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詩詞,什麼是律詩,什麼是絕句?三者有何區別?

歐陽格詩詞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是傳統文化裡一顆璀璨的明珠,不瞭解詩詞的人覺得可望而不可即,甚至會造成誤會,覺得那些寫古詩詞的人是在故作高深,賣弄文采。


其實,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地去了解,詩詞自有它的規律,我們現代人也一樣可以靈活運用的。


我跟書友們一起學習格律詩一年,多少有些瞭解,試著作答,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一、什麼叫詩詞。


歷史上,把有韻的文體作品,統稱為詩,這裡包括詩、詞、曲、賦。從詩的音律角度和時間來劃分的,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這是唐代形成的概念。


1、古體詩也稱古風:是指唐以前的所有詩歌。楚辭、樂府詩也都是古體詩。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像這首樂府詩,不講究對仗,沒有句數的限制,押韻也很自由,清新明快、朗朗上口,這就是古體詩。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


二、什麼叫律詩


律詩,每首八句,五字一句的稱為五律,七字一句的稱為七律,特殊的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下面這首七律以我的一篇習作給大家介紹律詩的要求和方法。


《七律·踏春感懷》


冰雪消融萬物生,(1)

遊園老少踏春行。(2)

湖中日暖波光灩,(3)

岸上風微草木榮。(4)

柳影飄搖呼燕雀,(5)

春花爛漫喚鸝鶯。(6)

廊前男女歡歌唱,(7)

國盛家和享太平。(8)


律詩分四聯,


(1)(2)兩句為首聯,也叫起句;

(3)(4)兩句為頷聯,也叫承句;

(5)(6)兩句為頸聯,也叫轉句;

(7)(8)兩句為尾聯,也叫合句。

其中,每句中偶數字的位置是平仄交替的,像第一句中的雪/融/物,就是仄平仄,這是格律詩的相替。


一對聯句中的上下兩句裡偶數字的位置是平仄相對的,像(1)句中246位置的字是雪/融/物,是仄平仄,(2)句中246位置的字是園/少/春,是平仄平。


(1)(2)句是仄平仄對平仄平,這就是律詩中的相對。


一對聯句的下句和下一個聯句的上句,偶數字位置的字要相同,


就是說(2)句中246位置的字園/少/春,是平仄平,(3)句中246位置的字是中/暖/光,是平仄平,平仄平對平仄平,這是格律詩中的相粘。


然後看,這首詩是首句入韻,那麼(1)(2)(4)(6)(8)五句的末字生/行/榮/鶯/平,都是一個韻部,是《平水韻》庚韻,這是押韻。


律詩還要求中間兩聯對仗,以第二聯為例,湖中/日暖/波光灩,岸上/風微/草木榮,平平仄仄平平仄對仄仄平平仄仄平,上下兩句保持字數相等,內容相關,詞性相當,節奏相稱,節奏相應,平仄相諧,符合對仗的要求。


律詩有固定的格式,把八個分句的平仄做嚴格的規定,在這裡暫不贅述。


三、什麼叫絕句


絕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也偶有六言絕句,大家一起看古人的絕句——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絕句靈活輕便,不要求對仗,押韻也比較自由。絕句短小精悍,適用於捕捉稍縱即逝的靈感,更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感想。


四,三者區別。


詩是統稱,絕句和律詩是其中的不同分支。


絕句和律詩的主要區別是字數不同,句數不同。絕句是四個分句,律詩是八個分句。


具體詳見上述回答。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很遺憾,我想問提問者一個問題——您自己懂得近體詩麼?如果不懂,您憑什麼擺出一副“老子不懂但不懂很光榮”的嘴臉?自己不具備最基本的相關知識,又如何有這麼大勇氣來評論別人作品的好壞?這世道難道變得越無知越光榮了麼?

好了言歸正傳,現在來說說這個問題。

所謂詩詞通常是指古體詩詞,“詩”指用文言撰寫的、有韻的文學體裁,廣義的“詩”包括詩、詞和曲。

狹義的古體詩,是指用文言書寫、需要押韻,但沒有詞牌和曲牌的詩歌形式,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指有韻無律的文言詩,一般分為詩經體、騷體、歌行體、新舊樂府體、古風體等,既有齊言(每句字數一樣)也有錯言(每句字數不一定一樣)。

近體詩則指遵循近體韻律(韻用以平水韻為主的中古韻,句用律句,講究粘對,即每兩句為一聯,聯中兩句第二個字平仄相反,上一聯尾句和下一聯首句第二個字平仄相同)的文言詩歌體,所謂律詩、絕句,則是近體詩範疇內的概念。

所謂詞,指按照一定詞牌填寫的文言詩體裁,元代以前詞牌是和樂曲相搭配的,元以後詞樂大多失傳,明清兩代遂總結出“倚聲填詞”的方法,即將前人同一詞牌的作品儘量彙總歸納,標出每個字的平、仄和韻腳,形成每個詞牌的詞譜,後世的創作者根據詞譜填詞。詞用在平水韻基礎上發展出的“詞林正韻”,特點是將平水韻中相近的幾個韻部合併,但個別韻部則拆分到兩部。

所謂曲,指根據一定曲牌填寫的文言詩體裁。和詞的不同,是曲出現較晚,絕大多數曲牌的曲調未失傳,因此既可以倚聲填曲,也可以按音填曲,造成許多曲牌可在正字外添加大量襯字,令其同一曲牌的作品篇幅長短差異很大。不僅如此,曲牌和戲劇關係密切,元以後散曲風氣不盛,主要創作套曲和整出整本的劇曲,即元雜劇和明傳奇(崑曲和南音戲的前身)。曲比較複雜的在於押韻,北曲和南曲用的韻完全不同,南曲使用和詞差不多的詞林正韻,而北曲(元雜劇就是北曲中的劇曲)則使用和今天大鼓之類曲藝相近、沒有入聲且平聲分陰平、陽平的“十三轍韻”。如今南曲因崑曲和梨園劇、南音戲仍然存在,尚有一定生命力,北曲已經非常小眾了。

回到絕句、律詩上。前面說到這些都是近體詩範疇內的概念。

近體詩實際上都可泛稱為“律詩”,即“有格律的詩”,是律詩一詞的廣義用法,而這個廣義的“律詩”又可分為絕句、律詩和排律。

絕句是指由相互粘對的兩聯四個律句組成的近體,第一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律詩是指由相互粘對的四聯八個律句組成的近體,第一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原則上第二、三兩聯需對仗(即寫得像對聯那樣)。

排律指由相互粘對的、超過四聯律句組成的近體,第一句不可押韻,除首尾兩聯外每聯都需要對仗,可視作拉長了的律詩。由於清代科舉考試的詩題為五言六韻排律,因此目前保存的排律以五言六韻十二句的形式為最多。

律句有四種形式,即平頭平尾、平頭仄尾、仄頭平尾和仄頭仄尾,有五言、七言兩種,由五言律句組成的叫五絕、五律、五言排律,由七言律句組成的叫七絕、七律、七言排律。

那麼律句有哪幾種?

五言律句分別為可平可仄平,可平平仄仄,可仄仄平平,可仄可平仄(三、五不同仄),七言律句分別為可平可仄仄平平,可平可仄可平仄,可仄可平可仄平(五、七不同仄),可仄可平可平仄。


陶短房

前言

什麼是詩詞?通俗一點,我們現在把詩分為舊體詩和現代詩。其中的舊體詩包括了詩、詞、曲。

一、舊體詩

詩又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其中的近體詩是格律詩。

(一)格律詩又分三種:

1、四句的律體,絕句如《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八句的律詩,如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3、八句以上的排律,如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 律詩有五言、七言常見,也有很少的六言。

  • 律絕句要求平仄、押韻、粘連,八句和八句以上的律詩還要求中間所有聯對仗。

  • 律詩只有四種最基本的句式,然後在此基礎上有幾種變化。

注:有的樂府詩也是格律詩,如唐代詩人沈佺期《獨不見》是一首七律:

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還有李白的樂府詩《關山月》幾乎算是一首排律(個別聯不對仗)。

(二)古體詩

1、律詩的四個要求除了押韻外,古體詩都不講究,押韻也可以押鄰韻、也可以押仄韻、還可以換韻。

2、古體詩不必每句字數相同,如李白的《蜀道難》《將進酒》就是雜言詩。

3、古體詩也有四句的絕句,八句和八句以上的詩。

4、樂府詩(其中的非格律詩)、歌行體等都屬於古體詩。

舉例說明

四句的古絕句: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八句的古體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八句以上的: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雜言的古體詩,如李白的《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二、詞

詞很像雜言詩,但是詞有詞譜,所有的詞必須按照詞譜來填,無論押韻和平仄都必須符合詞譜。

例如《漁歌子》 張志和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這些符號就是詞譜:“○”標平聲 ,“●”標仄聲 ,“⊙”標應平可仄, “◎”標應仄可平,“△”標平韻 ,“▲”標仄韻 。

三、絕句

1、絕句有古絕句,舉過例子如: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2、有律絕句,還是用上面的如: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四、絕句與律詩的區別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恰當,上面說了,絕句中也有律體絕句。絕句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四句的詩。而律詩有四句、八句、八句以上的形式,也有少量有爭議的六句律詩。

結語

關於律詩的四種規則、句式,以及律詩的拗體、古體詩的押韻規則、如何填詞等舊體詩的內容,可以看看我置頂的 文章《老街詩詞閒話74-零基礎學習舊體詩看懂這7篇短文基本就算高手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首先,每個人都有權利寫詩,也有權利發表詩歌交流。你若認為他們是無知,那又如何評價自己?以個人之喜惡作為評判他人之標準,不是文人該有的心胸。

其次,沒有人天生便會寫詩,之所以今不如古,正是環境使然。如若寫的不好便應當謾罵,今後有幾人願意學詩?有此眼光,不妨教人如何寫詩。

詩詞水平再有限,規則確是不變的,換而言之,詩詞寫的不好也不妨礙傳播詩詞知識。詩詞有道,道有不同,學詩之人應當先學會寬容。

接下來我再回答題目中的問題



什麼是詩詞?

這裡說的詩詞,應當是指格律詩詞,有格律要求的體裁。

格律詩分為絕句和律詩,詞即是詞牌。

絕句與律詩有幾點相似:

一.句式分為五言或七言;

二.押韻必須押平聲,並要求一韻到底;

三.平仄規則相同,遵循相粘、相對、相錯的原則。

絕句與律詩的不同之處:

一·絕句只有兩韻四句,律詩一般是四韻八句,再往上稱為排律;

二.律詩除首尾兩聯之外,中間須對仗,對仗的要求我之前有詳細介紹過,故不重複;

三.律詩首句可押鄰韻,用以襯托本韻,盛行於宋,俗稱孤雁出群。



格律詩與詞的區別

詞要求倚聲填詞,詩與詞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是否入樂。除了直接以詩作為詞牌之外(如《竹枝詞》等),一般詩與詞的格律多不相同。

在格律上,詞的形式也比較多樣化:

一.字數、句式規則不固定,由曲調決定;

二.押韻用詞韻,即平水韻鄰韻通押;

三·有押平韻聲,也有押仄聲韻,或平仄互葉;

四.同一詞牌亦有變格,或攤破,或減字,或句式不同。

須注意的是,詩有拗救的用法,詞卻沒有,視為出韻。




其實詩與詞的平仄規律,大部分是相通的,掌握詩的格律原理,更容易掌握詞牌格律。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有勞諸君賞讀。


詩詞補習班

古人大哥說:詩者,言志也。


現代小哥說:詩歌之美,在於煽動男女出軌。


由此可見,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大家對詩歌的重視和熱愛都是真正存在的。


今天,小妖就在這裡借回答問題的時間,來給大家簡單地科普一下新時代撩妹、撩漢之必備神器_古典詩詞知識。


一、什麼是詩詞


如果單問什麼是詩?大家可能都會回答古詩和新詩。但是詩詞二字放在一起,就是特指古典詩詞了。


簡單地說,詩就是指詩歌,是一種分行的,有韻的文字作品,是最早的文學體裁。


我國有記載的最早的詩歌作品是一首二言詩: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就是說:

砍斷竹子,做成彈弓。發射土彈,捕捉野獸。


其後,由孔子編撰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更是流傳千古。


至於唐詩,更是魅力無窮,傳唱至今,成為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最為璀璨的明珠。

詩又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


1、古體詩:


包括古詩、楚辭、樂府詩。“歌”、“行”、“引”、“曲”、“吟”等多種體裁。唐朝始,古體詩專指古風。分為五言古風和七言古風,簡稱五古和七古。這也是現在通行的說法。

古風不講平仄,不講究對仗,用韻比較自由,中間可以換韻。


下面是小妖的作品,拿出來得瑟一下:五古.遊五陵原 文/攬月妖星


五陵原上冢/巍巍葬帝尊/東西五百里/南北三十屯/冢下砌忠骨/皆是近身臣/小民爭效仿


從者梯比鄰/冢前碑高大/抬頭見碑文/皆言高祖後/生前也封君/野田雁飛過/雪上爪紛紛


閒花藏俊鳥/野火映荒墳/松柏常年綠/花開四時芬/遊人常探望/白雲獨自醺/風物還偏舊


景色復添新/來年咸陽道/爭抱五陵春


2、近體詩: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也就是格律詩。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主要分為三種:


(1) 絕句:每首四句。五字一句,共二十字或七字一句,共二十八字。分別稱為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簡稱五絕和七絕。絕句不僅要押韻,而且要押平聲韻,必須一韻到底。絕句有四種格式。以五言絕句為例,分為:


A,仄起仄收式,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平起仄收式,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C,仄起平收式,格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D,平起平收式,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就拿小妖的拙作來當例子,也好趁機顯擺一下:


七絕.雪 文/攬月妖星

瓊花春樹又新栽,碧玉妝成向北開。繡戶飛泉聲忽絕,一枝梨花凍人來。

(這屬於平起平收式,平收的詩節奏感更好)


五絕.冬遊壩上 文/攬月妖星

霜濃肥白鷺,樹樹結瓊花。對岸新蒸酒,香飄入幾家。 (這個是平起仄收)


注:一首詩是平起還是仄起,要看首句的第二個字。首句第二個字是平聲,就是平起,反之就是仄起。


一首詩是平收還是仄收,要看首句的最後一個字。首句的最後一個字是平聲,就是平收,反之就是仄收。


(2)律詩:


每首八句。五字一句,共四十字或七字一句,共五十六字。分別被稱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簡稱五律和七律。律詩分為八句,共四聯。要求一韻到底,且中間不得換韻。而且中間兩聯必須是對偶句。


律詩的格式有四種。和絕句差不多,只是多了四句而已,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把絕句比成你家的四層小洋樓,那麼你在上面再照樣加上四層就成了高大上的律詩大樓了。


如:五律.題圖 文/攬月妖星

清江飛白鷺,絕壑響鷓鴣。漠漠三山遠,青青五柳殊。採蓮輕落楫,對月懶提壺。

寄問越溪女,芙蓉綻放無。


七律.清明即事 文/攬月妖星

五陵原上野人家,渠水環流潤陌華。蛺蝶長吸畦上露,鴛鴦淺啄影中花。

劉郎歸去悲鄰笛, 陶令還來醉晚霞。黃狗門前迎貴客,一盤素食就磚茶。


(3)排律:

十行以上(包括十行)的律詩稱為排律或長律。短的排律有十行,長的有上百行。小妖功力不夠,還處於煉氣期,還未鞏築基,更未曾結成金丹,這排律就不舉例了。


二、什麼叫律詩


律詩,就是符合格律的詩。是格律詩的一種。


格律=格+律。格就是格式,包括:起、承、轉、合、平仄、字數、對、粘、替、偶句和壓韻。律就是法律,法度,規則,包括:音律、聲律、韻律。格和律合起來就是格律。


律詩的要求:

1,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必須是八句)。

2,句有定字(每句的字數相等且固定,五律每句五個字,七律每句七個字)。

3,韻有定位(押韻的位置固定不變)。

4,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不變)。

5,聯有定對(律詩的中間兩聯,即頷聯和頸聯,必須是對偶句)。


律詩每首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共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中間兩聯必須對偶,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首聯也叫起句 頷聯也叫承句 頸聯也叫轉句 尾聯也叫合句


至於律詩創作中的種種注意事項,有興趣的我們以後再探討,在此就不一一表述了。

三、什麼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對了,這就是絕句。絕句又稱為截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也曾有六言絕句,後人已棄之不用,故此不在此列之中)。


絕句不要求對偶,當然,對偶也可以,上面的這首絕句就是對偶的,還對的十分工整。絕句的格式及創作要求上文已述,不再復言。


四,三者的區別:


唐詩宋詞漢文章。


詩詞=詩+詞。詩就是詩歌,是用來譜曲傳唱的,相當於現在的歌詞。詞就是指按照原有的固定詞牌(你可以理解為曲譜)填寫的歌詞。


今人把詩和詞統稱為詩詞。律詩和絕句也各自屬於詩詞的一種特殊的形式。


如果把大海比作詩詞,那麼律詩和絕句就可是看成是長江和黃河。


如果把絕句比成你家的四層小洋樓,那麼你在上面再照樣加上四層就成了高大上的律詩大樓了。


小妖這麼說大家明自了木有?


我們用五絕和五律的格式舉個例子。

五律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絕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當然,不是每種格式都可以這樣直接疊加,中間涉及到的粘、替、對之間的關係,因為與本次話題無關,不再細說,知道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就行了。


大膽小妖,又在這裡吹牛打屁,大王叫你準備的晚餐呢?

壞了,差點忘了,趕緊撩。

大王叫我來巡山哪,抓個大鵬做晚餐哪……


有書知道

我用最簡單的文字來解釋這三個問題。詩有古體詩,近體詩和現代詩(即新詩)之分,後者不作討論。古體詩用字比較自由,可有二三四五六七字共用,甚至有八九十字或極少數的更多字數運用,不講究平仄對仗,但要求有韻,韻也比較自由,不要求一韻到底,中間可以換韻。比如我們熟知的,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李白的《將進酒》,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等都是優秀的古體詩。詞,有“詩餘”之稱,又名長短句,適宜演唱。它始於唐,盛於宋,有著嚴格的格律和韻腳。詞有詞牌,每個詞牌有它特定的字數,平仄及韻腳。詞按其字數多少可分為長調和短調。

律詩,就是上面所說的近體詩,分為五言和七言,共八句,有著嚴格的格律對仗和韻腳,用韻必須一韻到底,多用平水韻,不可中途轉換,也有用仄聲為韻的,同樣合乎規律。律詩的前兩句為首聯,第一句的最後一字可入韻,亦可不入韻,但是第二句的最後一字必須起韻。三四兩句為頷聯,要求對仗工整。五六兩句頸聯,也要求對仗工整。七八兩句為尾聯。全詩二四六八句的最後一字必須押韻。再來談律詩的平仄。在這裡我有一個很好的記憶方法,簡單,抱著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則,無論是五言律詩還是七言律詩,起首兩句平仄要求相對,就是相反的意思,t比如起句為平平仄平仄(五言為例),下句應為仄仄平仄平,重點在每句的二四兩字要求平仄相對。第三句與第二句的平仄相同,為粘,比如第二句為仄仄平仄平,第三句就應同樣在二四兩字中用仄聲。第四句的平仄與第三句又要求相對,第五句與第四句要求相粘,依此類推,直到全詩結束。律詩的優秀作品比比皆是,如五言律詩中的《春望》,《送友人》,《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七言律詩的《登高》《蜀相》(杜甫)《長征》(毛澤東)都是非常傑出的作品。猶其是杜甫的《登高》最合乎律詩的規則,初學者不妨多讀幾遍,直到讀懂讀通為止,就會對律詩的基本規則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絕句又稱截句,絕同截,簡單一點說,絕句就是把律詩中的四句截取出來,組成一首新詩。那如何截呢?大體有這幾種截法。一,一二句和三四句或五六句組成。二,一二句和七八句組成。三,三四句或五六句和七八句組成。四,三四五六句組成。絕句遵循律詩規則,參照上面律詩的規格。如果是第一種情形,後兩句必須要求對仗,第二種情形,不要求對休,第三種情形,則要求前兩句對休。第四種情形,則要求全詩兩兩對仗,比如杜甫的“兩個黃鸝………………東吳裡船”就是典型的作品。歷代詩家的絕句之作俯拾皆是,在這裡就不列舉了。


千夜行

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中的珍品。是在民歌的基礎上,在詩人詞家的長期創作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詩詞的藝術主要特徵。

什麼叫做律詩?律詩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來寫成的詩。每一首詩,單句稱為出句,雙句稱為對句,出句和對句加起來,稱為一聯。一句之中,必須平仄相間,一聯之中,出句的平仄必須和對句的平仄相反。二是講究對仗。除了首兩句和末兩句之外,總是遵守對仗為原則。律詩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種。二,四,六,八句入韻是正格,首句就入韻是偏格。無論是正格還是偏格的韻腳,必須一韻到底。

例如:杜甫的正格五言律詩《春望》

1,國破山河在,2,城春草木深。

3,感時花濺淚,4,恨別鳥驚心。

5,烽火連三月,6,家書抵萬金。

7,白頭搔更短,8,渾欲不勝簪。

3,4,5,6,句對仗,深,心,金,簪,四字押韻。

如李商隱偏格七言律詩《無題》:

1,相見時難別亦難,2,東風無力百花殘。3,春蠶到死絲方盡,4,臘炬成灰淚始幹。5,曉鏡但隨雲鬢改,6,夜吟應覺月光寒。7,蓬萊此去無多路,8,青鳥殷勤為探看。

3,4,5,6,四句為對仗,難,殘,幹,寒,看,五字押韻。


絕句也叫截句,也分為五言和七言絕句兩種,絕句只有四句,是律詞的一半。絕句大多是散體,也有用對仗的。或一.二:句對仗,或三、四句對仗。平仄與律詩相同。

如杜甫的:《窗前即景》的七言對仗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一和二句對仗,三和四句對仗。

如宋之問的散體五言絕句《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只要掌握了規律寫古詩詞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用詞造句那就是各自的文學功底了。


等事長

詩詞

詩詞,

詩和詞的統稱,這裡的詩一般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 詞,特指宋詞。

近體詩,亦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絕句的通稱,對於詩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按照詩中每句字數的多少,分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等體裁。

,作為詩的一種體裁,屬於詩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

詞,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

按照字數的多少,詞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大調亦稱長調(91字以上)。

詞一般分上下兩闋,也稱之為“片”。


律詩

律詩,通常每首8句。超過8句的則稱排律或長律。

就每篇8句的律詩而言,每2句成一聯,共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尾聯)。

其中,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上下句習慣是對仗句。

排律除首尾兩聯不要求對仗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仗。

在押韻上,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絕句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把8句的律詩一截兩開),四句一首,短小精悍。

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

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押韻。

絕句按字數分:五言絕句及七言絕句。以五言絕句居多。


每天學點兒國學

很多答主已經把律詩、絕句說的很清楚了,可能想去了解的人會細讀,不想了解的人會感覺完全看不懂吧。所以這裡我就不再囉嗦律詩、絕句的格式等,不談太學術的話語,儘量用這一個問題把我國古代詩歌用最簡單最好理解的時間軸排序講清楚。

像《楚辭》、《詩經》,《玉臺新詠》那樣的詩,是我國出現最早的詩歌,叫做古體詩。然後又以一句四字,五字,六字,或者七字分四言,五言……。古體詩是沒有任何束縛的,不論你一首詩寫幾句話,或者怎麼寫,你不需要在意韻腳和平仄(這些和律詩對應,接下去說)。是一種相對自由的詩歌載體。

當然了,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的詩,我們都會發現每一句(有時候是相隔)的最後一個字韻部讀音是相同的,叫做押韻,因為這樣讀起來會更好聽,更嚷嚷上口。

所以到了隋唐時期,人們逐漸摒棄了古體詩,發明了新的詩歌載體—近體詩,也就是我們說的今體詩,格律詩(以下稱律詩)。除了有嚴格的韻腳以外,律詩的每個字都有音準,也就是我們說的平仄(通俗的理解,平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第一聲和第二聲,仄是第三聲和第四聲,但是由於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區別,還是有許多差距的,反正可以簡單這麼理解)。

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律詩的出現是為了讓一首詩讀起來更加的符合“韻味”,也就是像我們現在的詩歌一樣,有固定的曲,然後把字一個個填進去,然後再把一首詩八句的叫做律詩,其中一句七個字的叫做七言律詩,五個字的叫做五言律詩;而把一首詩四句的叫做絕句,相對於也有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當然,不是說唐朝就沒人寫古體詩啦,但是既然唐人發明了律詩,大家就都玩律詩,並且玩的出神入化,你要是再寫古體詩就好像現在喜歡日式清淡設計的人看非主流葬愛家族的眼神,可以自己體會一下。

延伸一下,到了唐後期,人們發現律詩不是那麼好玩,於是又發明了詞,詞和律詩的區別就是詞的字數是長短不一的(這不是廢話麼)。但是詞其實比律詩更嚴格和難寫,我們都知道每首詞叫做詞牌,其實這一詞牌就是類似現在一首歌的歌譜,每個空格的每個聲調都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就不叫做詞了,叫做填詞(看聲調填字遊戲),很顯然詞這個體裁到了宋朝的時候發展到巔峰。

於是便有了唐詩宋詞兩座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峰,為什麼說是最高峰且後代無非超越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唐詩宋詞對每個字的聲調都固定了,自己特麼又幾乎把所有能組合的漢語都寫窮寫盡了,你這叫後人怎麼寫?按自己的意思寫吧,發現又不符合規定了,按符合規定寫吧,特麼已經全部被寫過了。所以說唐人宋人是非常雞賊的,特意發明了這種詩歌體裁,讓後代根本無法超越,所以現在的人只剩下玩白話文了。


三觀粉碎機

看問題描述,偏吐槽向的,那就分兩塊兒來回答。

  • 如何傳播詩詞
  • 詩VS詞的差別

如何傳播詩詞

現有的詩詞傳播方式,以品評為主。這就使得詩詞與大眾有了疏離感,缺少互動。央視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也是以知識比賽,附帶評論鑑賞的形式出現。

那麼古代詩詞,在信息傳播方式落後的情況下,為何能傳播開?

因為音樂!

在漢代亦有樂府這樣的官方機構,去民間採集兩漢的流行歌曲。

從唐朝一直到唐末大亂的五代時期,帝王和上層社會開始流行豢養伶人。這些伶人或是擅長編寫樂曲,或是擅長奏樂,或是擅長演唱,在這種情況下,古代流行歌從單一的“詩”形式,開始向“詞”形式演化。

到了宋朝,流行歌曲幾乎是“詞”的天下,不再像唐朝那樣流行唱“詩”。

到了元明清,單一的流行歌曲,開始不怎麼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戲劇。戲劇中的某些唱段,又變成了元明清時期的流行歌曲,這就是我們俗稱的“摺子戲”

元明清以來,群眾最喜聞樂見的摺子戲就是《牡丹亭》裡的“遊園”、“驚夢”。到了清朝,流行的是《桃花扇》的摺子戲。

所以啊,離開音樂,詩詞的傳播熱度就一下子冷了下去,想要熱起來,當然還得藉助音樂。

除了音樂外,古代詩詞還有一種互動方式,那就是互相酬答。類似我們今天刷朋友圈、微博、微頭條。只不過唐朝時,流行寫在詩板上。還有就是宴會上行酒令,或者幾名好友聚集在一起聯句,《紅樓夢》裡就有這樣的情節。

有喜歡做短視頻的,不妨考慮譜曲,編曲來重新傳播詩詞。

詩VS詞的差別

說到詩與詞的差別,我們需要分解一下詩詞的元素。

  • 修辭技巧
  • 行文結構
  • 聲韻

修辭技巧上

修辭技巧上,詩與詞差別不大。文筆要求“信達雅”,主要修辭手法“賦比興”。

不過在唐朝時形成的近體詩,對於詩中運用的修辭手法,開始有了比較嚴格的規定,比如某句和某句必須對仗等等。

那為什麼在唐朝時,對詩的要求嚴格起來了?因為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考作詩

,所以各種要求就多了起來,為的就是有個系統的評判標準,好分高下,具體標準在此不展開。

行文結構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詩的行文結構是嚴格的,必須有“起承轉合”。

但是但是,這依然是因為唐朝科舉制度的產生,才會有這麼嚴格的章法結構要求。在唐朝之前,有講究,但並沒有那麼講究。

總之,在歷經唐宋後,才奠定了詩必須有章法結構詞相對自由的局面。

聲韻

再說聲韻,詩和詞有個最低要求就是押韻。大家看現代詩好像不怎麼押韻,只要打回車鍵換行就可以了,這是個錯覺。

這是因為早期的白話詩,有很多翻譯國外作品,這些外語原詩還是押韻的,並有一定格式。但翻譯後,我們就只能保留意思,無法複製音韻和格式。

再說了,如果詩詞不押韻,和微博段子、小散文還有啥區別?也壓根沒必要稱之為詩詞。

那麼依舊是萬惡的科舉考試製度,讓詩詞在押韻之外,還有平仄聲位置的講究。也依舊在唐宋後,奠定了詩的聲韻要求嚴格,詞相對自由的局面。

題主說的律詩和絕句,都是屬於修辭、章法、音韻相對嚴格的近體詩。以下就直接引用百科了哈。

律詩,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常見的類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幾個字說幾言。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