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老人生病時女兒照顧,老人卻把財產留給兒子?

半雨江南922


小十六123

1.這是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作怪,應該受到批判。


2.女兒也是人,應該享受同兒子一樣的待遇!本來就不該嫁出去!應該把男人招進家,孩子取女姓,將來百年埋女家祖父!把女兒嫁出去就剝奪了和兒子的同等權利!只有招進家人多力量大,才是完全的平等!


3.既然女兒嫁出去了,也沒分啥家產,老人生病時應有兒子支應。兒媳得了家產也應該支應。但法律說兒媳和婆子沒有撫養關係,不應盡贍養義務!那麼把家產拿出來吧?有人要不願意了!

4.作為出嫁的女兒對老人儘量照顧,適在覺得冤,你就少跑兩趟,你也可埋怨爹孃,自作自受。


5.反過來再想,一般人家都有兒女。出嫁的女兒未得孃家財產,但你的小姑子也未分走你男人家財產。人都是那樣過的,總的是平衡的,何苦自己去尋死上吊呢?!在20年後,自己也將成為婆婆,可不能再學爹孃糊塗了!


苗萬平談情感

這是農村的一種普遍現象。很正常的一種現象。

大家知道,以前,農村人會生養好幾個孩子,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認為女人是潑出去的水,所以就有很多現象,比如傳男不傳女,家產都是由男人來繼承,而把女兒則當成了外人。

農村還有一種思想,叫養兒防老,認為老了,是由兒子養活自己,只有兒子才是這個家裡的繼承人。

但是卻有這樣一種現象,如果老人生病或者住院了,照看老人的卻往往是女兒,為什麼?

一是因為女人比男人心細,比男的有耐心,比男的會照顧人,因此常常會看到這種現象,老人生病後,照看老人的往往是女兒,當然,兒媳也照看,但還是沒有自己的女兒貼心。

要不怎麼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

其實,照看老人是作兒女的責任,不能因為把財產都給了兒子沒有給女兒。女兒就可以不照看,這時候老人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兒女。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女子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男女平等,不僅僅是一句話,也在實際生活中體現在方方面面,女兒也是後傳人。


鄉村小二哥

我鄰居家就是這樣,姊妹三個,兩個女兒一個兒。兒排老二,打小起就是滿天星守著一個月亮,兒子的待遇不一般,女兒們也不計較,誰讓你們是女兒呢。現父母老了經常住院,住院都是女兒們伺候,沒兒子的事,住院期間偶爾去探望一下,老人還一直攆說回去掙錢去。老人有錢時自己掏錢看病話裡話外的讓倆姑娘掏。現在老人的錢不夠看病花了,兒子就多多少少的填一部分。可把老人疼壞了就一直跟女兒們說,兒子的日子不好過,讓他掙錢去,人家誰家的女兒怎樣怎樣,我咋沒哪好命啊,我的女兒們見死不救啊,怎麼就這麼狠心啊!養了倆白眼狼。養女兒白養了啊!女兒是敢怒不敢言,只要女兒開口哪就劈頭蓋臉的大罵一通。倆女兒白天黑夜的伺候,也落不下好。

嫁出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女兒成了外人不能白白養大的,你得出錢出力,家產那有女兒的份啊!


家長裡短身邊事

說一個真事!一戶老人兒子在外打工,老頭獨自一個人生活的時候,全靠女兒來照顧,女兒為此花了不少錢,跟丈夫鬧了矛盾。老頭生病了,住到了女兒家,卻留話說,死後財產全部給兒子。丈夫受不了這種生活,要跟女兒離婚。女兒受不了壓力,自殺了。

這是一箇中國的傳統,女兒是外姓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動的水。因為這種認識根深蒂固,越是落後的農村,這種認識越頑固,給兒女們造成的傷害越大。

一些農村老人,為了給兒子減輕負擔,把贍養的責任、治病的責任分給了女兒,卻把財產全留給兒子,在他們眼中兒子才是傳後人。


時空乾坤

財產留給兒子是老祖宗留下的習俗,即使老人知道兒子兒媳不好也要這樣做,不這樣做會受到遣責。你沒看《歡樂頌》的樊勝美的母親嗎,兒子再不濟,他給樊家續了香火,他就是功臣,財產不給兒子孫子難道給外人嗎?在農村,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她給別人傳宗接代,當然財產不會給女兒,

女兒贍養父母是49年以後才出現的,以前兒子兒媳是絕對要贍養父母的,後耒風氣變了,婆媳關係徹底顛倒過來了,以前要婆婆死了兒媳才能翻身,如今兒媳一進門就壓倒了婆婆,兒子聽媳婦的。老人不得不接受現實,既然對兒子兒媳指望不上,就只好指望天性善良的親閨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