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確立開始什麼時候?

約翰遜Magic



在古希臘180年經典民主政治之後,一直到十七世紀,西方國家都是由一個人或幾個人統治,因此沒有產生系統的民主理論,但不少學者的理論為以後的民主政體和民主理論鋪墊了堅實的基礎。有國家理論奠基人之稱的馬契雅維利認為亞氏的三種政體形態在初期發展之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君主制容易成為暴政,貴族製成為寡頭統治,民主政治變成無政府狀態,繼爾再由君主制代之。之後,霍布斯研究了權力與主權;洛克論述了公民權和憲政;孟德斯鳩提出了權力分立說。十八世紀七、八十年代是現代民主的誕生期。美國的“獨立宣言” 和憲法,法國的“人權宣言”宣佈了現代民主政治的發軔。也是在此時,住在今天比利時和荷蘭地區的人們開始使用“民主的” 和“貴族的”描述兩種社會和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運動。“民主” 一詞在被遺忘了二十多個世紀後又回到了社會政治生活中。



必須指出的是,此時的民主與現在的民主政治非常不同。例如,它從不包含互相競爭的兩黨制。實際上,兩黨概念在當時的美國和英國被視為對追求共同美好未來的可恥背叛;在革命的法國則無異於叛國。民主當然也不包含全民投票,無記名投票等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內容。此後,民主政治在理論上得到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然而從根本上並未超出亞里士多德很多。自由和平等仍然是民主政治的最基本內容,人民統治的宗旨仍在,只不過被林肯具體為權力“來自人民,受制於人民,為了人民”。



林肯的名言在理論上闡明瞭民主政治的宗旨,然而在現實中,民主政治卻一直處於待完善狀態,時至今天仍然如此。因此許多學者認為民主仍然是一種理想,並非現實。換言之, 我們正開始建設民主,而不是已經有了完善的民主。這是因為許多有關民主的關鍵性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與古希臘的民主政治相比有些方面甚至大大退步了。這在民主的兩個最基本而又密切聯繫的問題“誰是人民?” “何為統治?”上表現的尤為明顯。

“人民”在二十世紀之前經常不是褒義的, 而是取其另一個意思:亂民或賤民。因此, 民主就成了賤民統治。這也是自古希臘以降,許多人反對民主的最根本原因所在。從財產限制到今日仍實行的上院(參議院)制等一系列限制選民、候選人的措施之理論基礎都在於此。洛克的政權理論的核心是財產和財產權。他的朋友塔瑞爾更為直率,“當我使用人民這個詞時,我不指那些粗人或亂七八糟的人”。



甚至歐洲啟蒙運動的主將們也不例外。狄德羅堅信政治權力屬於有產者。伏爾泰把人民等同於中產階級。美國民主政治的奠基人們,如傑弗遜,漢密爾頓和亞當斯亦持此觀點。亞當斯的解釋是“應該有一種憲法規定的行之有效的堡壘保護富人免於被搶劫、掠奪和謀害;窮人亦如此。沒有一個獨立的參議院,這是做不到的。”

保護富人的另一有效措施則是代議制民主。用漢密爾頓的話說,“如果把權力全部或部分地授予一個由人民組成的集體機構,錯誤、混亂和不穩定是難免的。但是通過一種代議制民主,選舉權能得以好的保證並履行;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在選出來的人手裡。這樣的民主,我認為,最能有序、長久並讓人滿意。”由此,設立兩院制和代議制的根本原因就一目瞭然了,即不相信人民具有統治國家的能力,因此以參議院和代議制對人民統治加以控制和限制。



在現當代民主國家裡,不在人民範圍之內的人在不斷減少,但卻一直存在。例如在19世紀30年代的美國,財產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被視為人民的主要條件。即使有的州已經取消了財產限制,窮人尤其是黑人還是不能去投票。如以研究美國民主政治而著名的德.托克維爾所述,“如果他們真來投票,他們將有生命危險”。在二十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裡,瑞士女性沒有投票權,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沒有,南非的絕大多數人—黑人沒有。



有時,根據法律一些人有資格, 卻無法行使。其障礙之一是威脅,德.托克維拉所描述的情況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印度等國家仍然存在。障礙之二是選舉程序非常複雜,使不識字或受教育不多的人望而卻步。例如,直到1994年美國複雜的選舉註冊程序仍然把大量合格選民拒之門外。僅在1994年,就有數千萬美國人沒有註冊,當然也就無法行使他們的神聖權利。而在2000年的大選中佛羅里達的選民竟由於投票站的繁雜混亂選錯了候選人。

在當今世界,美國式民主政治被許多人視為典範:兩黨制、全民公投、 完美的憲法、能幹的政府、及最後把關的兩院。但很多研究深入、敏於觀察的美國人卻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早在本世紀初,美國曆史學家查爾斯.彼爾德通過認真研究美國憲法以及55位制憲代表的經濟背景,聲稱美國憲法根本上就是一部富人的憲法。彼爾德發現,55位制憲代表中,大多數人是律師,是有土地有奴隸的富人。不用說華盛頓是當時美國最大的富翁之一,就是有“民主之父” 美稱的傑弗遜本人也是一個大奴隸主。而且 55人中一半人是錢商,40人握有政府債券。就是這樣一批富人制定了美國憲法。由此,彼爾德總結道:從他們的經濟背景看,利益,純粹的私人利益是憲法之母。



當代美國大律師、作家和著名電視評論員蓋瑞.斯本思斷言,“美國政府從來就不是一個民主政府或共和政府,它是一個由金錢勢力驅使和控制的但在表面上表現出某些人民政府特點的寡頭政府。”弗古森發現,在96年美國大選中,美國百分之46的大公司通過各種合法渠道贊助了克林頓。大公司為什麼會如此慷慨地贊助候選人,納德1996年提供的統計最少是一個答案。他指出,80%的美國人收入下降,23%的孩子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大公司50年代上交25-30%的聯邦稅,到1996年只剩下6-8%,甚至一些公司只交1-2%。克林頓的一位策略顧問曾天真地坦言,“我們已經無法為勞動人民說話了,因為為了競選經費我們越來越依靠有錢階級。”英國學者安瑟尼.阿巴拉斯特斷言, “一旦我們認真地思考何為民主,思考理論上的民主與現實中的民主的關係時,我們發現常識是經常誤導的。”




實際上,“民主政治”這個詞本身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確切定義。當今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民主政治,到底有多少個民主國家?西方學者們也很難說清。考裡埃和勒溫斯基在1997年根據他們所研究的150種關於民主的出版物,認為至少有550種民主政治。 研究民主的知名學者戴蒙德認為到1995年,按不同標準世界上要麼有117個民主國家,要麼有76個民主國家。 還有不少學者很有根據地把社會主義國家,包括中國和前蘇聯,也視為民主政治的一種模式。

由此可見,民主政治在理論上仍處於探討和完善的階段。在現實中,民主政治即使是在美國,如前所述,也遠非那麼完善並值得“震盪療法”地效仿。但作為影響如此廣泛的一種政治形態,西方民主政治值得研究並正確認識。


無中生有hz

第一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不是英國哦,而是荷蘭(也叫作尼德蘭)1566年尼德蘭爆發聖像破壞運動,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在尼德蘭爆發,1581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聯省共和國。尼德蘭革命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這次革命是通過民族解放戰爭的形式完成的,革命後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在歐洲還普遍處於封建專制統治的時期,荷蘭共和國的出現具有重要意義,它為資本主義在尼德蘭北部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也使人類歷史的前景出現一抹燦爛的曙光。

第二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是英國,英國的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和封建宗教階級舊貴族階級經過長期的鬥爭(不要以為中間沒有流血革命的發生,克倫威爾在英國政治制度確立上起了重要作用,他領導了很多反起義)1688英國的“光榮革命”成果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1689年議會頒佈《權利法案》全稱《國民權利與自由和王位繼承宣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但非是憲法。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和法律基礎,確立了議會所擁有的權力高於王權的原則,標誌著君主立憲制開始在英國建立,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法國大革命應該說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建立過程最繁瑣,最長的一個國家,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衝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誌比較普遍,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1794年7月27日,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曆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美國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美國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有兩個方面,第一是華盛頓領導的獨立戰爭通過反殖民主義手段來推翻了英國在北美大陸的殖民統治,頒佈《獨立宣言》宣告了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並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第二就是南北戰爭,它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北方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後來,演變為一場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爭。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現代戰爭的標準。參戰的350萬人中絕大多數為志願兵。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南北戰爭給當時的歐羅巴觀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卡爾·馬克思說,南北戰爭代表了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大戰爭。南北戰爭具有極偉大的、世界歷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

以上都是近代最早的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的國家,而後比較晚建立的比如說,德國,俄國,日本,都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比如德國的統一戰爭,而後頒佈《帝國憲法》,俄國的農奴制改革,英國的明治維新。這些國家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但是缺點就是他們的資本主義改革帶有濃厚的封建性質,並沒有在實際上真正推翻封建階級的統治(英國的國王統而不治),德意志俄羅斯以及日本都是保留了君主統治,並且君主擁有國家實際最高權利,與其說這些國家(除俄國)宣稱是君主立憲制,倒不如說就是君主專制。


丶啊啊啊啊啊啊阿泉丶

中國自古以來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中華民族的兩大始祖黃帝和炎帝,都是職業軍人。翻開《史記》,我們讀到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炎黃大戰”。司馬遷說,當時由於天下沒有共主,“諸侯相侵伐”,各部落相互征戰,天下一片大亂。為了爭奪霸權,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大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黃帝取勝後,繼續征討其他不服者。 “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徵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一輩子都是處於領兵打仗之中。 “五十二戰而天下鹹服”,確立了自己最高領袖的地位。

而在相當於中國黃帝時代到堯舜禹時代的古希臘土地上,生存著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與中國通過征服產生的部落聯合體不同的是,希臘的部落聯盟誕生過程沒有暴力介入,而是自願聯合的結果。為了抵禦海上入侵者,幾個相鄰部落在民主的基礎上自願聯合成了部落聯盟,在戰時協同作戰,在和平時期協商處理各部族的關係。

建立在自願基礎上的聯盟,部落之間的彼此關係必然是平等的,因為一旦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任何一個部落都可以選擇退出。部落聯盟的權力運作,也不需要暴力作為後盾。希臘的原始民主成了人類民主制度的最初源泉。後來,“原始民主”演變成了“奴隸主之間的民主”,後來又擴大成為“所有雅典公民的民主”。可以說,到今天為止的現代民主制度,都沒有脫離部落聯盟時代的原始希臘人建立的基本模式。


張宏傑

一六四〇年開始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摧毀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占主導地位的政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開闢了道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首次在世界上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它對於以後歐美各國的反封建鬥爭具有推動作用,英國的議會制度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政體的範式。從一七七四年開始的北美殖民地獨立戰爭,到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的巜獨立宣言》,再到一七八八年美國憲法生效,標緻著美國確立了三權分立的資本主義制度。一七八九年到一七九四年法國大革命是第一次真正把鬥爭進行到底,資產階級獲得完全勝利的革命,在深度和廣度上超過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為法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SirJanzen



農村農民話三農

英國的工業革命,歐洲文藝復興時奠定了理論和思想基礎


蕪湖周亞平

對這個不是很瞭解,對西方那些我也不感興趣,無法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