在2014年的克里米亞,大街上出現了小綠人,而烏克蘭士兵面對他們的衝擊,居然束手無措。基輔政權軟弱不堪,對此下達最多的命令竟然是“原地不動”。任由俄軍搶佔先機,然後讓烏克蘭駐軍坐以待斃。

如果烏克蘭早早加入北約,俄羅斯極有可能切斷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和電力。沒有俄羅斯的天然氣,整個歐洲的冬天都不好過,更何況近在咫尺的烏克蘭。
不但如此,這種觸犯到莫斯科根本國策的事情不會讓普京多做猶豫。克里米亞半島的居民本來就是擁護莫斯科的,俄軍所向之處,完全是夾道歡迎。烏克蘭拿什麼去抵抗?

當然,歐盟和北約是不會接受烏克蘭的加入的。歐盟和北約歷來就沒有把烏克蘭當朋友。他們嫌棄這個財政崩潰,寡頭割據,東西矛盾大的國家。他們也不敢接受烏克蘭的爛攤子讓自己難受。關鍵時刻,烏克蘭的可以被北約拋棄的。


這就像烏克蘭喜劇《人民公僕》中一樣。總統瓦西里和歐盟的代表們就一筆貸款進行談判,歐盟提出的條件包括,讓烏克蘭將切爾諾貝利廢料放在農田,讓烏克蘭人少種糧食(烏克蘭可是產糧大國,糧食是烏克蘭的命根子)。總統瓦西里氣得撕了文件。從中可以看出,即便烏克蘭本國百姓,對於歐盟和北約也是不夠信任的,談烏克蘭入歐,談烏克蘭加入北約,還不如做夢更實在。


朱興子

答案是不會。

1949年4月4日簽署的《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規定,“各締約國同意對歐洲或北美任何一個或數個締約國的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的攻擊。因此,締約國同意如此類武裝攻擊發生,每個締約國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的規定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權利,應單獨並同其他締約國採取必要行動,包括使用武力,協助被攻擊國恢復並維持北大西洋區域的安全。此類武裝攻擊及因此而採取的一切措施,均應立即呈報聯合國安理會,在安理會採取恢復並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的必要措施時,此項措施應立即終止。”這一條規定可以說是《北大西洋公約》最核心的內容,也是北約賴以維繫存在和團結的基礎。

烏克蘭危機後,面對強勢出擊的俄羅斯,美國及北約盟友通過增派兵力、組建快反部隊、增加演習頻次和規模、調派重型裝備等方式強化在中東歐的軍事存在。這些做法既是為了展示力量,也體現了北約對集體防禦,對中東歐成員國安全的承諾。

因此,如果烏克蘭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之前加入了北約,那麼就是北約的正式成員國,要履行北約成員國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定能享受集體防禦帶來的安全。一旦烏克蘭領土主權面臨威脅,北約定會啟動其第五條,集體做出軍事反應。同理,一旦烏克蘭加入了北約,儘管俄羅斯心有不甘,儘管俄羅斯遠遠比烏克蘭強大,但俄羅斯就不會,也不敢對烏克蘭動強,更不會拿走克里米亞。


西域都護

不會的,北約組織公約明確寫著,如果向一個北約成員國開戰,就視同對整個北約成員國開戰。北約組織成立這久,沒有出現違約的先例。想想也釋然,如果一次,哪怕一次不執行公約,北約組織就名存實亡了,這個組織早就解散了。這個組織裡除了德美有和俄羅斯單幹的能力,其它成員都夠嗆,團結是各成員唯一出路。如果,烏克蘭早年加入北約就不會出現克里米亞被侵吞的悲劇了。這裡面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烏克蘭貪戀俄低價天然氣,加之國內有很大一部分俄羅斯人,所以遲遲不肯與俄決裂。其次,俄佔據黑海艦隊地盤,名曰租借,實則不想還給烏克蘭,這次主要怕親西方領導人上臺,強行收回黑海艦隊地盤。俄不得不強行吞併克里米亞半島,以免烏克蘭加入北約,再也沒黑海軍港了。


秦皇與漢武

烏克蘭東倒西歪都不行,得學習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土庫曼斯坦,此國油氣資源豐富,離俄羅斯很近,離歐盟太遠,乾脆作中立國,走符合國情的道路,輸氣管一頭接歐洲,一頭連中國,過和平安寧多好。烏克蘭的民族構成,以基輔為中心的第聶伯以西,烏克蘭族佔多數,擁有歐洲最大平原而號稱歐洲糧食,主要市場在歐洲,民眾親歐。東部俄族佔多數,軍工發達而依賴俄羅斯市場,民眾親俄,加之烏對俄的石油天然氣嚴重依賴,故負責任的當權者,親歐要考量東部的民眾感受,以不失去東部軍工市場和油氣供應渠道為前提,如能像土庫曼斯坦那樣中立更好。烏克蘭的問題,是離俄羅斯太近,離歐洲也太近,而克里米亞原屬俄羅斯,扼黑海要衝,是俄國人與奧斯曼帝國打了200年的仗拿到手,在曉魯曉夫當權時劃給烏克蘭的。烏2014年發動的政變是極端仇俄的,俄一定會奪回,但烏如能像土庫曼斯坦那樣堅持中立,克里米亞不會丟,而且一定發展得很好。可惜,烏克蘭沒有出現這樣的政治領袖。


青山不敗2


這跟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時間點有關係,假如烏克蘭在葉利欽時代就加入北約,以當時俄羅斯凋零的經濟狀況及國家實力,沒有底氣去支持東烏地區的俄羅斯族,更不可能去吞併克里米亞,因為當時俄羅斯的重點在車臣地區,無法分心去對付北約,一旦北約駐軍造成既定事實,日後哪怕強人普京上臺也會比較棘手;假如是在克里米亞事件前加入北約,於事無補,俄羅斯可以在北約駐紮克里米亞前就採取行動吞併克里米亞。


從純粹軍事角度來說,保衛克里米亞半島的難度並不算太高,它與烏克蘭本土俄羅斯之間是等距的,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中烏克蘭之所以輸的如此徹底,在於兩個不利因素,一是與俄羅斯的國力差距,二是克里米亞的族群結構及認同感問題,前一個因素可以依靠北約來解決,但後一個比較困難,克里米亞是在上世紀蘇聯時代赫魯曉夫當政時期把它從俄羅斯“轉送”給烏克蘭的,但只是政治歸屬的改變,其內部族群結構並未扭轉,直到2014年左右克里米亞的250萬人口中俄羅斯族還佔60%,烏克蘭族佔約24%。其他還生活著少數韃靼人、白俄羅斯人等族群,以俄羅斯族的凝聚力一旦俄羅斯施加影響力,既可以搞西方語境下的“獨立公投”,也可以在俄羅斯強行吞併時成為

“第五縱隊”,北約要想保衛的代價是很高的,北約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歐盟國家在資源上依賴俄羅斯,在軍事上害怕俄羅斯,以戰略防禦為主,在俄羅斯眼皮底下的核心利益區克里米亞搞軍事基地其風險極大,無異於直接挑戰對於它們來說哪怕把烏克蘭納入北約,其防禦重點也會在烏克蘭本土偏東方向。


國家與國家,國家與集團之間的博弈不是純力量的對抗,純力量的對抗俄羅斯或許實力不及整個北約,但俄羅斯擁有足夠的底氣,在克里米亞這種離本土極近的核心利益區,俄羅斯是擁有

相對優勢的,由於核均勢抑制了大規模戰爭的爆發,哪怕北約已經駐紮,一旦俄羅斯用強,北約也只能妥協。


滅法者

肯定會,而且不用等到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就會把克里米亞拿下來,作為一個邊疆區或是扶持傀儡政權。俄羅斯不可能等到烏克蘭加入北約後動手。甚至可能壓根不用俄羅斯動手,在進行入盟談判時,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就會自己離開或是不斷鬧事,而最後烏克蘭會同意克里米亞分離出去。

克里米亞是遲早會從烏克蘭分離的,除非烏克蘭能對克里米亞地區的俄羅斯居民進行一場南斯拉夫式的民族清洗,但是鑑於塞瓦斯托波爾軍港在俄羅斯手中,烏克蘭是斷然不能達到目的。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口中之物,遲早會被俄羅斯吃進肚子。

克里米亞對烏克蘭完全是累贅,基本沒什麼用處,相反,俄羅斯居民的存在還會導致烏克蘭的社會轉型無法順利完成,讓烏克蘭永遠無法向歐洲靠攏,所以烏克蘭人該給普京發獎章,感謝他幫烏克蘭解決這個毒瘤。對俄羅斯也是雞肋,俄羅斯的土地廣闊,決定不差克里米亞這個地方,塞瓦斯托波爾港在黑海之內,只要土耳其還在,這個軍港就跟沒有的區別不大,困在黑海內。相反俄羅斯背上了巨大的道義包袱和經濟包袱。

本來是一個雞肋,但是讓烏克蘭人博取了很多同情和國家認同的材料,而一些地緣學家說過,俄羅斯只有佔據烏克蘭才能成為一個帝國,現在烏克蘭幾乎已經跟俄羅斯勢同水火,之後的關係很難處理。因此,無論怎麼看俄羅斯都夠虧得!


帝國曆史觀察者

此問題其實並不複雜,從現實中已經給出了正確答案了。在回答之前先理清,烏克蘭,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的前世今生。

烏克蘭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獨立自主過。整個烏克蘭歷史不是被欽察汗國統治,就是被波蘭侵略,不是被奧斯曼戰領,就是被波蘭,俄羅斯瓜分;被俄羅斯,奧匈帝國瓜分……到如今,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已然瓦解,波蘭淪為二流國家,總體上來看烏克蘭在歷史上屬於俄羅斯的附庸國家。

克里米亞,歷史上被欽察汗國統治,後有蒙古後裔建立了克里木汗國,克里木汗國滅亡,克里米亞被奧斯曼帝國佔據。俄羅斯崛起後與奧斯曼帝國打了幾十年的仗,可以說葉卡捷琳娜一生都在與奧斯曼帝國打仗。最終從奧斯曼帝國手裡搶來了克里米亞。一戰後,奧斯曼帝國瓦解,俄羅斯出現革命,蘇聯出現,烏克蘭為加盟國之一。在1954年蘇共為了紀念俄羅斯與烏克蘭結盟300週年,把屬於俄羅斯的克里米亞送給了烏克蘭,至此烏克蘭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克里米亞(也可能是最後一次了)。克里米亞作為戰略要地,幾度易手,從欽察汗國到奧斯曼帝國,到俄羅斯帝國,都是強大國家。一下子易到了歷史上從來沒有獨立自主過的烏克蘭手裡,你會認為這是烏克蘭的幸運嗎?

2013年底烏克蘭爆發內亂,親俄政權被推翻,烏克蘭要加入北約和歐盟。俄羅斯出手奪取並控制了克里米亞,烏東兩州獨立,烏克蘭內戰爆發。至此烏克蘭加入北約成為泡影。因為北約不接納領土有爭議的國家,烏克蘭與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有爭議。而加入歐盟也不可能,因為烏克蘭東部地區是俄羅斯族聚居地,一旦烏克蘭走的太遠了,整個第聶伯河東岸都會不保。目前烏克蘭處於手不夠天,腳不沾地的尷尬之中。

由此可見,這個問題的前提條件(烏克蘭加入北約)都是不成立的。又何來不會失去克里米亞一說呢?再說了,要想保證自身利益不被侵害,必須要自己強大起來才行,指望別人那就是靠山山倒,靠水水跑。


伈倓焸

烏克蘭實際之前在親俄羅斯與親歐洲之間搖擺不定,所以西方不會允許烏克蘭參加北約。比如親俄羅斯的烏克蘭總統,一票可以否決北約的任何方案。

而現在的烏克蘭更惱火,政治上符合了北約的條件卻繞不過北約的規定。就是任何國家加入北約時不能與其他國家有未決領土糾紛。

烏克蘭被西方折騰死了。

核武器放棄。政治思想轉向西方。還是被卡在最後一條上。

想加入北約,🐺就得解決與俄羅斯的全部領土糾紛,這就不僅僅是克里米亞半島了。🐱自己又打不過俄羅斯。🐷而承認現實簽署協議,不僅國內百姓不滿意,還將失去今後拿回土地的法律依據。那樣的話,即便加入北約,丟掉的領土也沒有理由再打回來。


張勇達州

如果烏克蘭加入了北約,克里米亞絕對不會被俄國奪走。

我們從歷史上看很明顯的例子,朝鮮戰爭打了三年,還是回到開戰前的狀況。

其實,國家從某一個角度上來說就跟一個人相似。

每個人都是有面子的,誰都要面子的,北約也是要面子的,而且北約有實力要面子。

俄羅斯也是要面子的,俄羅斯也是有實力要面子的。

在動物界有一個規律,獅子一般不敢惹大象,獅子也不敢惹群狼。

兩強相鬥必有一傷,大家都是有智慧的人,都是有智慧的國家。

誰都不是傻子,自我毀滅的事情誰幹。

不過這個問題是一個偽命題。

烏克蘭關係到俄羅斯的根本利益,北約在俄羅斯沒有完全弱小下來,是不敢收這個小弟的、

現在的世界,就像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代。

生存在大國夾縫之間的小國最難熬。

比如加拿大生存在美國帝國主義旁邊,加拿大對美國人說,我從你好了。

但是烏克蘭天生不幸。生存在強大的北約跟俄羅斯之間。兩強互相拉扯,你說難過不難過。


黑瞳視野

不會,正是北約規定不接納處於戰爭的國家成為會員國,才是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的原因,既然俄羅斯佔領了克里米亞,烏克蘭就不能加入北約,而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以後,俄羅斯再入侵克里米亞,烏克蘭就可以向北約理事會提出幫助要求,而北約就可以提供包括出兵在內的幫助,俄羅斯出兵就要惦量,惦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