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鋦瓷的起源

鋦(jū )瓷,這一中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起於何時已無法考證,早在宋代張擇瑞《清明上河圖》中,就有鋦匠做活的場景。自宋代算起,經歷宋、元、明、清、民國,至今也已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歷程,影響了數代中國人的生活。

鋦瓷,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早在《清明上河圖》裡就有街邊“鋦瓷”的場景描繪。用一句話來介紹“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再修復起來的技術。這也是一個藝術再創作的過程,一件件破碎的瓷器,在鋦瓷匠人的手中,通過鋦瓷絕技起死回生,在殘破中恢復,並創造出更美的藝術作品。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清明上河圖》中鋦瓷匠人

中國古代民風樸素,以節儉為傳統美德。瓷器破碎後不忍丟棄,還有不慎打破的傳家之寶、有紀念性的陶瓷器等,也都需要恢復,匠人們便開始琢磨如何將破碎的瓷器修補好。經過了艱苦的摸索,在實踐中總結、理順、規範出一套合理的鋦瓷技藝,繼而便產生了鋦補修復瓷器這一行當。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金剛鑽”和“鋦釘”就是這樣被髮明出來,廣為流傳的“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這句歇後語,也是由鋦瓷這一行當而來。

鋦瓷代表了一種惜物的生活態度

對於過去的中國人來說,瓷器並不僅意味著生活器皿,還寄託著人文情懷。

鋦瓷不僅僅是修復瓷器,鋦瓷本身還是一種裝飾。明清時代,有些人故意將品相完好的紫砂壺裝上豆子,再倒入水撐裂,然後鋦出特定的圖案來,以此來把玩。明末,周伯高在《過吳迪美朱萼堂看壺歌》中寫道:“供春、大彬諸名壺,價高不易辨。予但別其真,而旁搜殘缺於好事家,用自怡悅。”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發展至今,鋦瓷技藝也增加了符合現代審美的新元素,使鋦瓷技藝變得更為靈活和美妙。當鋦子在器物上成為裝飾,與器物融為一體的時候,別有一番韻味。

鋦瓷流派

鋦瓷這一行當,民間也被稱做錮爐匠,是為謀生而產生的一門手藝,是“街挑子”之中的一員,也是被人瞧不起看作是下九流的行當,可卻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鋦瓷這一行當,在發展中形成山東、河南、河北三大派。山東的金剛鑽為皮鑽,河南的金剛鑽為弓鑽,河北的金剛鑽為砣鑽。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民國老照片裡的鋦瓷匠人

三大派的三種金剛鑽,雖然形狀不同,操作不同,但是鑽頭卻是相同的,都是鑽石或金剛鑽,而且鋦釘也大致相同,只是釘腳不同而已,鋦瓷的過程也大致相同。

到了清朝乾隆盛世時期,在三大派的基礎上又分為兩大類,即:常活,又叫粗活,純為民間生活用品為主的鋦瓷修復粗活,所用的工具金剛鑽、鋦釘都比較大、粗糙、單一、是清一色的鐵釘。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而另一類則是經過藝術加工專為達官、王爺、貴族、八旗子弟們享樂而服務的鋦瓷細活,即:行活,也叫秀活。所用的工具金剛鑽小巧精緻,鋦釘完全用民間絕活鍛銅工藝加工而成,美妙絕倫,有花釘、素釘、金釘、銀釘、銅釘、豆釘、米釘、砂釘。由於有了鋦匠精美絕倫的鋦瓷細活,使得那些達官、王爺、八旗子弟們在享樂中興起了“鋦活秀”。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自從有了“鋦活秀”,鋦瓷行當在古董、古玩行裡有了一席之地,由被動修補而轉為主動作秀,由單一的鋦補轉為鋦補修復,嵌飾做件,鑲包配飾等風格特異,藝術魅力獨特的一門絕活技藝,成為古董、古玩行裡古舊老瓷器作秀的一門專業行當,行活,作秀鋦匠的名聲也隨之大振。

天下第一鋦

王振海,別號王老邪,遼寧撫順人。先祖為清代宮廷造辦處御工,為當時“鋦活秀”第一人,當年康熙微服私訪時,還摸過他家的金剛鑽;爺爺是北平琉璃廠狀元鋦匠,世人稱之為山東巧工王神手,曾經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工匠。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左二:王振海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山東鋦瓷巧工王神手(王振海爺爺)

王老邪四歲開始學藝,十一歲修成人生中的第一把壺,大半輩子都和鋦瓷在一起。當張國立帶著破寶貝來找他時,王老邪玩心一起,做了個底託,鋦成一朵會動的梅花,把張國立樂得要拜師,直說“王老邪真是邪門得很”。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七合盞

王老邪的鋦釘和別人的不一樣,裡面加了十分之一的黃金,延展性更好,而且不會生鏽。

王老邪曾經花了一萬多塊錢,收集了五個朝代的六片碎瓷,經他雙手鋦成一個茶盞,嚴絲密合,世間僅此一件,名喚“七合盞”。有人出到1200萬元的高價,王老邪都不賣,他說這是自己鋦瓷手藝的代表。這些經歷過人間滄桑的瓷片經過鋦瓷這門手藝,有了新的生命,這難道不是化腐朽為神奇嗎?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鋦後不漏水是最基礎的要求,而好的鋦補作品一定會耐人尋味,別有另外一種珠聯璧合的美,按王老邪的講法,就是“縫補生命,修復藝術”。學鋦活兒只需要七天,而幹好鋦活需要一輩子。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經能工巧匠們之手,那些破碎的杯、盤、碗、盞、罐、缸得以修復,恢復了盛水、耐火等等實用性功能;而在太平盛世,古代的文人雅士甚至經常故意把器物打碎弄壞,然後再竭盡心力,用強調藝術美感的方式進行鋦補恢復。

破碎毀壞的瓷器,經過鋦匠們的設計和鋦補,不僅恢復往昔的姿態,不損其悠遠古意,甚至更添雅緻情趣。

六片碎瓷經他手華麗成為絕無僅有的藝術品,開價1200萬也不賣!

那些陶瓷、琉璃、玉石、瑪瑙、翡翠、牙角、銅鐵等種種材質的器物,經過藝術性的鋦補而得以錦上添花,煥發出因“破碎與歸原”而攜帶的獨特禪思與藝術魅力。

鋦瓷,讓時光倒回 破碎重圓,再現歷史傳統大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