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最落寞的詩句是什麼?

峩是一個矛盾體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黍離》

天下之大,知音難覓,我所思所想,有何人懂我?

2.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納蘭性德


3.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李白

舉杯停箸,心裡一片茫然,人生道路何其寬,為何獨獨我沒有出路?


4.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李煜

昨日一國之君,如今卻成了階下之囚。想想我這一生,宛如大夢一場。

5.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杜牧

當年放浪形骸,夢死醉生,如今失意潦倒,一事無成。揚州十年縱情深色宛如一場夢,到最後連自己迷戀的青樓都怪自己薄情。



6.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心老滄州。 ——陸游

陸游一生仕途坎坷,空有一腔報國之心卻無路請纓,烈士暮年,壯志難酬。雖“雖男兒到死心如鐵”,卻怎奈“報國欲死無戰場”。


神話故事說

詩人的落寞是一幅畫,清冷、孤獨、寂靜,使一個窒息的靈魂無處安放,無人與共——

缺少朋友的落寞是

  •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崔顥獨自一人登上了黃鶴樓,希望看到有關仙人的遺蹟,能開開眼界得到一些啟示或明證,從而獲得一些心底的亮色與光茫,排遣一下心中的苦悶。

然而樓臺空空,與別處並無二致,反而增添了一份失望。

光陰虛度的落寞是

  •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漫漫寒冬終於過去,病美人杜麗娘在午後偷偷走入後花園。

她看到滿園的春色、滿院的鮮花,開在草叢、圃間,開在枯井旁,開在倒塌的矮牆上;陽光斜照在院子裡,照在花朵上,照著枯井、照著斷牆,照著杜麗娘的臉,唯獨照不到姑娘的心房。

不忍離去的落寞是

  • 我失嬌楊君失柳,楊柳清颺直上重宵九

楊柳的軟絮如雪花般漫天飛舞,紛紛揚揚,越飛越高。

風迷茫,吹得天色灰濛濛的,映襯出大地的空曠,襯托出獨立風中的詩人越發落寞孤單。

他凝視著飛入雲端的飄絮,搜尋著剛剛逝去的親人的音容笑貌,淚眼朦朧……

沒有知音的落寞是

  •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一輪明月,照著一個獨自飲酒的白衣人,他時而對月把盞,時而月下舞劍。

月色如洗,靜靜地揮灑,圈住了舞者的身姿,映出了樓閣門窗,看見了空著的床。

今夜無眠,天上用白玉砌成的月宮中,也有無眠人嗎?

落寞得要死的落寞是

  •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這是我聽過的最落寞的一句詩,讀及不忍細想,如鯁在喉。

這是一種怎樣的思念而不得啊!

蘇軾十九歲時娶妻王弗,二人琴瑟合鳴,卻在經歷了短暫十年的歡樂時光之後陰陽兩隔。

當他再也看不到妻子俏麗的面容,當他只能面對千里之外冷冰冰的孤墳,當他悲痛而無奈的心情無處訴說時,他不敢去思念。

他怕那思念,那就是淒涼落寞的感覺,是一種天地將合的壓迫感,是一種天地無存的失落感,是一種天羅地網的無處遁形感,是一種天崩地裂的無處容身感……

不敢念,她的音容卻總在眼前晃動,他想掬起她的臉龐,即刻又變得遙遠而朦朧。

他想,即便真地千里迢迢互相投奔見了面,都是滿臉灰塵,滿臉的皺紋,也互相認不出了吧?

分別十年,每每如此。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王弗衝破孤墳,找到蘇軾的夢鄉。

夫妻見了面,終於“有處話淒涼”。說吧,把十年來的思而不得、淒涼感傷、落寞無助說盡。

當他睜開眼來卻發現淚溼枕巾,夢終歸是夢,以後仍要面對孤墳,無處話淒涼。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什麼是落寞?

寂寞的一個極至姿態!出自《資治通鑑》:“涯待之殊落莫。”

唐詩宋詞中曾經落寞作詩作詞的人很多。

比如:辛棄疾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再比如:納蘭性德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最落寞的:李清照

聲聲慢/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晚年的李清照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盡在這首《聲聲慢》中體現!


唐詩宋詞古詩詞

1.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黃庭堅《寄黃幾復》

(當年)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別已是十年,常對著孤燈聽著秋雨思念著你。


2.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納蘭容若《浣溪沙》

當一個人倦了,累了,苦了,傷了的時候,便不禁會忍不住地自言自語,自怨自艾,自問自答,


3.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

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


4.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王勃《滕王閣序》

關山難以逾越,有誰同情迷失路徑的人?萍水相逢,人人都是異鄉的來客!


5.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歸有光《項脊軒志》

庭前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種下的,現在已經高高挺立著,枝繁葉茂像傘一樣了。當年枇杷今猶在,不見當年栽樹人。物是人非,未語淚先流。



我是黃山茶農偽文藝王寒,雖才疏學淺,卻也喜歡舞文弄墨,你們還有哪些落寞的句子,歡迎補充。


黃山茶農偽文藝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無人與我捻熄燈,無人共我書半生。

無人陪我夜已深,無人與我把酒分。

無人拭我相思淚,無人夢我與前塵。

無人陪我顧星辰, 無人知我茶已冷。

無人聽我述衷腸,無人解我心頭夢。

無人拘我言中淚 ,無人愁我獨行路。

回首向來蕭瑟處,無人等在燈火闌珊處。

殘陽與我立黃昏,阿婆問我粥可溫。

飛蛾與我捻熄燈,筆硯共我書半生。

孤月陪我夜已深,往事與我把酒分。

春風拭我相思淚,睡夢與我戀前塵。

微風陪我顧星辰,案几知我茶已冷。

歸燕聽我訴衷腸,暗香解我心頭夢。

素衣拘我言中淚,竹杖伴我獨行路。

回首向來蕭瑟處,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普通一點QQ

一.她指尖細膩紅線纏成嫁衣,從眉間到心底,又是一年初春意。戲院裡唱腔依依,水袖揚入畫裡,難描繪出點滴。

二.那一年演繹青梅和竹馬的戲,戲中無意觸碰那點溫熱淚滴,誰又一遍遍提及昔年老舊的甜蜜,都化作煙化作雨。


三.亂事伶仃,何處敢留情,籬牆疏影,忽聽誰來應?流雲淡後曉風清,趟過了幾個時令?

四.半生,離別也曾,哭笑也曾,可知何事最難平?無非好夢醒。

五.一出歡喜,一出悲慼;開場人來,散場人去。風漸起,卻沐夕陽理麻衣。

六.一時纏綿訴盡,使斂袖而去,無情才敢深入戲。


七.無關風月,是無關相思寬宥。所以辜負,都只欠了眼回眸。

八.年華皆如酒,淡則乏味烈傷喉。殊途添半盞,餘生長醉不必休。故人去未返,寫入清歌解我愁。


九.提筆,筆鋒沉重,原來記憶淹沒成隱痛,縱是心有玲瓏,能言得幾句由衷?夜深忽夢兒時,誰軟語吳儂?

十.釀苦心,作酒幾盅,燈暖燃焰心,一寸朦朧。醉話情深不壽,餘我淺淺青梅垢,幾張燃盡成灰,棄之無用。

十一.夕陽西下小渡口,風景還像舊時溫柔,但江水一去不回頭。

十二.醉生夢死能幾場,離合悲歡毋需講,生世若飛花,何必斷腸。


驚蟄v

公元前202年,一代戰神楚霸王項羽,兵敗被圍垓下。劉邦之軍隊對其擺下十面埋伏陣,至其裡無糧草,外無救兵。又對其實施心理戰,命士兵四面高唱楚歌,令項羽軍隊士兵思鄉之情頓起,鬆懈其意志與戰鬥力。


當項羽看到十重圍兵,聽到四面楚歌,一代戰神心知勝敗已定。這時的他沒有後悔自己鴻門宴上沒殺那個,與自己假仁假義稱兄道弟的人。而是與自己心愛的女人虞姬,帳中飲酒,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哲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代戰神想著大勢已去,對著她心愛的女人說:我項羽有拔山之神力,有戰勝天地的氣概,但眼下時不濟我,縱使我乘上烏騅神馬,也很難突破漢軍的重重包圍。我與戰馬都很難衝出去,虞啊虞啊,我今生最愛的唯一女人,我與馬都可以戰死,但我又該如何安排你啊!?


這首詩唱盡了英雄末路的悲涼之情,讓今天的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日暮西山時的俠肝義膽與兒女情長。也可以看到戰神的別樣文釆!虞姬沒有白被英雄憐愛,我們都知道故事的結局。在那個悽風苦雨的夜晚,她陪她心愛的男人飲完最後一杯酒,趁羽不備,拔劍自刎。

從此世間再無英雄美人!只有那四句面對無可誇何時撕心裂肺的感嘆!只有那悽慘的霸王別姬的傳說!只有那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篇!


南山桂花開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這樣一個詩人,他的筆下,寫的是一個時代的落寞。

這個人,生在清朝,活在乾隆盛世。

他寫過一句詩,成了千古名句,詩曰:

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一句“

百無一用是書生”,寫盡了詩人心中的愁苦。

時逢“乾隆盛世”,老皇帝大興文字獄,文學之士各個噤若寒蟬。

一個修仙未成的少年,只能依靠賦詩抒憤,感嘆自己的豪氣壯志都被這個時代消磨殆盡,也不知那到底是最好的盛世,還是最悲慘的時代——對於文學之士來說。

時年,少年堪堪20歲,面對倒行逆施、是非不分的盛世,竟寫出了“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樣的詩句,是自嘲、還是牢騷,抑或兩者都有,我們難以想象,20歲的少年,究竟要經歷怎樣的折磨,才會有此感嘆?

詩題叫《雜感》,又是怎樣一種五味雜陳,作為一個讀書人,被逼得說出這樣的話,內心是怎樣的痛和落寞,不用多作形容。


五年之後,少年已經成為25歲的青年。

那是一個除夕之夜,本是一家團聚,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日子。

青年望著夜空,這次沒有“雜感”,而是“偶成”:

癸巳除夕偶成

其一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明明是千家笑語的除夕之夜,青年卻在憂患。

他走出家門,來到橋上,一個人悄悄地站在那裡,這一夜,如此靜謐安詳。

卻又有誰能瞭解他內心的憂患呢。無人可知。

他長久佇立在橋頭,凝望著天上的一輪明月,良久良久,才發現,那不是月亮,而是一顆星。


先極力渲染了除夕夜的熱鬧,然後猛地跳脫出來,從憂患、到悄立、到凝視長空,詩裡所寫的,都是落寞,強烈的落寞。

其二

年年此夕費吟呻,兒女燈前竊笑頻。

汝輩何知吾自悔,枉拋心力作詩人。

每年除夕,青年都要為了這幾首詩哼哼唧唧,小兒女看著他作詩的模樣,正在掩嘴竊笑呢,兩個小孩兒,哪知他內心的悔。

他呀,在悔這樣一個時代,明面盛世,內力腐朽,他枉費心力,做一個詩人,又有何用,不如拋卻吧,拋卻吧。

這個青年很奇怪,明明生活在盛世,卻因自己作為一個讀書人、詩人感到惋惜,甚至痛心。

這不是一般文人的懷才不遇之感,他滿腹才華,換不來飛黃騰達,卻有可能因此株連九族。

這是一個時代的落寞。

他叫黃景仁。



也可自話


抬眼望,問誰是同行者

只有風兒吹過

黃葉一片片飄落

收拾起無邊秋色

看人來人往匆匆去也

誰是誰的過客

酒只是一個人喝

話只是一個人說

偌大一個世界

只剩下了一個

孤零零的我

還不如那片落葉

風還把她帶走了

把她輕輕放進了那條小河

我也想隨她而去也遭到了拒絕


荷聲茹夢

窗外桃花年年在,簷下夜聽芭蕉雨。

夢裡長河歲歲遠,深宮老病梧桐枯。

忽轉東軒倚舊欄,落雪經逢已陌路。

疑是黃泉夢一篇,當時豈奏年少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