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優優學教育
“中產的焦慮”之所以能引起廣泛共鳴,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恰恰掌握著網絡發聲渠道,富人懶得吆喝,底層沒空吆喝,只有中產才有時間在網絡上宣洩自己的焦慮與不滿。但如果僅僅將之視為矯情,顯然低估了中產面對的困局。
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沒有真正的中產階層,只有相對於中國整體收入水平的中間收入階層。這個群體基數龐大,也具有較強的消費力,大多有房有車,但卻相當脆弱。
脆弱的表現形式很多,比如“因病返貧”就不罕見。另外,中年失業、投資失敗等因素,都很有可能使得一個家庭被淘汰出“中間收入階層”。換言之,這個群體,想再進一步成為富人,難度很大,但要往後退就相當容易。
所以,這個群體有無數必須要做的事:保住工作,儘量往上爬,獲取更高的收入,為此不惜在辦公室裡常年打沒有硝煙的仗;拼命存錢,同時還得想辦法開源,進行各種投資,買房子、買股票、買虛擬貨幣、買理財產品,家家有一本要確保每年都有淨流入的賬;贍養老人,養活孩子。另外,因為這個群體普遍具有一定學歷,而且又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成長,因此還得確保一定的生活質量,生活需要情趣點綴,消費支出裡必須預留旅行、外出吃飯、購物等選項的空間。
這種複雜局面下,焦慮心理很容易投射於孩子的教育。但問題是,中國教育的現狀,恰恰和中間收入階層的經濟能力、眼界與要求不匹配。對於這個群體來說,要讓孩子接受更棒的教育,雖然不是不可能,但經濟上肯定相對吃力,但另一方面,自己的經濟能力能夠承擔的教育,以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見識來衡量的話,缺陷又太多。換言之,這個群體不上不下好尷尬。
底層大面積放棄高考,顯然是社會之殤。但從個體來看,並非完全失去了人生的前景,某些能在技校學一門本事的人,未來仍有階層跨越的可能。但對於所謂的中產來說,有幾個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去讀技校?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孩子能讀個好大學,最好能出國讀書。當能夠獲取的教育資源與自己的心願不匹配時,他們就成了最焦慮的那群人。
葉克飛
對待高考的態度真是形形色色,題主提的這種情況確實存在的。這要從家長的身份說起。
現在的中產家長不少都是公務員或社會單位中堅層,他們基本都受過很高的教育,大多數都經過高考這一關,對於高考都有一些切膚之痛,看到子女現在高考無形中會喚起青少年時的一些記憶,再加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想法,總體上相當於自己參加高考,但是有勁使不上,情緒表現上就是非常焦慮了。
社會底層由於在青少年的時候,受的教育不高,所以對高考並不畏懼,同時由於教育方式以傳統式的教育為主,秉承著兒孫自有兒孫福的思想,表現上比較平靜,但絕對不是放棄。
上層為什麼不在意,因為不少的子女根部就不參加高考,留學的相對比較多。即使不上學將來的發展也是不愁的,所以表現的就是無所謂、不在意的想法。
以上是個人見解,歡迎評論交流。
高考前哨站
目前在我國,高考依然是國家選拔人才、打通社會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但是越來越多的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初中畢業或者高中畢業後,放棄高考,直接選擇職業、技工學校去學習掌握一門手藝和技術。另外,有6.7%的上層家庭的孩子幼兒園就讀的是學費高達數十萬/年的國際學校,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後繞過高考,直接去到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接受教育。只有社會中層家庭的孩子,在小升初、中考、高考中披荊斬棘,像縴夫一樣一路焦作、疲憊地拉扯著自己一生的命運、一生的社會流動軌跡。
孩子們的受教育動向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社會不同階層家庭對待高考的態度:底層失望、中層焦灼、上層忽視。這個現象有它存在的社會心理原因的。
社會底層家庭,他們第一需要是生存。有個好工作,生活過得去就可以了。原本生活上就捉襟見肘,加上大學的學費也不低,舉全家之力供一個大學生出來,也不一定有好工作好收入,何苦來呢?這個群體的人比較務實也必須務實,他們會鼓勵孩子放下臉去學門手藝有口飯就好。有研究顯示,國內農村貧困層63.5%、中層38.6%的人認為“讀書無用”。
中產家庭,他們第一需要是歸屬。中產群體大部分人都是通過求學改變命運的。他們一旦體驗到了階層的優越感,就不會輕易捨棄,他們會孜孜不倦地追求更高階層或者保持階層,否則就有滑落到底層的危機感。這個群體的人有些清高、膽小,又囊中羞澀,只能把自己歸屬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擁躉群體中,讓孩子們繼續抱著“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去突圍高考獨木橋,向社會上層流動。中產家庭在中國社會中佔比較大,面臨的競爭更激勵,學區房價格一路攀升就是一個例證。
上層家庭,他們第一需要是成長。他們的實力已經穩穩地居於社會上層,幾乎不存在生存危機,又是整個社會仰視的群體,溫飽、尊重等等的問題已經不在他們的視野範圍。這個群體的人有實力、敢想敢幹,他們要的是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長、發展。高考在這些方面對他們的孩子助力既少又小,自然吸引力、注意力就減弱許多。
這就是時下中國社會各階層面對高考的不同心理背景。
心理專家劉愛民
借用一下杜月笙的觀點,上等人已經成為龍,就算下一代學習不怎麼好,還是比一般人的眼界和資本高出一大截,人脈也比普通人多很多,出國留學更不用說,文憑就有了一個基本保障。其餘的歡迎補充。中等人看重高考,是因為他們是鯉魚,跳好了龍門,就可能成為龍,跳不好門可能就變為泥鰍。中產階級過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活,他們想後代更進一步,但是他們的資源又比不上有錢人,那隻能通過高考來獲取機會,去實現夢想。底層,可能由於經濟或者地域的原因,且大多數人受父輩影響,覺得讀書還不如出去打工賺多一點錢,回來娶妻生子,沿著父輩的路線走,覺得人生就這樣過一輩子也不錯,也就這樣好了,沒有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超大北極熊
怎麼看待高考中,底層基本放棄、中產極度焦慮、上層不在意的現象?
由於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的興起,信息化的覆蓋,高考已不在是學生唯一的出路。由其是上層社會家庭的子女,沒有人會把高考看成是改變命運的出路,更多的是把其當作實現人生目標的一個跳板,有沒有都無所謂。
社會底層大多數都是農民、工人家庭,這些家庭相對來說能夠利用的社會資源較少,甚至是沒有,他們大多數一生中都在辛勤的勞動,因此他們對其子女一般都要比其他家庭嚴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就成了這些家長的口頭禪,因此這些家庭的孩子將高考看成了改變人生的唯一途徑,至少家裡大人是這樣看的。曾幾何時,一個個大學生從農村走出,這些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不僅僅是其家庭驕傲,更是整個農村社會的天之嬌子,而這些走出來的大學生逐漸的成了農村家庭教育孩子的一種激勵。然而時過境遷,隨著改革開放的成功,百業待興,那些沒有上大學的農村孩子開始出身社會、走南闖北,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小有成就,甚至有一些人還成了老闆。
隨著國家經濟持續發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也越來越多,因此對高考招生放大了規模,更多的農村孩子走向了大學校園,再後來隨著國家的分配改革取消了大學生分配,大學畢業後由原來的分配就業改成了自己找工作就業。因此也就有一部分農村畢業的大學生給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老闆打工,從此大學生的神話破了。曾經農村的天之嬌子上完大學給沒上過大學的打工在農村開始流言四起,甚至大多數農村人盛行讀書無用論,也有一些人嘴裡說著上大學無用還讓自己的子女上大學。
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又讓農村人有條件開始瞭解村外之事,而大學生失業又成了他們的口誅筆伐,再由於教育資源的分配不足,城市教育遠遠的將農村教育甩在了後邊。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讓孩子去城裡讀書,這就意味著需要支付更多得教育費用,而村裡的學生剛到城裡的學校上學時由於跟不住老師的步伐導致學習成績相對較低,畢竟很多東西沒學過更沒見過,讓很多農村家長開始垂頭喪氣、心灰意冷,認為自己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便開始打罵教育,這些教育又讓孩子認為自己笨,開始自暴自棄。就是那些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家庭面對高昂的學費、補課費也舉步維艱,導致高考後農村孩子就是考上大學大部分也無緣名校。而這些考上大學的孩子是舉全家之力培養的,很多家庭除了供孩子上大學就沒有了積蓄,而重要的事還在後邊,大學畢業的農村學生一般都選擇在大城市工作,而大城市的高消費讓其黯然失色、獨自哀傷。
反觀那些沒有上過大學過早的出身社會的農村孩子,他們通過長時間的工作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人脈,而這些孩子基本生活在四、五線城市甚至是小縣城,沒有較大的生活壓力,每月又有固定的工作收入。一些能力大的開始做生意,自己當老闆。有了這些對比,讓大量的農村家庭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上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有能力考住就上,無能力則勉之,出去學點技術也能生活,因此農村人對上不上大學沒有了以往激奮,很淡然了。
教學風層
這麼說雖然有失偏頗,但是也不無道理!
☞ 第一,底層基本放棄。
作為社會收入底層的孩子,在起跑線這個出發點上,確實落後於絕大部分孩子,馬太效應會促使著,弱者越弱,強者越強;
所以,從小到大的教育,環境,眼界,見識,在面對高考這一戰時,大部分底層成績差的孩子,基本都選擇放棄了,因為沒看見任何奮鬥的希望!
我知道,肯定回有人說,寒門也出現貴子,寒門更在奮鬥!
道理是這樣說,但是寒門考上本科以上、甚至是名校的比例,正在下降!
不是你太弱了,而且強者越來越強了!
☞第二,中產極度焦慮!
我國的中產階級現在正在蓬勃向上的發展!我國的社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社會,你向上看全是屁股,你向下看,全是笑臉!
所以,中產階級,最害怕,掉下去!
因此,中產階級明白,高考,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是一個未來家庭階級接班和進步的橋樑!
必須把孩子送去名校!
所以,中國的輔導班,在中產階級面前,只要你有水平,教的東西有利於孩子以後階級的提升,中產階級不會猶豫錢的問題!
因為,沒有什麼投資,比投資孩子更有意!
2017年,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的話,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第三,上層社會不在意!
我國是一個什麼社會!
人情社會! 關係社會! 資源社會!
作為社會的上層人士,金字塔的頂端,本身的人數就好,卻掌握著社會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權利、資源!
高考,對於他們來說,真的不在意,考的好的話,那就去讀;
考的不好,讓孩子出國讀幾年!
有的,小時候直接就送到國外讀貴族學校了!
具體參考:王校長為代表的富二代。
少俠很忙
看待高考這個問題,應該從教育的原點說起。教育應該是分成三塊:1,學校知識教育,2,家庭品德教育,3,社會實踐教育。成才肯定需要這幾點。
然後我們在看高考問題,底層為什麼基本放棄。不是他們不知道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他們是知道的,為什麼放棄。簡單一點不是他們放棄,而是因為經濟收入的原因不得不放棄。畢竟現在一個鯉魚跳龍門的機會,需要9年的鋪墊。怎麼鋪墊,方法來鋪墊,努力來鋪墊,錢來鋪墊。沒有經濟基礎,他們接觸不到方法,也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底層的孩子要改變命運的方法只有靠自己。需要良好的自覺性,對知道充滿慾望,還得不斷的努力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因為沒有方法只有自己去悟。這對任何人來說。真的是太困難了。何況他還是個孩子。
說說中產為什麼焦慮,對於底層來說,中產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底層沒有聽過什麼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或者知道也沒有精力去做。而中產不同,他們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塊已經覺醒 。開始有了一定付出。他們對待子女開始探尋方法。比如更早接觸英語補習。接觸部分社會實踐。開始注重孩子興趣,素質,文化能力。有了家長的幫助,孩子或多或少都能領悟點方法,但些方法需要經濟做支撐。既然他們都投入這麼大,那肯定焦慮。一是他們本身怕跌下去,所以教育孩子這塊付出很大。二是他們孩子也具備了強大的底蘊 。有了鯉魚跳龍門的本事。一躍龍門便是龍,未躍過還是魚。他們不焦慮才有問題。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高產無所謂。中產所付出的一切目的就是孩子成才,成才的目的就是要孩子經濟自由。而作為高產的已經擁有經濟自由。如果還有更高的追求那肯定不是高考和金錢。作為他們來說,名望或者開闊眼界更為重要。這也是高產愛把孩子送出國的原因。作為高產,更希望孩子能夠快樂體驗學習,。而不是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所以他們不重視高考 。
總的一點教育孩子是有成本的,這也是很多發達國家階級固化的原因。但我國屬於初級階段。還有機會改變。希望大家孩子都能成龍成鳳。
曾彪596
問題的標題邏輯上就不對,請思考問題的時候不要順著這個所謂的階層、放棄、焦慮和無所謂的思路走。這本身就是個悖論,因為不論你在哪個階層,放棄就意味著結束。
學習本就不是一錘子買賣,少的說高考前12年,這12年說短不短了,漫長的過程中資源、機會、環境很重要但也不是全部,最重要的是不能自暴自棄。
趨勢上看,我們國家社會的階層化也是必然的,上層精英人士掌握更多的資源,小孩擁有更好的環境更多的資源是必然的,家長們教育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精力也是必然的,寒門子弟投不起,但不意味著要放棄。因為人生太長,因為高考畢竟還是一個相對公平的考試,是寒門子弟唯一的機會。
從學習本身去看,這也是一個外化、內化相輔相成的長時間的事。不是說資源多環境好就一定能學成,只是概率大。信念的作用不言而喻。這個社會太多比你有錢比你還努力的人,他不成功誰成功。
第三,社會階層的演變在我國目前節奏是極快的,那個階層都焦慮,不存在底層放棄,中層焦慮,頂層不在意的情況,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煩惱,故意作的畢竟是少數。
最後,學習在人生中太漫長且過程艱辛,好處是學到了就是自己的,誰都拿不走。人的成長也不完全取決於學到多少,機會也很重要,這才是中低層遠不如頂層人士的差別,在學習這個層面,其實還是相對公平的,取決於個人。
所以,不要過分鼓吹外因,放棄自己,努力學了,機會來了抓住了就能實現夢想,抓不住或者沒機會,那是命,起碼無愧於心,畢竟沒有遺憾,不會因為機會在眼前沒本事去爭取。
自在0114
這個話題聽起來有些沉重,但又似是而非,讓人不得不感慨。
我們經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因為有了知識,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做法,都會有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並被重新調整到適應新情況的需要。
所謂的“底層人群放棄高考”的說法,無外乎是說,生活在底層的人群,由於生活水平、認識程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貧窮限制了想象”,因此對於高考的意義存在認識上的差距,認為讀不讀大學都一個樣,反正都是做工吃飯。“搬磚的工資或許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還高”。
但據我瞭解,我所接觸的底層勞動者和生活在底層的人,存在上述思想的人真可謂少之又少。他們更多的是,都想把孩子好好培養,而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樣。
至於中產階層,他們本來就是過著小康的日子,更談不上焦慮。當然,誰都希望能夠過上成功人士的生活,住的是洋房、別墅,坐的是奔馳、寶馬。但話也要說回來,誰沒有更好、更高的目標呢?一味地坐吃山空,不是中產的風格,積極追求新的目標、新的高度,才是這個人群真正的做法。
因此,所謂中產對高考的焦慮似乎也理由不足。當然,努力培養自己的後代,讓他們更加強大,這無疑肯定是中產的追求。
不過,生活在上層的人群不再在意高考,我倒認為有可能,畢竟這些人的生活水平已經足夠好了。
舉例說,那些財富大佬像王健林、馬雲,如果純從財富的角度來說,應該已經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他們的後代當然也不會為了那點小錢去奔波。並且,高考不高考的,他們的孩子讀書都不是問題,國外也好,國內也罷,經濟基礎已經決定了這些都不是問題。
換句話說,他們的孩子讀書也不是為了就業,不是為了掙那一份工資。他們讀書就只是為了一種境界,為了一種傳承。因此,他們對於高考,肯定不會像我們平常百姓那樣在意。
感動時代
你所說的這種底層基本放棄、中產極度焦慮、上層不玩高考在中國確實廣泛存在,這也是社會發展後出現的現象。
一、底層基本放棄是因為看不到希望,做為底層來說,無論在教育投入上,還是在陪伴孩子學習上都力不從心。沒有資金去上各種輔導班,學習各種興趣愛好,連陪伴孩子學習都做不到,因為要謀生就可能要出去打工。而就算孩子努力考上了一般大學,花光了父母多年的積儲,畢業後沒有人脈,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讓人們覺得上大學得不償失,當然這也是底層人的格局的侷限。
二、中產極度焦慮的原因是:孩子稍不努力,家庭就可能降為底層,這是中產所擔心的。中產階層在培養孩子上極盡所能,希望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所以希望孩子能上名校。名校出來的孩子的機會與眼光確實比一般普通大學要好,向上流動的機會更大。中產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上孩子的刻苦,上孩子能更上一層樓,成為上層人士。而如果小孩不能認真學習,或者資質一般,上名校希望少,以後降回底層都有可能。
三、上層不玩高考是因為他們本身有很好的基礎,無論是身份地位、人脈資源、物質財富都處於優勢地位。從小就已經培養了孩子各種興趣愛好,眼光和能力基本出眾,根本不需要名校去渡金。他們如果願意的話,可以直接申請國外名校去留學,根本不需要擠高考這個座獨木橋。
我想說的是,高考在中國還是比較公平的,也是底層、中產的孩子向上流動的最佳途徑,希望大家重視教育,也希望就要參加高考的學子得償所願。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怎麼看,請留言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