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時為什麼要發動越南戰爭?

古今多少事21

大家好,我是戴你看歷史。

要知道美國當時為什麼要發動越南戰爭,就必須要知道杜魯門主義是什麼。

杜魯門說道:“我相信,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轉折點,它現在宣佈,不論什麼地方,不論直接或間接侵略威脅了和平,都與美國的安全有關”。因此杜魯門主義是一個在全世界範圍擴張美國勢力的宣言。

1954年越南人民抗法鬥爭取得勝利,隨後在日內瓦召開國際會議解決印支問題。與會國終於達成協議,簽訂關於印支三國(越南、老撾、)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並通過了會議最後宣言。印支三國的獨立、主權和統一問題雖然在日內瓦會議上已得到國際的確認,但由於美國拒絕在日內瓦協議上簽字,並從其全球戰略出發,處心積慮地要取代法國在印支的地位,從而使印支三國人民在戰勝法國殖民者之後又面臨美國新殖民主義的侵略威脅。

1955年10月美國支持吳庭豔廢黜法國傀儡保大皇帝,成立“南越共和國”,

並大肆迫害前抗戰人員。1960年12月20日南方各愛國政黨、群眾團體、教派和各民族的代表舉行會議,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阮友壽律師任主席,越共是該陣線中的核心力量。1961年2月15日又建立了統一的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裝力量。

1961年5月1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下令把第一批特種部隊、即所謂的“反遊擊戰專家”派往南越,接著制定了一個以南越特別顧間的名字命名的“斯特利二泰勒計劃”,宣稱要在18個月內用特種戰爭“綏靖”越南南方。但南方人民針鋒相對地進行戰鬥,越戰越勇,粉碎了敵人的掃蕩。當時在敵人控制下的城鎮居民也掀起了強大的反美政治運動。僅1962年7-9月,中部6省就發生了7萬次示威遊行,各階層人民、包括愛國的佛教徒都參加了鬥爭,致使南越政權陷人危機,內訌加深。1963年11月1日美國策劃政變,殺死吳庭豔和吳庭儒兩兄弟。兩年內共發生了八次政變,南越政權風雨飄搖,陷於一片混亂。到1964年初,“特種戰爭”宣告徹底破產。

美國總統約翰遜上臺後,妄圖用“逐步升級”戰略取代“特種戰爭”戰略,以挽救敗局。1964年8月2日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國領海從面製造了“北部灣事件”。8月5日美國藉口“北越魚雷艇襲擊了美艦”,派飛機對北越義安、清化、鴻基等地進行連續轟炸。

1965年3月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峴港登陸,同年年底侵越美軍增至18.4萬人。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領導下,高舉“決戰決勝”的旗幟,保衛北方,解放南方,為統一祖國而英勇戰鬥。1965--1967年南方軍民粉碎了敵人幾次大規模的進攻。1969年6月6日越南南方共和國臨時政府在解放區宣告成立。

這時在越美軍已達54.5萬人,其中60%是空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美國企圖一面“和談”,一面繼續搞戰爭升級,但在越南軍民的反擊下,這些計劃連遭破產。因此,美國總統尼克松上臺後不得不進一步調整侵越政策。1969年6月尼克松與南越總統阮文紹在中途島會談,決定實行“戰爭越南化”,美國將從越南撤軍。1973年1月美國被迫在巴黎簽訂“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1976年,7月越南實現全國的統一。

所以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原因:

1、維護美國在越南地區的利益,越南戰爭既是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爭奪勢力範圍的戰爭,也是美國實行全球戰略目標的具體步驟。

2、用武力打擊社會主義力量,防止越南變成社會主義國家。二戰之後的東歐、東亞,尤其是東南亞次大陸,湧動著共產主義浪潮(中國就是典型),美國稱之為“多米諾效應”。為避免該效應進一步擴大,美國必須採取“斷然”措施,阻止越南獨立。

3、佔領越南,可以再地緣政治上有效遏制和威脅社會主義中國和蘇聯。


戴你看歷史

越戰是美國所參與的歷次戰爭中持續時間最長的,也是二戰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美國耗費了至少2500億美元,超過5.8萬名士兵戰死、2500人失蹤、30.4萬人受傷,損失了3720架固定翼飛機,4892架直升機。越戰還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越南戰爭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使美國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美國為什麼會發動這樣一場自己付出慘痛代價而最終也沒能獲得勝利的戰爭呢?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是基於美蘇冷戰的大背景大環境的——這一時期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封鎖圍堵共產主義。與此同時這一時期還是廣大的亞非拉國家擺脫昔日的殖民統治,贏得民族獨立自由的時期,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迅速在這些新興的獨立國家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具體到此時美國的亞洲戰略就是扶植代理人以遏制共產主義在亞洲的蔓延,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和亞洲之間遙遠的地緣距離限制了美國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力度——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在東北亞美國成功扶植了日本和韓國作為冷戰格局下對共產主義國家的封鎖橋頭堡,而在東南亞越南因為其獨特的地緣區位而成為美國關注的目標。

越南北鄰中國,東濱海,西接老撾、柬埔寨。在美國看來如果越南成為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將意味著共產主義在整個東南亞將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此時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已然崩潰,無法再繼續維持下去。在這樣的局面下美國開始走上前臺扶植南越吳庭豔政權,試圖以此遏制由胡志明領導的越共取得越南全國的政權。有了美國撐腰的南越開始肆無忌憚地屠殺越共成員,由此引發了越南內戰。在戰鬥過程中北越日漸強大起來,而南越政權則逐漸走向朝不保夕。這令美國開始擔心北越會在統一整個越南後進一步將共產主義推向整個東南亞。

在戰爭一開始美國並沒把北越放在眼中,這時的美國試圖複製朝鮮戰爭的模式逼迫北越和南越劃界而治。在美國看來:自己只需要給南越提供支持,進行一場代理人戰爭即可,並未打算親自赤膊上陣。然而戰爭的發展超出了美國的預料——這主要還是因為南越政權實在是太不給力了,簡直就是爛泥扶不上牆。無奈之下美國無論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大國形象,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全球霸權都不得不親自出馬了。然而真等美國介入越戰後才發現:越南獨特的地形和氣候以及越南人的游擊戰使他們深陷戰爭泥潭無法自拔。可真要想撤軍卻不那麼容易了——阻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國際方面美國已然大張旗鼓介入這場戰爭,如今一無所獲就被人灰頭土臉趕了回來國際上會如何看待美國呢?國內方面軍工集團作為大發戰爭財的既得利益者自然希望美國繼續打下去。美國政府迫於這兩方面的阻力硬著頭皮打了下去,可美國民眾已無法再忍耐這場戰爭了,美國內部出現了巨大的分裂。1973年美國政府最終迫於民眾的壓力而從越南撤軍,美軍撤走後南越政權不出兩年就被北越統一,至此越南戰爭徹底畫上句號。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對於美國政府來說,越南戰爭首先是個面子問題。在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正式開始,杜魯門宣稱無論何時何地有人鬧事,都與美國的安全有關,美國政府都要去管。這杆大旗樹立起來後,沒過幾年,美國政府就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這場戰爭讓美國吃了大虧,要知道此時的美國可是西方世界的總盟主,結果這次栽大了,美國政府覺得自己臉面沒地擱了,於是乎就想著要找回場子。

1955年,越南共和國建立,這讓美國政府發現了機會,決定扶持南越政府,消滅北越政權。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南越吳庭豔政權大肆屠殺北越人士,越南內戰爆發。到了1959年,北越決定徹底消滅南越政權,統一越南。在1960年,北越扶持建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目的在於武裝推翻南越傀儡政權,建立民主政府。恰恰在此時,北越又得到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全力支持,這使得美國政府認為如果南越被北越擊垮,社會主義陣營將再次壯大,美國恐怕會被擠出東南亞。到了這個時候,就不僅關乎美國政府的面子問題,而且還關乎全球利益,於是乎美國政府決定親自動手,消滅北越政權。

1961年,肯尼迪派遣美軍特種部隊和軍事顧問前往南越,開始“特種戰爭”,企圖打垮北越的游擊隊,保障南越的安全。但是到了1963年,北越的力量越來越強,南越政權搖搖欲墜,“特種戰爭”宣告失敗。到了這個時期,美國政府面子很重要,全球利益也很重要,但還有一股勢力,也使得美國政府需要繼續擴大戰爭,那就是美國的軍工利益集團。因為戰爭打的越久,他們獲利也會越多,假如美國政府撤軍,軍工利益集團肯定不能接受的。1963年,肯尼迪遇刺,繼任者林登約翰遜,決定擴大對越戰爭。1965年,林登約翰遜批准“滾雷行動”,開始對北越進行空襲,同時派遣海軍陸戰隊大舉殺入越南,越南戰爭全面爆發。

綜上所述,美國政府最開始是為了找回面子,通過扶持傀儡政權發動代理人戰爭,達到消滅北越政權的目的。但由於南越政府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因此美國政府決定自己動手,此時美國政府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全球利益,或者叫維持霸權地位。再到後來,美國大舉殺入越南,此時就變成了純粹的對外戰爭,不達目的不願意撤軍,結果深陷戰爭泥潭,美國國內的軍火商發了大財,但是美國人民卻痛苦不堪。

1973年,美國政府被迫從越南撤軍,南越政權從此失去了保護傘。1975年,北越大軍南下,一舉消滅南越政權,扶持建立越南南方共和國。在1976年,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共和國合併,越南實現統一,這場持續20多年的戰爭,才算正式結束。


圖維坦

冷戰期間,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支持南越對抗由社會主義國家支持的北越而發動的一場戰爭,與朝鮮戰爭一樣,越南戰爭也是美蘇冷戰時期一場重要的局部熱戰。只是誰也沒想到,這場戰爭持續了二十年之久,也成為了美國在二戰以後,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場戰爭。



當年清朝中法戰爭以後,清朝讓出了越南的宗主權,使得越南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日本侵佔了越南。沒想到二戰結束,千瘡百孔的法國又準備來恢復對越南的殖民統治,爆發了長達十年左右的“印支戰爭”


根據1954年的瑞士日內瓦會議,越南被以北緯17度劃分南北,北方由越共管理,而南方則仍舊由法國人扶持的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統治。然而次年吳庭豔發動政變推翻了保大帝,建立了南越(越南共和國)

冷戰期間,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非常害怕社會主義通過越南不斷滲透東南亞,於是支持南越對抗北越,造成了越南的徹底分裂。而北越進行的大規模土地改革,將土地分配給廣大農民,也引起了南越的恐慌。雙方最終爆發了戰爭。


最初,美國只是不斷扶持南越的親美政權,利用越南人攻打越南人,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後期,美國直接派出軍隊參與作戰。

美國之所以要發動越南戰爭,正如肯尼迪所說:為了顯示美國對抗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的決心,而又要避免與擁有核武器的蘇聯爆發直接衝突,那麼選一個代理國進行常規武器戰爭是最好的選擇。

越南戰爭的結果雖然是以北越的勝利,越南的最終統一告終的,但是卻付出了巨大代價。一共有近四百萬人在戰爭中付出性命,無法估計的經濟損失。


澹奕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其實就是和他發動朝鮮戰爭的目的是一樣的,這其實也是不需要為什麼的。就像美國最近發動的幾場戰爭一樣,美國發動戰爭其實根本不需要什麼理由。

而美國發動雲南戰爭就是因為當時的越南國內社會主義陣營很強勢,很有可能將越南國內美國扶持的一方給幹掉。所以美國沒有辦法了,如果不出兵,那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越南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部分。

這肯定是美國所不能允許的,畢竟,當時冷戰競爭的如此激烈,那真的是寸土必爭啊。畢竟,這不是忍讓的問題,你的每一次低頭,你的小兄弟可都看著呢。要給世界上的同盟以強有力的信心。


所以,美國當時就是為了對抗社會主義陣營而發動了越南戰爭。而在這期間,蘇聯還是非常聰明的,蘇聯也是沒有直接派兵參戰,而只是提供支援。但是中國卻是不一樣的,中國當時可是從人力物力上進行援助的。

但是當然,我們也要看出中國是這樣苦心幫助越南佬,但是越南卻再多年之後,給我們來了個狗咬呂洞賓。中國和越南也是打了好幾年,當時《高山上的花環》裡面就有一幕,就是我們攻佔了越南鬼子的戰壕後,發現裡面囤積著中國援助的糧食,這是一種怎麼的心情。


阿爾法軍事

美國在進行朝鮮戰爭之前與中國一起打過抗日戰爭。當時美國和中國還是盟友,美國靠著各種先進武器把日本打的屁滾尿流。而作為美國盟友的中國與當時的美國比確實差距很大,這就讓美國產生一種中國軍隊不過如此的錯覺。

二戰後,美國逐漸成為世界霸主,一手掌控國際局勢,唯有蘇聯能夠與其一爭高下!為了爭奪國際霸主的地位,雙方產生了激烈的碰撞。這也是後來的美蘇爭霸,冷戰時期。而二戰後的中國向蘇聯靠攏,以蘇聯為中心。與中國隔江相望的北朝鮮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美國正好以此為切入點發動了朝鮮戰爭。 一方面攻打朝鮮可以拔除蘇聯在朝鮮半島的勢力,壓縮蘇聯的生存空間。 另一方面,奪取朝鮮半島之後,美國便可派重兵把守,與中國隔江相望,即可威脅中國又可制約蘇聯,可謂一石二鳥之計。可惜美國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在朝鮮戰場上被中國志願軍打的慘敗。這時美國才意識到中國軍隊的可怕之處。無奈之下美國妥協了,同意以三八線為界讓南朝鮮和北朝鮮劃線而治。



朝鮮戰爭失敗後,美國急需找到一個新的切入點。不僅為了安撫國內的情緒,也急需一場戰爭的勝利來挽回美國政府強大的形象,所以與中國接壤同樣受蘇聯影響的越南被美國釘上了釘子。

美國聯合越南國內的獨裁勢力對越南進行了瘋狂的摧殘,並且使用了大量禁用的殘忍的武器。導致越南傷亡幾百萬人,無數人落下殘疾。剛開始的越南戰爭,美國憑藉著武器的優勢打的還算順利,但從中國學到游擊戰術的越南迅速躲進熱帶叢林,以游擊戰的方式對付美軍。在越南潮溼炎熱又充滿沼澤以及熱帶雨林的地形下,美國可謂是受盡了苦頭,不斷有士兵死於惡劣的環境和偷襲!即使美國的武器再厲害也沒法消滅躲在叢林中的越南軍隊。



美國顯然是高估了自己在武器上的優勢,以為武器強大了就可以為所欲為。同時美國低估了越南的民族性,忽略了環境和地理對於戰爭的影響。美國在越南戰場上損失嚴重,不僅耗費了大量的金錢和資源,還讓國內局勢變得混亂,大量的傷亡導致國內反戰情緒愈演愈烈。
在加上蘇聯和中國的支持,美國難以在越南取得什麼成就,越南戰爭便以美國的失敗而落下帷幕。美國在朝鮮的慘敗並沒有讓美國收起他的自大,反而讓美國變得更加的暴躁。美國之所以敢進入越南戰爭,與二戰後的膨脹心理有極大關係,再加上當時歐洲衰敗,美國崛起,不管在軍事,經濟還是政治上美國都獨領風騷。這樣的美國以為其他國家都是可以隨意拿捏的軟柿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最後血淋淋的教訓會讓他清醒起來!


西山軍武

1946年,時任美國駐蘇聯代辦的喬治·凱南向美國國務院發回了被稱為8000字電報的電文。在這一電報裡凱南分析了蘇聯行為的根源,並提出要對蘇聯的擴張進行“遏制”,從而提出了遏制政策,這也就是美國進行冷戰的基礎政策。1950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通過了國家安全委員會68/2號文件(NSC-68/2),這一文件可以說是從1950年到蘇聯解體這一時段的美國進行對蘇遏制的最基本的藍圖。正是根據NSC-68/2號文件,美國開始大規模的軍事預算開支擴張,大力發展核武器、研製氫彈,大規模對美國的盟友進行軍事援助。換句話說,NSC-68/2號文件,將在全球範圍內遏制蘇聯擴張放在了重中之重,美蘇全面冷戰開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除了積極扶植日本,“遏制”東方陣營外,還將東南亞,尤其是印度支那半島看作是所謂遏制蘇聯擴張的前沿陣地。而且越南民族解放運動中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的胡志明與蘇聯有直接聯繫。

美國介入越南戰爭和冷戰戰略的具體指導思想,則是“多米諾骨牌效應

”。所謂多米諾骨牌理論就是指東南亞地區對美國至關重要,該地區任何一個國家被蘇聯控制都會產生連鎖反應,並最終波及其他地區。由於東南亞面臨的蘇聯擴張的危險,所以美國必須要採取措施全面遏制蘇聯。1948年,杜魯門政府出臺了國家安全委員會48/2號文件(NSC-48/2),建議“對法屬印度支那應給予特別的關注”。1950年和1952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先後出臺了《美國對於印度支那的立場》(NSC-64)和《美國在東南亞的目標和行動方針》(NSC-124/2),認為印度支那衝突是東西方衝突的一部分,美國有責任採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支持法國,阻止蘇聯擴張。1954年,艾森豪威爾政府決定向南越吳庭豔政府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政權的發展,艾森豪威爾也首次使用了“多米諾骨牌效應”這個術語。而肯尼迪總統將越南看做自由世界在東南亞的支柱,認為如果共蘇聯擴張到了越南,東南亞,甚至印度和日本的安全也將會受到嚴重威脅。而約翰遜政府則認為,應該不斷加強,對於印度支那,特別是越南的干涉和滲透。這樣,“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成了美國捲入印度支那,和在越南干涉逐步升級的理論支持。


hording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的主要原因有2個點。一個是關鍵事件:冷戰,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對抗,互相通過局部代理發動戰爭,越戰就是例子;二是關鍵人物: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

美國不止發動了越戰,而是在東南亞一鍋端,因為越戰中國參與了,所以時間久咱們關注度高。

1945年二戰結束後,日本退出了東南亞,法國想重建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僅1個月後法國糾集部隊再次侵入東南亞各國,法軍9月23日登陸越南,而越南的GCD已經在9月2日建國,所以越南人民進行了抗法戰爭。因為法國也是復國不到一年,戴高樂的流亡政府剛剛穩定各方面十分困難,軍隊也是緊急糾集,竟然和土槍土炮的游擊隊打個平手,越南的抗法戰爭共經歷了9年。

圖為南越吳廷琰與艾森豪威爾握手。

1954年《日內瓦協議》簽訂後,法國從東南亞撤軍,越南、老撾、柬埔寨等東南亞各國獲得解放,而此時的東南亞各國都是共產主義組織,朝鮮戰爭時艾森豪威爾就曾叫囂用原子彈,當這位軍隊出身的將軍當了美國總統後,直接再次放言:艾森豪威爾政府將竭力在東南亞建立親美反共政權,並準備不惜動用包括原子彈在內的的軍事武器。

老撾內戰發生於1953年至1975年,美國直接參與。

圖為美軍扶植的朗諾政府,參與了柬埔寨內戰。

1955年美國扶植越南親美政府,吳廷琰任總統,開始對抗北越GCD;1953年因《日內瓦協議》而獨立的柬埔寨,在1970年由美國扶植的親美政府發動政變,由朗諾任總統;1964年美國支持老撾富米·諾薩萬軍事叛亂,進攻老撾政府。但有個國家是例外,那就是緬甸,美國至使至終沒有介入緬甸,可能是因為緬甸因從建國開始內戰,打得美國也沒看明白,於是沒有美國介入的緬甸從1948年建國開始就爆發內戰,直到今天緬甸內戰已經70年了還沒結束。


圖文繪歷史

美國之所以發動越南戰爭,有三個主要原因:

一,二戰後大量殖民地開始紛紛爭取獨立,而社會主義對於這些貧窮弱後的國家無疑比之資本主義更加具有吸引力;戰後朝鮮、北越南、古巴等國家的表現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而對於這股風潮,美國稱之為“多米諾效應”。

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美國相繼在歐洲、朝鮮、古巴、東南亞、非洲、中東等地展開對蘇聯、中國的打壓。

二、越南這塊地方戰略位置較為重要,可以有效威懾中國、蘇聯,遏制共-產-主-義在東南亞地區的蔓延。

三、向西方歐洲盟友以及亞洲日本等盟友展示其抵抗蘇聯的決心,給予英法日等在蘇聯強大軍事實力威懾下喘不過氣的國家希望,將西方陣營打造的更堅實。

所以,以上三點就是美國最後不得不在北越發動統一戰爭後,擼起袖子下場參戰的原因所在,其中尤以第一點為重!


千字軍事

當年正處於冷戰時期,前蘇聯在山姆組建北約後也針鋒相對的組織了華約,以前蘇聯和山姆為首的兩大集團就在全球範圍內為勢力範圍明爭暗鬥。越南戰爭的原因同樣如此。 朝鮮戰爭打成了僵局後,東南亞半島的法國殖民統治也維持不下去了,特別是在越南法國在北越武裝手中連戰連敗,所以決定放棄半島的殖民地。按美國冷戰思維的邏輯,為了不使中南半島完全落入對手手中,所以就開始干涉越南政局。

1954年5月7日,法國軍隊在奠邊府被越南人民軍包圍,宣告投降。7月21日,相關各國代表又在日內瓦簽署了法越停戰協定。1955年2月,美國從法國接收了訓練南越軍隊的工作,並宣佈支持吳庭豔政權。 1955年10月26日,吳廷豔組織了公民投票,結果有98%的人支持廢除保大的王位,於是廢除保大的王位,成立越南共和國。南越得到法國、美國、英國等的支持,北越則得到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按照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規定,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劃界,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卻沒有舉行。最後,美國和南北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南北分治並採取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成為事實。

1960年11月,約翰·肯尼迪當選為美國總統後繼承了哈里·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兩位總統在10年前制定的介入越南戰爭的政策。

越南戰爭從1955年起到1975年,前後歷時20年,期間美國從派遣軍事顧問到陸海空部隊大規模投入(其中南朝鮮累計參加越戰人數達30萬人次),始終沒有打敗中蘇支持的北越軍隊。而且美國國內反戰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最終美國撤軍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