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人不怕刮南風了

淄博人不怕刮南风了

建陶企業外貌煥然一新

幾年前,刮南風的日子,在中心城區及南部區域,如果碰巧有個社區或村居晚上放電影,人們會從放映機射出的光影裡,依稀看到從天而降的粉塵微粒。

很多人還記得,若干年前的一次全市環保工作會上,一位市領導說,淄博環保的治理目標是什麼?——讓淄博人像盼北風一樣盼南風,讓去海邊買房子的淄博人感到後悔。

如今,淄博人不再怕刮南風了。

建陶產業大變局

5月22日,淄博環保世紀行一行前往淄川區採訪。

從淄博中心城區往南10來公里,就是著名的江北陶瓷產區。那裡的建陶企業星羅棋佈,最多的時候,光是雙楊鎮一個鎮,就有100多家企業。除了建陶,還有不少耐火材料、水泥、熔塊企業,這些都是高耗能高汙染的雙高企業。

這些年,對建陶企業的環保治理一直都在進行,從直燃煤到改用煤氣發生爐,上脫硫、除塵直至脫硝設施,對原料倉庫進行蓬蓋或密閉,等等。治理就有效果。但由於“雙高”企業太多太密集,看上去每個企業的汙染排放都減少了,但排放總量依然巨大。更何況,受歷史侷限,環保治理的標準也不是很高。

那時候,在建陶產業園工作的人們,對環境汙染有著切身的體會。早晨,人們開著愛車去單位上班;下午下班再去開車回家的時候,早晨還乾乾淨淨的愛車,整個車身滿是白點點。

原來,在建陶企業的排氣筒所排放的煙氣中,含塵量較大,大量的塵隨著一同排放的水蒸氣墜落到地面,就成了無數個小白點。

2016年,淄博市建陶行業迎來了一場大變局。根據市裡出臺的產業精準轉調方案,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全市建陶行業產能將由7億平方米降為2億平方米。當時,淄川區有建陶企業152家,生產線265條,年產能6億平方米。

作為建陶產業主產區的淄川區,無疑是這場大變局的暴風眼。

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一年後,淄博市完成了這個艱難的變局。淄川區共關停淘汰了133家企業,204條生產線,壓減產能3.3億平方米。一大批產能小、競爭力差的企業被洗牌出局,優勢產能被保留。

保留下來的企業,都進行了高標準環保治理。比如山東統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企業投入2100萬元用於環保設施建設及廠區內外立面牆和地面的治理,廠容廠貌煥然一新,汙染物排放達到了國家第四時段排放標準:二氧化硫50毫克,氮氧化物100毫克,顆粒物10毫克。停放的汽車上再也見不到白點了。

借勢而為開展汙染治理攻堅

2017年,中央環保巡查組、環保部督查組對各省市開展環保巡查督查,淄川區借勢而為,發起了一場汙染治理攻堅戰。

關停企業時,常常會碰到業主手握鐵鍁鐵棍,跟前去採取關停措施的工作人員進行對峙,一副你斷我飯碗,我和你玩命的架勢。遇到這種情況,工作人員首先要耐心地做業主的思想工作,實在不行,就需要公安人員採取相應措施。

需要保留的企業,要先關停,然後辦理相關手續。但往往是辦理手續期間,有些人在夜間偷著生產。鎮環保中隊的工作人員沒有周六週日,甚至也沒有日夜之分。夜間查到12點,早晨5點又要起來繼續查,嚴防業主擅自生產。從8月到10月,工作最緊張的那段時間,高振東瘦了20斤。

整個攻堅戰期間,淄川區共綜合治理“散亂汙”企業4765家,完成綠動力提升工程649個,“清零”直燃煤鍋爐282臺,完成“電替代、氣替代”清潔取暖改造4.2萬戶,升級改造燃煤機組14組,103家建陶、耐火、鑄造、磚瓦企業全部改用天然氣或電等清潔能源,節約標準煤300萬噸,治理驗收VOCS企業66家,對2732輛柴油貨車和農用運輸車進行抽檢,開展揚塵綜合整治

淄川區還建成了區、鎮、片、村四級環境網格化監管體系,配備網格監管人員730人,將監管責任落實到單位、落實到崗位,有力推進監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環境監管打通最後“一公里”。

後進生變優等生

在淄博市,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淄川區的環保搞好了,淄博市的環境就好了。話有點誇張,但也不是沒有道理。

要把淄川區的環保做好了,實在不是件容易事。建陶、水泥、耐火、熔塊、鑄造無論是行業門類還是數量,在淄博市淄川區都堪稱首屈一指,而且還都是“雙高”行業。

如今,通過堅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同時對各類汙染企業實施精準治理、鐵腕治理,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

有這樣一串數字:

2017年,淄川區全年良好以上天數達到189天,比2015年增加72天;秋冬季攻堅戰中PM2.5改善率為27.9%,列全市第二;重汙染天數同比減少62.5%,各項指標均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年一季度,全區良好天數52天,同比增加8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同比分別改善41.9%、17.2%、20.5%、22.4%,生態淄博建設要有率先突破列全市第三名;4月份,生態淄博建設列全市第二名;空氣環境呈現出持續向好的局面。昔日環保“後進生”,一躍成為“優等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