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精神」質疑:創新發現之起點源泉 科學研究之基本精神

科學之語源

中文的“科學”一詞既可用作名詞,表示反映客觀世界規律的學說理論,又能作為形容詞,表示為探索客觀規律為目的的手段方法。

科學之要素

在科學之要素中,有四個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徵:

可質疑性(Questionable)、量化(quantitative)、可被證偽(falsifiable)、普遍性(universal)。

「科學精神」質疑:創新發現之起點源泉 科學研究之基本精神

科學史上的偉大質疑者:引領科學脫離神學走向理性 引領人類擺脫矇昧走向文明

縱觀科學史,在科學發展的最初階段古希臘時代,人類的認識還十分有限,分不清楚“科學、宗教、哲學”三者之間的界限。哲學艱澀而不實用,科學觀測證據不足,宗教的勢力便最為強大。許多科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和虔誠的教徒,他們除了孜孜不倦地進行科學探索之外,在思想和精神方面則往往遊走徘徊於三者之間。正是這些科學史上的偉大質疑者,引領科學脫離神學走向理性,引領人類擺脫矇昧走向文明。

首先是哥白尼。哥白尼的日心說將宇宙的中心從地球移到了太陽,雖然如今看來,太陽也並非宇宙之中心,宇宙無中心。但這點小小的移動卻動搖了當時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哥白尼深知其嚴重性,只能在病床上才發表了他的著作。

其次是布魯諾。一位極富質疑反叛精神的意大利人,將哥白尼的學說進一步推展,出版了與《聖經》解讀嚴重衝突的“無限宇宙論”,因而在1600年被判火刑,在羅馬被當眾燒死。儘管歷史學家們對布魯諾被判火刑的真實原因仍然有所爭論,但此案例仍被認為是一個科學質疑與宗教權威衝突的標誌性歷史事件。

還有開普勒。發現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開普勒,則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基督徒。雖然他在信仰上也曾經遭受逼迫,造成生活中的許多困境,但他始終對上帝堅信不疑,將宗教的論點寫進他的科學作品中,企圖以致力於科學活動來支持和詮釋他的神學信仰。

還有伽俐略。伽俐略雖然也是教徒,但他繼承了他父親對權威的懷疑態度,可以說從骨子裡就是一個質疑派。從小就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伽俐略,25歲便被比薩大學聘為教授,他推崇實驗觀測和數學推理,在運動學和天文學方面傑出的貢獻,促使了現代物理學的誕生,也進一步推動了科學從哲學與宗教中分離出來,這是人類思想的一大進步。由於伽俐略對哥白尼學說的宣揚,於1632年被教會拘捕,之後被判處終生軟禁。

「科學精神」質疑:創新發現之起點源泉 科學研究之基本精神

高舉質疑大旗的代表人物是笛卡爾。笛卡爾研究數學和物理,發明解析幾何,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他認為一切感官獲取的知識都是可以懷疑的,唯有懷疑本身不可懷疑。由此而留下了一句哲學名言“我思故我在”。笛卡爾本人聲稱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但他曾被指控宣揚秘密的自然神論和無神論信仰,同時代的科學家布萊茲·帕斯卡也指責笛卡爾“總想撇開上帝!”。笛卡爾在其《第一哲學沉思集》中給出大量篇幅來證明上帝的存在,思路可簡述如下:上帝是完滿的;完滿性包括存在性,否則就不完滿了;因此,完滿的上帝一定存在;證畢。笛卡爾證明了存在的那個上帝,有些滑稽。但笛卡爾的“懷疑論”,從理論上肯定了“質疑”是科學研究的基本精神。

之後,隨著科學的迅速發展壯大,神學的地盤逐漸縮小,科學和宗教開始分道揚鑣,而哲學呢,仍然徘徊於兩者之間,有時候左碰右撞出一點火花,大多數時候與兩邊都相安無事,成為兩者間的橋樑。

「科學精神」質疑:創新發現之起點源泉 科學研究之基本精神

質疑:研究科學探求真知之門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

陸九淵也講:“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古希臘俗語:“我們總是習慣性地生活在別人設置的牢房裡,牢門是開著的,我們卻沒有能夠走出去”。美國國父華盛頓曾說:“懷疑論者是社會前進的力量”。

胡適在《東西文化之比較》中寫到:“科學之精神的處所,是抱定懷疑的態度;對於一切事物,都敢於懷疑,凡無真憑實據的,都不相信。這種態度雖是消極的,然而有很大的功勞,因為這態度可以使我們不為迷信與權威的奴隸。懷疑的態度也是建設的、創造的,是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中古的信徒基於信仰,現代的科學家則基於懷疑。”

胡適:“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科學精神」質疑:創新發現之起點源泉 科學研究之基本精神

做一個有質疑精神的人:華南農大陳曉陽在2017年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節錄

縱觀歷史和現實,一個有質疑精神且善於質疑的人,必將是不斷進步而走向成熟的人,他們將成為賢人,甚至是偉人。反之,聽之任之的人,從不質疑而盲從的人,他們往往一生平庸,很可能被時代淘汰。同樣,一個有質疑精神的民族是不斷進取和強盛的民族,而一個缺乏質疑精神的民族則將是愚昧的民族,是必定走向衰落的民族!

質疑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勇氣。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要基於事實,要實事求是,不要阿諛奉承,更不說假話,這是做人和做事最基本的要求和態度。但是,敢於質疑是需要勇氣的。

質疑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人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

質疑是一種本事,更是一種創新。質疑要基於我們的知識、常識和經驗,對不符合科學和常理的事情,要保持警惕,並理性地懷疑。只有對本專業充分了解,才能結合自己的實踐做出判斷,正所謂“藝高人膽大”。創新是從疑前人所不疑開始的。敢於質疑是創新的源泉和起點,而創新是質疑的目的和落腳點。一個有質疑精神的人說明他能夠獨立思考、分析問題,並作出自己的判斷。常懷質疑精神,才可常存創新之心,常思創新之法,才能不斷創新。……

「科學精神」質疑:創新發現之起點源泉 科學研究之基本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