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時韓信聽蒯徹之言,三分天下,最後到底誰主沉浮?

易學瓊林

如果韓信聽蒯徹之言,選擇了“三分天下”,歷史將徹底改變。

理由非常簡單,看一看韓信手中的兵你就知道了,劉邦慘敗於項羽後,闖韓信軍營奪韓信帥印,留下多少漢兵給韓信?兩千人,僅僅只有兩千人,而之後韓信手中有多少人,三十多萬人,也就是說除兩千人是原來的漢軍,其餘的人都是新募來的新兵或者其他六國的降兵,這些新人對劉邦不可能有感情,也不可能聽劉邦的,韓信要培植自己的勢力易如反掌。其實就是那原來兩千人,由於長期戰爭也留下不多了,可能實際數也就幾百人了。

綜上所述,韓信若反,是件多麼容易的事。韓信拿下韓國之後,韓信向劉邦要代齊王,劉邦知道後非常生氣,不想給,但把旁邊的陳平與張良給急壞了,張良當時就說:“韓信如反,無人能制。”這是說著玩的嗎?筆者看這是一句大實話,韓信如果反了,劉邦絕對是沒有任何辦法制服的,這也是後來韓信必死的一個重要原因。張良為何會說這樣的話,這是因為,韓信軍中除了幾個漢軍故將,已經沒有什麼漢軍的勢力了。韓信軍中以灌嬰、曹參的軍職最高,騎兵軍團總司令是灌嬰,步兵軍團總司令是曹參,韓信若反,灌嬰、曹參只有跟著反,為何?因為不跟著反只有被殺一途,不可能有其他的選擇,因為他們的手下已經不是舊漢軍,而都是新人,只可能聽韓信的,不可能聽灌嬰、曹參的。

曹參、灌嬰對劉邦一定會很忠心嗎?未必。事實是,曹參、灌嬰對韓信佩服得不得了。當年,劉邦與項羽在鴻溝對峙時,劉邦不知發出多少要韓信發兵夾攻項羽的命令,但韓信就是不動,這兩人還不是老老實實地觀望,並沒有聽劉邦的命令。項羽當時還派武涉來當說客,希望韓信反,韓信如果沒有反的力量,項羽怎麼可能這麼做?劉邦本意並不想分封異姓王,為何還要封韓信為齊王,那是怕韓信反而不得已為之,是無奈之舉。如果韓信無反的能力,劉邦絕對不會這樣委曲求全的。

韓信做了齊王,蒯通勸韓信反,如果韓信聽了此人之言,真反了,成功率在99%以上。這是因為,劉邦這時候並不是皇帝,也不過只是一個王——漢王而已,反劉邦,大家不可能有心理負擔。韓信當了齊王后也是王,劉、韓兩人的地位從法理上來看是平等的,你說曹參、灌嬰會聽誰的?如果你不聽韓信的,後果又會如何?不聽劉邦的,後果又會如何?大家心中都是有數的,這些人必會聽韓信的。如果不聽,他們勢必會被手下所殺,然後地位會被手下取而代之。

眾人要跟從的人,必定認為是最終能得天下的人,因為這樣就可得分封而享富貴。當時,劉邦有二十萬軍隊,項羽有十萬人,而韓信一人就有三十多萬人,你說以韓信的軍事能力,誰能笑到最後?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誰?

你必定會選擇那個最終能當皇帝的人,你必定會選擇最後的勝利者,而韓信有如此大的軍事優勢,韓信又有如此了得的軍事才能,得到天下的可能性比劉、項二人大多了。因此,韓信如果反了,不但不只是天下三分有其一了,而且是註定要做皇帝的。

理由也很簡單,項羽派武涉來遊說韓信反,項羽必定會與韓信聯手的。二人一聯手,天下形勢就完全變了,劉邦基本很快就會完蛋了。韓信必須先滅劉邦再來對付項羽,為何?主要原因是,項羽沒有稱帝之野心,項羽只想當個王,而劉邦有當皇帝的野心,所以必須先滅劉邦。劉邦即使一時滅不了,也不可怕,因為劉邦已經非常老了,拖上十來年,劉邦死了,劉肥為帝,滅起來就容易了,而此時韓信還很年輕,如此一來,歷史的進程將徹底改變。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主沉浮的決定因素

說的直接一點,韓信就算是聽了蒯通之言,也不可能三分天下,更不可能一統江山。因為三分天下需要的不僅僅是軍事實力,而是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看看劉邦的配置,我瞭解了要一統天下的基本班子,兵馬再多都不是決定性因素。


謀天下的關鍵人物

劉邦奪得天下有三個關鍵人物,第一個人是“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在戰略層的謀劃,張良無人能及;第二個人是“攻必克,戰必勝”的兵仙韓信;第三個人是“後勤大隊長”蕭何,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最關鍵的第四個人

其實劉邦說這些的時候,還有一層隱含的意思就是他自己只比這些人差一點。還有就是劉邦可以把他們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發揮其作用,在我看來這才是劉邦能夠擊敗項羽的根本原因所在。

王天下的必備組合

同樣明代的朱元璋身邊也有類似的組合,劉伯溫對應張良,李善長對應蕭何,徐達對應韓信,朱元璋對應劉邦。相似的組合,同樣的結局,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反觀韓信和項羽,他們都不具備劉邦的條件,怎麼能一統天下。

因此就算韓信聽從了蒯通的建議,最後還是劉邦一統天下而已,只是時間會久一些,不用東猜西猜,洗洗睡吧!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這樣的話,大概率會進入三國鼎立的局面。

在當時來說,韓信控制了富庶的齊國,手裡握有數十萬精兵。趙國、燕國也是韓信打下或招降的,他對這兩地也有影響力,有可能也能控制住。即使光憑齊國一地,他就足以割據。

項羽雖然接連戰敗、部下大量反水,但還控制了楚國不少地盤,部下仍然有十幾萬兵力。

劉邦那邊的勢力也沒那麼大。他那邊是個軍事聯盟,其中如彭越、英布等都是獨立的。劉邦本部的實力並不比韓信、項羽強太多,他直接控制的地盤主要是蜀地和關中。光靠劉邦自己的話,他什麼事也幹不成。而彭越、英布等人都有私心,並不完全聽他的話。

劉邦那邊有很多謀臣,比如蕭何、張良、陳平等。他的後方更穩定,內政、經濟更好,更得人心。但是他卻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在軍事上不強。劉邦部下缺乏大將,士兵也並不能打。如曹參、周勃、樊噲等,都不是帥才。劉邦雖然國力強大、更得人心,但無法在軍事上打敗項羽、韓信。


韓信那邊如果想脫離劉邦的話,也有很多工作要辦。比如建立自己的班底、除掉劉邦的人(曹參、灌嬰)、招攬人心等。這些事韓信都並不擅長。但是脫離劉邦收益巨大,還是非常值得做的。而且劉邦也不敢把韓信怎麼樣了。因為光項羽他就對付不了,更沒有實力對方韓信了。即使韓信脫離劉邦,劉邦還得拉攏他。

如果韓信脫離劉邦,那這種三足鼎立的局面將會維持很長時間。項羽、韓信兩大軍事天才,都是劉邦無法戰勝的。不過韓信還是要提防劉邦的陰謀,不能像後來那樣被劉邦輕易給做掉了。

長期來看,我還是看好劉邦那邊。項羽、韓信的傑出軍事才華能讓他們暫時的割據一方。但是長期來看,更擅長治國、更得人心的劉邦會越來越佔優勢。


國史拾遺

從當時情況來看韓信確有齊地尤其是大敗龍且後無論是漢還是楚都無力攻齊。至於內部的一些忠劉派只要韓信想殺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從涇陘之戰及劉邦帶走軍隊後軍隊思想上完全只知齊王不知有漢王。蒯徹講據有齊地其實不然趙地大部燕地南部淮泗地區大體相當於河北大部山西全部山東全部安徽大部都處於齊軍可控範圍此區與曹操加袁紹兩人之地相當。總之一念之間可以左右天下,安危繫於一念絕不是誇耀之詞。


丟了丟了丟勒

韓信最不利。韓信沒有自己的班底,項羽號稱率八千江東子弟過江,且本身就是名將之後,對部下有相當強的團結力和號召力,論衝鋒陷陣更是天下無敵,劉邦那邊的猛將謀臣乃至普通士卒,大都是豐沛故老,且老劉家最擅長得人心,看看以後的劉秀劉備就知道了,團結力凝聚力那是槓槓滴。韓信本是楚人,收復趙,燕,齊,也就是拿到了土地,民心尚未可知,那時候老百姓還是挺認可六國以及六國國君後代的正統性的,韓信自己也說,齊人多狡詐反覆,不可輕信。帶兵打仗是一回事,收復人心,管理國家是另一回事。再說,韓信手下沒有人,劉邦那不用說了,陽謀張良,陰謀陳平,內政蕭合,律法張蒼王陵,外交酈食其,軍事上週勃,樊噲,曹參,盧綰這些,做不了帥,當個將還是可以的。項羽自身就是猛將,龍且死了,還有鍾離眜,季布,內政有范增(那時候他倆翻臉了沒?),楚兵又是一等一的精銳,鉅鹿一戰,楚人九戰九捷,猛氣加乎一時,可不是白說的。韓信有誰?蒯徹是個辯士,內政咋樣不知道,將軍有誰?李左車嗎?韓信是帥才,但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並不一定行啊,那時候打仗還是要看軍官的先鋒模範作用的,得帶頭衝鋒。劉邦的弱點,嗯,他老了,身體不好,但是靠著班底,維持一段時候還是可以的,時間長了,熬不住。項羽,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估計也是他四處挑事,連番用兵,至於鹿死誰手,都晚上三點了,我睡一覺,看看能不能夢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