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觀寶寶大便,探知寶寶的健康情況?

鳶_戾天

大便是可以反應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態的,對於大人來說如此,對於寶寶來說也是一樣。很多家長疏忽了觀察寶寶的大便,其實寶寶的大便中居然隱藏了這麼多秘密。讓我分享如何觀察寶寶大便從而瞭解寶寶的身體狀況吧。

以下是寶寶身體正常時候的大便

1.觀察寶寶大便的顏色

母乳餵養,金黃色,深黃色,偶爾會有綠色橘色,這不是很重要。

奶粉餵養 ,黃褐色,

添加輔食後,深黃色,綠色,金黃色,取決於寶寶進餐的食物種類


2.觀察寶寶大便的形態

母乳餵養, 稀得,有時候有奶瓣,這是正常狀況,因為母乳未完全消化。

奶粉餵養, 糊狀

添加輔食後,可能稀的,糊狀,這都是正常狀態


3.觀察寶寶大便的次數


新生兒大便一般每天2-6次,如果多餘或者少於這個頻率,只要寶寶其他狀態正常,也不要擔心。

等寶寶到了三個月以上,每天可能一次到兩次,也有可能兩天一次。

有幾點需要提醒大家,

1.很多寶寶拉綠色的大便,這是由於奶粉或者米粉中,有鐵的成分,正常,不必擔心。

2.便秘,便秘並不是拉的頻率少,而且有大便,幹,硬從而導致排洩困難。可以食用一些益生菌來調節,或者推拿。

3.如果寶寶大便不正常,要首先從飲食,包括媽媽的飲食去調節,不能吃生冷辛辣食品。寶寶也不能受涼。

4.如果寶寶大便有血,是一定要去看醫生的。

希望我認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回答會對您有幫助。

我是J媽,碩士,翻譯+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經驗,現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關注我的朋友,會在五月免費得到我錄製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視頻課程,同時組建學習打卡團,讓我們共同前行。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謝謝!


J媽學堂

0-1歲寶寶大便呈糊狀或坨均屬正常。對於0-1歲寶寶而言,其主要食物都是流質和半流質的,這一階段的大部分寶寶的便便都呈糊狀(0-6個月)或坨狀(6-12個月)。因為寶寶的大便性狀跟她的輔食添加情況息息相關。

若寶寶大便中有泡沫,預示哺乳期的媽媽可能吃了高糖、高澱粉的食物。此時只需調整媽媽的食物即可,不需給寶寶吃藥。

若檢查寶寶大便,結果顯示便中有“脂肪球”。這可能是由於哺乳期的媽媽吃了過於油膩的東西造成的。此時在注意媽媽飲食調理的同時,還可以給寶寶配合上益生菌共同調理寶寶的腸胃,增強寶寶對脂肪的消化能力。

參考文獻:

1、http://mp.weixin.qq.com/s/toSjj4Wz8P7g6SMEBrE-PA


玩出好身材

題主您好!


吃喝拉撒睡,小寶貝出生後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此了,對於新爸爸媽媽來說,如果有一樣出現問題都會讓人頭疼不已。

不同時期,寶寶排便次數、氣味、形狀、顏色均有差異

新生兒時期的便便:剛出生的寶寶,在出生後6~12小時會拉出墨綠色的胎便。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粘稠、顏色接近墨綠色。主要是由胎內吞入的羊水和胎兒脫落的分泌物等組成。

胎便一般會在3~4天內排完。待胎便排淨後,向正常大便過渡時寶寶的大便呈黃綠色。

母乳餵養時的便便:大便呈膏狀,大都為黃色或金黃色,偶爾呈淡綠色,均勻一致,可見有奶瓣,無明顯氣味或略有酸味。不過,媽媽要是吃了某些食物後,寶寶的便便顏色也會變成褐色或綠色。

提示: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次數較多,通常新生兒時期會出現2~5次,甚至一天排便7、8次都有,這叫生理性腹瀉,屬於正常現象,等寶寶長到一定月齡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會減少。

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吃奶量正常,體重增長正常。排便不困難、腹痛、脹氣,父母不必擔心,隨著寶寶的增長,排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寶寶一天排便1~3次。

奶粉餵養時的便便:大都為淡黃色或黃色,可見到奶瓣,無明顯氣味或略有臭味。大便比母乳餵養要乾燥,質地較硬,基本成形。但相對成人來說要軟。大便次數比母乳餵養要少,一般在1~4次。

提示:因為配方奶粉中的含鐵量都很高,大便會出現黃中帶綠或青綠色,這是正常想象。並不是腸胃不適或是受到驚嚇。

吃輔食時的便便:通常在6個月就開始添加輔食,隨著輔食數量和種類的增多,大便逐漸成形,大都為黃色或褐色,會出現某種食物(胡蘿蔔、南瓜)的顏色,也會出現食物未被消化的顆粒,有臭味。

輔食添加後寶寶大便不規律,也有可能是一天一次,也有可能2~3天一次或1天3~4次。

如果寶寶吃的水果、蔬菜較多,大便就會比較鬆軟,如果吃的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較多,大便就會比較細密,比較臭。

提示:添加輔食後,便便會根據食物的顏色而發生改變。比如吃蔬菜便便就會呈綠色,比如吃胡蘿蔔便便就會呈胡蘿蔔色。不過米粉不會影響便便的顏色。

那些便便需要媽媽注意呢

1、蛋花湯樣,黃色、水分多,糞質少,每天大便5~10次,含有未消化的奶塊。4個月內寶寶的糞便水分本來就比較多,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體重增長正常,那就沒問題,如果添加輔食後突然變成蛋花湯,那就要及時就醫。

3、油性大便,糞便呈淡黃色,液狀、量多、像油一樣發亮,在尿布或盆中如油珠可滑動。這表示脂肪過多,多見於人工餵養的寶寶,需要適當增加糖分或暫時改服低脂奶等。

4、水便分離,糞便中水分增多,呈湯樣,水和糞便分離,而且排便次數和數量有所增多。這是病態的表現,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疾病,應該立刻帶寶寶就醫,並注意餐具的消毒。

送便便化驗的正確方法

2、不能將有糞便的紙尿褲或衛生紙送去化驗,應取出來置於保鮮盒或是塑料小盒內。


多米好可愛

觀察寶寶的💩便便,確實可以知道寶寶的健康狀況哦。正常粑粑💩1、喝母乳的寶寶。母乳寶寶一天便便次數挺多的,多達10次哦~正常情況拉出來的便便呢是金黃色的軟便便,像麵糊一樣糊糊的,有點稀,有點發酸但不臭。(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覺得其實挺香的...😁😁)2、喝奶粉的寶寶。奶粉寶寶的💩便便次數比母乳寶寶就比較少了,粑粑呢看起來會幹一點,糙且硬一點。正常也是金黃色或者土黃色,如果帶些青色也正常哦,味道有點酸臭味。


農村新婦女


育兒媽寶

對於還不會說話或者還不能很好表達的小寶寶來說,通過大便可以很直觀的瞭解到寶寶的健康情況。通常從大便的次數、形狀和顏色去判斷!

通過大便的次數判斷寶寶健康情況。

對於新生兒來說,一天2-8次,都算正常。如果寶寶每天大便次數太少,可能寶寶吃不飽。如果連續幾天都次數太少,並且伴有嘔吐或其他異常症狀,爸媽應及時帶寶寶檢查,有可能消化系統異常。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

爸媽要區別開寶寶“攢肚”和便秘。

2個月以後的寶寶可能出現連續幾天甚至十幾天都沒有大便的情況,只要寶寶吃睡正常,精神正常,爸媽就不必擔心,這是正常的“攢肚”現象。其實就是隨著寶寶的消化系統的完善,寶寶吃進去的東西基本都能消化吸收,肚裡沒有很多“存貨”來引起排便反射。

如果寶寶連續幾天沒有大便,但寶寶有要拉的表現,同時睡覺不踏實,有些還有腹痛的症狀,這種就是便秘,爸媽應該儘早幫寶寶排便。

通過大便的形狀和顏色判斷寶寶健康情況。

正常大便的顏色和形狀,母乳餵養的寶寶通常呈金黃色,軟膏樣,帶有酸味沒有泡沫。吃奶粉的寶寶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比較乾燥、粗糙,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

如果有以下這幾種大便情況,表示寶寶有消化不好或者其他異常,爸媽要注意:

1、大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粘液狀。

這種大便通常稱為“飢餓性大便”,是由於餵養不足引起的,只要給予寶寶足量餵養後,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2、大便中帶泡沫,顏色深,有明顯酸味。

這可能是由於寶寶攝入過多的澱粉類食物,如米糊等,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引起的。如果可以排除寶寶腸道感染,那麼媽媽應該給寶寶調整一下飲食結構。

3、大便稀,呈蛋花樣,排便次數多。

4、大便惡臭,有臭雞蛋味。

這是寶寶蛋白質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奶粉餵養可以適當降低濃度,增加餵養間隔時間。如已添加輔食,可以暫停輔食,觀察兩天,大便恢復正常以後,再逐量添加。

5、血便。

總之,在寶寶還沒學會說話或還不能很好的表述的時候,通過大便了解寶寶的健康情況,是很直觀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帶娃的那些事

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家裡的孩子別人也沒有帶過,都是我和老婆帶的,我還真的對寶寶的大便非常重視,我就用我自己的經驗來說一下:



首先,我的寶寶是母乳寶寶,除了剛出生的三天大便呈綠色,其他基本都是黃褐色,奶粉寶寶餵食奶粉後大便裡可能會有奶瓣,這都是正常的。通過寶寶的大便可以知道寶寶的消化吸收狀況,寶寶不會說話,你只有細心的觀察他身上的一切,才能瞭解他的健康狀況。


其次,寶寶吃了什麼也可以從大便裡觀察消化情況,不管是喂輔食的階段還是正常吃飯後,都要從飲食上保證食物多樣而不單一,少吃不是自然的食物特別是含有添加劑或油膩的儘量不吃。這樣寶寶每天的大便也差別不大。如果大便乾燥就給他補充水份,如果偶爾拉稀,就要看看他是不是著涼了。寶寶的大便氣味通常也是一致的,如果哪天氣味變了,那就要注意了。大便裡沒有消化掉的食物,就可以先不給他吃這種食物,當然,像火龍果的籽他肯定消化不了,但是火龍果還是可以吃的。


我自己是每天都會看寶寶拉臭,他如果身體有恙,他肯定無法準確的表達,這就需要做父母的無微不至的呵護了。


蘭亭才子

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的,並且是成型的但是會比較軟,出去這個大部分都是不正常的。

大便綠色或者卡其色代表消化不良或者上火了,如果寶媽是母乳餵養那麼就應該是寶媽吃的太油了,如果寶媽是餵奶粉的可能是寶寶最後喝著喝著奶粉涼了造成的。

可以給寶寶揉揉肚子或者喝一點清火寶,吃點益生菌調養一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