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紀念不妨多點文化味兒

畢業紀念不妨多點文化味兒

畢業季又到了,聚餐、送禮物、拍藝術照和畢業旅行等各種畢業紀念項目都需要花錢。媒體的一項調查顯示,42.8%的受訪者花費在3000元以上,一些受訪者的花費甚至萬元以上,這讓不少學生感受到了壓力。

慶祝畢業的方式,其實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文化,理應體現開放、平等、包容和共生的精神,如果剝離了校園文化的這種精神底色,把畢業慶祝置換成一種消費行為,無異於以社會的方式和標準沖淡校園文化,如此紀念畢業,失去的可能恰恰是內心孜孜以求的儀式感。

怎樣慶祝畢業,也有個教育和引導的問題。既然畢業慶祝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那肯定還是採用校園的和文化的方式更好一些。眼下以大酒店集體聚餐、組織花費較大的畢業旅行、拍豪華畢業照以及換電腦換手機等慶祝方式,更多體現出的是一種消費能力,對於畢業慶祝來說並非必不可少。對於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來說,別說花幾千元,就是再多花點也不算多大的問題,但對於貧困家庭的學生來說,幾千元花費就是個不小的數目,很可能會帶來心理上的壓迫感,他們不但從中體會不到更多美好,反而可能留下尷尬記憶。

個人願意為慶祝畢業花多少錢,是應該尊重的個人選擇,但集體性的慶祝活動,無論規模大小,也無論是學校組織還是學生自己組織,都應該考慮到學生家庭條件的落差,把經濟負擔降到最低,讓每個同學都能留下值得回味的珍貴記憶。今年有800多萬大學畢業生,學生不同的家庭條件,反映著當下城鄉、區域和群體之間的落差,營造適合每個學生成長的寬鬆的校園文化氛圍,就要正視這個落差,在學校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儘量避免放大各種社會差距,以免過多的階層痕跡影響到同學之間的交流和聚合。

大學畢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花點錢以合適的方式慶祝一下未嘗不可,但高消費式的慶祝如果蔓延成為校園的主流方式,那就確有反思的必要。校園文化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部分,直接影響和塑造著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知識的學習。如何防止消費主義和庸俗社會學向校園文化滲透,進而對青年學生的精神成長產生負面影響,是當前校園文化建設必須面對的問題。

其實,畢業紀念的最好方式,莫過於銘記師恩,感恩學校,更加珍惜在校園裡的每一天,上好畢業前的每一堂課,做好畢業前的每一件事,為自己留下更多美好回憶。在即將踏入社會門檻的時候,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還要多交流,以積極、昂揚的心態面對未來,努力拓展出更大的人生空間,承擔起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的更大責任。多少年後回味起來,所有這些,是任何消費式紀念都無法替代的。

同學之間的深情厚誼,和花多少錢來表達沒有關係。高消費式的紀念,其實是社會奢侈之風對校園文化的消極影響,學校、家庭和社會輿論,都有責任對畢業在即的青年學生善加引導,鼓勵大家採用既經濟實惠又有紀念意義的方式來慶祝畢業。(鍾焦平)


《中國教育報》2018年5月24日第0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