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7歲寫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那個7歲寫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在當今的唐詩教育讀本上,《詠鵝》一定是永不刪改的經典讀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使許多人幼小的心靈第一次感受到了唐詩之美。

在一千多年前,一個七歲的孩童面對爺爺好友的現場考試,隨口吟誦出這首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神童“駱賓王”因此名動江南。

駱賓王,與楊炯、王勃、盧照鄰並稱為“初唐四傑”,明代學者胡應麟曾這樣評價四人,“唐三百年風雅之盛,以四人者為之前導也”。

那個7歲寫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年少成名,生活似乎早就為他鋪好了一番“譽滿天下”的藍圖,他也無一例外地走上“學而優則仕”的道路。

但這條路太過蜿蜒,唯一能看到風景的地方,是終點的懸崖。

時間來到公元650年,道王李元慶府上來了一位風度翩翩、氣度不凡的客人,他是來應聘王府錄事一職的,儘管他一身素衣、行為低調,可還是被人認出來了,他正是在文壇上頗負盛名的“浪蕩”才子駱賓王。

此時的駱賓王雖然聲名煊赫,但一直揹負著“浪蕩才子”的不實罵名。

半年前,駱賓王在長安當官時,因才高遭妒而受人誣陷,被以“行為不檢,參與賭場械鬥”的罪名下獄,還落得一個“落魄無行,好於博徒遊”的惡名。

唐代官場的用人準則必須是人品高潔的賢德之士,身負汙名的駱賓王難以立足官場,身邊的朋友也漸漸疏遠他,懷才不遇的駱賓王一直流落四方,直到遇見道王李元慶。

那個7歲寫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道王府原本有個六品記事參軍的職位空缺,但朝廷規定:凡王府內的重要職務都要向上呈報。而駱賓王尚“有案在身”,擔任要職不免遭人非議,李元慶只能讓他暫任九品錄事一職。

駱賓王以前在官場容易遭人妒忌,不僅因為他才華橫溢,更是因為他個性剛直、行之於色、出之於口,而在道王府的日子是駱賓王人生中為數不多的順遂時光。

不幸的是,道王幾年後就病逝,這也意味著駱賓王必須又一次踏上漂泊之路。

官場的汙風濁氣已然挫敗了他攀援求進的信心,他決定退守家宅,做一個閒散文人。

他攜帶家眷回到早年居住過的兗(yǎn)州一帶,徜徉於山水之間,醉心於詩文歌賦。

可是,還是有人闖進了大文豪的家門。

一天,當地百姓來到駱賓王的家中,想借助駱公的如椽巨筆寫一篇《請陪封禪表》。

那個7歲寫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原來,唐高宗李治將於次年封禪泰山,這是歷代開創盛世的皇帝才可行的大禮,泰山腳下的百姓自然不想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想向皇帝請求參陪盛典,那麼請誰來起草這篇意義重大的《請陪封禪表》呢?

文壇魁首駱賓王成為百姓的一致首選,可是駱賓王卻猶豫再三,他明白高宗自登基以來政績平平,也不想出賣自己的初心為當權者歌功頌德。

可是百姓言辭懇切的請求使他說不出拒絕,斟酌再三之後,他還是一揮而就,寫下一篇辭藻華麗、氣勢恢宏的《請陪封禪表》。

當武則天看到這篇《請陪封禪表》,她不禁讚歎駱賓王不世出之才華,並在高宗面前盛讚駱賓王,唐高宗龍顏大悅,遂授予駱賓王一個“太常寺奉禮郎”的職位。

此後,駱賓王又陸續擔任掌管禮事的奉禮郎,武功、長安兩縣的主簿,後來又棄筆從戎,投軍邊塞。

儘管在職期間恪盡職守,但品級還是原封不動,始終排在九品末僚的尷尬位置。

等到擔任要職的時候,他已經年近花甲,而此時的李唐王朝已經搖搖欲墜,高宗自封禪之後便久病不愈,政務全權交由皇后武則天處理,而武氏藉機培植黨羽,黨同伐異,排除異己。

而駱賓王擔任的御史臺侍御史一職,相當於朝廷的檢察官,稍有不慎便會得罪人。

而駱賓王秉性剛直,認為自己有糾舉百僚之責,幾個月下來,便承辦了一批官員,其中不乏武氏集團的成員。

武則天旋即派安插在御史臺的親信,私下暗示過駱賓王,但遭到駱賓王的嚴詞拒絕,他還把這件事檢舉給了朝廷。

而檢舉的結果卻是自己鋃鐺入獄,他又一次受到誣告。

在獄期間,駱賓王將苦悶化為無比旺盛的創作力,千古名篇《在獄詠蟬》就是在那個時候創作出來的。

他借秋蟬被風露所迫的遭遇暗示自己的境況,秋蟬欲響無聲、欲飛不得,與自己有志難伸、有苦難抒的苦悶不謀而合。

那個7歲寫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一年後,駱賓王獲釋出獄,此時他已經62歲了,而一場更大的風暴正朝著他席捲而來。

公元683年,唐高宗駕崩,武則天為求稱帝,廢中宗李顯,另立傀儡新帝李旦,自己以太后的名義臨朝稱制。

李唐舊臣李敬業為保江山基業,挺身而出,高舉反武大旗。

這次,他接到的任務是寫一篇《代李敬業討武曌檄文》,號召天下人共討武氏。

檄文的前半段,他列舉了武則天的種種劣跡惡行,將她斥為凶煞惡婦。到了檄文的後半段,他筆鋒一轉,號召天下人共挽唐室將倒之狂瀾。

這篇檄文令李敬業的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就攻破長江,佔領潤州,而李敬業沒有聽從駱賓王等人的建議乘勝揮師西進、直搗京洛,而是按兵不動,希望進一步集聚兵力,這反倒為武則天調兵反攻贏得了時間。

那個7歲寫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神童後來怎麼樣了?

等到武則天的五十萬大軍南下,揚、潤二州相繼失守,李敬業只能率領舊部潰逃,不料身邊的部將已經被朝廷收買,這場叛亂也以“李敬業人頭落地”告終。

而駱賓王的去向一直眾說紛紜,《舊唐書》說他和李敬業同時被殺,《新唐書》又說他“亡命不知所之”。

武則天死後,唐中宗四處蒐集駱賓王的詩文,編成《駱賓王文集》。

駱賓王生於亂世,假若生於政治清明的貞觀時期,他的才華或許能夠更好的施展,或者,他的名氣只是停留在神童駱賓王的巔峰,後來也跟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矣”,是不是也能平凡地過一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