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屎淹沒:非洲馬拉河出現大量死魚

如果為不受歡迎的死法做一個排名,那麼在糞便中窒息而死可能會名列前茅——但這正是非洲馬拉河裡正在發生的事情。不只是一次。每天都在上演慘烈的死亡,而兇手就是河馬。

當研究人員注意到由於降雨導致河流上漲時,在岸邊就會出現大量的死魚。他們花費數年時間完成了一系列觀測和實驗,最終找到了殺魚的罪犯:棲息在馬拉河上游的河馬。

被屎淹沒:非洲馬拉河出現大量死魚

請輸入圖片描述

卡萊生態系統研究學院的生態學家Emma Rosi解釋說:“在河流中嬉戲的河馬大約每天要向河裡排出8.5到9.3噸的糞便,主要成分是部分消化的植物殘渣。我們感興趣的是有機物質和營養物質的大量湧入將會如何影響水中的生物。”

經過三年的觀察,科研團隊監測了171處河馬聚集地和其餘流段部分水中的化學成分,以期尋找到答案。由於河馬對人類非常危險,他們不得不使用帶有傳感器的遙控船來採集水樣。

當河馬排便時,糞便沉入河底。隨著大量的糞便分解,以它們為食的細菌就會消耗水中的氧氣,從而降低了河水中的氧氣含量。

此外,微生物活動產生化學物質,如銨、硫化氫、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中前兩種對魚有潛在的毒性。

當河水駐留在河馬聚集的池塘中時,一切都好說。但當大量降雨產生洪流裹挾低氧死水順流而下,衝進魚類的棲息環境時,它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死水流入稀釋了原本水中的氧氣,會引起魚類出現暫時性的缺氧,而仍在分解的糞便繼續消耗氧氣,最終導致魚類窒息而亡。

耶魯大學的生態學家David Post說:“人類的生活汙水,旱災,養豬場或畜牧場都可能導致水體缺氧,但我們第一次發現,它也可能是由純野生動物造成的。氧氣是所有水生生物的主要生存條件。”

三年裡,由耶魯大學生態學家Christopher Dutton領導的研究小組記錄了55次大降雨的爆發流量,其中河流水量增加到正常水平的兩倍。

其中,他們有49次觀測到氧氣含量減少——而有13次氧氣含量下降到足以殺死其中的魚。

但是,該研究也指出,這個過程是很自然的。暴雨除了沖刷河流之外,殺死魚類的一系列過程為生活在該地區的其他動物(如鳥類和鱷魚)提供了食物來源。

“這似乎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可能在河馬種群大規模撤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河流之前的歷史中更為常見。”Dutton解釋說,“之前人們存在某種思維定式,認為原始河流不會有溶氧崩潰現象。但我們認為這是因為幾代科學家們已經找不到太多存在完整的大型野生動物群落的地方,而馬拉河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確實存在。這個系統提供了一個面向過去的窗口,向我們揭示了生態系統在受到人類文明影響之前的運作方式。”

該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