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2019年後養豬將掙不到錢?

麥麥來道

確實如題目所言,2019年後養豬很可能進入一個微利年代,原因如下:

  • 1、規模化豬場極速擴充

近兩年因為環保的壓力,很對散養戶被迫終止飼養,規模化豬場作為一些地區的招商引資項目,大力擴充,大有大躍進之勢。目前規模化豬場在國內生豬養殖的比例越來越高,當豬集中在少數人手裡養豬的利潤基本就會被固定化,屠宰場和養殖場相互制約,養豬就進入了微利時代。


  • 2、生產成績差距縮小

隨著國內生豬養殖水平的升高,散養戶的生產成績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部分規模化豬場,各豬場間的生產成績相差不大各家的利潤不多也就都賺不到太多錢。

  • 3、豬週期

2017年雖然行情不高,但是整體養豬場都在賺錢,2018年是豬週期下降的第一年,很多豬場也都有足夠的資金支撐住,母豬去產能並不會太厲害,相反還部分豬場老闆會在生豬底價時抄底購買母豬,也就不見得2019年的行情會有多高的提升。


  • 4、生豬進口阻礙豬價上漲

2016年是近幾年生豬進口量最多的一年,2017有所下降,因為2016年豬價最高,2017年有所下降,一些屠宰企業從進口肉中嚐到甜頭,一旦豬價上漲必將加大進口量來抑制豬價的上升。


文/果然悠


果然悠

說2019年以後養豬不掙錢是錯誤的說法,由其是還說一分錢不掙這更是個錯誤。也不知道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什麼,難道說只憑著外國進口肉是國產肉價的三分之一嗎?其實進口肉也並不是無窮無盡的進,國家只不過是用進口肉來進行調控而已。比如2017年進口肉數量就比2016年降低很多。再說進口肉口感差,有很多消費者不願意購買。

假如養豬一分錢不掙,也不知道還會有哪些傻瓜去養豬。都不養豬,咱們國家的玉米價格更會大跌,農民的收入更會降低。而且和養豬行業有關的企業比如:獸藥、飼料廠等都會破產,也導致了很多人下崗,這樣的結果會是中國的國民經濟倒退很多。再換個角度說,中國人沒有豬肉可吃,你以為外國人還會以那麼廉價的豬肉賣給你嗎?他們反而會肆無忌憚的大漲其價,大發中國國難之財。

從最近幾年生豬市場走勢可以看出2018—2020年的養豬行業很可能是微利年,幾個別管理不好的養豬戶會出現虧損的情況也有可能。但是這不是說養豬會一分錢不掙。事在人為,在2014年豬料比價格達到1比5時,還有一部分管理好的小散戶有利可賺。也有的養豬戶倒在了那年。2016年是金豬年,也有一部分養豬戶由於對市場行情走勢把握不準,還有的管理技術也沒有跟上的,不掙錢的也有。以後養豬業錢難掙也是實事。行業競爭激烈,拼的是技術,拼的是成本,拼的是勢力,優勝劣汰是任何一個行業的生存法則。


山野50

2019年養豬掙不到錢?可以肯定的告訴題主,任何時候養豬都能掙到錢,只不過是掙多掙少罷了!既便是2011,2014年的豬價低落期,仍然有很多的人掙到錢,只不過有些人掙不到多少而已!

那麼,2019年的養豬趨勢到底如何呢?養豬還能掙到錢嗎?

根據專家的預測,2016年是金豬年,2017年是銀豬年,2018年是銅豬年,2019年是鐵豬年!因為養豬戶們在2016年掙到錢,都想擴大殖規模掙到更多的錢,大型養豬企業們更是制定三年規劃,全國各地到處跑馬圈地。因此,預計2018年產能小幅度爆發,2019年生豬產能達到全面爆發。



另外,根據以往的生豬週期規律,大約45個月為一個週期。如果從2015年底開啟這一波生豬週期,大約在2019年上半年達到低谷期。但是,在環保禁養政策的影響之下,可能延後到2019年下半年。因此,專家們預測2019年的生豬價格行情低迷!
但是,養豬能否掙到錢,並不是完全依靠行情高低,其中,養殖技術也佔到很大的比例!因此,在行情很好的時候,也有養豬人虧本,而在行情低迷的時候,也有一些養豬人掙到錢!所以,養豬戶們提高養殖技術才是致勝之道啊!


豬農巴巴

2019年後養豬將掙不到錢,這個說法太過決斷,顯然不靠譜。

可能2019年豬價很大概率確實處於下跌通道,甚至跌破盈虧線,很多養豬人可能確實賺不到錢,甚至要虧錢,但寒冬過後必有春天,豬價會下跌,也必然會再度上漲。

回望2014年豬價持續低迷,養豬行業無論是普通的小散戶還是規模養殖場,幾乎是全線虧損,當然有個別養殖水平高、成本控制好的企業,比如牧原、溫氏等還是保持盈利狀態,但經過2013/2014年的虧損,2015年豬價快速反彈,2016年更是迎來罕見的金豬年,養殖效益好的養殖場頭均盈利可以超過800元,2017年市場產能逐漸恢復,豬價整體回落,但養殖效益仍較為可觀,規模養殖場頭均盈利還在300元以上,2018年豬價大概率繼續下行,但在環保清退影響之下,2018年豬價整體走勢仍不悲觀,很多養殖場戶還能繼續盈利。而隨著2016年後規模企業大力擴張、新建產能集中投產,2019年供應將加速回升,豬價將繼續下跌,很多養豬人確實將面臨虧損,但仍將有豬場在逆境中依然獲利,靠的將是養豬技術、綜合實力。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以後養豬確實會越來越難,尤其是對於小養殖戶而言,一面要應對越來越多的限制和要求,一面還要應對大企業的崛起,行業競爭將日漸激烈,如何提高競爭力才是關鍵。


畜牧大集網

2019年後養豬將掙不到錢?這不知是哪位偽“磚家“的言論,不僅是科學的,而且是不靠譜的。

進口豬肉的確很賤,甚至是國內價格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要通過長途運輸,需要交運輸費.檢疫費,海關稅,以及運輸過程和到港之後的保管費用,進口豬肉到港後價格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低,只是略低於國內豬肉價格,進口豬肉在原產地也需要保存,加之長途運輸,其肉質及味道並不受國人青睞。進口豬肉價格也不可能總會一成不變,它也會受到其國內供關係,疫情以及國際肉價的影響,進口豬肉價格也會有升高的可能,國家邊也會對進口豬肉的數量進行限制,以達到貿易平衡。


國內生豬也不可能一直跌至2019年,進入2018年生豬價格持續下跌,僅僅兩個多月生豬價格下跌2塊多,有些地區生豬已跌到4,6一4、7元/斤,養豬戶每賣一頭豬得賠200多元,豬價似乎還有下跌之勢。有一賤,必有一貴,這是符合經濟規律的。豬價繼續下滑,部分養豬戶經不起大風浪,必將退出養豬,或縮小養豬規模,一些投擊者認為養豬無利可圖,必將另尋出路。一些大型豬場也不急於補欄,必將使國內生豬出欄逐漸減少,生豬價格緩慢回升,一個新豬週期開始。因此說2O19年養豬一分錢不剩是站不住腳的。:

2019年國家還會對環保不達標的豬廠進行拆除整頓,對一些養殖戶及小型豬場收環保稅,小豬型豬場和一個養殖戶,加之飼料價格上漲,將對小型養豬廠和個體養豬戶形成巨大考驗,一些小型豬場和散養戶將繼續減少。一些大型養豬場如溫氏,新希望六和等由於環保達標,資金雄厚,飼料成本低,技術設備先進,加之國家補貼政策,此番生豬暴跌,相對小養殖戶和小養豬場,他們受此番生豬降價影響相對偏小,一旦他們看到養豬將有利可圖他們會迅速補欄,小型豬場及個體養豬戶受環保影響,因此2019年生豬也不會大漲,2019年養豬隻能遺徽利。

所以2019年只能算生豬養殖的一個過渡期,不能大漲也不能大跌,生豬生產只能獲微利。2019年養豬將一分不掙,是毫無道理的。



追夢人133639901

在回答題主問題之前,我先糾正題主一個說法,為什麼說4個月出欄的飼料豬就是病豬呢?一般情況下養殖戶買回的20公斤的仔豬,經過飼餵後4個月完全可以出欄,現在生豬長勢快因為品種的選育、飼料配方合理和管理水平提高共同造就的,絕不是簡簡單單的病豬,我本身就是做飼料行業,說實話有些豬飼料的原料驗收指標比食品廠的嚴格多了,因為這個關乎飼料的質量和後期的銷售量,一般不大會造假,至於人吃的這個就不好說了。

2019年的養豬賺不到錢,不知道題主是根據什麼來判斷的?不管在什麼樣的行情下,總會有的人賺錢,有的人虧錢。照現在的這種發展趨勢,2019年以後的養豬將會成為微利行業,只不過賺的少了而已,但是絕不會一分錢也賺不到,一分錢都賺不到那那些大型上市農牧企業為什麼會跑馬圈地紛紛擴張產能,企業是逐利的,沒有利潤的事情,他們還會扎推往裡鑽嗎?

政府出臺環保政策也是為了農村的生態環境,為了子孫後代只不過在實行的過程中,部分地區過度的擴大禁養區的範圍和採用了“一刀切”的政策而已,現在農業農村部和環保部已經叫停了這種行為,甚至部分地區已經在重新合理科學規劃養殖區域。

未來的規模化豬場將會成為一種趨勢,也有著散養戶所不具備的優勢所在:(1)規模化豬場從養豬設備到管理技術一般也更為規範和科學。對畜禽糞便汙染的處理更為有效,這與我國日益重視的農村環境汙染治理相符合,未來環保不達標的豬場將會被取締和關停,要麼走規模化養殖要麼就是家庭農場。(2)管理養殖成本更低,規模化的豬場可以在飼料採購、獸藥疫苗等的投入更少,還更加容易管理,對於疾病的防控和技術要求更好。(3)散養戶減少後只剩下規模化豬場後對於豬週期的控制更容易,也不會出現現在的豬價大起大落,但是到時候豬肉或許就不會這麼便宜了。

2019年以後或許是下一個豬週期的開始,只不過現在這個豬週期由於環保因素和大型農牧企業的擴張人為的延長了而已,但是豬週期還是存在的,只不過波動比現在小得多,所以說未來養豬對環保、管理、技術等等的要求更高,這麼龐大的生豬市場不會被破壞的,國家也不允許生豬市場遭到破壞,這可是關乎居民的生活消費水平。所以還是建議養豬朋友們趁現在豬價低迷保持合理的心態,順勢出欄,把握住出欄節奏,別人人云亦云,有那空閒還不如靜下心來多學習下養豬管理知識呢?您說是不?


微養殖

2019年養豬掙不到錢,這個太片面了.產業這麼大,怎麼可能無利可圖。

但說養豬已進入微利時代這是可以肯定的,而在微利時代,有多少人能掙到這個“微利”就是個問題了。現在還不考慮科學養豬,好好控制成本的豬場,不說2019,2018能不能好好過完,都是個問題。

不管怎樣,未來養豬,要麼成本為王,要麼品質創新,擴充產業鏈,達生豬/生豬產品溢價。

同時,不管哪個行業,錢肯定是有的掙的,畢竟你為社會提供了有價值的“服務/產品”,至於怎麼去掙,掙多少,就由自己決定了。

再次提示養豬人,微利時代已經來臨,一定要針對自己豬場問題,採取行動措施提升自己的養殖水平了,這個行業不再投機,拼的是實力。


兩型養豬

業界同仁:自從春節至今,豬價一路下跌引發關注言論天天不斷。誰也沒有說出瀝湯瀝水的明白話,大都是朦朦朧朧模稜兩可,幾乎沒有指導意義。

我說一下看法,看是不是對業界和關注者有參考價值:豬週期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物以稀為貴,物以多為賤,無法抗拒,還是不論的好。業界重點應該放在自我提高上,做到人有我優。

至於說今後(2018年4月之後)養豬掙不掙錢,暫停不論,我從其它側面切入啟發大家。現在的養豬業,無論是規模多大,只能按級別區分,一級為尖端型智能化養殖場,象正大和丁磊。二級為自動化養殖場,象牧原。三級是半自動人工化,象溫氏的“+農戶”的農戶。四級是家庭式簡易養豬場,也叫散養戶。商品性家庭散養已經不存在。這四種類型不論設施設備先進與落後,養殖的商品豬都是無級別普通型產品。在市場缺乏競爭性。雖然個別追求健康想生產“健康肉”,但一無標準二無方法只好打“生態”擦邊球,這些豬包括丁磊的“網易味央”成本太高,大眾消費難以接受。中國能夠接受健康生活的人群就目前能夠達到80%,但消費水平受收入限制難以超過1%。高品質價格也要適中才能夠大眾化。大眾化的價格是15--20元之間,不會突破25元。

將來能夠站住腳跟是豬業成為祖傳家業,唯有轉型升級,低成本、無汙染生產“綠色”商品生豬,不轉型可能在常規養殖路上天天堵車。業界以後競爭對手不只是同行,還牽扯進口競爭。不轉型升級有一天會被國外吃掉。

豬業的成本出路,環保出路,品質出路奠定了品價出路。養殖綜合成本在玉米一元,豆粕1.7元以內時為5.3元,才能決定你的“養殖命運機能”。當你走向循環農業的大海里做到種養結合時,你才獲得了“養殖機能的抗體”。當你能夠持續性生產“綠色”產品時,你才具備適應生存的養殖肌體。

上午我才查遍丹麥、德國、瑞典、英國、美國的養殖模式和養殖方式,他們距低成本生產綠色豬肉和你們有同樣的距離。同胞們,自信的警醒吧,不要再埋怨豬週期,美國豬週期照樣傷害著美國養殖業。稍動一下腦筋就明白,一個佔美國養殖量21%、屠宰量31%,73年發展史的美國菲爾德被我國雙匯收購時,還欠著24億美元的外債,他們比我們強不了多少,不要自卑。丹麥這幾年產能過剩也不掙錢,就是2015年之前掙錢時期,他們除了穩定之外從來沒有爆利。雖然我國政府給丹麥養豬業做了“綠色”認證,但產品符合真正的綠色標準還遠著呢。

近三年,資本大亨發展很快,養殖場建設面積足以在滿足我國的同時還能養活一個美國。可為什麼市場總量只有年屠宰7億頭?空場、倒閉場多得是。目前這些養殖場不是能夠站穩養殖腳跟的養殖場,終究要改。豬業三分天下不是大而取勝,是適者生存。

參與交流最好實名實姓,即是錯誤被別人批評也不要緊,百家爭鳴才能進步。

郭群然


孺子牛9823

1國家環保立國,一刀切散養戶驟減。

2飼料廠家,有錢人紛紛加入養豬業。

3進口豬肉增加。走私也增加豬肉供給。

以上眾多的客觀因素存在,增強了養豬者對行情漲跌的分析難度。但是養好豬才是關鍵。但是對行情還是應該有了解才會立於不敗之地。本人從近十年行情走勢瞭解到。2008年到2011年,從低谷到高點用了3年6個月。2011年到2O16年,從高點到下跌到上漲到最高點是用到4月8個月。

以上可以看出養豬利潤的週期距離是被拉長了。證明養豬的高收益,促使眾多的企業及個人紛紛加入養豬業,養豬總量的擴大,養豬戶賺錢了抗壓能力增加。豬料企業抗壓能力就更強了。因此低谷期時養豬者死扛住,不淘汰或少淘汰母豬。使得養豬漲跌週期被拉長了。

因此從2016年的高點期到2019年是處在下跌到谷底的週期之內,養豬利潤是逐漸下降的。還有許多的客觀因素存在,增加了對行情預判的難度。因此養好豬,提高出欄量。才會在豬週期往復循環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陳少寶

現在說2019養豬後不掙錢,為時過早。我來給你分析一下,15年16年每頭豬上千元利潤行內人把前兩年虧損的早已賺回,還有盈餘,17年還有利潤,熱情早被調動。行外人看著這利潤早就眼饞,也會跟風補欄。飼料企業都跟風養豬更別說普通農民了。出欄增加18年絕對是熊市的開始。至於說19年以後的行情,那得看虧損的幅度和時間。一定要一部分人資金鍊斷裂,退出養豬那才是牛市的開始。這就像中國股市,散戶市場,股票漲起來的時候是股東人數最少的時候,股東人數增加很多的時候,股票也就開始走熊了。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