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人為什麼都不種地了?

一生有你9085334

現在城鄉一體化進城不斷加快,人口可以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農民進入城市工作的機會不受限制,所以在有些地方出現了田地荒蕪,沒有人種地的情況。

其實國家一直都強調要堅持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所以地還是有人種的,只不過現在更傾向於集中高效率的進行種植。

而且國家並沒有規定哪些人需要在農村種地,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職業,很多人願意到城市裡面打工掙錢養家餬口,這樣掙錢遠遠比在地裡刨食得到的收入來得多,

感謝關注愛農幫!


愛農幫

一、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青壯年勞動地外出打工,農村剩餘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兒童,種地是很辛苦,留守的老人兒童沒有勞動能力。

二、經濟效益低,影響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就拿小麥舉例:一畝小麥,種子錢45元,翻地播種錢80元,化肥100元,灌溉70元,農藥50元,收割80元,合計425元,按畝產小麥1000近,最高價格1.1元/斤,合計收入1100元,1100元—425元=675元。以上是粗算,如果細算的話可能還少。玉米收入相對來說可能還高一點,大概800元左右,這樣算來,一畝地的年收入在1500元左右。經濟效益這麼低,所以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還沒有出去打工半個月賺的多。

三、辛苦。現在平原地區種大田作物玉米、小麥什麼的還好一些,如果種棉花等經濟作物太辛苦了。打農藥,打花叉,各種日常管理,一般人真的頂不住,而且收入也沒法保證,沒準白種一季。


百川詩詞

這幾年來每次經過各地村莊的時候,都會看到很多被荒掉的水田山田,長滿了野草,這種情況都是近幾年開始的,而且越來越多這種農田丟荒的現象了。

為什麼現在的農村人都不種田了呢,難道農村人也要到超市買米吃嗎? 其實還真的越來越多農村人買米吃了,而且家裡養的雞鴨也是用買來的米養的,我老家親屬他們就是這樣的。


以我二叔為例,他們一家以前是每年都會種兩三畝水稻農田地,現在就只種一點蔬菜自己吃。

我問他為什麼不種田了,他卻說,現在在外面打工工資也不低呀,種田的話忙前忙後花的時間也不少,他還跟我算過一筆帳:家裡的一畝地到底值幾錢?

一畝玉米的本錢,種一畝玉米淨收入幾錢? 畝產均勻算一千斤,按如今的市價算,是八毛錢一斤,這樣的話,相當於一畝地玉米,農民能買八百塊錢。


種一畝水稻收入 水稻一畝田的產量約500公斤,按135元/50公斤計算,就是1350元。

要是管理不善的農民,就相當於掙了100塊錢左右! 就算管理好的農民,畝產到達1000斤, 1000斤X1.06元=1060元-430元=630元。只是這個產量換來的收入,遠遠無法支撐農民的生活開支。

所以年輕人也不怎麼在家,而且揹包谷的時候也很難,曬穀也不容易。

那麼為什麼以前沒有覺得累呢,沒有覺得麻煩呢。 因為社會的發展,很多農務事都已經自動化了,洗衣服用洗衣機,炒菜有煤氣,不像以前那樣上山要砍柴。

而農村人也習慣了這樣的自動化,種植水稻的確是很費功夫的,而且和粘稠的泥巴打交道,現在的農村人越來越不願意了,按他們的話說,寧願去廣東打工一個月,好過家裡呆一年,而且在外打工,只是手工活而已。

打工的工資也能夠買米,何必還要自己種呢,他說的也是事實,不過放棄丟荒不耕,真的只有這個原因嗎? 我想農村人口大量流失,才是根本原因。

雖然戶口上在農村的人不少,但是平時在農村老家的人卻大量減少。外出打工的,在城市買房的很多很多。

隨著社會的開展,農村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種地,老年人在家種地用的還是老套路,所以目前鄉村種地基本沒跟上這個時期的進步,種地辛勞,還賺不到錢,這個就是現在農村人不願意種田的根本原因吧。


堯歌視野

幾年前我回農村老家包地做農場,承包費用一畝地一年一千。給了我們當地土地流轉市場行情的最高價了。

村子裡有來農場幫工的說我租的貴了,村裡租的話也就600-800一畝。不過無所謂了,都是自己村的老年人,錢也不多,平均一家一年多給個千八百的。就在去年,租給我土地的其中一個老人去世了。

農村人現在種地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了,年輕人沒幾個願意留在村子裡種地。

像我租地之前的老人。年年種地,小麥一畝產1200斤左右,玉米1500斤左右。除去旋耕,播種,澆地(電費,澆地一小時5塊錢)化肥,農藥,收割等等的費用,一畝地一年最多能剩一千塊錢。這還是有水灌溉的情況下。2016年大旱,很多井裡抽不上水來,那年玉米很多絕產的。

這種情況下,農村人均2畝3畝地,一家子加起來十幾畝,辛苦一年掙不出兩萬塊錢,然後全家花費。太累太少了。而年輕人出去打工,一個月三千五千的,累不累不說,至少旱澇保收。

年輕人也還是有留在農村的,養豬,種菜。

豬雖然有個豬週期,時賠時賺時平的,但賺一次,就比種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地要好得多。

而種菜和賭博差不多,賭贏了,暴發戶出來一批。賭輸了,一輩子翻不了身。

說個題外話。農村還有一點挺有意思,他們自己本身種地。卻看不起外來或者回鄉種地的年輕人。農場剛開始的時候我給自己推了個近乎光頭的髮型。。。然後就冒出來這種聲音:大學生回來種地是因為犯事了從監獄出來了沒地方就業了沒選擇了才回來種地😂這話還是村裡親戚說給我媽,我媽連夜過來提我回家時告訴我的😅


農場養成日記

我是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從小到大就見證了越來越少的農村人種地了,包括我們自己家也是。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個現象原因。

經濟效益低

種地,農民最關心的是什麼?當然是每年的收成啦。畢竟這是辛辛苦苦忙活了幾個月的結果。我先來給大家算一筆賬,就拿種小麥來說吧。10月份播種,到來年6月份收穫所需的成本及所獲的收益。從第一步耕地犁地開始,平均一畝大概150塊錢。緊接著撒種,一般一畝地撒種量為30斤,每斤2塊錢,每畝種子費用就是60塊錢。然後還要施化肥施尿素,每畝肥料在150~200元。這僅僅是開始的步驟,中途中還要多次打農藥。包括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控旺劑等。這些各種農藥加起來差不多60塊錢一畝。有些藥還要打好幾次呢。如果地太乾的話,還需要澆水,一畝大概40元。對了,還有最後一步收割的費用,80元一畝。這樣算來,一畝地從種到收成本在600元左右。至於收成,就打一畝地收800斤來算,一斤小麥賣1.15元,一畝地收益920元。除去成本,所獲利潤不過每畝300多塊錢。對於手中幾畝地的普通家庭來說,精耕細作,拼命幹活幾個月的收益不過幾千塊錢,實在是太低了,除非你是包種大戶,家中有大量農田,才會有可觀的收益。

風險高

農業面臨著太多不穩定的因素,風險太高。每年又有可能遭受旱澇、冰雹、霜凍等各方面的自然災害。什麼時候發生都是農民意想不到的,也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而發生了農民們也束手無策,只能暗自抱怨與哀愁。還有害蟲入侵的風險以及市場調節的風險。這些高風險直接關係著農民的收益。雖說有補貼,但目前還有許多的補貼政策不到位,對老農民們並沒有多少作用。

勞動力短缺

現如今,農村裡大多數的青壯年男子都背起包袱,去外地打工了。因為作為一家之主 ,他們要掙錢養家餬口。供孩子上學,贍養老人家這些責任都擔在了他們的肩上。依靠種地那點微薄的收入是遠遠不夠的。這樣家中就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了。老人年齡太大,體力不足,不適合幹此重活,而婦女體力也是遠遠不及男子,而且還要帶孩子。所以一家中也就無人有能力種地了。

農村直播的興起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熱衷於看直播,也熱終於做直播了。畢竟做直播的門檻低,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製作三農小視頻了。而且農村題材還是挺多的,不管是家鄉的自然、風景、習俗還是鄉土人情等多方面都可以入手。它也絕對不會像種地那樣勞累。既輕鬆,又有錢掙,所以很多的農民也就放棄農業,從事直播事業了。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前來評論!


嘟嘟魚愛吃番茄醬

農村人說農村事,農村人話農村策。點擊上方關注,幫您解讀更多農村政策,詮釋更多農村現象。

農村人為什麼都不種地了?應該是新一代的農村人為什麼種地的很少了?筆者就根據自己身為農村人的親身體驗,結合在農村工作經驗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農村人不種地,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少、錢少兩個原因!

青壯年外出,種地的人少。筆者所在村子裡,在平日裡,基本上見不到20—40歲的青壯年,只留下孩子、老人在家裡。而種地又是一項重體力勞動,對於常年勞作的農民來說,大多數上了歲數的人都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或疾病,在種植莊稼方面就顯得有些吃力,所以就造成了農村部分土地撂荒、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的現象。

種地收益少,農民掙錢難。筆者家鄉,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胡麻等農作物,從耕地、播種到收穫,一畝地僅人工就需要10個、換算成工資就是1000元左右,再加上肥料、地膜、翻耕費,一畝地最少也需要投入1300元,而由於筆者所在地區乾旱少雨、靠天吃飯,農作物產出還不足1000元,種地不掙錢的同時,還虧損300元。設想一下,誰還會選擇種地,如果僅僅選擇種地,一家子人怎麼生活?

不過隨著
鄉村振興、三變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相信農村人無人種地的現象會得到徹底改變,農村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您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表述您的觀點。


農策分析

首先糾正一點,不是都不種,而是大多數人到外面發展或打工去了,至於選擇不種地了的原因無非下面幾點: 一、 經濟收入低,在經濟飛速增長的時代,農民鄉親們只靠種地的收入,根本不能養家餬口 !孩子讀書要錢,看病要錢,日常開支要錢房子翻新要錢,喝個酒席要錢,並且農村辦酒確實多,加上現在的消費確實高,一百塊錢不耐用啊!種地收入能有多少?一畝地一年下來頂多 兩三千塊,可能有人會說了,可以種個五十畝啊!錢不就多了麼。問題是哪有那麼多的種給你種呀,像我們這邊的情況,平均每戶人家為七畝的耕地,少數人口多的也就十一畝這樣。 二、種地辛苦,種過地的人肯定知道是什麼滋味,又苦又累,而且特別枯燥。整天跟泥土化肥、農藥、雜草打交道,時間長了,誰都會厭倦的。一年365天,最少有三百天是在幹農活中度過的,根本不能偷懶,自己種的東西不照顧好點,沒有個好收成,來年吃什麼?用什麼支出?所以好多稍微能做點工的鄉親們都跑到外面去了!


三、
嚮往城市的繁華 現實中,很多人都在城市買了房子,打工的,做生意的都常年在外老家也越來越回的少了,有些好幾年都沒回過一次家的也有。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充滿激情的,在漂迫也好,居有定所的也好,時間一長,習慣了外面的點點滴滴,誰還會回到鄉村種地呢! 四、農村現狀 現在不比從前了,人員少的可憐,留守在鄉村的90%都是老幼婦女,勞動力少了,根本沒能力去耕作土地,雖然可惜,也是有心無力了。


鄉村樂趣多

大家好,我是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我們現在老家也是大多數人都不種地了,大部分田地都是荒廢著的,在我的親身經歷來看,會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種地收入不多,有的入不敷出的感覺。農村裡的田地都是按戶頭劃分的,每家每戶都會分上幾畝地,屬於少量種植。按這樣的生產方式就不划算了,農藥,化肥,人力成本,種子成本等等,包含進去來算,每年種地的收入就非常少了。尤其是現在的物價飛漲,種地根本就沒有多少收入。就拿我家來看吧,有三個人可以分到田地,加起來大概在五六畝的樣子,種地一年收入可能就只有兩三萬塊錢,完全比不上在外地打工,隨便能賺五萬塊錢左右。

第二,種地比較辛苦。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是沒有吃過什麼苦的,不能從事種地的行業。種地是比較累,比較髒的活,大多數人是不願意做的,都是外出打工,既輕鬆,收入又比種地的多,雖然現在國家對種地是有補貼的,但是還是沒有多少人種地,力度感覺還是不夠。



第三,農村用地承包制。在我們那邊,有比較多的村會把整個村的地收集起來,統一承包給別人。一般都是以幾百畝地為承包單位的,這樣採取大面積種植,大規模生產,採取一些自動化設備,從而大大的降低了成本,比較符合現在的需求。所以,種地的人不多了,大多數都是包給別人了,自己從裡面分紅,還能出去打工賺錢,一舉兩得。




榕溪520


其次,”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規律,也是自然科學”適者生存”的基礎,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土地的目地是為了全國人民吃飽飯,現在合土地的目的就是為了全國人民吃好飯,合土地不是集體收回來統一耕種,而是通過合法有續的土地流轉,讓適合種地的人種地,適合打工的人打工,土地流轉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專業化,機械化,職業化的新型職業農民就會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生力軍。


最後,不是農民不種地了,只是現在正在進行農村土地的改革的過渡期間,讓自由流動,自由選擇成為當今農民的第二次改革,”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農村土地的耕地正在慢慢地發生過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家一戶的小農經營逐漸退出歷史的作用,農場化的經營管理模式正在逐漸代替傳統農業,農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了,農民就是一種選擇的職業。



橄欖劍社會

現在農村人為什麼都不種地了?題主這個問題提得給人有點以偏概全的感覺,應該是有的地方,有的人為什麼不種地了?比較恰當一點。題主不是農村人,否則是不會提出這個人人都明白的問題來的。



我們這裡是比較貧困的地區,農民對土地非常珍惜。雖然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但是父母還在家裡種地,沒有發生土地拋荒的現象。農民通過種植糧食,特別是蘋果、西瓜等經濟作物,養家餬口,供養子女上學,改變了居住環境。雖然辛苦收入低微,但是卻沒有想過放棄。



前些年,一些人不是不想種地,而是看到在農村種地辛苦收入不高,就想方設法離開了農村。但是隨著國家優惠政策不斷向農村傾斜,以及農村振興計劃的實施,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就又想回農村了。所以說,今後想在農村種地的人,肯定是隻會越來越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