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積食了,怎麼辦?

小兒推拿

寶寶積食現象就像發燒感冒一樣,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常常出現,困擾著新手粑粑麻麻們。

我們能在網絡上看到很多妙招解決寶寶積食問題,我總結了一些靠譜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下。

大家經常提到的“積食”其實指的就是消化不良。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消化問題,可見於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

消化不良在進食期間或進食後都可能發生,一般症狀輕微,幾小時內可以完全緩解。

當然,不想身體受罪,還可以吃些助消化的食物加快吸收。

01 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類活性微生物,在消化不良方面,可以減輕腸易激綜合徵患者的腹脹、胃腸脹氣以及乳糖不耐受者的胃痙攣和脹氣。

02 山楂

我從小也一直聽說山楂可以開胃,幫助消化。楂中的某些成分有助於促進消化酶分泌、增強酶的活性,但效果並不明顯,相信很多人也有體會。

03 健胃消食片

健胃消食片的主要成分為太子參、陳皮、山藥、麥芽(炒)和山楂。以前也吃過不少,覺得挺好吃的,但是發生消化不良時服用健胃消食片沒有科學根據證明有效果。



04 提背/捏脊

說了這麼多,相信爸爸媽媽們知道了,積食、消化不良最好的處理方法了吧。

總結一個字“餓”

養育孩子的過程,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歷練,願與你共勉!如果還有問題,可以私信我們,感謝關注!


海峽科學育兒

積食是中醫上的說法,主要是寶貝吃得過多導致消化不良,出現厭食、睡覺不安分甚至發燒等症狀。

俗話說:要讓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寶貝吃得太飽不利於生長髮育,甚至會導致營養不良。

積食對寶貝有什麼危害?

1.胃腸負擔,引起消化不良

積食可能會讓寶貝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有的甚至食慾不振、發燒等。

寶貝的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全,短期積食會加大消化系統的工作量,經常超負荷勞動勢必會造成胃腸的損害。

2.肥胖

長期積食,讓寶貝攝入的能量過剩,造成堆積。

過度餵養,讓寶貝擁有一個“大胃”,將來飯量可能增加,寶貝成為小胖墩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3.個子矮小

不要以為捱餓一定會個子矮小,經常積食的寶貝一定不會長得更高。

人在飢餓的狀態下,會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促進寶貝生長。寶貝餵養,八九分飽就很好。

如何緩解節後積食?

很多媽咪過節愛帶寶貝外出遊玩,又怕天氣太冷餓著凍著寶貝,於是各種美食往寶貝嘴裡塞。

寶貝自己也沒自制力,給多少吃多少,最後肚子鼓鼓的媽咪們才滿意。

下面給大家推薦幾種緩解積食的小方法:

1.適當推拿

小兒推拿是幫助消食的方法之一。

具體方法是:寶貝臉朝下平臥,家長以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

隨捏隨按,上下來回按,每晚捏3~5遍即可。

2.合理運動

一方面可增加能量的消耗,減少積食;另一方面,可促進胃腸蠕動,加快消化。

但這裡的運動不應是劇烈的運動,主要選擇散步和做小遊戲來緩解。

3.藥物消食

如果積食過於嚴重,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選擇一些消食片。

消食片可短時間服用,主要目的是緩解症狀。

如果積食在2~3天內沒有得到緩解,需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經常藥物消食會損害腸胃,因此不要長期使用。

如何避免寶貝積食?

積食不利寶貝健康,那我們就從源頭著手,儘量不做讓寶貝積食的舉動。

首先,建議少食多餐。

寶貝胃容量小,吃的東西少,消化快,容易餓著。

儘量在三餐之間安排加餐,既可以及時補充能量,又能夠減少正餐吃得太多。

其次,適量運動可以幫助消化。

吃完飯,可以帶著寶貝去公園散步或者做一些不劇烈的小遊戲,幫助寶貝更好地去消化食物,避免積食。

最後,葷素結合才是王道。

除此之外,不要覺得肉類、魚類好就給寶貝拼命吃,葷素結合才是王道。


媽咪寶貝傳媒

小寶寶還小,看見各種食物會忍不住想多吃幾口,但其實很多時候小寶寶已經吃得很飽了,這時候麻麻一定要學會控制,不要讓吃太多吃太雜哦,否則容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尤其是不能冷熱食物混合著吃或吃太多油膩的食物,以免食物停滯在腸胃裡,損傷脾胃,造成積食等問題。

積食可不是小問題哦,如果長時間積食,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它還會增加小寶寶的腸、胃、腎臟的負擔,甚至會給這些臟器帶來疾病。那麼,怎樣判斷寶寶是否積食?萬一寶寶積食了怎麼辦?麻麻彆著急,教你小兒積食的判斷和處理方法。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積食?

可以看看你們家寶寶有沒有以下表現:

1、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2、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3、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4、鼻樑兩側隱隱有點發青,舌苔白且厚,麻麻還能聞到寶寶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支招:寶寶積食怎麼處理?

1、飲食療法

(1)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適用於因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哦。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寶寶吃一點。

(2)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適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3)白蘿蔔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其實,冬季預防小兒積食,讓寶寶多吃蔬菜是最好最簡單的方法。因為蔬菜是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的重要來源,能刺激胃液分泌和腸道蠕動,有助於人體消化吸收食物,促進代謝廢物排出,減少積食的概率。不喜歡吃蔬菜,那麼麻麻可以把各種顏色的蔬菜搭配在一起,五顏六色的,會特別有食慾哦。另外,麻麻可以把蔬菜“藏”在肉沫裡做成餃子餛飩。

2、按摩療法

各位麻麻也可以每天給寶寶做撫觸和按摩,不但可以消食,還可以促進寶寶身體各個系統的生長髮育。

(1)捏脊

讓患兒面孔朝下平臥。麻麻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

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麻麻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

(3)摩湧泉

足底心即是湧泉穴。麻麻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30-50下,每日兩次。

3、運動療法

(1)飯後散步

如果發現寶寶吃太多了,麻麻要及時幫寶寶消食,在飯後帶寶寶出去走一走,到公園看看花草,或者上街散散步,都是很好的消食運動。外出時,麻麻還能跟寶寶溝通,教寶寶認識新鮮事物,長身體長知識一舉兩得。值得注意的是,冬天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此外,飯後運動量不宜太大。

(2)戶外活動

運動是讓寶寶保持強壯體魄最好的方法哦,所以,麻麻不要因為冬天冷,就不到戶外活動哦!麻麻可以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寶寶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可以增強體質。

避免小兒積食,還是應該以預防為主。


幫助寶寶調整飲食結構。給孩子安排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熱量高脂的食物。


七分飽,有益於健康。不要擔心寶寶會餓著,影響成長。無論是哪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則不但不能強健身體,在效果上只會適得其反,弄不好反而會形成食積、腹瀉等狀況,傷害小兒的身體。

Hi,我是童姐。我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在育兒打怪升級的這幾年,我已修煉成育兒界不可多得的神兵利器,如果你在養娃路上需要我的助力,那就關注點擊本文最上方的【關注】按鈕關注我喲!


孩子王育兒顧問


春節到了,對你來說最開心的是什麼呢?親朋好友、兄弟姐妹共聚一堂,談天說地,樂此不疲,每每免不了美酒佳餚的相伴。對於吃貨來說,那真是可以好好享受這豐盛的美食。但假如你是脾胃虛弱的人,那就是負擔和誘惑。面對擺滿魚肉果蔬的餐桌,看著如飢似渴的夥伴,卻只能摸摸飽脹的肚子。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呢?想不想和其他人一樣盡情暢快地吃喝呢?

其實這是由食積引起的,積食一般症狀表現為:不思飲食,稍食則飽,腹脹噯氣,大便秘結,舌苔厚。《說文解字》曰:“積,聚也。”積食就是食物集聚於胃中,不能消散。正常情況下,人體進食後食物因由脾胃運化成氣血,供人體使用。但如果脾胃虛弱,或者飲食過量,人體不能及時將食物轉化為氣血,則會堆積於胃中,形成積食。因積食會阻滯脾胃,脾胃功能也將受到影響,從而產生上述症狀。

明白了引起積食的原因,就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了。

這時,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其次,可吃點山楂當零食:適當吃些山楂及山楂製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消油膩,化內積,斂陰開胃的功效,可增加食慾,幫助消化。但山楂片含有較多的糖分,不能長期和過量食用。

此外,還要讓孩子多喝水,保證睡眠充足、及時排洩,不去公共場合,積食情況就會逐漸緩解。另外,飯後可以多做運動,可以增加脾胃陽氣,促進脾胃的運化。

寶寶積食不消化還可以補充適當的益生菌來調理腸胃。寶寶積食、不消化可以試試活菌一號益生菌,功能性消化不良都伴隨著胃腸功能紊亂和腸道菌群失調,足量補充雙歧桿菌和乳酸菌有助於改善胃腸功能紊亂,增強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調節腸道群結構,抑制腸內腐敗,並在胃腸黏膜表面形成”菌膜屏障“阻止毒素進入五臟六腑,增強胃腸蠕動力,加速胃排空和腸道垃圾的排洩。

積食是小孩子常見的疾病,因現在的父母都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飽,除了三餐大魚大肉,飯後更有零食相伴,加之小孩子脾胃多偏虛弱,故極易出現食積。若出現不思飲食,胃脹,形體消瘦或者肥胖,大便夾雜有不消化食物,舌苔厚等症狀,乃是積食的表現。因此心疼自己寶貝的父母,既要讓孩子吃得飽,也要讓孩子吃得好,才能讓孩子們茁壯成長。


營養百事通

8月份以來天氣越來越熱,很多孩子出現了積食,厭食、不吃飯等問題,這急壞了各位寶爸寶媽。

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證,是指小兒乳食過量,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

食物是什麼?食物就是能量、熱量。寶寶吃得過多,或者過於高營養,超過了脾胃消化吸收的最大限度,食物不能及時消化吸收,就會損傷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積食。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種足不出戶、不用吃藥就能解的辦法——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的優勢在於不需要使用藥物,且無毒、副作用,通過穴位和經絡的刺激達到調理胃腸功能和全身免疫能力的效果。

揉總筋

功效:清心瀉熱通調周身氣機


揉板門

功效:消食、化積、導滯


清胃

功效:清胃熱、止嘔降逆、除燥止血


清大腸

功效:清腸利腑、除溼熱導積滯


捏背

功效:調節消化、增強抵抗力


生活小貼士

如果孩子出現積食症狀,家長不要驚慌,只要及時調理不會有大礙。在飲食上多注意些,讓孩子多吃蔬菜,肉類和蛋白質適量攝入,晚餐不易吃太飽,飯後帶孩子外出散步有助於消化。

當飲食不節,勞倦過度和脾胃虛弱等原因,引起胃失和調、氣逆而上所致的積食或嘔吐等情況發生時,飲食應選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麵食、稀粥、蛋類、湯類等。


普濟麗康

曹老師最近在做悟空問答,頭條媽媽們提了不少問題,其中最多的就有小兒積食,為了統一回答。

今天就來說說中醫如何治小兒推拿。

積食在各個年齡段都可能發病,但多發生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

若是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很多有積食的小朋友和同齡的小朋友相比,往往個頭矮。

為什麼寶寶更容易積食呢?

原因一:脾胃弱。

小兒有三不足:肺、脾、腎三髒常虛。所以小兒脾常不足。中醫認為胃主要的功能是受納食物,脾主要的功能是運化食物。當吃了過多的食物以後,脾胃不堪重負,就會導致食物堆積,不能消化,從而引發脘腹脹滿等病症。

原因二:寶寶不能自制。

3歲以內的小兒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餚,讓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此時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來。

原因三:長輩不能給孩子健康飲食。

俗話說:“小兒若要四時安,常要三分飢與寒”,即小兒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

這裡說的長輩,包括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包括帶孩子的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長輩往往希望孩子多吃,尤其是肉食,辛辣的食物等。吃得多了反而會造成積食。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會造成孩子“積食”,給孩子身體帶來損害。

導致寶寶積食的壞習慣有哪些?

1、睡前吃很多。睡前吃很多,不利於消化吸收,容易礙脾胃。

2、幼兒園吃了晚飯,回家還吃。相當於多吃一頓飯。

3、多肉少菜。吃的油膩的肉食,味道重的食物太多。菜吃得太少。

4、長輩讓孩子強吃。長輩憑著個人的感覺強喂強吃孩子。

5、挑食偏食。孩子挑食偏食。

6、猛吃猛喝。看見喜歡的食物猛吃,多吃。

7、遇見不愛吃的飯菜少吃少喝或者不吃不喝。

8、愛吃零食。零食過多,對脾胃也造成一定的負擔。

9、愛吃涼的食物。有的孩子吃的食物太涼,造成脾胃虛寒,不能消化食物,而導致食積。

如何辨別寶寶是否積食,有什麼症狀表現?

長輩不能給孩子健康飲食。

1、食慾不振、厭食,有時會噁心、嘔吐。

2、肚子脹熱、胃部不適、噯氣酸腐

3、睡眠不安。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

4、手腳心發熱、口臭、甚至引起孩子發燒。

5、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

6、舌苔白且厚、或者略微黃膩。

寶寶積食如何調整?控制飲食外的緩解方法:

一、按摩方法:

1、捏捏療

讓孩子俯臥在床上,家長用拇指橈側緣頂住脊柱皮膚,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時用力提拿皮膚,沿著督脈以及兩旁的膀胱經,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節橈側頂住皮膚,拇指前按,兩指同時用力提拿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稱之為“捏三提一法”。每晚一次,每次捏3-5遍,多了可以到10遍。

2、揉中脘

中脘穴在胸劍結合部與肚臍連線的中點。

家長用手指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呈順時針按揉,稱為揉中脘。揉中脘大約3~5分鐘。接著再用兩個手掌疊放在一起放在中脘穴上,自中脘下直推到肚臍,稱為推中脘。推中脘大約100次。每天兩到三次。

3、摩湧泉

足底心即是湧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50-100下,每日兩次。

其他緩解的小方法:

1、戶外運動

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適當活動,可以讓氣血流暢,所謂氣血流通就是補。身體活動了,脾胃也健,有助於消化,減少食積。

2、飯後散步

吃完飯後,帶著寶寶溫和地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對於寶寶腸胃蠕動都有幫助。

處理積食的藥方

配方:焦三仙、炒雞內金各 6克。(中藥店都能買到)

做法:熬水給孩子喝。

效果: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這三仙。其中,焦山楂是去肉食之積的;焦麥芽和焦神曲是清谷面之積的;炒雞內金有化瘀消積的作用,對於促進孩子脾胃功能比較好。一般兩三次,孩子的積食馬上就會消掉。

最後來看看頭條網友:藝名畫冊 的提問

老師孩子陰虛長期咳嗽多汗灸哪個穴位好?

曹正良

秋冬季節肺腎陰虛,宜艾灸湧泉、太溪、復溜、三陰交、中脘、神闕、天樞、氣海、關元、腎腧;多汗一般分陰虛和氣虛兩種類型,氣虛出現的自汗,艾灸:曲澤、太淵、肺


曹正良育兒經


寶寶積食最簡單的方法:

一、辨別;

二、解決方法。

如何辨別?

1、看舌苔,舌苔中間變厚積食的表現;

2、看小動作,寶寶最近愛挖鼻孔咬指甲家長要考慮是積食了;


3、看食量,最近幾天開始不怎麼吃飯;

4、聞味道,寶寶如果出現口中異味大也是積食的表現。

5、睡覺不安穩不踏實,所謂胃不和臥不安。

有了這些表現我們就要考慮用什麼方法了。

1、食療法

大山楂丸、保和丸家中常備。

2、貼藥法(焦三仙貼)

3、按摩法

順時針按摩肚子,須注意要用手帶動寶寶肚子上的皮,效果要好些。


4、捏脊

捏脊好處多多,不僅消食而且強身壯體提高孩子免疫力,但注意不要晚上睡前捏,因為捏脊部位屬於人體督脈主管陽氣,晚上屬陰要收陽,晚上捏孩子易興奮不睡覺。早起空腹捏脊效果最好!



5、多跑少吃,餓

這是最簡單的方法,積食了,就讓孩子吃少點,晚飯餓一餓,給脾胃自我修復的時間。讓孩子多跑跑多玩玩自然就不會積食了。孩子積食說到底還是吃出來的,若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現在家長總怕孩子營養不好長不高太瘦之類的,殊不知吃多了累傷脾胃吃再多也吸收不了反而增加了病痛!


兔子媽咪說

寶寶積食就有效的方法就是小兒推拿,既方便又安全,快捷。

家長給小兒做推拿的時候要注意推拿的速度。移動每分鐘評論為100下左右,不能太快或者是太慢,會減輕推拿的效果。同時,家長給寶寶做推拿的時候要注意用力。如果用力太輕,效果不好,如果用力過重,會損害寶寶柔嫩的皮膚。家長給寶寶做推拿的時候手一定要搓熱,一定不能用涼手去給孩子做推拿。


下面給出了三個最常用的推拿手法,家長只需要照做,同時如注意以上事項就可以。





小兒發生積食的情況,家長要注意給孩子餵飯,一定要定時定量。

寶寶發生積食要注意給寶寶勤喂水。在每次餐後都要給寶寶喂水。

不能給寶寶喂生冷的食物。所有的蔬菜水果都要煮熟之後,碾壓成泥糊狀,餵給寶。寶寶的胃腸還很脆弱,塊大的,硬的,還不能消化吸收。

給寶寶要注意膳食的搭配。要讓蔬菜和水果在寶寶的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有的寶寶偏食,有的喜愛吃甜食,肉類,油炸食品,家長一定要監控寶寶不能食用過量。



希望我認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的回答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J媽,碩士,翻譯+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經驗,現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關注我的朋友,會在五月免費得到我錄製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視頻課程,同時組建學習打卡團,讓我們共同前行。


J媽學堂

每逢佳節胖三斤,更何況是春節!完全沒有早、中、晚飯的概念,一頓接著一頓,一家挨著一家拜年,這不,達媽妥妥的胖了6斤不止,心塞塞。自然,寶寶也跟著小嘴忙不停,一不小心,積食了。積食了該怎麼辦呢?今兒就跟著達媽來瞧瞧:搞定寶寶積食的小妙招!

寶寶積食有哪些症狀呢?

1、厭食

飯入口後久含不吞,吃一頓飯需要很長的時間。胃口不佳甚至厭食,食慾不振,有的寶寶還會伴隨著精神不振。

2、腹脹、大便硬結或腹瀉

這是因為小孩子的消化功能還沒有完成發育成熟,消化功能不好,積食可能直接導致寶寶腹脹、腹瀉。

部分孩子的大便會有腐敗的臭雞蛋的味道。

判斷:摸一摸寶寶的肚子,看看寶寶是不是有特別脹氣的感覺。

3、免疫力低

長期積食會導致寶寶的免疫力受到影響,可能導致孩子反覆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煩躁易哭、精神不好

寶寶吃太多,傷害到脾胃,導致胃腸疾患。可能導致寶寶難以入睡或者睡得不安寧,還有的寶寶會表現出入睡後大汗淋漓。

5、舌苔厚且白、面黃瘦弱、鼻翼兩側發青

孩子吃了多了積食,會出現鼻翼兩側發情、舌苔又厚又白,還可能會有口臭。

寶寶積食了怎麼辦?

1、適當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不妨帶寶寶戶外活動一下,例如:飯後散步,既有利於健康,又能促進親子感情!

2、飲食清淡

一旦發現寶寶積食了,這幾天的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不要食用太多難以消化的肉類,多吃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有助於寶寶腸胃蠕動,緩解積食。

而且,寶媽須謹記:

  • 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等

  • 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能餓一頓飽一頓,這樣會打亂腸胃的生物鐘,影響消化。

3、按 摩 法

◆捏脊:讓寶寶面孔朝下平臥,家長用兩隻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 按摩腹部:媽咪清潔雙手,取1-2滴松達山茶油,搓熱手掌,然後順時針給寶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紋面,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寶寶出現積食媽媽別慌張,先按照這些方法來做吧~~配合山茶油按摩,多散步多走動,早早緩解,寶寶健康。


達媽育兒


解決方案:

1、吃點山楂當零食

山楂及山楂製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消油膩、化內積、開胃等功效。可增加食物,促進消化。

2、長喝谷芽麥芽

以谷芽、麥芽各30克,加水煮沸,溫火再煮15分鐘,有生髮胃氣之功效。

3、順時針揉肚子

從肚臍向外,順時針畫圓揉肚子,讓腸胃進行循環

4、參加戶外活動鍛鍊身體

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或者飯後帶寶寶出門跑步30-50分鐘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