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是福是祸,就看你能不能守住这一点

曾仕强教授 儒道易行

曾仕强:是福是祸,就看你能不能守住这一点

曾仕强:是福是祸,就看你能不能守住这一点

◆ ◆ ◆ ◆ ◆

我们常说一句话,“福祸无门,唯人自召”。祸福原本无门,是祸是福,说起来都是人自己搞出来的,可惜很多人不肯承认,总以为福是自己求来的,而祸是别人陷害的,是别人要嫁祸于我,不是我想要的。

不错,自古以来,人类追求幸福唯恐不及,躲避灾祸唯恐不周,哪里有自求灾祸的?因而把祸害的责任推给别人,以求自慰。

仔细想想祸福的降临,并无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像有意设定,要加害某人的样子。是祸是福,完全看个人的行为而定,可见操之在我,与他人并无关联。

譬如驾驶汽车不违规,不撞人,也不被人撞,才算技术优良,可保永远不出车祸。当然,有人会说,你不撞人家,但是人家要撞你有什么办法?这不过是推脱之词。甚至还有人把横冲直撞,超速抢先,以及躲闪行人当作驾驶技术优良,简直是自己找死,还要牵累别人。

1

既然福祸操之在己,那怎样才能得福避祸?主要就在谨守本分,也就是守分。

人,都是自己做出来的,人人不同,也各有各的目标,各有各的不同使命。我们所说的本分,即是此生所为何来的任务。如果不能尽力做好分内工作,就不应该逾越本分,做分外的事,获得分外的名利、财务,这也是制造祸害的主要因素,不可不特别警戒!

我们再讲得清楚一些。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叫定位。每个人先把自己的位定好了,就知道自己应该守什么样的分。李鸿章跟外国人讲过一句话,我们要好好去体会。他说:我们中国人比你们西方人更讲究身份地位。这句话被误解了,以为是说中国人爱摆架子,喜欢给人家难堪。其实不是,而是说职位越高的人,越要自重,别人可以讲的话,自己不能讲,别人可以做的事情,自己不能做。

这是学谁?学孔老夫子!孔子曾经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同样的事情别人做,人家不会骂,但如果是孔子做,就一定会挨骂,但是他认了,他并没有抱怨,反而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意思是我孔丘很幸运,只要犯一点点过错,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所以我更要自重,更要谨慎自己,更不可以乱来。可见,这是相对的。

人,要么做普通人,拥有更大的自由,爱怎么讲就怎么讲,反正没有人听。但当你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以后,你讲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很多人,你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人家都会指指点点。换句话说,你的地位越高,人家会用更高规格的要求来对待你,你一定要接受,不能抱怨。因为我们尊师重道,所以我们对老师的所言所行,要求是非常高的。

2

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孔子也诅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便是对不守分的人做出非常严重的警告。

现在很多人,以为一切都不一定,世界多变,因而主张求新求变,导致变到乱掉根本,做出不守本分的乱变,只知变,不知常,以至妄作凶。这些轻举妄动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宇宙万物自然变化的常则。

生活原本应该简朴单纯,才有助于返璞归真,使自己由相对灵魂顺利恢复到绝对灵魂。不料人类由于心生妄念,堕落为相对灵魂之后,却不知守分,以求新求变来驱动妄念,使得变化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简直背道而驰,把自己逼近灭绝的危境,岂不是十分愚昧?

本分是什么,就是自己累世以来,自作自受的成果。谨守本分就是信守自作自受的公正法则,不守本分也将居于自作自受的规律,造成来生更多的孽,而更加害苦了自己。

《易经》告诉我们,不可不变,不可乱变。不可不变,因为不变也不是本分。人生的任务是在改变自己,这也是求变,但是千万不要乱变,以免这一生越修越偏差,甚至于把原先带来的一些优点都丢掉了。所以,有原则地变动,才是真正的谨守本分。

人生就是自作自受,每一个人的祸福也是自作自受的表现结果。而谨守本分的人,认认真真做人,脚踏实地工作,不偷奸耍滑,不坑蒙拐骗,不欺不诈,不妒不媚,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堂堂正正,坦坦荡荡,自然能够避祸趋福,将来顺利回归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