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鐸要投降,八大山人和傅山不投降呢?

詩仙朝陽永垂不朽

我是古風。

說到王鐸,不得不提到兩個人,黃道周和倪元璐,王黃倪三人為好友,且三人俱工書,同為明末個性解放思潮下浪漫主義書風的代表人物,書風各具特色。然而王鐸同黃倪二人的政治道路卻不盡相同,黃倪二人雙雙為晚明捐軀,而王鐸卻進入《貳臣傳》,一輩子揹負著叛臣賊子的罪名,與黃倪相比之下,表面上可能更顯王鐸之軟骨。但是這裡我想為王鐸開脫一下。


黃道周作品

倪元璐作品

大家都知道滿清鐵蹄之下,所到之處,負隅頑抗,很有可能會落到屠城的慘劇,王鐸當時身兼滿城百姓的性命,他應該怎麼做,相信他肯定是思量再三的。首先說,晚明滅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負隅頑抗又能夠撐多久,勢必改變不了滅亡這個事實,何況還有滿城百姓和將士們的性命。進一步講,王鐸作為一個久居朝堂的官員也深知,即使投降,也不會被清廷重用。王鐸投降更多的原因是因為看到清廷的殘暴,為顧全大局顧全百姓不得已而投降。

但是他的心裡必然極為矛盾。最終寄情與書畫,也正因為這樣,為後世留下諸多彌足珍貴的書畫作品。相信如果沒有內心的矛盾,王鐸書畫的成就,也不會這麼高了。


王鐸作品
王鐸作品

而傅山,本身為布衣,不在朝堂之內,談不上投降不投降。但是清廷多次拜傅山以官職,傅山拒而不授,更體現傅山的風骨。


傅山作品

八大,晚明皇族後裔,親眼所見亡國情形的悲慘,對清廷定然是恨之入骨,不仕應是必然的。八大的書畫作品也因亡國之痛而大變,形成八大獨具的藝術語言。
八大山人作品


古風書法


王鐸(1592-1652),河南孟津人,崇禎年間官至東閣大學士。清軍攻陷南京後,南明弘光朝廷惶惶不可終日,王鐸自降,後官至清庭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王鐸降清,盡受世人唾罵,殊不知內中隱情誰又得知。王鐸也曾年少,意氣風發,當年崇禎朝廷商討對清方略時,兵部尚書楊嗣昌主張對滿清宜和不宜剿,以撫為主。王鐸曾上書“邊不可撫,事關宗社,為禍甚大”。要知楊嗣昌當時位高權重,又深得皇帝倚重,一言九鼎,素有“閣老”之美譽,說這話是要冒風險的。王鐸甚至主動請纓,願與胞弟王鏌率兵四千,以擊寇頸。

等到南明朝廷建立,弘光帝沉迷女色,選淑女,玩騎射,不修朝政。王鐸屢次勸諫,奈何皇帝身邊小人當道,忙於內耗,弘光帝對王鐸口頭也是讚許有加,就是我行我素,敷衍應付,氣的王鐸竟然說出“餘非爾臣,安得所拜?”言語,不向弘光帝跪拜。由此可見君是個二皮臉,作臣子的又能咋呢?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王鐸降清,賢臣擇主而事吧。“陸沉恢拓誰垂淚,獨立新亭意未休”,就是王鐸內心的真實寫照。


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玄孫,皇族血統,曾遭受滿清追殺,就是想降清也不可能,玩世不恭終其一生。


傅青主書法

傅山又名傅青主,山西太原人,除了擅長書畫,也精於醫學,著有許多醫學專著,比較有名的是“傅青主男女科”,據說男科已經失傳。傅青主是真正的反清復明鬥士,反抗清庭不屈不撓。後滿清康熙帝愛其才,獲准免試,入清庭授“內閣中書”而不拜恩。

由此可以看出:王鐸出將入相,是深知大明王朝朽木已不可雕,故而降清的。


崑崙玉屏風

作答非常困難!就如同問為什麼有人會當漢奸一樣。

簡單說一下三個人,王鐸,書法家,明清職業官員。王鐸的字在日本倍受推寵。被認為甚至有超過王羲之的藝術實力。八大山人,朱耷,畫僧,落泊皇族。畫風怪異,畫內禽鳥常眼神刁鑽。傅山,人稱傅青主。才藝太多,能醫能書。

為何有人背叛呢?有一天,有幾位領導說:“現在的人都會背叛,不過是籌碼不足罷了!”王鐸,職業政客,除了做官,其他職業大致不會了。前明沒有了,就得降清來做官了。大約是籌碼給足了吧,抑或,他也不需要什麼籌碼,就是做官就行。

同樣的明末清初,朱耷是沒落王族,本來生活就貧寒,對自家的江山是怎麼敗家的心裡是有底的。江山,唯有德者居之。自家江山亡於失心離德,分崩離析,亡就亡了。但是背棄祖宗去投他人,這是做不到的。

而傅山本是江湖逍遙散人,有點讀書人獨有的忠貞。被稱之為遺老遺少也不為過。他的不投降,就如伯夷叔齊,如民國初期不願意剪辮子的漢人一樣,改朝換代時,難免有一些人不適應。

且以悽風嚴冬的枯葫蘆為此問作結吧!文人,以骨頭去試法度,不過被碾為齏粉罷了。若不死,也如這曬響乾的葫蘆,既不可看,更不能用!


觀魚惜朝

在藝術方面,三人相比,好像王鐸並不優秀。

在人格方面,誰有骨頭誰是男人!

八大山人告訴我們:做男人就得驕傲!蓮花不受汙泥染,世事皆堪冷眼看。

傅山告訴我們:人生於世,百年倏忽。既然可以做人,為什麼要做狗!


詩仙朝陽永垂不朽

都說王鐸的書法筆力能扛鼎,既然那麼有力,為什麼不抗清?



九畹貞風


大家看看這是真跡嗎?


清風閣書畫鑑賞

俺箍麼著,他肯定自己考慮到即時河南人還姓王,沒辦法只有投降關外達子一條活路,別無它圖!於是就心甘情願的當了叛徒、降了異族,結果不是太好,因為是兒臣,不受待見,只好下苦功練字賣錢、養家餬口,聽說最後餓死了,也沒留下啥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