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在武昌登臺拜將,黎元洪為何把湖北革命總司令一職讓給黃興?

寧婕

武昌起義後,黃興、宋教仁等同盟會領導人從上海赴武昌助陣。孫中山、黃興之名在海內外革命黨人中影響巨大,在清軍圍攻武漢三鎮的嚴峻形勢下,黃興的到來使武昌革命黨人士氣大振。被起義將士逼著出山的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也鬆了一口氣,他與黃興談及清軍進攻漢口的情況,並請黃興以戰時總司令的名義到漢口指揮作戰。

黃興抵達漢口後,未能扭轉局勢,幾天後漢口失陷,黃興等人回到武昌。漢口落入敵手後,宋教仁、居正等同盟會人士和湖北文學社的蔣翊武等提出推舉黃興為兩湖大都督或南方軍總司令。但這個提議遭到軍政府和湖北立憲黨人的反對,他們認為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的地位已通告獨中外,一旦變更,必生疑團;且黃興為革命鉅子,將來革命成功後必會成為全國領袖,不應計較區區都督名義。他們主張黃興仍歸湖北都督管轄,只可稱戰時總司令,不可加南方二字。

最後,各方同意了軍政府和立憲派的意見,以黃興為戰時總司令,節制各省援軍。但在出任形式上又出現了分歧,黨人主張以公舉形式委任,立憲派則主張由黎元洪委任,立憲派認為公舉容易讓外人產生內部不團結的印象。最後立憲派的意見又佔了上風,決定模仿歷史上韓信拜將的方式,由黎元洪任命黃興為戰時總司令,並設壇拜將,以示鄭重。

1911年11月3日,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在武昌閱馬場高臺舉行拜將儀式,拜將臺周圍遍佈軍旗,當中一杆大旗,上書“戰時總司令黃”六個大字,非常隆重。黎元洪在講話中說:

本都督代表中華民國四萬萬同胞及全國軍界袍澤,特拜黃君興為戰時總司令,於本日此時就職,率我軍民,推到滿清惡劣專制制度,光復漢族,建立良善真正共和,共謀人民福利。我將士皆當誠心悅服,群策群力,驅除韃虜,以衛國家。中華民國幸甚,同胞幸甚。

隨後黃興也登臺受職,黎元洪將印綬、令箭等授予黃興。黃興表示“從黎都督與諸同志後,直搗虜廷,恢復神州”,拜將典禮結束。

黎元洪築壇拜將,名義上是尊崇黃興,實際上是鞏固加強自己的地位。拜將儀式明白無誤地告訴眾人,黎元洪是黃興的上級,黃興必須聽從黎元洪的命令;並且黃興擔任戰時總司令後,要立即渡江至漢陽指揮作戰,戰事若順,黃則率師北上,離鄂日遠;戰事如果不利,黃興自然也就無顏見江東父老了——黎元洪築壇拜將,可謂是一箭雙鵰之計。


民國年間那些事

如果說孫中山是革命黨的總舵主,那麼黃興就是副總舵主。

本來武昌起義是湖北的兩個組織發動的。一個叫文學社,領導人是蔣翊武。一個叫共進會,領導人是孫武。

這兩個組織實際上是同盟會的外圍機構,相當於革命黨在湖北的分舵,或者分堂。組織成員大部分是湖北新軍的士兵。是純士兵,排長級別的都很少參加革命黨。

武昌起義,陰差陽錯,蔣翊武和孫武都找不到了。士兵們抓住了黎元洪,順勢要求黎旅長充當門面。黎元洪相當於當了革命黨的分舵舵主。

湖北新軍原有一師一旅,其中半數派往四川去鎮壓保路運動了。剩下的一部分是清廷的死忠。所以湖北革命軍實際只有一個旅的實力。

在很短的時間裡,清廷派了四個旅的北洋軍來攻。領頭的是馮國璋。

湖北革命軍無論如何是頂不住的。他們緊急招兵,擴編為四個旅,也無濟於事。

大廈將傾之際,黃興來到了,革命黨的副總舵主到了!與黃興同時到來的還有湖南的援軍,兩個旅的人馬!其他各省的人馬,如江西、雲南、廣西等,都在路上,源源不斷而來。

很顯然,作為分舵主的黎元洪是鎮不住場子的。這裡必須由副總舵主黃興出馬,出任總司令。

黃興也勇擔重任,帶領湖南兩旅和湖北四旅,與馮國璋的北洋軍大戰。

北洋軍有機槍和陸炮、山炮等重武器。黃興則利用建築物,打巷戰。北洋軍進攻受阻,馮國璋一籌莫展。他終於想出辦法,放火燒屋,清理視野,以供大炮機槍施展威力。

大火沖天,燒了三天三夜。

黃興與馮國璋的這場大戰,持續了20多天。

在這20多天裡,各省紛紛響應,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唯獨對黃興不利。因為北洋軍太猛了,無論是湖北新軍還是湖南新軍,都沒有做好打惡戰的心理準備,紛紛撤出戰場。黃興的督戰隊都是沒畢業的軍校生,不忍下手射殺潰兵。

黃興在武漢無法約束軍隊,正好同盟會正組織圍攻南京,請黃興東下指揮。黃興離去。

經此一敗,黃興的地位急劇下降,才被黎元洪超過。


草墨之家

確切的說黃興戰時總司令一職,是黎元洪授任的,而非讓予。黃興是與孫中山齊名的革命領袖,早年多在兩湖謀劃革命,湖南湖北革命黨人多是其故友或學生。


孫中山偕黃興等祭明孝陵

前因黃興指導廣州起義失敗,身心俱創,潛於香港,故未與武昌一役。武漢三鎮光復後,以居正為首的同盟會會員,即力邀黃並宋教仁等赴鄂主持大計,實際上就是以黃代黎元洪之意。

黎元洪雖是被脅迫上位,但短時間內迅速整合了幾股勢力。立憲派人與其理念相近,一拍即合。共進會里以孫武代表的湖北本土系,也被其拉攏過去,又有在新軍時的聲譽,至此自不甘再為傀儡,到手的權力亦不肯拱讓。

當時,武漢方面,革命黨人與立憲派,革命陣營中的文學社與共進會,利益糾葛。圍繞著,黃黎二人地位問題之矛盾,已半公開的爆發出來了。最後以黃興登壇拜將的形式,達成妥協。

黃興即是此情況下,出任戰時總司令一職。而此總司令一職由黎元洪授予,從這點上講,其職務應在黎之下,當然黎為以示隆重,特意效漢高祖拜將韓信故事,設壇拜黃興為將。是時,黎元洪宣稱:本都督代表四萬萬國民,及軍界同胞,特拜黃君興,為總司令。。。。。


一羽凌霄296

武昌起義勝利後。起義的革命黨人認為自己威望不足,公推時任協統(旅長)的黎元洪為湖北軍政府都督。而被推為湖北軍政府都督的黎元洪,並非自願,之前還是反對革命的。因此,他在革命軍中並無多大威望。

而此時,清廷啟用袁世凱,袁世凱派馮國璋率精銳的北洋軍猛攻武昌,情勢十分危急。有崇高威望的黃興,此時來到武昌,親自指揮作戰。



而此時有人向黎元洪提出,黃興並無職務,擔任指揮,名不正,言不順。因此,黎元洪在武昌登臺拜將,任命黃興為湖北軍總司令,繼續率部作戰。而黎元洪繼續擔任湖北軍政府都督,統籌軍政。


鳶飛九天2018

簡單的說,哪個時代的人,的確在奉行天下為公,沒有那麼多的私心。孫中山的偉大貢獻,也就在此:天下為公,自由民主平等博愛,民治民享民主共和。在於制度建設。後來的某些時候,才有立黨為私,內鬥內行,就是本黨內,也是殘酷迫害,無情無義,只顧自己的權位,還何談什麼百姓死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