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裡的尿液都要變成水再飲用,你敢喝嗎?

關注航天的朋友都知道,空間站裡宇航員產生的廢水都要回收利用的,而回收的水不僅要用來洗漱,還會用來飲用。這就帶來了一個小困惑,用尿變成的水能喝嗎?下面簡單分析一下

空間站裡的尿液都要變成水再飲用,你敢喝嗎?

一、飲用水

什麼水能喝?問到這個問題很多朋友會有自己的理解。一般我們的飲用水是自來水、地下水、河水、純淨水、礦泉水、飲料等。其中什麼水最好,很多人認為是礦泉水。其實這個說法並不科學,實際上有些礦泉水也是不能飲用的。

我們也都知道海水不能喝,尿液不能喝,生活汙水和工廠汙水不能喝,甚至現在的雨水也不能喝。你說尿液不能喝吧,有人喝童子尿也很安全,也有人在河流上游傾倒排洩物,下游的人喝了汙染的河水也沒什麼事。說句不太中聽的話,我們喝的所有的水都有可能曾經當過尿液,因為地球上的水都是存在循環的。

空間站裡的尿液都要變成水再飲用,你敢喝嗎?

那麼能喝不能喝的劃分標準是什麼呢?就是水的成分。正常能喝的水,應該是不含有害物質和細菌,還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的水。其實嚴格來講,完全不含有害物質是很難做到的,尤其是天然水,包括雨水、河水和礦泉水。因此,正常來說,適合飲用的水,應該是沒有有害物質(包括細菌)或者有害物質含量在指定標準以下,還含有適量礦物質的水。

前面說有些礦泉水不能飲用,是因為有些地區的礦泉水是含有過量有害物質的,長期飲用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至於被排洩物傾倒過的河水,經過流水稀釋,下游河水中含的有害物質濃度很低,也不會對人的健康造成明顯的影響。因此,只要處置合適,不能飲用的水也可以變得能飲用,相反如果嚴重汙染,能喝的水也會變得不能喝。

二、空間站的尿液怎麼處理就能喝了

長期住人的空間站,必須保證水分的循環使用,不僅是尿液、洗漱用水,甚至是糞便裡的水,航天員出的汗,航天員呼出的水蒸氣,空間站裡冷凝水產生的蒸汽等都要回收利用。因為從地球上往空間站搬運水的成本是很高的。那麼太空中尿液怎樣變成飲用水呢:

1. 消毒、除臭

尿液中的主要成分是尿素,還含有一些細菌和有機物,此外還含有一些揮發性氣體,也就是臭味氣體。在尿液進入循環系統以前,首先應該把它進行消毒,同時要固定或氧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胺類物質等。然後才能進入回收系統。

2. 淨化

1)俄羅斯的技術

俄羅斯繼承前蘇聯的技術,通過滲透膜蒸發技術,把尿液變成水蒸氣,然後在回收水蒸氣,進行後續消毒、過濾去除有害物質等操作,經檢測合格後進入水的貯箱,備用。

2)美國主流技術

美國發明瞭蒸氣壓縮蒸餾技術,基本原理也是先把水變成水蒸氣,然後在冷凝下來使用,當然後期也需要進行水的進一步淨化處理。這種方法的優點就是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水的回收率等。

3)冷凍尿液回收水分

把尿液冷凍,可以讓水分結冰而其他雜質則殘留在濃縮液中,作為廢棄物除去。而冷凍的冰變成水後可以進行後續淨化處理。日本英國加拿大等國使用這個技術。

4)反滲透膜技術

利用反滲透技術,把水中的離子從水中過濾除去,然後再做後續淨化處理。我們很多家庭淨化器和一些海水淨化系統是採用這樣的技術。

5)真空旋轉蒸餾技術

就是通過真空蒸發的技術,把水分提取出來,再回收處理利用。這個方法的技術含量相對比較高。

不管怎樣,只要方法得當,把尿液的水分拿出來,重新制成安全飲用的水,是可行的。人們需要克服的只是心理障礙。

空間站裡的尿液都要變成水再飲用,你敢喝嗎?

前期空間站回收的水都是不直接飲用的,即使檢測合格也不飲用。包括中國天宮一號回收的水都是要帶回地球進行進一步分析的。但當回收技術成熟以後,所有的回收水都是要不斷循環利用的。當然,只喝蒸餾水對人體健康也是不利的,於是現在的技術也考慮到了水分重新礦化的技術。

也歡迎大家惠閱以前的科普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