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陰德”是一件好事兒

《易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餘慶不單指自己一身,也指能惠及後世子孫。司馬光在家訓中曾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積陰德”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積陰德”是一件好事兒

到底什麼是‘陰德’?陰德是指暗中做好事、暗中幫助別人,整個過程不告訴任何人。而且做這些好事是出於自己的內心很想去做,沒有利益關係、沒有目的性、不求他人回報。這才叫陰德!倘若做了好事到處跟別人說,並且有目的,這充其量可以叫‘陽德’。

“積陰德”是一件好事兒

1、“積陰德”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是:暗中做好事,但不要貪圖回報,這就是積陰德。生活中還有一個詞叫“積德”,意思是多付出,多奉獻,多做貢獻,多做好事就是“積德”,還有一個詞叫“功德”,意思是我們一個人不能僅僅是為了自己,還要對這個社會做貢獻,這才叫功德。通過這幾個詞的比較,我們再看“陰德”就非常明白了。

2.其實“積陰德”、“陰德”講的都是因果關係、因果報應、善惡法則等。就像我們經常說的“德不孤必有鄰”、“千夫所指,不病而死”、“水滴石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等等,這些話都是為了表達一種因果的循環、善惡報應的法則。

“積陰德”是一件好事兒

3.如 何 積 陰 德 ?

行善為人所知是陽善,為善不為人知就是陰德。陰德就是無所求的成就好事;陰德就是面對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視,心不罣礙;

古人的「憐蛾不點燈,為鼠常留飯」是積陰德;

分粥賑饑是積陰德;築橋鋪路、鑿井引水、點燈施茶、捐棺義葬、急難救助是積陰德;功成不居、不稱己善、不揚人過更是陰德;見人危急,勇於搭救;甚至隨手撿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陰德,陰德見於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之中 ;乃至於給人喜悅的面容,令鬱悶者一笑解千愁;

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心、用心,讓領導者安心、同事們歡心,都是積陰德。

北宋《司馬溫公家訓》雲:“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以! 遺子孫,子孫未必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

陰德就如播種,只要播土下種,就不怕將來沒有收成的機會。

“積陰德”是一件好事兒

4.“德”是很隱蔽的,一個人很善良,但不一定有德行,他也經常幫助別人,如果他溺愛他的兒子,兒子長大後可能會賭博,騙人錢財,所以他是無德之人,因為他無德,家庭很混亂,災禍連連,但是他的行為可能影響到他的第5代,第6代子孫積累了“陰德”,他的溺愛行為在前4代中是“無德”的,但從第5代開始有轉化成有德,這就是“德”的隱蔽性,不固定的,也就是老百姓經常講的“陰德”。所以積陰德是看不見的,也是不可量化的,更加是不可測量的。

“積陰德”是一件好事兒

5.很多人自認為成功就是天命由我不由天,完全抹殺了先輩對他的作用,抹殺了陰德給他的力量,這也是一種失德的表現,也許祖德未盡,他這一生不會有失敗,但失德會傳導給下一代,下下代,所以我們面對的一切所謂好運,都是有共性的。

“積陰德”是一件好事兒

總之,人還是要多多“積德”行善,不管是“陰德”還是“功德”。慈悲心的另一種具體表現就是待人和藹,不發脾氣。憎恨心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使從前的善行和修養化為灰燼,而且給你帶來無數的煩惱和不安寧。所以說:“嗔火燒盡功德林”、“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發脾氣是修養不好與短命的象徵,如果我們有這個壞毛病,一定要徹底改過!

古訓言:“立榮名不如種隱德。”

創造好的榮譽、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陰德。

如袁了凡的改變命運,不就是由積陰德而來的嗎?

所以要改變命運,就看你如何積陰德了。

有句話叫: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