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詩人因為一首詩而流芳千古?

BeaNSider

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詩人的國度,上至豪門貴族,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能吟詠幾句,上古時的《詩經》,就是當時老百姓的口頭創作。愛寫詩,詩人又多得不可計數,自然就有很多詩歌廣為流傳,至於說到因一首詩而流芳千古,並非說這人一生只寫一首詩,而是他或她寫的詩,只有很少的一兩首被流傳下來,而且流芳千古,這樣的詩人當然是有的。

第一個,自然是有著“孤篇蓋全唐”之譽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約647— 約730),字、號不詳,初唐詩人,與賀知章、包融、張旭合稱“吳中四士”。其《春江花月夜》詩曰:“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春江花月夜》乃府舊題,但舊瓶裝新酒,推陳出新,意境大開。全詩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春江月夜圖,寧靜、深沉、寥廓、邈遠、迷離,融詩情、畫意、人生體悟為一體,語言優美,想象奇特,意境空明,如音樂般宛轉悠揚,如國畫般清澈乾淨,洗淨了六朝宮體的胭脂氣,被後人狂贊為“孤篇蓋全唐”。值得說明的是,張若虛一生傳下來的只有兩首詩,一是《春江花月夜》,一是《代答閨夢還》。

第二個僅留下《春怨》一首詩的唐朝詩人金昌緒。金昌緒身世不可考,據說是錢塘人。其《春怨》詩曰:“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淺顯的語言,講故事似的敘述方式,意境卻深,主題亦宏大。婦在閨中懷夫婿,不直寫婦思,而通過寫黃蔦兒啼叫,婦人擔心鳥啼會驚醒自己的夢而驅趕黃鶯,表現婦人思念西征夫婿的情懷。四句講一個故事,一句表達一層意思,層層遞進,最後讓讀者恍然大悟,妙!

第三個是人人都熟知的,林升的《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字雲友,又名夢屏,南宋詩人,大約生活在宋孝宗在位期間,約公元1163年到1189年間。書生甚是不得意,又看到那些南度而來的宋朝上下紙醉金迷,便在旅舍的牆壁上題下這首“牆頭詩”,不想一題成名,千古流芳。

如果把宋太祖趙匡胤也歸於詩人,他有一首詩,雖非流芳千古,但也頗有名。趙匡胤聲名未顯之前,有一次同朋友喝酒聊詩,其中一位作了一首《初日》,當眾賣弄。趙匡胤聽後,隨口說對方的詩不過爾爾。對方不服,說你也來一首試試?趙匡胤便隨口吟出《詠初日》:“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對方一聽,立刻被這王者霸氣感染,拜服。


帝國的臉譜

這裡分享的五首古詩都和秋天有關。夏天的絢爛熱烈之後便是生命的沉寂,這個季節在詩人的眼裡充滿著“詩情”與“畫意”。(雙語版哦!)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Autumn Evening in the Mountains
Wang Wei
After fresh rain in mountains bare Autumn permeates evening air.
Among pine-trees bright moonbeams peer;
Over crystal stones flows water clear.
Bamboos whisper of washer-maids;
Lotus stirs when fishing boat wades.
Though fragrant spring may pass away,
Still here’s the place for you to stay.

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
古道西風瘦馬 。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s
Ma Zhiyuan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  
Under a sm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
Westward declines the sun;
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

子夜吳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Midnight Song—Autumn
Li Bai
Moonlight is spread all o’er the capital.
The sound of beating clothes far and near
Is brought by autumn wind which can’t blow all
The longing away for far -off frontier.
When can we beat the foe on battleground
So that our men may come back safe and sound?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On A Moonlit Night
Du Fu
War drums break people’s journey drear;
A swan honks on autumn frontier。
Dew turns into frost since tonight;
The moon viewed at home is more bright。
I’ve brothers scattered here and there;
For our life or death none would care。
Letters can’t reach where I intend;
Alas! The war’s not come to an end。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On the Height
Du Fu
The wind so swift,the sky so wide,apes wail and cry;
Water so clear and beach so white,birds wheel and fly.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A thousand miles from home,I’m grieved at autumn’s plight;Ill now and then for years,alone I’m on this height.Living in times so hard,at frosted hair I pine;Cast down by poverty,I have to give up wine.

英語八卦菌

1、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觀滄海》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短歌行》



2、謝靈運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登池上樓》



3、謝朓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4、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其五》



5、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七哀詩》



6、司馬相如

有美一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鳳求凰》



7、陳叔寶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玉樹後庭花》



8、王勃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盧照鄰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長安古意》



10、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



11、楊炯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從軍行》



12、王績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野望》



13、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



14、張若虛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春江花月夜》



15、劉希夷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代悲白頭翁》



16、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渡漢江》



17、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二首》



18、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涼州詞》



19、高適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



20、岑參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1、李益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寫情》



22、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關山月》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將進酒》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孟浩然之廣陵》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難》



23、杜甫

李白和杜甫是最難選的。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n
——《登高》
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嶽》







24、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李延年歌》



25、白居易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錢塘湖春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賦得古原草送別》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問劉十九》









26、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臨洞庭湖上張丞相》




27、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相思》



28、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



29、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黃鶴樓》



30、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都城南莊》



31、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無題》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無題》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無題》







32、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泊秦淮》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贈別》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贈別》



33、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望月懷遠》



34、王灣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次北固山下》



35、劉禹錫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



36、韋應物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



37、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



38、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



39、元稹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遣悲懷·其二》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懷·其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離思》



40、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



41、賈島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憶江上吳處士》



42、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送靈澈上人》



43、孟郊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登科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



44、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



45、魏子安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花月痕》



46、王安石

人生失意無南北。

——《明妃曲二首·其一》



47、趙翼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論詩·其二》



48、陸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讀書示子聿》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病起書懷》



49、譚嗣同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獄中題壁》



50、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金縷衣》



51、林逋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山園小梅》



52、朱熹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



53、龔自珍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已亥雜詩》

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夜作》



54、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55、楊文奎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兒女團圓》



56、顏真卿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勸學詩》



57、魯迅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自嘲》



58、 趙恆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 《勸學詩·節選》



59、毛澤東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

——《七律·答友人》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七絕·詠蛙》





60、黃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

有緣千里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痴。

——《集杭州俗語詩》



61、陳於之

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

——《題桃花扇》



62、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白鹿洞》



63、黃櫱禪師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上堂開示頌》



64、李開先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寶劍記》



65、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戲張先》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春宵》

66、李賀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致酒行》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銅仙人辭漢歌》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南園》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雁門太守行》





楚雲卿

比起一首詩而流傳千古,下面說的這個人,可是因為一句詩而流傳千古的。這個人叫潘大臨。宋朝人的筆記中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

黃州潘大臨工詩,多佳句,然甚貧。東坡、山谷尤喜之。臨川謝無逸以書問:「有新作否?」潘答書曰:「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氛所蔽翳。昨日清臥,聞攪林風雨聲,欣然起,題其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租人至,遂敗意。止此一句奉寄。」聞者笑其迂闊。(彭乘《墨客揮犀》、惠洪《冷齋夜話》)
嗯,就是這句寫在牆上的「滿城風雨近重陽」,後世品評極高。
潘邠老得詩「滿城風雨近重陽」,文章之妙至此極矣。
——呂本中
好詩不在多,自足傳不朽。池塘生春草,餘句世無取。詩家黃州潘,蘇黃逮師友。六義極淵源,一貫相授受。秋風有奇思,簞瓢忘巷陋。奈何催租人,敗之不使就。我謂此七字,已敵三千首。政使無敗者,意盡終難又。縱令葺成章,未免加飣餖。衣錦欲尚絅,何嘗炫文繡。一洗凡馬空,浪說充天廄。重陽晴則已,雨必風在口。今茲季月來,陰雨變時候。愔愔爵羅門,寂寂鳥噪牖。黃花冷未芳,黃葉掃復有。頗將寫吾懷,渠在那出手。並想東籬人,瞻前忽焉後。
——趙蕃《重陽近矣風雨驟至誦邠老滿城風雨近重陽之句》這首詩不僅評價高,而且續作也頗多。有絕句:
滿城風雨近重陽,無奈黃花惱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憶潘郎。滿城風雨近重陽,不見修文地下郎。想得武昌門外柳,垂垂老葉半青黃。滿城風雨近重陽,安得斯人共一觴。欲問小馮今健否,雲中孤雁不成行。
——謝無逸
滿城風雨近重陽,城腳誰家菊自黃。又是江南離別處,寒煙吹雁不成行。
——方岳《九日道中悽然憶潘邠老之句》
滿城風雨近重陽,潑眼秋光漸作涼。裝點野花留晚賞,斕斑便算菊花香。
——虞景璜《風雨近重陽》有律詩:
滿城風雨近重陽,獨上吳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遠近,壯心軒豁任行藏。從來野色供吟興,是處秋光合斷腸。今古騷人乃如許,暮潮聲捲入蒼茫。
——韓淲《風雨中誦潘邠老詩》填進詞中的就更多了:
滿城風雨近重陽。溼秋光。暗橫塘。蕭瑟汀蒲,岸柳送淒涼。親舊登高前日夢,松菊徑,也應荒。堪將何物比愁長。綠泱泱。繞秋江。流到天涯,盤屈九迴腸。煙外青萍飛白鳥,歸路阻,思微茫。
——倪瓚《江城子》
宋玉應當久斷腸。滿城風雨盡重陽。年年戲馬憶吾鄉。催促東籬金蕊放,佳人更繡紫萸囊。白衣才到共飛觴。
——李處全《浣溪沙》把句子變形更改的更是不計其數:
我誤留公住。看人間、猶是重陽,滿城風雨。父老堂陰攜孺子,記得元宵歌舞。但稽首、烏烏無語。我有桓箏千年恨,為謝公、目送還雲撫。公不樂,尚何苦。吾儂心事憑誰訴。有誰知、閉戶窮愁,欲從之去。聞道明朝生申也,滿酌一杯螺浦。又知復、明年何處。天若有情西江者,便使君、驄馬來當路。香瓣起,勝金縷。
——劉辰翁《金縷曲》
角斷籤鳴疏點,倦螢透隙,低弄書光。一寸悲秋,生動萬種淒涼。舊衫染、唾凝花碧,別淚想、妝洗蜂黃。楚魂傷。雁汀沙冷,來信微茫。都忘。孤山舊賞,水沈熨露,岸錦宜霜。敗葉題詩,御溝應不到流湘。數客路、又隨淮月,羨故人還買吳航。兩凝望。滿城風雨,催送重陽。
——吳文英《玉蝴蝶》
江蘺怨碧,早過了霜花,錦空洲渚。孤蛩自語。正長安亂葉,萬家砧杵。塵染秋衣,誰念西風倦旅。恨無據。悵望極歸舟,天際煙樹。心事曾細數。怕水葉沈紅,夢雲離去。情絲恨縷。倩回紋為織,那時愁句。雁字無多,寫得相思幾許。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
——周密《掃花遊》雖然後人續了這麼多詩詞,但是沒有一首能超越牆上「滿城風雨近重陽」這七個字所帶來的意境。破碎的自有破碎的美,強行補全,大概有一些狗尾續貂之嫌了。

佛前一支青蓮

因一首詩而流芳千古,意為他的代表作只有一首,且佔據他個人影響力的99%,他剩下的詩則沒甚影響力。

符合這個條件的詩人其實不少,我們就舉些例子。

最出名的當屬唐代的兩位素有“壓卷”之稱的詩人。

1.張若虛:代表作是家喻戶曉的《春江花月夜》

2.張繼:代表作《楓橋夜泊》,同樣是家喻戶曉。

3.唐朝還有虞世南,此人成就主要不在詩文,而是政治和書法。但他在詩文上的成就同樣百分之百來自於《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此詩位與詠蟬三絕之一。

4.徐再思,元曲作家,代表作為《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這句“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為他漲粉無數。

5.《梅妻鶴子》林逋:代表作《山園小梅》

一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足以令他流芳千古。

[ 好玩的來了]

7.張打油:代表作《詠雪》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一首詩,傲笑群雄。

8.以及我們五千年來唯一的詩王:萬歲爺乾隆

代表作《飛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皆不見。

此處實為戲謔,無黑乾隆之意,其實乾隆的詩大多中規中矩,沒有出彩的,但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爛。


航船詩話

我說的這個人叫張繼。

如果不是因為楓橋夜泊這首詩,他的名字早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楓橋夜泊全詩如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才子傳裡面有關於張繼的記載,但是非常的簡略和籠統,他是哪一年進士及第都沒有準確的記錄。

在全唐詩裡面,有他的四十幾首詩,但是經過後人的考證,有的詩並非是他的作品。

在唐詩品彙裡面,他的七言絕句被列入接武一級。關於唐詩,唐詩品彙裡面這樣記載:“大略以初唐為正始,盛唐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為接武,晚唐為正變、餘響,方外異人等詩為旁流。間有一二成家特立與時異者,則不以世次拘之。”

月落烏啼霜滿天

。寒冷蕭瑟的深秋,月亮已經落下,烏鴉還在啼叫,註定是一個不眠的夜晚。

江楓漁火對愁眠。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與我想對。一個人羈旅他鄉,怎麼可能睡得著,只能是處於半夢半醒之間。

姑蘇城外寒山寺。姑蘇城外的寒山古寺。作者筆鋒一轉,描寫寒山寺,不知為何?下面就是答案。

夜半鐘聲到客船。半夜的敲鐘聲傳到了客船。雖然寫的是聲音,但是顯得作者周邊的環境更加的寂寥。

當年歐陽修讀到這首詩的時候,說詩寫的很好,但是不符合常理。怎麼可能半夜聽到鐘聲?人們當然不同意歐陽修的說法,後來有人也證實了寒山寺有敲夜鐘的習慣。

因為這首詩,張繼不僅留下了名字,寒山寺也名聲大噪。

還有一段趣事和大家分享。


詩書君

詩歌是中國文學史上乃至華夏五千年曆史上最為耀眼的傑作,我們知道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詩篇,但是同樣也有一部人他們知名度不高,僅有幾首詩或者一首詩傳世,僅此足以,而我們也會因為這一首詩的存在,去尋找這位詩人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他們依然可以熠熠生輝,流傳千古;下面我就簡單的介紹幾位:

第一:紅杏尚書宋祁 《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一個“鬧”字,王國維稱道其“境界全出”。

而宋祁本人呢,也是北宋文學家,天聖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知名度並不是很高,但是因為這首詩、這個鬧字卻讓我們記住了這位紅杏尚書!

第二:落寞才子張繼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深受當時帝王唐武宗的喜愛,並傳世至今,如今國內的小學語文教材或讀本必定會出現這首詩,對一些亞洲國家,比如日本也是影響巨大的!

今天的寒山寺因這首詩的存在成為很多遊客到蘇州必去的地方,而張繼的形象也沒有隨著歷史的遠去被我們所遺忘!

第三:時代悲歌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們知道兩宋之交湧現了很多愛國文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於國家的熱愛;

本詩作者深切地關注著祖國的命運,對沉迷於歌舞生活,全然不想收復北方失地的南宋統治集團,予以辛辣的諷刺,表現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及其對統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的憤怒之情。

當我們到達杭州的時候,去西湖遊玩的時候,想到這首詩就可以穿越歷史的隧道去思考那段歷史!

第四:

異域風情 王之渙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美酒倒滿了華貴的酒杯,我正要暢飲的時候,馬上琵琶就會不停地響起,彷彿在催促我快點上前作戰。我在沙場上醉倒了請你不要笑,因為從古至今,前往戰場的人中有幾個人能平安歸來。

第五:真實呈現 張俞《蠶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一個住在鄉下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鎮裡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把手巾都浸溼了。因為她在集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這樣直接反應現實生活的詩篇其實不是很多,而作者卻直接描寫,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和批判,詩人用明顯對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會階級對立的現實,揭露統治者不勞而獲的不合理現實,極有說服力。

古人喜歡強調文學要為社會服務、以詩言志,在歷史的長河中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詩人,就不再一一列舉啦,但是他們留下的很多作品依然值得今天的我們去思考和學習;所以很多時候需要我們自己多去探索下,畢竟每個人的理解不盡相同,但是蘊藏在詩歌中的精神和品格是恆久不變的!


行攝青年


陸游與唐婉的《釵頭鳳》,成為千古絕唱。

宋高宗年代,年輕的陸游和表妹唐婉從小青梅竹馬,婚後相敬如賓。但由於唐婉才華出眾,慘遭陸母的不滿。

在封建禮教和陸母的壓制下,二人婚姻家庭忍痛分離。

十年後的一天,在一場合,陸游巧遇唐婉,憶往昔,當著唐婉之面奮筆疾書:《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灑。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唐婉回到家後用淚水寫下了《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一片紅與紅樓夢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弗還來。

此時嚮往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玉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談夢落花,可憐春辦不還家。

江水留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承夜幾人歸,落月瑤琴滿江樹。

這是張若虛唯二首流傳於世的作品中的一首,但這足矣讓他名垂千古。這所謂,“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他通過春,江,花,月,夜這五個意象,集中展現了人世間最動人的良辰美景。也許正是應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願”這句話,人在欣賞美景時總是感慨良多,時而悲從中來,時而心曠神怡……

詩人既臣服於春日漲潮江水恢宏的氣勢;又在看到天邊孤懸的明月時產生的人的渺小與自然界的永恆的哲思;直到超乎死生之外的釋然,卻又被江畔的一葉孤舟勾起了思鄉之情,不由得感嘆到“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最終還是被這江畔月景所吸引,將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月光之情,遊子之前交織在一起,使讀者與詩人也融為了一體,一同沉浸在這迷人的春江花月夜之中。



曾經有人說過在唐詩中,最重要的兩個意象莫過於太陽和月亮。如果說對太陽這一意象運用最好的是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那麼對月亮這一意象運用最好的莫過於張若虛的這一首《春江花月夜》了。全詩一共僅18句就用了14個月字,非但沒有給人以重複之感,反倒是給讀者以靈活多變之喜。有通過時間順序,描寫了月升,月懸,西斜,月落四個不同的景象,展現了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之美。
張若虛,在人才輩出的唐代看似毫不起眼,在名篇輩出的詩作中,僅存兩首的他似乎也有些黯然失色。但是,因為這一首《春江花月夜》的存在,使他的名聲不遜於前世,當世,後世的任何一位名家。使他的名字同他的作品一起名垂千古。


洛林夕jk

巜一首打油詩譽滿全球不知怎樣算盤問經濟天下》:一首打油詩唱倒富貴員一二三代秀!大家都知是劉三姐唱六百到電影巜劉三姐》唱五十五年到期無數劉在今口含潤喉片大眼淵涵情深地唱不知道是什麼道理也一一一問題是有無道理未來無數流行哥星以假聲假自自冉冉自以為劉三姐優秀傳統文化地唱下去,寧願爬不起來已要唱下去比歌一一一"一個空筒一斤七,聯油糸索二十一:我把由同私送您,三姐我愛淚幾滴?"秀才弄唱,三姐對哥,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歌"你這個娃兒生得乖,拿著空管給我猜!叫你打油私犯王(的)法!挪銭貪汙爹媽駡碼?"一一一幾千,萬歲!傳統文化"一斤七;二十一"怎麼成空同了呢?由是巜空筒打油詩》還要繼承實施地發展下去呢?藝術從實踐中來倒油炸粑粑到實徳裡去?問?請以後演唱劉三姐的藝術家弄懂再精神溢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