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裡的口頭禪

官场里的口头禅

官场里的口头禅

筆者數年前曾親歷過一件事——一名被外界譽為懂經濟的官員,在領導來當地視察時侃侃而談,各種數據信手拈來。“我的機場的吞吐量要達到多少”,“我的高速公路里程今年必須突破多少”,“我的財政收入明年要增長多少”,“我的GDP是多少”……

這名官員彙報結束後,領導問道:“這個機場、公路,還有財政收入,什麼時候成了你家的了?”

現場氣氛頓時有些緊張,彙報的官員解釋說:“對不起,說‘我的什麼’是一種口頭禪。”

領導笑起來:“我只是開個玩笑。能把公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這種精神也是難能可貴。”現場的人都笑了,氣氛總算緩和下來。

個性的標籤

官场里的口头禅

口頭禪最初是宗教用語,本意指未經心靈證悟就把一些現成的經言和公案掛在嘴邊,裝作很得道的樣子。演變至今,口頭禪已經完全成了個人習慣用語的意思。口頭禪雖是脫口而出,卻並非言者無心。許多心理學的分析都認為,口頭禪能夠在一定程度反映人的內心活動,甚至成為一個人個性的標籤。

一名作家說過,小說是以塑造人物為核心,在創作小說的過程中,一些作者會給主要人物加上幾句口頭禪,以此凸顯人物性格。一名官場人士介紹,在各類公文以及寫作班子弄出的講話稿裡,是不會有口頭禪的,所以從這些材料中很難讀出官員的個性。在私下聊天或脫稿講話中,官員的口頭禪就冒出來了。

一名正廳級官員在講話中,喜歡用“河翻水翻”四個字,推進某項工作是“河翻水翻”,上級來視察也是“河翻水翻”,這便成為他的口頭禪。一開始,人們不大明白河翻水翻的意思,後來才弄明白,這大概是一句重慶方言,形容做什麼事情陣仗很大。這名官員是重慶人,雖離開家鄉多年,依舊鄉音難改。

到後來,這句口頭禪簡直成為該官員的一個符號。他離開領導崗位後,許多人還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他。

有一名縣委書記,家鄉口音頗重,尤其是念“曲”字時,發音總類似於“缺”。偏偏與他搭班子的縣長正好姓曲,一時間,大會小會上“我們缺縣長”層出不窮。時隔多年以後,當地官員提到“我們缺縣長”,指的不是那名縣長,而是縣委書記。

筆者認識一名處級官員,他幾乎是自創了一個詞併成為自己的口頭禪。他把常用的“若干”一詞進行了延伸,發明出一個“若而不幹”的新詞,各種會議上經常講。“除了剛才說的,還有各種若而不幹的問題。”這樣的講法雖寫不進報告,但聽來卻是頗具個性。

一名官場人士認為,許多人都會說口頭禪,官員說上幾句更是不足為奇。而一些口頭禪能改變官員刻板的形象,讓一個人的個性豐滿起來。

折射一個人的內心

官场里的口头禅

“盡他娘亂整!”這是原吉林省副省長谷春立的一句口頭禪。谷春立個性霸道,擔任鞍山市委書記時,訓斥下屬是家常便飯。許多縣委書記、局長都領教過他的這句口頭禪。

不過,一名鞍山的官場人士卻說,在谷春立手握權柄的時代,被這句口頭禪罵過的人未必都獲得提拔,但沒被這句話罵過的人,一定沒被提拔。“谷春立罵一個人,說明把他當自己人了。”

這種現象固然令人哭笑不得,卻也不難解釋。口頭禪大多是在一種隨意的狀態下說出的,能說口頭禪,說明一個人在當時的條件下,戒備心理已經很弱。假若對方讓你感覺不舒服或是產生戒備心理,口頭禪反倒說不出來。

一名官場人士表示,官員講話有個性與滿口髒話是截然不同的,一些官員的口頭禪中夾雜著髒話,無疑是個人素質問題。有些人不以為恥,反而將素質低下與個性鮮明混同,完全是一種誤讀。

落馬的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也有一句口頭禪。據媒體報道,劉志軍講話時,開場白往往是這樣——先照著稿子,念一句“同志們”,接著抬起頭,熱情地看著臺下,脫稿喊一聲“兄弟們”,然後才開始讀講話稿。

心理學研究早就得出結論,口頭禪某種程度能折射一個人的內心。谷春立的口頭禪,暴露出他獨斷專行的家長作風,劉志軍版的“同志加兄弟”,反映出他身上的江湖氣。

據媒體報道,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蘇榮,在擔任江西省委書記時,有一句口頭禪是“叫紀委查你!” 經常用來恐嚇震懾不聽話的人。許多幹部反映,正是蘇榮的這種做派,給了親屬和身邊人底氣,抽走了不少幹部抵制歪風的膽氣。 2009年8月,時任省冶金集團公司董事長屠某,對蘇榮力主的某集團收購南昌某鋼鐵公司方案提出不同意見,蘇榮在省委常委會已通過屠某任省國資委副主任的情況下,違規擱置了屠某的任職。

湖南郴州市原市紀委書記曾錦春也有句口頭禪:“我是摘帽子的”,只要他看不順眼的幹部,就要“搞帽子、挪位子、掉票子”。曾錦春為了給自己及親信大肆斂財鋪平道路,不惜亂用手中的權力,排除異己,打擊報復。

從這些口頭禪中,便可見蘇榮、曾錦春等人內心的囂張跋扈以及對黨紀國法的極端蔑視。

當口頭禪成為集體話語

官场里的口头禅

口頭禪通常是個人的一種性格標籤,然而在官場上,有時口頭禪會變為一種集體話語。

去年,浙江台州市委領導在一次會議上提出“我是台州人,三區是一家”,在當地引發強烈反響。台州媒體紛紛發表文章,說要讓“我是台州人”成為台州幹部群眾的新口頭禪。此後,無論是市一級會議或者各區的會議,均言必稱“我是台州人”。

原來,城市首位度不高,市區融合度較弱,一直是台州城市發展的“心病”。台州有三個市轄區,分別是椒江、黃岩與路橋,然而長期以來,台州和椒江幾乎是劃等號的,然後黃岩是黃岩,路橋是路橋,甚至一度涇渭分明。台州媒體報道,高速公路上的過往司機經常說的,就是“我在黃岩上高速”,而不是“我在臺州上高速”。在外地經商的路橋人,春節回家都會說“我回路橋了”,很少會說“我回台州了”。這種現象,在全國的地級城市中是很少出現的。

因此,“我是台州人”成為當地官場的一句口頭禪,反映的正是當地加快市區融合,提升發展質量的一種努力。

在一些基層農村,許多村民還有一句口頭禪:“有事找誰誰誰!”這裡面的誰誰誰,大多會是村支書。這樣的口頭禪,無疑就是一種口碑。曾有文章寫道,一個村的村民若能有這種口頭禪,村支書能獲得群眾信任,足以證明當地工作的成效。

官场里的口头禅官场里的口头禅
官场里的口头禅

廉政瞭望——中國最精緻的反腐敗新媒體

官场里的口头禅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