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歲了,有多少存款才算達標了?

515緣來是你

這是一個十分“中年危機”的問題,在二十歲、四十歲、六十歲這幾個年齡段分別來看,感受完全不同。


二十歲的時候,很多人沒有經歷社會的磨練,意氣風發理想主義中不管有錢沒錢都覺得前途一片光明,“以後一定能賺大錢”,“就算賺不了大錢,也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四十歲的時候,見的人多了,見的世面大了。最關鍵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世界真的沒有太多的選擇給這些枸杞保溫杯的中年人們,很多人似乎從五六年前,就能一眼望到自己人生的終點。他們的未來似乎已經定型了。

同時,到了四十歲這個已經過了“成家立業”階段的年紀,他們面對的社會壓力可能會更大,身體機能的逐漸退化,大部分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就算不用管車貸、房貸,但是生活中的重大醫療疾病、小孩的教育費用、日常的家庭開支、親朋好友的人情債,壓力一點也不小。


那麼在四十歲擁有多少存款,才能讓一個人不後悔過去的歲月,也不用未來的生活而擔憂呢?大多數在四十歲前,肯定是沒法剩下多少存款的,因為這個時候重點考慮的就是買房、買車,主要資金都投到這上面了,辛辛苦苦攢錢也是為了這些,而不是為了存在銀行。


如果足夠努力的話,剩下20-30萬,對於許多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情況了。所以很多人攀比的不是銀行存款多少,而是房子和車子。當有了子女以後,每月的收支平衡更是常態,存款的增長或許會更加緩慢。


在有房、有車、有小孩的情況下,加上醫社保,四十歲如果能夠有50萬的存款作為未來重大意外的預防資金,這樣的人生或許就可以說達標了。至於很多人說的1000萬、100萬不是說不現實,而是你有這些錢居然全拿去存在銀行,實在太不明智了。


不信我們可以看一組數據:據統計,全國有90%以上的儲戶,存款都在50萬以下。這說明什麼?說明50萬存款,是大多數中國生活達到“理想標準”的基本線。再有錢肯定會拿來進行其他的理財投資業務,或者用來給自己的家庭、父母進行重大的生活改善。


進入現代社會,沒有人會再像舊社會的地主那樣,收了滿倉滿谷的糧食,一點都不捨得吃,家裡過得比長工還差。不是有句話說過嗎:花出去的錢才是你的。


當然,在四十歲的時候,我們還不能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只有到了六十歲這樣的年紀,或許我們才能真正地去總結“四十歲的人生是否達標”。因為這個時候來衡量人生,我們將會擁有一種類似上帝視角的全局觀:


小小的家庭經歷過的那些大風大浪,作為家庭最重大“未來投資”的子女是否成材,身體是否依然健康沒有留下重大疾病。這些就不是存款能夠完全衡量的了,生命只有一次,無悔的人生才是最完滿的。


小白讀財經

普通人級別的話,存款不會太多,能有個10-20萬算可以了。

畢竟買房養車,伺候老人小孩就已經摺騰完了,就這些錢,應該還都在理財裡。


大C的C

知道世界上什麼最可愛嗎?答案:錢!人不能靠喝西北風活著,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得花錢。人到40多歲了,才知道,自由誠可貴,逍遙價更高,若為賺錢故,二者皆可拋!

錢是什麼?錢既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可以說,有了錢,就有了自由,才有閒情逸致品味生活。整天為一日三餐勞苦奔波的人,像旋轉不停的陀螺似的,心靈已經被壓榨乾了,是沒有心情玩風花雪月的。



那麼,人到40多歲了,有多少存款才達標呢?

讓我們來看看,40歲了,這個年齡,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這個時候,父母通常六七十歲了,兒女正在上高中大學的年齡,在這個假定基礎上,讓我們來算算:

1、房貸、車貸:這個是不少家庭的最大開銷,還貸數額,不一而足,不過題主說的是存款,應該是扣除房貸車貸的餘額,所以房貸車貸可以忽略不計,但也要考慮突發情況,留有一定額外支出餘地,這個按5萬元計不算多吧?

2、子女教育支出:40多歲年齡的人孩子一般上高中,高中階段開銷主要是補課費,按每年3萬元計,高中三年9萬。大學四年,普通高校學費一般5000——10000,按8000元計,四年32000元。大學四年,每年生活費按2萬計算,共80000元。現在的孩子考研的越來越多,再算上讀研究生(讀到碩士就行了,博士不敢想)二三年期間,按一年五萬計,150000。以上總計37.2萬元。

3、將來給子女買房出首付支出:家有兒子的,壓力大一些,一般都是男方買房出首付,女方出錢裝修,買車什麼的。現在的孩子,大學畢業後,基本都往一二線城市跑,最不濟也得是省會。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大家是知道的,且錢貶值嚴重,將來房價不知道漲到什麼程度呢。男方家長拿首付,按100萬來算吧,當然,女方可能要少拿一些。家有二三胎的,得加倍。

4、贍養父母支出:各家情況千差萬別,這個真不好估計,暫按10萬元算吧,做子女為父母預備這份孝心總該有吧!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一旦大病,醫療費不是小數。雖然能報銷一部分,還是貴!

5、夫妻倆買保險支出:按每人每年1萬元算,算10年的,計20萬元。

6、夫妻倆生活開銷:這個各家又是千差萬別,按每月3000元算,算20年的,72萬。

7、人情開銷:按每月1000元算,算20年的,24萬。

8、醫療開銷:以上都花了那麼多了,夫妻倆趁著壯年,就省省吧。每年算5千,20年10萬元。

總計:5+37.2+100+10+20+72+24+10=278.2~300萬元。

結論:在有房有車又無房貸無車貸,預期壽命70多歲情況下,一個人到了40多歲,若有300萬存款可以安心了,算達標了!

像我這樣遠遠沒達標的,說多了都是淚,碼字去了!


走向佳美

人到四十,最起碼掙夠,幾年失業,也不怕錢花光。幾次生病,也不怕返貧的錢。幾次孝敬父母,也不怕錢不夠花。我覺得只有這樣才放心點。


我四十六了,我覺得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年過半百的人,真是萬萬不能沒有錢,養老的錢必須攢夠,不然睡不安穩,吃不香甜。我覺得,有錢先買大病醫療保險和人身保險,這樣有事不至於返貧。有錢還要在大銀行買保值無風險的理財產品,還要用錢買一些國債。除此之外,每月除了日常花銷,還要存一些錢,這樣就做到手中手錢,心中不慌。錢,我們已經沒有青春去拼了,但我們要有智商讓錢夠花。錢,我們已經不遺餘力的去掙了,但今天我們已發揮極至,也沒有精力再去拼了,只能平靜的工作,安穩的掙錢了!


伊春美食美客

有兩種算法。

1、追溯算法。

追溯過去自工作開始大概20年間,大家的平均儲存水準。

下面這張是來自國家統計局2017年的數據表:


看上面人均存款,基本也就在13萬以內。

但凡事一涉及“平均”兩字,就很不合常理了,因為又有數據表明,全國5%的人口所佔的存款佔到了50%的存款比例。

要講達標,就絕對不能看平均數,因為你不可能往低收入人群去達他的標吧?

所以只能採用第二種算法。

——

2、未來預備算法

計算未來將要用到的錢,如果你的儲備大概可以應對,那麼,就算達標。

你可以大概計算以後四十年的基本生活費用、將面臨的風險支出等(比如疾病風險、其它意外風險),如果你的存款可以足夠應付(至少2人以上),那麼基本就算達標了。

要有個假設,假設現在開始不工作,那麼,未來的支出大概是:

四十歲基本有房子(這項不計算在內)

1、基本生活支出:以現在的物價(以二線城市的物價,一線城市不是大的統計樣本),每年吃飯大約需要15000元。另外,再加上物業費、水電費、寬帶費、電話費等,一年下來基本也要3000元。

18000*20=36萬元。

30萬再乘以未來的通貨膨脹率(我們就以3-5%計算吧),大概將要支出超過50萬以上。

這個基本上是兩口、三口之家的基本生活費。

——注意,我說的是買菜,如果你們有去菜市場買菜的話,每天四五十元是夠一家三口吃的,有好多人覺得一年15000元低、不夠,那是你們沒去過菜市場買菜啊,要是你天天點外賣、下館子,當然不夠啦!

(只算20年,是因為60歲後有養老保險,基本可以維持生活開支,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只能自掏腰包了)。


2、疾病風險

按照目前的保險的特色,是遠遠不夠的。

唯一讓你可能喪失尊嚴的不是貧窮,而是疾病,疾病是最沒有尊嚴的,一旦患病,要有足夠的金錢來應對,否則尊嚴喪失殆盡。

所以還需要額外儲備,比如買個商業險,如果沒有的話,那麼,籠統的一估計,每人應對疾病所帶來的額外支出,大概是30萬元。

你至少要準備兩個人的額外支出,所以是60萬元。

3、其它支出

40多歲的人,子女基本都在十幾歲以上,高中、大學的學費是要有的,暫時先不管他們將來的婚嫁費用。

這方面就儲備個10萬元吧。

另外,上面還有二老,甚至三老、四老,他們基本就到了六七十歲的年紀,這個時候,一些疾病通常也就來了(這是誰都逃不過的,沒辦法)

也得為這準備準備,除了他們自身的存款和保險外,你這邊的支出大概也要有個20萬來應對。

——

綜上,至少要150萬元才算達標。


萬畝福田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人到四十歲了,身上起碼得有一百萬存款才算達標,而且還不算房子、車子等固定資產,而是資金存款!

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一百萬是一個小目標

四十歲,人到中年,事業應該有所小成就了,哪怕是一直打工,這時候也是已經娶妻生子,有自己的一番事業和天下的時候了,除非自己工作很差,一直是一個最底層的員工。

所以正常情況下,人到四十歲,應該手裡有不低於一百萬的存款,而且負債不高,車子、房子都有了,這才是相對比較成功的人生。

但是目前我國這個經濟發展狀態下,想達到這一目標的人不多,一百萬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筆天文數字,特別是對於那些月薪兩三千的人來說,一百萬這輩子都是遙遙無期的,更別提房子、車子了!因此,這也需要我們有上進心,要勇於走出這種思維模式,以四十歲為短期目標,爭取存款一百萬,車子、房子都買了!

二、一百萬是基礎

假如一個人到了四十歲,銀行裡還沒有一百萬及以上的存款,那麼可以說這個人的上半生基本上是失敗的,這也很大程度決定了他的下半生,可能不會有再大的做為了,畢竟人到四十歲掙到一百萬只是一個小目標而已,如果這個小目標都沒法達到,那就更別提更大更長遠的目標了。

因此,四十歲擁有一百萬及以上的存款是基礎,是未來繼續往前發展的基礎,假如四十歲之前沒有一百萬,那麼極有可能這輩子都湊不到一百萬了!

三、金錢達標,生活才能達標

在現如今的社會,沒錢只能徒傷悲,很現實也很殘酷。人到四十歲假如沒有一百萬及以上的存款,那麼你的居住環境很難會有較大的改善,生活水平也很難再上一個臺階,一百萬在你四十歲的時候,可能已經不值一百萬了,所以金錢要達標,方有可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才能踏入另一個階級!


不過有些東西也強求不來,錢乃身外之物,有房住才是硬道理,年輕人在努力打拼掙錢的同時,不要忘了給自己一個好的居所,租房或許會給你一個驚喜喲。但是租房也要找一個可靠的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好像報的數字都比較低,可能回答的大都是年輕人的緣故吧,做為一個70後,我想說:除了那批頂尖富豪,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45達到的高度,就很可能是你一生的高度!因為如果在職場過了這個年紀基本就不會被升遷了,自己創業也會因為上有老下有小而無法施展拳腳。因此應該在40前做足準備,特別是經濟上的。綜上所述:一線城市不算自住房有各類資產500萬,二線城市不算自住房有300萬,三四線城市不算自住房至少有100可支配財產。

特別指出一點,可支配財產不包括:自住房(因為你不可能住到大街上)、汽車(這是消耗品)、藝術品(包括各種文玩,這些都是不能進入流通領悟轉化為貨幣的)


石橋19609697

慚愧呀!老公43歲,我42歲,存款暫時只有六位數,上有老下有小,大寶上高中了,小寶才讀二年級,自由職業收入不太穩定,農村有一棟樓房,很少回去,在縣城定居,有兩套房子,有點舊,一套八十多平方,一套130平方,好在沒車貸房貸。有人會說我炫富,其實我也就把自己情況說說,我們農村出來的,既不是富二代也沒家庭背景,全靠自已努力拼搏的,我身為女人既要顧及家庭,好長一段時間都做兩份工,老公也是做太陽能空調之類的工作,分分都是血汗錢。我兩套房也不太貴,因為買得早,第一套才十五萬左右,第二套四十多萬。車也不是什麼好車,十萬元,公公婆婆爸爸媽媽都七十歲了,以後的壓力會更大。


藍天白雲141967550

攢錢不多沒地兒花: 81年的我,在我25歲的時候,和老公一起攢了100萬。那時沒孩子,沒房貸,沒汽車,沒有要養活的老人,對每天的生活沒有高要求,沒出過國,很偶爾的看場電影,化妝品買的是小護士,被老公強逼著買的玉蘭油,230塊錢一瓶還過敏了,滿臉又扎又癢的捨不得扔,就這麼癢了半年,撓癢癢的用完了。對生活的態度很平淡,也很平常心。

錢攢的多了不夠花: 現在眼看著快40了,老公非要從這個3線小城去北京落腳生活,本來很優質的生活也變的大眾化。年齡大了,內心膨脹了,想的多了,想要握住的東西也多了。想給子女們一個華麗轉身的機會,想為這個家庭有更好的平臺。原來手裡已經有了全國2個城市總數580平米的房子,但來到北京,變成了51平米還要還房貸的小民,化妝臺上一堆一線品牌的高端產品,每次用的時候總還覺得還是想當年讓我臉癢了半年的玉蘭油好用,但只是感覺。房子小住不下,租房子住一年被房東趕過來攆過去的搬了3次家了,夢裡偶爾出現從前我的小樓流水人家。

用存款論成敗這是個偽命題: 青蔥歲月如梭,我們現在的家庭目標是40歲之前,把所有固定資產變賣,捨棄積蓄,買下1600萬的二套,變成名副其實的光棍族。唯一的心願就是不負債,不在漂,讓心真正的停下來。


輕舞塵凡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