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赴港上市,你怎麼看?

屎蛋君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營收總額達到106億元,利潤近12億元,近三年的複合增長率分別為35.9%和70.5%。整體翻檯率從每天4.0次上升到5.0次,服務顧客超過1億人次,顧客人均消費也從91.8元提升到97.7元。2017年海底撈員工成本為31.197億元,佔到其營收近三成,每位員工的年度薪酬成本約6萬元。

海底撈近兩年一直在迅速擴張,店面數量由2015年底146家增加至2017年底273家,2018年還將打算新開180到220家新餐廳。快速擴張導致了淨流動負債的明顯增長,且預計資本開支會繼續增長,因而必須保證足夠的現金流量以抵禦財務風險。

海底撈自稱在高度分散的中國中式餐飲市場中其排名第一。中國餐飲服務市場由三部分組成,即中式餐飲、西式餐飲及其他餐飲,其中,2017年中式餐飲佔有市場份額的80.5%。以收入計,近三年海底撈均排名第一。

火鍋是一個標準化的行業,但是海底撈靠服務找到了差異化,也因此,海底撈以員工管理方式和顧客服務為豪。招股書裡提到,餐廳的考核指標是“消費者滿意度”和“員工努力程度”,而非門店財務指標。

海底撈的關聯公司幾乎涉及餐飲上游的所有鏈條,構建起一個龐大的資本帝國。海底撈集團的帝國版圖包括港股上市公司其火鍋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1579.HK)、新三板冒菜公司優鼎優(871375.OC)、供應鏈蜀海微海餐飲管理培訓公司、蜀韻東方裝修公司等。此外,創始人張勇還是雲鋒股權投資中心、海悅投資、海景林羲域投資中心的間接出資人之一。

不過,快速擴張將不可避免地遇到管理問題。此前報道海底撈後廚有老鼠、餐具清洗等安全問題,涉事門店雖已經過整頓後恢復營業,但難保類似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再出現。此外,門店的激增帶來了巨量的新增員工,擴張中的海底撈也面臨著過去建立的“情感文化管理”變淡的問題。


經濟觀察報

很明顯,海底撈最近3年成長速度亮瞎人眼——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35.9%以及70.5%,成為國內首家營收超過百億的餐飲企業。公司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甚至刺激海底撈的關聯公司——頤海國際(01579.HK)次日股價大漲12.43%!頤海國際是海底撈的“後廚”,為海底撈提供標準化的火鍋底料,從2016年上市到現在,它的股價漲了3倍。

海底撈做的是四川火鍋,並不是說它的火鍋有多好吃,而是服務到變態而著稱,雖然去年發生了勁松海底撈“老鼠門”事件,但是公眾選擇了原諒,並沒有影響公司的業績,2017年海底撈翻檯率高達5,客單價也不低於130元,這比呷浦呷浦(00520.HK)要厲害很多,呷浦呷浦火鍋人均大約是50元。

不過,看看港股小南國(03666.HK)、翠華(01314.hk)等香港上市餐飲企業走勢,多數都是上市即市值巔峰,後來的擴張基本上都不成功。海底撈這3年增長這麼快也跟大舉擴張有關,2105年海底撈新開了36家門店,猜猜2017年開了多少家新店?將近100家!而且招股說明書還計劃今年新開180家-220家門店。

海底撈在香港上市會怎樣的走勢呢?

我個人覺得火鍋這個品類作為中餐裡的標準化餐飲,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比如呷浦呷浦就是南北方通吃,都開的很成功,而當年海底撈走出簡陽,第一腳落戶西安也發展的不錯,異地擴張能力很強。而且它“後廚公司”頤海國際的股價也長期走牛,香港是個看業績、拼實力的市場,不像A股某些餐飲企業一會兒收購影視,一會兒收購環保,極盡賺眼球之能事來吸引資金關注。

在港股,只要你業績好,就是王道。看好海底撈,看好張勇團隊。


艾米米

近兩週,繼小米赴港上市邁出第一步後,海底撈又在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小米作為科技界的明星企業備受關注,海底撈作為餐飲界的明星企業,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巧合的是,小米創始人曾評價過海底撈。

“跟其他火鍋店一樣,海底撈的環境很嘈雜。但讓我驚訝的是,海底撈的服務員臉上都帶著發自內心的笑容。”“海底撈雖然鬧哄哄的,但是它的服務中的很多細節征服了每一個客戶,所以海底撈的口碑是無敵的。”

在2015年的一次餐飲峰會上,海底撈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CEO張勇在現場表示:“把產品做到極致,自然就有口碑。”

海底撈雖然去年經歷過後廚衛生事件,但是仍是國內餐飲界的一個標杆。小米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低迷,但後來還是打了翻身仗。其實,二者也有相似之處:把產品做到極致。

海底撈專注於火鍋,是國內幾大餐飲巨頭之一,而且火鍋近幾年也越發受歡迎,海底撈也自稱“全球最大中式餐飲連鎖品牌”。海底撈的特點也較明顯:第一、自主化、個性化,鼓勵員工發現消費者需求;第二、激勵效率、評估滿意度;第三、開發新技術提升消費者體驗。此外,海底撈也提倡家文化,海底撈稱,82.9%參與調查的員工對薪酬感到滿意。


家族企業雜誌

A股市場一直在找獨角獸,但是現在海底撈都去港股上市了,真是讓人遺憾。

海底撈從4張桌子起家,如今已經擁有273家直營門店、年服務顧客超過1億人次、年營收超過106億元、淨利潤11.94億元。很厲害!在這背後是海底撈逆天式的服務所產生著巨大的口碑效應。

2017年,海底撈餐廳有1.07億名顧客,擁有逾1390萬名會員。以翻檯率、年度收入和年度客流量計算,海底撈憑藉著千分之三的市場份額就成為了餐飲行業的老大。

一直以來,海底撈是以不差錢著稱的。dan海底撈2018年計劃新增180~220家門店,每家門店資本投資約800萬元-1000萬元之間。海底撈的新餐廳在1~3個月內就能實現盈虧平衡,6~13個月將現金投入收回。

現在海底撈要上市了,上市了guji會被食客們炒翻天.


牛熊交易室

長期去海底撈吃飯,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服務較重的海底撈模式如何實現超過競爭對手的盈利。

我沒有研究過相應的餐飲行業,但是對於海底撈的思考我們可以討論,我思考的幾點:(1)

消費升級模式下,用戶對於品質服務的要求逐漸增強,相應的對於服務體驗更好的模式願意接受更高的價格;(2)翻檯率作為餐飲行業的重要指標,其客戶消費的時間由備菜的時間、吃飯的時間、結賬的時間等各方面組成,海底撈的翻檯率高更多的在於細節上的突出,比如菜品的標準化,火鍋本身就是標準化程度很高的餐飲方式,不需要烹飪的過程,只需要切等基礎操作;比如管家式的服務,這點隨時滿足客戶的需求自然節省了時間。當然還有很多。(3)供應鏈方面的優勢,如果說我們(2)中說的是餐廳內部運營效率的體現,那麼供應鏈就是餐廳外部的運營效率的體現,自然海底撈不論是針對於菜品的採購、物流、運輸甚至包括在對客戶的外賣上運營效率都是挺高的;(4)如果把客流量、轉化率、翻檯率、復吃率作為餐飲行業的指標的話,客流、轉化、復吃依靠的是服務,翻檯依靠的是效率的話,對於海底撈而言,如此高的服務成本,相比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效率來覆蓋掉的,而服務導致的單價較高也並不會引起客戶的不良反應。

當然,這些都是我想的,我們通過財務指標看一下,我想對比下,優勢才會更突出。

在營業利潤率上:

在坪效上:

海底撈:年均坪效約為2.5萬元/坪;

廣州酒家:年均坪效約為0.97萬元/坪;

呷哺呷哺:年均坪效約為2萬元/坪;

味千中國:年均坪效約為0.11萬元/坪;

在翻檯率上,港股上市火鍋店,呷哺呷哺和海底撈,明顯是海底撈的翻檯率更高。

部分海底撈10-22點營業,部分海底撈24小時營業,自然翻檯率更高,同時坪效更高。

當然,最牛的還是海底撈的管理機制


sesameYang

海底撈,這是一家著名的餐飲企業,在近日正式宣佈前往香港股市上市,這個對股民而言,是不是投資機會呢?


投資是一場旅行,在旅途,遇見您。

我是雄風投資,20年投資實戰經驗的老司機,在亞洲最大證券公司--中信證券工作期間,榮獲騰訊2012中國最佳投資顧問。


一,海底撈。


海底撈,在我居住的城市,開店時間不是很長,但是生意一直很好。消費者願意去海底撈的原因是,一方面是火鍋的味道不錯,另外一方面是海底撈的服務很好。在海底撈,我們會感受到服務員的熱情和專業,也會讓我們很感動,這是消費者願意選擇海底撈消費的一個心理因素。


二,海底撈的上市。


1,負債率很高。雖然海底撈的服務和產品還不錯,但是海底撈的負債率較高,依靠融資在全國進行擴張。因此,當海底撈具備一定規模優勢之後,就需要選擇上市融資,將負債率降低下來。


2,國際化的需要。海底撈在全球各地,還開設了一些分店,它是國內為數不多在全球佈局的餐飲企業。在香港的上市,可以幫助海底撈更好的進行國際化,一方面是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另外一方面是融資的資金支持。

3,團隊的需要。這些年,海底撈在全國開店的同時,也對內部團隊的管理層進行股份獎勵,管理團隊手中的股份,也需要通過上市進行變現,讓員工真正享受到財富的價值。


綜上所述,海底撈的上市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但是對於海底撈的股票,是否可以買入,還是需要慎重考慮,因為香港股市的很多新股在上市之後,都是不斷下跌。


三,人生與海底撈。


人生之中,如果想感受一下什麼是好服務,就可以去海底撈看看。好的服務,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服務,服務員本身需要享受服務,這樣消費者才能享受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