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臺銀行存管了也跑路?

P2P平台银行存管了也跑路?

在P2P合規備案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就算接入了銀行存管的平臺照樣會暴雷,比如之前出事的善林金融旗下的三家P2P平臺善林寶、善林財富和易寶貸,它們就分別接入了廈門國際銀行和新網銀行,並且3家平臺的累計成交額超百億元,但這樣的平臺最後還是雷了!

據網貸天眼不完全統計,截止2018年3月,已有31家銀行存管平臺暴雷(不含簽約但為上線的平臺),涉及問題主要包括提現困難、經偵介入、跑路、轉型等。從比例上看,出問題的存管平臺佔已上線存管平臺總量的5%。

這就意味著上線銀行存管雖然已是成為合規平臺的標配,但並不代表平臺就安全。

那為什麼上線了銀行存管還不安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存管模式。

目前,銀行和網貸平臺進行資金存管合作有三種模式,分別是:銀行直連、直接存管和聯合存管。

銀行存管它分了三種模式:

銀行直連模式

銀行直連模式是指平臺直接與銀行開通支付結算通道,投資人不需要充值和提現,在交易過程中,投資人直接通過銀行在線交易,回款的時候,資金也是直接返還到投資者的投資賬戶。

整個交易過程,資金都是直接在銀行系統結算的,沒有第三方介入,平臺就充當了一個信息傳遞者的角色,不會與資金產生什麼聯繫,有效的避免了資金池,但缺點在於系統搭建成本高,很少有平臺選擇這樣的模式。

銀行直接存管模式

銀行直接存管模式是目前最常見的方式,在這一模式下,銀行一般會為平臺開設存管賬戶、投資人和借款人的獨立個人存管賬戶、風險備用金賬戶和擔保公司賬戶(後兩種賬戶是根據平臺需求和實際情況開設的賬戶),然後會對投融資雙方的充值、提現等支付結算和資金流向進行監管。

相較於銀行直連在形式上多了充值和提現兩個步驟,在賬戶上多了平臺存管賬戶,不過銀行賬戶的開設和結算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直接存管模式下的支付環節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進行的。

大部分平臺都是選擇這樣的模式,這是在對監管條例理解後,比較合規的銀行存管形式。

聯合存管

聯合存管是由銀行和第三方公司合作,推出的聯合存管方案,這種模式下是銀行為第三方支付公司開設平臺存管賬號,負責用戶賬戶監管和資金存管功能,第三方支付擔任技術輔佐,提供資金結算及所需的終端設備。

這一模式下,投資人、借款人的賬戶實際並沒有在銀行,而是在第三方支付公司下,銀行無法監督平臺用戶賬戶內的資金流,無法杜絕平臺私自挪用投資人資金的風險,所以聯合存管是不符合監管要求的。

按理說,正常情況下P2P上線銀行存管可以做到用戶資金和平臺分離,讓P2P平臺不能接觸到資金,從而避免用戶資金被挪用以及“資金池”的風險。

但是,銀行存管了並不能表明平臺就沒有問題、不會跑路了!因為銀行存管簡單的來講僅僅是解決用戶資金進出、保管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但對平臺標的真假沒有任何約束作用!

另外,一些平臺虛假宣傳,自己可能和某銀行簽署了協議,但實際上並沒有完成存管上線,用戶資金仍在平臺,但是為了吸引投資人,對外宣傳的自己已經上線銀行存管,很多投資人也可能上當,所以也提醒大家不要只看宣傳,就認為平臺很安全。

並且,銀行存管系統接入是需要成本的,有些問題平臺可能花了大價錢把銀行存管系統接入,然後大肆宣傳以此證明自己沒有問題、很安全,很可能是他們想要急於撈回成本的最後瘋狂。

因此大家要知道,銀行存管不是判定平臺好壞的唯一依據,判斷一個平臺好不好能不能投還要從平臺風控體系、平臺背景、收益率、股東穩定性、權威第三方評級還有標的的真實性等多方面考慮,不要看見有銀行存管就直接上,以免上當受騙。

CC讀財

愛讀書愛分享,愛理財愛生活,一個遊走在金融邊緣的碼字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