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四川蜀中人物」能海

能海(1886—1967),俗名龔學光,字緝熙,四川省綿竹縣漢旺場人,幼年出家,隆啟法師大弟子。民國時期在漢地弘傳密教的代表人物,第一、二、三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任大士巖寺住持。一生譯著及弟子集錄筆記近70種。

「方志四川蜀中人物」能海

能海幼年讀私塾。1900 年到成都東大街恆升通匹頭業商號當學徒。《辛丑條約》簽訂後,外侮日亟,他矢志報國,1905年考入四川陸軍學堂速成班。畢業後任康定張蓬山鎮守使部管帶。1909 年任雲南講武堂教官。次年返川,任團長兼川北清鄉司令。1914 年袁世凱設置將軍府,他應調入府。1915 年前後,赴日本考察政治和實業,半年返京,在北京大學聽張克誠講授佛教哲學,萌出家之念。

1916年 6月,將軍府廢,龔學光應劉湘之請,任駐京代表。1917~1925 年,他在成都創辦佛經流通處,深得劉成勳支持,並提供場地、經費。龔學光佛理益精,出家之念益熾。1924年,在兒子出生40天后,毅然同程昌祺一道去涪陵縣天寶寺出家為僧,法名能海,字闊初。1925 年春,能海赴新都寶光寺從貫一老和尚受具足戒,由佛源法師任羯磨師。

能海出家後,曾閱北京雍和宮藏經目錄,遂決意赴藏學密。1926 年赴康定、理塘學習藏文、菩薩、比丘、密乘諸戒及《菩提道次第》《具舍論》等,並經灌頂,受度母等密法。後返成都大慈寺、文殊院講經。1928 年初在昭覺寺舉辦法會,繼赴重慶講經,籌集數千元,下半年赴西藏為康薩入室弟子,學《現觀莊嚴倫》兼及顯密諸法。1932 年經印度回國。1933年,先後在成都文殊院佛學院、佛學社、大慈寺講《心經》《具舍論》《華嚴經十地品》,聽眾每座達一千四五百人。

1934~1936年,能海先後在上海佛教淨業社、覺園班禪紀念堂、山西太原、五臺山、重慶等地講經。同時譯出《大威德十三尊儀軌》,集成《比丘戒集頌》《定道資糧頌》及《菩薩道次第科頌》,並集出《皈依發心攝要頌》。由弟子集他講錄為《三皈依觀初修略法》,經他校閱後出版。

1938~1939 年,能海先後在綿竹祥符寺、德陽崇果寺、成都佛學社、文殊院、昭覺寺、重慶、巴縣、自流井、彭縣龍興寺舉辦法會和說法、傳戒,併發願重修龍興寺舍利塔。

1940年,西藏康薩格西願來內地弘法,能海親往拉薩迎請,並隨康薩仁波卿學密乘諸法,得傳承衣缽。康薩格西因病未能來川,能海攜《宗喀巴三父子集》等數十函以及法器等於 1941 年 10月回成都近慈寺。

1942年,能海在近慈寺舉行大威德金剛大灌頂20餘日,四眾雲集。他還主譯《大時輪上師相應法》。1943 年,赴綿竹開辦西山雲悟寺,作為專修之所。同年,譯《大威德生園次第秘密伽陀》《三尊勝贊供養飲食觀行儀軌》《清淨法身天香供養法》《水陸供施儀》等。

1949年 12月,能海住雲悟寺,熱忱接待解放軍入藏代表,他親自督促近慈寺交公糧、退押。1951 年 10月,他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1952年10月出席中國佛教協會籌備會議。同年12月出席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1953 年春,他在五臺山選清涼橋三昧律師道場故址,重建律宗道場,定名吉祥律院,任住持。秋,赴京參加中國佛教協會成立大會,當選為副會長。

1955年4月,出席在新德里舉行的亞洲和平會議。1959 年西藏發生叛亂,能海堅決擁護政府的政策措施。他曾當選為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一、二、三屆山西省政協委員,一、二、三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一、二屆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1966 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能海罹其厄,仍堅持撰寫《阿含經學記》。1967 年元旦能海圓寂,享年81歲,遺骨塔建於善財洞側寶塔山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