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實現財富自由,她的投資經歷讓我對“學以致用”有了新的認識

三年實現財富自由,她的投資經歷讓我對“學以致用”有了新的認識

自以為對“學以致用”還是有比較深刻的認知,比如“現學現用”、“用以致學”,將知識在不同平臺遷移等等,以另一種形式呈現,但今天無意中看到的一個女孩的投資經歷還是刷新了我對“學以致用”的認知。

怎麼回事呢?

01

一個群友的投資經歷一下子吸引了我:

後來和這個女孩聊了幾句,她說在股市最高時及時抽身出去,投資實體,趁著當時房地產低迷,用所有的資金再加上銀行的貸款全部買了房子。現在即使不工作對於生活也沒有影響,但還是繼續上著班,而空餘時間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再是把賺錢放第一位。

她的學以致用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我認為有三點值得學習:

1、 從《富爸爸窮爸爸》、《烏合之眾》學習投資理念並應用於實際。

我沒有和她細聊,但從已知的信息中知道她至少有幾點操作是踐行了書中的理念,一是投資不是象《烏合之眾》中描述的那樣跟風,而是根據自己的分析確定投資行業;二是在官方媒體喊出4000點只是牛市剛起步,連最抗拒股票的人都入市時,想到了《烏合之眾》裡面群體效應後面隱藏的風險,及時撤出;三是遵循《窮爸爸富爸爸》裡面的理念,把從股市撤出的錢投入到了能夠持續產生“睡後收入“的資產,讓這些資產持續帶來被動收入,在做房產投資時,還聰明地使用了成本很低的房貸為自己的資產投資加了槓桿,以於抵禦通貨膨脹。

解釋一下:朋友買房時,我一直堅決地建議他們爭取最低的首付,最高的貸款年限,為什麼呢?因為房貸的利率不到5%,使用公積金貸款更低,而現在很多固定理財產品年收益率能到8%;你把首付金額節省下來用於投資,可淨賺3個點以上。即使沒有這個利息差,現在每年的通貨膨脹也很厲害,幾乎可以抵銷房貸的利率。從這兩方面來說,能申請到房貸就是賺到。

2、 把專業素養用於投資分析,這真是讓我萬萬沒有想到。

她這不僅僅是實現了知識在不同平臺的遷移,更實行了能力在不同平臺的遷移,這是更高段位的玩法。

3、 在實現經濟自由的情況下,她仍然在保持學習,用興趣引導自己開拓新的收入渠道。

說起經濟自由後仍然選擇上班,她說心態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現在的工作或是工作以後的業餘學習完全是興趣在引導,所以願意全身心地投入。

但她也並不是一下子就有了這個覺悟。在實現經濟自由後,有兩年她感覺生活一下子失去了目標,陷入了迷茫。一直到去年才重新定位,給自己訂下每一年學習一門新技能的目標。

去年她全情投入到學習中國茶文化,拿到了國家高級茶藝師的資格認證。現在如果朋友想了解茶藝方面的專業知識或買茶時如何避免被坑,她都能夠給出專業的建議。今年她的目標是學習寫作,希望在書評、說書稿方面有所突破。雖然現在學這些不是以賺錢為第一目的,但這些技能的學習卻的的確確能夠成為新的收入來源,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三年實現財富自由,她的投資經歷讓我對“學以致用”有了新的認識

02

她的經歷能夠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呢?

1、 學以致用第一重境界是用理論指導實踐

我們學以致用的第一重境界就是要用理論指導實踐,讓它給你帶來改變。現在的信息不再是稀缺,更多的是氾濫,如果對於學到的知識不在實踐中應用,你瞭解得越多,信息垃圾也越氾濫;反之,如果你能夠應用,它就會內化為你自身的能力。

2、 學以致用第二重境界是將知識在不同平臺遷移

我們學到了某樣東西,要發揮它最大的效應,就不應該於侷限於某一個平臺,而應該學會將它在不同平臺遷移,讓知識也實現資源複用。

比如我認識的一位全職媽媽,她為了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孩子,就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加強自己的知識積累。比如孩子學識字的年齡,她就潛心鑽研怎麼用更生動有趣的方式激起孩子的興趣,她自己寫課件,以人物為線索,用講故事的形式把很多成語串起;孩子背詩,她不是讓孩子死記硬背,而是寫了文字稿,一句一句給孩子解讀每句是描寫的什麼樣的場景,作者是什麼樣的心情,為什麼說這句詩寫得好。後來,她就把教育孩子的這些積累整理出來,在喜馬拉雅開了古詩詞欣賞和成語課堂兩門課,很受爸爸媽媽們歡迎,報名學習的孩子完課率也遠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自己在幼教領域也有了不錯的影響力。

將知識在不同平臺遷移,讓她在培養好孩子的同時,也產生了經濟上的收益。

3、 學以致用第三重境界是將能力或思維模式在不同領域應用

這點相對而言難度比較大,但如果能夠加強自己這方面的積累,則可能帶來超額的收益。

大家看看一些知名企業高管的簡歷,可能會發現,很多都是跨行業發展,行業限制對於他們而言已不復存在。為什麼呢?因為越到高層,決定你能否成功的不是在行業知識或行業經驗的積累,更多的通用能力水平高低,比如統籌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戰略規劃能力、財務管理能力等等。還有一些互聯網背景的人切入傳統行業,用互聯網思維去改造傳統行業,反而異軍突起。

如果你能夠有意識地加強自己通用能力,尤其是高級管理人員的通用能力積累,並刻意訓練自己能力在不同領域內應用,反而可能會帶給全新的發展機遇;或者善於將原來行業的思維方法、思維模式應用於新的行業,也可能會出現“外行”製造的奇蹟。

03

我也有把這朋友的投資經歷分享在朋友圈,朋友們的反應除了欣賞,還有兩種質疑,一是三年怎麼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第二類是股市都是騙人的,把實現財富自由的希望寄託在股市上,遲早會交智商稅。

這其實反映出人們在認知上的一些慣性。一是想當然地對所有自己看起來不可實現的直接否定,而不去汲取別人身上值得學習的東西。

何為財富自由,有的人認為就是花不完的錢,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除非公司上市,否則真是不太可能;但如果把財富自由理解為資產產生的收益能夠負擔生活的開支,不工作也沒有問題,這對於很多人都是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比如你一個月的開支是1萬,那一年就需要12萬,按照10%的收益率算,生財的本金就要120萬。120萬對於上班族來說,攢個五六年、上十年還是有可能的。

對於第二點,可能做出這個結論的依據就是股市上都是一賺一平8虧,大部分人是虧本,為什麼?就是烏合之眾裡面說的,大部分人投資都是從眾,沒有自己的投資理論基礎和獨立思考能力,都是盲從,人多的地方容易發生事故,不虧本才怪。

但這個女孩她的投資理念和大部分散戶不一樣,她是以國家政策、地方政策為基礎,去確定投資的方向,順勢而為,這樣才成為賺錢的少數人。

三年實現財富自由,她的投資經歷讓我對“學以致用”有了新的認識

最後,建議大家用更加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一些信息,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保持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看看別人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學習和借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