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和不上大學打工有什麼區別?

聽見中醫

上大學和不上大學這其中的差別我想最明顯的就是各自的經歷會大相徑庭,因為各自的經歷不一樣所以就會造成思想,機遇,眼界,世界觀,人脈都會呈現不一樣的高度。



下面我來說說各自的區別

接受大學教育

首先上大學最明顯的優勢就是能接受到更加優秀的教育,這樣的教育不再是中小學教育式與現實應用距離比較遠的知識,大學教育能更加的向實際應用的方向貼合,比如說圖紙設計,建築結構,會計知識,還有醫學等等,這些都是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應用的,以後都是能夠呈現在工作中,相當於你可以掌握一項謀生的技能。而且工作的形式不再是單一繁瑣的勞作,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

其次就是除開專業知識以外的附帶優勢,大學生活中你能認識更多的同學,如果你所在的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大學,那麼身邊的同學都是有一定的能力,在優秀的環境下生活4年,大部分都將變得更加的優秀,那麼在他們畢業以後通過他們的努力很可能成為一些行業的上游階層,這些都是一些優秀的人脈關係。

再者就是大學提供能提升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大學四年你可以看一些有用的書籍,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學習不同的技能等等,書籍的作用能一定程度改變你的思想和思考方式,透過的書籍更加全面的認知這個世界,雖然不及直接步入社會效果來的好,但是卻能知曉更加深層次的東西,無論是眼界 野心 修養都是有意義的。



不接受大學教育,選擇步入社會工作

選擇直接進入社會工作,其中最明顯的優勢就是能夠節省4年的時間,在社會上歷練而且能賺錢養家。其實這二者之間的區別就是時間的用途。選擇步入社會時間更多的是花在賺錢上,選擇接受大學教育更多的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提升自己,拓寬自己的眼界。

接受大學教育不能夠直接帶來經濟效益,而且會花掉一定的錢財,其中花費的時間也長。進入社會工作能直接帶來經濟收入。

但是這其中的潛在價值是不一樣的,很明顯接受大學教育的潛在價值要高得多。思考方式,思想,價值觀,修養這些都會產生比較大的差距,而這些是一個人所能到達多高成就的取決因素。



最後我想說的是,接受大學教育更多的是提高自己以後的發展空間和高度。直接步入社會通過努力也能獲得高的成就,兩
者之間的差別就是各自取得成功所消耗的時間和努力程度會不一樣。




小述己見,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在下方一起談論,謝謝


骨子裡的謙卑

之前龍應臺的一段話挺火: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不少人確實在鼓吹讀書無用論,但是你要明白認同讀書無用的那些人幾乎都是精神層面特別匱乏的,在他們眼裡只有能掙錢,掙更多的錢才是王道,從他們口中聽到的不外乎“你看,誰家的誰誰誰才唸到初中畢業,一年就能掙多少多少了”,“現在大學生出來還不是打打工,掙個幾千塊錢”,“念個大學也沒啥出息嘛”這類的話。若是評價一個人是否有價值,是否有能力,是否有魅力等等,都用能否掙更多錢來衡量,我對這些人真的感到既悲哀又可憐,現實中見過不少人對有錢的人表現的像只哈巴狗,所謂的奴性。sorry,有些跑題。

與龍應臺所說的努力學習是希望孩子將來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其實,有本科文憑也是擁有選擇的權利。考公務員,要本科學歷吧;考研究生,要本科學歷吧;很多公司招聘,要本科學歷吧。而沒有上大學也有很多路可以走,但你上了大學,照樣可以走這些路嘛。只不過比高中同學晚了4年,比初中同學晚了6年而已。

另外一方面,上大學之後接觸的圈子跟沒上大學接觸的圈子就不一樣了,不管你承不承認,客觀上,受教育程度越高,素質越高。基本上文化程度越高的越懂得尊重他人,與這類人相處會感覺到非常的舒適,你總會有被人重視的感覺,會覺得他們溫文儒雅。不帶有任何歧視的眼光,我跟大部分初中畢業就混社會的人真談不到一塊去,三觀真的不一樣,舉個例子,小學同學聚會,很早不念書的同學,髒話連天,對社會各種抱怨。但也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人,也有高級知識分子極度猥瑣的,也有低學歷者素質極好的,所以是普遍來說。

總之,上大學與不上大學打工的區別在於:

1上大學的人在今後會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2上大學的人會有更好的生活氛圍和生活品質。

3上大學的人會有更豐富的精神財富。

4上大學的人創業成功更多的被稱作“企業家”,不上大學的人創業成功也會被稱作“企業家”,但背後更多人願意叫他們“土豪”。

Ps:現在本科學歷都已經很基本了,看看小學初中的題目吧,網上評論區一堆小學初中畢業的家長叫苦連天,想要輔導一下孩子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懂。

謝謝指出錯別字,現已改正。看了大家的評論,還是決定再寫點什麼。

之前寫這個回答的時候我大四正在找實習,如今我已工作半年多,我念了一個三本,大家口中的三流學校。

前面說了,若是評價一個人是用掙錢來衡量我個人覺得是挺悲哀的一件事。但是非要從錢這一方面來說,我是希望不要有人再去用“念四年書出來還不如在早點在社會上混”這一思想去誤導孩子了。你非要用一些個例去比較而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很不客觀的。

再問大家幾個問題,如果你考上985 211會不會去唸這個大學?如果你考上普通一本二本甚至三本(家裡條件許可)會不會去唸這個大學?如果三本家裡經濟實在不行,會不會退而求次去唸個專科?如果考上的就是專科,你會不會去唸?

就我身邊而言,考上的都去唸了,考上的不去唸的我只在新聞裡看到過,要麼就是年輕氣盛,要麼就是真的個人魄力特別大,明確自己想要做什麼。剩下的考不上的開始工作的人會說其實大學也沒什麼用。考試就是一個淘汰機制,初中升高中,起碼淘汰了一半多的人去唸了職高(恐怕職高混日子的比大學多的多吧),高中升大學起碼又淘汰了一半多的人去唸了專科或者落榜。能夠上大學的,至少是同齡人中較為聰明或者意志力更強一些的人,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學間的這些時間的付出肯定也是有價值的。

再來說說,有份學歷到底有什麼價值(單從掙錢能力上談)。

985.211的就不必說了,大部分都是拿年薪的。

再說說我自己,我的公司還是很在乎學歷的,本科起薪比專科就高300,各種技能證書還能加工資,其他公司應該也差不多的,畢竟是個面子工程。我們公司在工廠車間的,基本都是沒什麼學歷的,忙的時候每天還要加班,有單休,法定假日放假少的可憐,辦公人員是正常放,我公司比較大還算是規範點的,小廠裡的有些工人根本沒休息,天天加班,可能還沒社保。很多沒上大學的,基本都是在幹體力活了,掙錢還不一定多,就我公司而言車間裡天天加班一個月也就4000出頭,當然產業不同是有差別的。

我是農村出來的,我高考成績出來那會自己也是很糾結的,三本太費錢,家裡經濟條件也不是特別好的,當時年輕氣盛還想著不念書了能去社會闖出一番天地,真感謝自己當時沒這個膽子做這樣的選擇,我其實只不過是萬千普通人中的一個。不念書,想要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打工就是做去苦力,也別奢求有什麼好的生活品質了,只能選擇做生意可能有點希望,但是生意真那麼好做嗎?多少個人中成功一個,然後這就被沒有學歷的奉為不念書也能混的很好的案例了。

我很感激我父母,尤其是我母親,一個農村婦女,她說無論如何大學肯定得去唸,然後供了我四年。念這四年大學,我無愧於心,我每天都過得忙碌而充實。大學,帶給我的不僅僅只是一張學歷證書。我從一個小地方出來,見識了我曾未知的東西;結識了很多有趣的人;我慢慢改變著曾經敏感自大而又自卑的自己;我懂得學會分析生活,讓自己活的更加充實。四年是我的一段心路歷程,是我一輩子會去珍藏的一段記憶。

小時候的玩伴加上我一共是6人,三男三女,他們都是念到職高或者唸完初中都不念了,其中一女生結婚了,我們還有聯繫,她除了抱怨她的婆婆以及哪件衣服漂亮之外,沒有其他話題了,她想改變現狀又安於現狀,跟我說過她感覺自己一輩子好像看到頭了,我沒法給她什麼幫助,自己想要活成什麼樣都是由自己的每一個選擇形成的;其中一個女生在一家小廠做文員,單休,2000出頭的工資,她說我還能幹嘛,又不想很辛苦去車間,我這個學歷能找到這個就很不錯了,她是職高學的會計;一個男生能說會道長得也帥,在做房地產銷售,看業績拿提成,偶爾不錯,月入過萬;一個男生因為賭錢欠債跑路了,已經跟家裡失去了聯繫;還有一男生在一廠裡打工,白班晚班輪著上,一個月4000出頭的工資,挺辛苦。想起小時候,我們曾一起,說長大以後要一塊買棟房子住在一塊,然後每人買一輛拉風的摩托車,去高速路上飆車,還要一塊開一家公司。每每想起,恍如隔世,如今我們有了各自的生活。

如果有還在唸書的孩子看到我說的,我真希望你好好努力,不要像我一樣,高中的時候明明自己不夠聰明卻還是貪玩沒有考個更好的學校,對於社會底層的孩子來說,考大學考好的大學是改變生活的捷徑。不讀書能掙錢的人是有,但多數還是在幹苦力活,不要總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主角,我們都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想要做到什麼,就得努力去做,才有機會可能有改變。另外,讀書跟拿學歷不是一個概念,讀書汲取新的知識,學習思考分析,自我反省等等這是我們一輩子的都要去做的事。




1.
有一個學妹問我:“自己很迷茫,不確定究竟應不應該考大學,讀完大學都25歲了,父母無法接受,覺得這個時候年紀太大了。”

我問了一個問題:“你覺得不讀大學,你能夠做什麼?你能夠憑藉什麼生活?”

做服務員,工廠流水線員工,新東方廚師,或者點心師?亦或者幸運一點,父母安排你工作,做個月收入幾千的小員工,然後到了25歲,找個差不多的小鎮男人結婚生子。

2.
大學之後,我經常收到學弟學妹的私信,他們大多還是高中生,深受學業之苦,一遍遍地問我:“高中太苦了,姐姐,你說讀書有什麼用?上大學有什麼用?現在搬磚都月收入過萬了。”

說真的,就是我朋友圈也有朋友調侃過:“上大學不如搬磚,一個大學生工資剛畢業頂多四千,就是工地的小時工也比他收入高,要知道,他們一天三百,一個月下來也有小一萬。”

可也很奇怪的,調侃大學生不值錢的朋友去年暑假的時候又去英國唸了研究生,他還準備申請ph.D,打算繼續深造。

3.
若是純粹為眼前的錢,好像讀大學真的沒什麼用。

可據我所知,那些搬磚的,搬了十年,還是那些錢,半點都沒漲,甚至還跌了不少,因為體力不行了身體素質隨著年紀的加大,也會一年不如一年,而當年月薪4000的大學生們,不說每個人,可是很大一部分,每年所得的工資已經遠超那些搬磚的員工。

而那些喊著讀書苦的孩子,一個個若是真的跑去搬磚,我敢保證,肯定是第一個打退堂鼓。

一天三百是那麼好賺的嗎?那是純粹的體力勞動,夏天室外四十度你得拉著車吭哧哼哧幹活,要知道,你收了錢的,冬天冷風嗖嗖的,你還得賣力幹活,畢竟包工頭還是看著的。

你只要去幹一天,你就會覺得上學是天堂了。

畢竟,腦力勞動永遠比純粹的體力勞動來得有趣得多。

而憑藉體力勞動,想要過上不那麼辛苦的人生,可能性真的很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4.
我們很愛計較得失,計較眼前的利益,卻忘記了,人生是一場漫長的賽跑。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看似一開始跑的很快,但缺乏積累和磨練,馬上就會慢下來最終輸掉比賽。而上大學,不只是上了一個臺階,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能磨練出一個更強大的你,好應對未來幾十年的人生馬拉松。


壯士你褲子掉了

我是上大學的,來聽聽我的現身說法。

我出生在東北農村,初中時入學128人,畢業時14人,高中時班級68人,考大學時40幾人。我讀了四年高中,第四年(復讀)的時候周圍出現了很多不贊同的聲音,大致有以下幾種:1.上大學找不到工作。2.教育投資大。3.打工賺錢快。但是在父母的堅持下我終於考上了大學,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

四年後在三線城市工作,工資不到2000,沒房沒媳婦。此時沒上大學的鄰居家孩子(小D)的媽媽跟我媽說,上大學咋滴掙那麼幾個錢能養家能找對象嗎?此時小D已經有小孩了。

又過了三年,我在城裡首付了一套房子,工資漲了一千,達到了三千多,也有了女朋友。我聽說小D的媳婦拋下孩子跟別人走了。小D的爸爸得了腰間盤突出幹不了活了。

總結個人經驗我認為上大學和不讀大學打工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知識視野和思維方式。

2.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

3.社會地位和生活保障。

4.職業發展和人脈。


納蘭東北

根本區別在與以後有無文憑。上大學有很大機會獲得文憑,不上大學就沒有文憑,而這個社會比較認可有文憑的應聘者,因為大學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有一定專業的實訓,這樣企業和單位也就更願意招募有文憑的應聘者。

文憑,在古代是指官府發的證明文書。在如今的社會,用它來代表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文憑雖然能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把文憑與能力對等,文憑也不等同於文化。可是社會上卻由於把文憑看得過重,而出現了文憑主義,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文憑造假方法。

上大學與不上大學有實際區別: 讀大學可以豐富人生視野,視野決定行動的方向,行動的方向將決定以後的人生。 大學就像一個小社會,而讀大學可以為以後走向社會提供一個良好的過渡。 讀大學將學習到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些將為以後的人生事業打下基礎。 總體來說在任何一個國家,上過大學人群的平均收入、生活水平、幸福指數等等要比沒有上過大學的人群高。

大學裡學的知識有以下: 大學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其實更多的是其他的能力提升,以下是說明:大學是個讓學生明白自己需要提升什麼的時機,這包括適應外部世界所需的提升和對自身的充實。利用大學在讀期間把它們挖掘出來,越多越好。

選定專業之前,先上各種不同科目的課。參與到多種多樣的社團和活動中。與人交朋友,出身比學生窮得多和富得多的朋友都交一交。和不同族裔或不同宗教的人約會(在聚會上的搭訕不算)。到海外留學一個學期,或者儲錢到歐洲或亞洲揹包旅行。

童年時,學生可能沒機會學習某些東西,現在就把空洞填上吧。不知道古典音樂是什麼?真糟糕。如果學生是在備受呵護的溫室裡長大的,那是時候感受外面的世界了。 大學同樣是發掘自身潛能的時機。那就試著組建一個社團或樂隊。

在大學裡,自己收穫最大的就是做了這些嘗試。自己原本是戲劇專業,但想擴大學習範圍,就選修了數學課,才發現實際上自己喜歡數學,而且自己也喜歡和技術人員混一起。

在領導方面,自己管理一個數學社團和一個音樂社團,從中自己學到了如何制定目標並說服他人和自己一起實現這個目標。現在自己計劃博士畢業後成為企業家。這可能看起來很不切實際,但那是自己在領導一個不起眼的小社團時,才發現自己能夠經營企業。

所以說對於一些用人單位來說,大學學歷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認為在同等條件下,高學歷的職員更容易培養和管理。


慕凌寒墨

就好比現在的計算機電腦,如果說你。不是大學生很多英文很多數據根本都看不懂。所以說,只能掏笨勁乾重活或者是做一點技術工。注意點技術工也只能做一點簡單的沒有學問真的很難很難。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建議你還是好好讀書。只有腦袋裡面有學問有知識,將來以後才能更好地回報社會。回報我們每。離可愛的國家。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得上呢,謝謝。


湘菜美食

我來說一個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答案:上大學絕對比不上學好。我知道肯定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他們能舉出許多一大堆沒上過學卻身家過億的富豪,尤其是老一輩的企業家,比如李嘉誠初中沒畢業,宗慶後初中剛畢業,楊國強小學學歷,曹德旺14歲輟學等等。




但是一方面我們不能僅僅從財富的角度去衡量,另一方面也不要拿個別現象代表整體,畢竟也有許多高學歷的企業家,比如李彥宏北大畢業並留學,張朝陽清華畢業,雷軍武漢大學畢業,劉強東人大畢業等等。




這樣個體和個體之間進行比較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我們只能從整體上比較,也就是說拿大學生這個群體和未上大學這個群體做比較。



首先從道德素質上說,大學生群體的整體素質要高於早早就不上學的人;沒上過學比上過學的更容易講髒話罵人,行為舉止也更加隨意一些;在大學城周邊的公交車上你很少遇到不讓座的,但是在其他地方就不會這樣;



其次從參加工作的角度講,大學生從事腦力勞動的比較多,不是說看不起體力勞動,畢竟力氣每個人都有,但是知識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習得,相對而言,絕大部分工作還是腦力勞動者收入比較高,連古人也說,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於人。當然了你不能拿一個工作了幾十年的技術工人和一個剛畢業的毛頭小夥比較。



第三是讀書多的比讀書少的對生活的人生的感悟更加豐富,有一個段子描述兩個看到夕陽餘暉的場景時,一個只會說“真他嗎好看”,而另一個則能吟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詩句,如果一個人對西湖的傳說一無所知,那西湖在他眼裡也不過是一個大大的水坑。



超級女兒奴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上大學一方面

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掌握了很多技能,有了一張學歷文憑,這是上大學與不上大學最明顯的區別,這讓上大學的人有了更多工作的機會和成功的機會。


從另一方面來講,上大學帶給我們最多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上了大學,我們掌握了思考的能力,會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會知道我們為什麼來,又為什麼去;會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會有更多想象的空間和創造的空間。

1.我的經歷與看法

我是2015年上的大學。至今已經快三年了。雖然是一所普通的大學,但我仍非常珍惜上大學的機會。我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但其實見識要遠比知識重要的多。讀了大學,一方面學習了很多知識另一方面讓我有了更多見識,這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沒有上大學,選擇了輟學打工,此刻的我又會是怎麼樣的呢?

2.龍應臺觀點

龍應臺在書中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或許龍應臺對安德烈說的這番話也可以說你上大學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它與不上大學的區別又在哪裡。

3.總結

只有上了大學,你才知道上大學的好在哪裡。對於一個人而言,我覺得沒上過大學絕對是一種遺憾。大學四年已經成為很多人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因為最好的青春是在這裡綻放的。它,不容錯過!


大學生視界

關於這個問題,本人也想來發表幾句:從古至今,讀書改變人生,讀書改變命運,在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想法!讀書望貴,每個人都是希望自己有一份好的職業,好的歸宿,揚名立萬,光宗耀祖,可現實卻擊碎了很多人的夢想,一張文憑可能在招聘上會有優勢,可在長期的工作生活上不可能單單靠一張文憑,可能需要更多的社會經驗和綜合經驗。如果沒有相應的能力條件,你可能一輩子就是被領導者,我沒有看低人的意思,但現實的部分大學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很多,在家待業,有的就是啃老族!有的人還出現五穀不分,自己的生活還不懂得如何去做,例如簡單的做飯不會懂,經常鬧出笑話。反觀一些剛出道沒有大學文憑的人,事業成功的人比比皆是,卻是後來函授得到文憑的。所以說:想要在社會混有一席之地,單憑文憑也不是絕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