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難產的原因及處理措施

文章有李夢南老師提供!再次向李老師表示感謝!

臨產母豬到了預產期大多都會正常分娩,但有個別母豬經過一番努力後仍不見有仔豬產出,我們視這種情況為難產。

母豬難產的原因及處理措施

難產的判斷標準:

母豬有羊水排出、強烈努責後1-2小時仍無仔豬產出或產仔間隔超過1小時,即視為難產。

造成母豬難產的原因

一般有母豬骨盆狹窄、腹內胎兒過大、胎兒體位不正、母豬產程無力。

1骨盆狹窄

骨盆狹窄常見於初產母豬,這是由於母豬自身發育的先天性原因造成的難產,無關仔豬體格是否過大。

對於這樣的母豬,我們建議產後果斷淘汰處理。

因為如果第一胎就比較難產,那麼以後的二胎、三胎基本也會難產,這說明她不太可能成為優良的生產母豬。

母豬難產的原因及處理措施

2腹內胎兒過大造成的難產

腹內胎兒過大造成的難產可見於初產母豬,也見於經產母豬,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於妊娠母豬前中期的膘情調整不到位、後期供料無節制造成的。

眾所周知,後期的飼餵主要是供應胎兒成長的,正常情況下,我們也樂見後期的母豬多吃些料,好增加仔豬的出生重。

3後期加料

但有個別母豬前期的膘情過瘦,後期加料很容易產出大體格仔豬。

如果所懷仔豬大多數體重都在1.5-2.0公斤,忽然有個3.5-4公斤的仔豬,那麼就極容易造成母豬難產。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給母豬注射氯前列烯醇,促進母豬盆腔和子宮頸進一步開張,以有利於大體格仔豬的產出。

4胎兒體位不正

胎兒體位不正是母豬難產中最常見的情況,大多見於仔豬臀部朝外、背部朝外、兩頭仔豬卡在一起、仔豬卡在骨盆腔下部、仔豬腹部面向母豬脊背等,此時需要我們對母豬進行掏產。

母豬難產的原因及處理措施

助 產

1.掏產前需要先對母豬注射氯前列烯醇;

2.技術員需要剪平指甲,再用消毒水消毒手、臂和母豬外陰;

3.手臂穿助產手套,然後用潤滑劑潤滑手臂;

4.隨著子宮收縮節律慢慢伸入陰道內,利用子宮擴張時先將仔豬體位調整正常(仔豬背部面向母豬背部、頭部朝外或者後腿朝外),卡在一起的仔豬需將其中一頭往裡推,方便另一頭產出,卡在骨盆腔下部的仔豬也需要往裡推;

然後往產道上拉,之後抓住仔豬頭頸部或下頜部或後腿慢慢將其向外拉出。

母豬產程無力大多見於母豬膘情偏瘦或者懷子較多,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母豬生產過程中體力不支,進而生產困難,此時需要技術員協助母豬生產。

母豬難產的原因及處理措施

1.用手由前向後用力擠壓腹部,幫助母豬將子宮內仔豬趕至產道。

2.母豬長久側躺可造成局部淤血、起立困難,可趕動母豬適當活動,調整躺臥姿勢,以利生產。

3.對母豬靜脈輸液補充體能:生理鹽水+青黴素+鏈黴素+魚腥草+地米,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酸鈣+複合Vb,生理鹽水+林可黴素。

4.產程後期母豬子宮收縮乏力,可注射縮宮素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

5.適時掏產。

對產道損傷嚴重的母豬應及時淘汰,難產母豬要在信息卡上註明難產原因。每頭母豬在產後注射長效土黴素15ml保健,子宮內投宮炎丸。

產後母豬臀部清洗消毒,外陰噴碘酊,產床用消毒水清洗、拖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