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評價洛陽牡丹和菏澤牡丹?

長弓射箭

不得不承認,洛陽牡丹的名氣實在太大了,不只是今日,而是自古以來,有無數首牡丹詩詞都是講的洛陽牡丹,連牡丹的別名就是洛陽花,洛陽在很多朝代都是都城,自古文人騷客不惜筆墨寫下了無數的洛陽牡丹詩句。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裡的京城指的就是洛陽。




而在菏澤,更多的是將牡丹作為經濟農作物,"牡丹之鄉"口號也是最近這些年才有這樣的叫法,現在好像又叫"牡丹之都",菏澤當地為了宣傳旅遊,宣傳城市,給自己戴個響亮的名號。

兩家最大的區別就是,菏澤是將牡丹作為一種產業,洛陽呢,則是將牡丹作為一種文化、一種符號一種洛陽的圖騰。

從旅遊角度來看,2017年第35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期間(約一個月時間)共接待遊客2493.96萬人次,比菏澤一年的遊客數都多,誰主流誰小眾一目瞭然。



回答題主的問題,如果您不是來做生意的,僅僅是想看牡丹的遊客,那麼極力推薦您來洛陽看牡丹,洛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都優於菏澤,除了牡丹花,洛陽的其他旅遊資源也是豐厚的不行,千年古都,有無數的歷史文化遺址埋藏在這裡,龍門石窟、白馬寺等等都是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天堂景區,洛邑古城,老城麗景門十字街都是特別值得遊玩的地方。








正值四月,昨日正是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幕,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前身叫洛陽牡丹花會,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四大名會之一,早在1983年就已經開始舉辦,今年2018年已經是第36屆啦~

洛陽的牡丹遍佈市區各大公園:中國國花園,國家牡丹園,神州牡丹園,王城公園,隋唐城遺址公園,牡丹公園,西苑公園等等~就連路邊也經常看到她的身影。






洛陽資訊

首先,菏澤人,牡丹二字直接就把我炸出來了,簡直是見封滾,這種問題避不得。

好像近幾年,每年到四月芳菲天的時候,洛陽菏澤都要因為牡丹撕一撕。

撕個毛!你爭我奪的有啥用,全國種植牡丹的地方海了去了,只是相對來說,洛陽、菏澤兩地出名一些。

若真要對比,還得好好分析分析。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豔、富麗端莊名揚天下。她始於晉、興於隋,盛於唐,極盛於宋。自隋唐以後,洛陽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蘇鹽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東曹州、廣東韶關等地相繼引種栽培,如今已遍佈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洛陽牡丹已溶入了中國牡丹的花海之中,並且香飄海外。

而菏澤呢,菏澤牡丹是全世界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產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觀賞基地。現有栽培面積12萬畝,九大色系,1237個品種,行銷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100多個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早在清道光年間,菏澤牡丹就曾作為貢品運送進京。解放後更是不斷引種,點綴於故宮、北海、天壇、頤和園中山公園、景山公園等重點風景遊覽區。現在北京80%以上的牡丹都來自菏澤,菏澤牡丹的年銷量也從前些年的近10萬株增長為100多萬株。

都那麼牛逼!你說是洛陽牡丹甲天下?還是菏澤牡丹甲天下?

最早,全國的牡丹源自於洛陽,而現在不少洛陽的牡丹都是從菏澤引入。洛陽自古是牡丹文化名城,中國古詩詞描述的多是洛陽牡丹,洛陽牡丹走的是文化底蘊的道路。菏澤以牡丹培育為主。更多是產業化的東西。牡丹精油、牡丹牙膏,牡丹膏、牡丹茶。

二者一個是文化,一個是產業,側重點不同。

最後,作為一個菏澤人,不得不借他山之石。

菏澤與洛陽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是的,此差距單非牡丹花之差距,而是全方位。

第一點差距,當屬知名度差距。身為菏澤人或者山東人,多數知道菏澤牡丹,但是當你走出菏澤走出山東,問一問牡丹,世人多知洛陽,而鮮知菏澤。菏澤牡丹也是近幾年才風聲雀起。

第二點差距,當屬宣傳差距。菏澤牡丹除花會期間的營銷宣傳,其他鮮有。縱然這幾年不斷加強,但仍然是零敲碎打,對比洛陽牡丹在宣傳上的投入,還有一段距離,看看洛陽牡丹節,都是市長邀約,菏澤得努力啊。

第三點差距,兩座城文化差距。菏澤這兩年牡丹產業化方面做得確實不錯,各種牡丹園、包含牡丹的相關基礎設施都在加強,但對比洛陽的滿城皆牡丹,還不夠鮮活,文化上差距和底蘊不夠厚重,得慢慢彌補。

第四點差距,經濟實力的差距。這不必說,顯而易見,經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僅影響牡丹。近幾年,菏澤提出“科學趕超後來居上”的目標,希望未來能看到不一樣的菏澤。

結尾,同樣祝願洛陽,越來越好。


菏澤泛泛

大家好,又見面了,我是通叔,一個洛陽原著民

通叔要噼裡啪啦敲上半天鍵盤,有的話不是顯擺,有的朋友還不太瞭解這座城市,通叔就詳細說一點點。

同學們看過來,敲黑板!噠噠噠!

洛陽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現轄1市8縣6區,1個正廳級規格的洛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總人口705.11萬,其中市區人口198.96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4.35%。  洛陽是一座底蘊深厚、名重古今的歷史文化聖城

。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歷史上先後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是我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現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餘萬件。沿洛河一字排開的夏都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舉世罕見。龍門石窟、漢函谷關、含嘉倉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白馬寺,武聖關羽陵寢關林,武則天坐朝聽政、朝拜禮佛的明堂、天堂,以及定鼎門博物館、天子駕六博物館等數十家博物館,無不彰顯著洛陽厚重的文化底蘊。

洛陽是儒學的奠基地、道學的產生地、佛學的首傳地、玄學的形成地、理學的淵源地,各類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祖根文源。洛陽還是全球華人的文化之根、祖脈所繫,全球1億客家人祖籍於此,中國70%的宗族大姓起源於此。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洛陽先後有6次進入世界大城市之列。 

 洛陽是一座風光秀美、獨具魅力的優秀旅遊名城。現有5A級景區5家、4A級景區16家、3A級景區15家。“北方千島湖”黃河小浪底風景旅遊區、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北國第一溶洞”雞冠洞、“山嶽經典•十里畫屏”老君山、“北國水鄉”重渡溝,市區及周邊分佈著周山、龍門山、小浪底、上清宮等四大森林公園和隋唐城遺址公園,伊、洛、瀍、澗、黃五條河流縱橫其間,長達20餘公里的洛浦公園穿城而過。

洛陽牡丹始植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形成9大色系、10種花型、1200多個品種。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節已經成為蜚聲中外的國家級文化盛會,躋身全國四大名會之一,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洛陽擴大對外開放、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臺。洛陽市被命名為“中國牡丹花都”。 

 

洛陽是一座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實力突出的現代化工業城市。“一五”時期全國156項重點工程有7項在此建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0%左右。現已形成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高端石化、電子信息、旅遊業等五大主導產業,正在積極培育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六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科技服務、牡丹、健康養老、高效農業五大特色產業(簡稱“五強六新五特”現代產業體系)。

擁有洛陽石化、中信重工、一拖集團、中鋁洛銅等眾多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中移動(洛陽)呼叫中心、平安保險數據中心等一大批高端服務業項目落戶洛陽。洛陽還是全國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和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高端裝備製造高技術產業基地、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區順利獲批。現有部省級科研院所14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7個、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各類研發機構900餘家;兩院院士6名,專業技術人員18萬餘人,科技人才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在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高科技領域居全國先進水平,高速鐵路、載人航天、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中都有“洛陽製造”和“洛陽技術”。

  

洛陽是一座資源富集、功能完善的希望之城。洛陽自古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具有承東啟西、縱貫南北的區位優勢,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隴海、焦枝等兩大鐵路幹線,鄭西高鐵、連霍、二廣、鄭少洛、鄭盧、洛欒、西南環城等高速公路與207、310、311、312等國道交織成網。洛陽機場是國內淨空條件最好的二級機場,闢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包頭、昆明、大連、瀋陽、重慶、杭州、成都、哈爾濱、石家莊、香港、曼谷等15個航點城市的定期航線。洛陽能源資源富集,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76種,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黃金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洛陽是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總裝機容量佔河南省的五分之一;管道天然氣已延伸至縣域和產業聚集區。水資源總量達28億立方米,是北方地區少有的富水城市。洛陽綜合功能完善,是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物流節點城市,現有一類航空口岸、二類鐵路和公路口岸,邊防檢查、口岸查驗、檢疫機構齊全,是豫西地區出入境旅客集散中心和集裝箱進出口集散中心。洛陽先後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吸引了美國惠普、法國迪卡儂、正威國際集團、美國霍尼韋爾等25家世界500強企業,中興通訊、恆大集團、萬達集團、深圳華強集團、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等46家國內500強企業在洛投資。 

201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782.9億元,同比增長8.6%。洛陽市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全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國家旅遊標準化試點城市、國家首批智慧旅遊試點城市、全球網民推薦的中國十大旅遊城市、福布斯中國大陸最發達旅遊城市等榮譽稱號。 

洛陽不僅是文化歷史名城,更是一座朝氣蓬勃的新城。

關於洛陽的一切問題,我都會告訴你最靠譜兒的答案,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愛洛陽,找通叔


洛陽本地通

這個問題,有點拉仇恨的感覺有沒有?

首先,這個兩城市自己都去過。就知名度而言,兩個城市牡丹都曾“甲天下”過。

要說起來牡丹,洛陽和菏澤兩地的牡丹其實都挺漂亮的。從知名度上來說,雖然菏澤牡丹的種植歷史比洛陽早,但菏澤的牡丹成名,即“甲天下”的時候卻比洛陽牡丹晚一些。

洛陽牡丹始種於隋朝皇家園林—西苑,到“甲天下”的時候,已經是宋朝了。這個問題,在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以及其它一些文獻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菏澤牡丹呢?歷史比洛陽牡丹要悠久,但成名於天下知,卻是明朝時候的事兒了。所以說,歷史上,兩個地方的牡丹都曾“甲天下”,但現在來說,洛陽牡丹的知名度,是大於菏澤的。

其次,就現在而言,兩個城市的牡丹身份不同。

為什麼這樣說,基於兩個城市的歷史、旅遊資源不同,現在洛陽牡丹更知名。雖然也是旅遊資源中的一種,但牡丹之於洛陽,現在已經是一種城市形象或者說是文化符號。反觀菏澤,牡丹對於菏澤來說,現在還只是一種資源,就旅遊方面來說,還不能算是一種特別的、深入人心的旅遊資源。

應該說,在洛陽牡丹光環下,對於菏澤來說,現在在打造牡丹品牌的道路上,還有很長路要走。


風景故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85ab7796691d9070daf068b5d7fb566\

中華第一古都長安

洛陽用假牡丹不只一次。20年前王城公園就有過假牡丹。那次是因為牡丹花會臨近,但遇冷空氣,達不到牡丹開花溫度,王城公園的牡丹還有很多是花骨朵,但牡丹花會已到,時間不等人,辦會人就弄了假牡丹!其實洛陽弄假牡丹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只是以前網絡不發達影響小而已…(王城公園是公家,牡丹花會也是官方主辦,根上出問題了…)(而且這次莊園的解釋和20年前王城公園的解釋差不多,真牡丹沒開花,用假牡丹是為了增加觀賞效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千年前南下的部分河南人是現在的部分南方人,來河南的部分少數民族及原來河南人是現在的河南人…春秋時期鄭國人(現鄭州及周邊人)是各國調侃對象(守株待兔、鄭人買履、掩耳盜鈴等成語說的是鄭國人),現在各省調侃河南人…古今未變…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中華齊魯

牡丹花最早出現在武則天大年初一御花園賞牡丹的神話故事。因為要午時三刻百花齊放,唯獨牡丹花未開。武則天生氣,命將牡丹花架火燒烤,以示懲戒。此時,遲遲趕來的牡丹仙子立即歸枝,頃刻之間發芽,吐葉,長枝,結蕾開花。天后看到大喜。立即下旨:她知錯了就好。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將她的名號花魁去掉,降為花傅,發配洛陽,永不入長安。自此以後,移栽牡丹必須將根烤過之後牡丹花才能活。也就有了洛陽牡丹的盛況。

洛陽牡丹甲天下,曹州牡丹勝洛陽。這個故事源自聊齋。





毛月亮41422

客觀地說,洛陽是九朝古都,有的也說是十三朝古都。作為千年帝都,自然有他的影響力,自古文人騷客不惜筆墨寫下了無數的洛陽牡丹詩句,使其牡丹名聲遠揚。

而菏澤作為新興的城市,沒有悠久的歷史底蘊,沒有眾多文人騷客的推廣,自然而然人們都知道牡丹在洛陽。自隋朝種植牡丹以來,作為產業不斷髮展壯大,至目前從產值從效益還是從觀賞影響力,菏澤牡丹在全球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不過宣傳推廣力度仍然不敵洛陽。

所以說:洛陽因古都而出名,菏澤因牡丹而遐邇!






寒劍62548357

“牡丹原產地在秦嶺,隋唐牡丹之都在長安,宋朝牡丹之都在洛陽,明清牡丹之都在曹州(菏澤)。如今的牡丹以菏澤為最有名,北京的牡丹百分之八十來自菏澤”


親爹親爹

雖然我是河南人,也知道洛陽牡丹甲天下,還但種植規模肯定沒有菏澤大,你見過把牡丹當成經濟作物來大面積種埴的嗎?反正我聽菏澤朋友說過,每年洛陽牡丹花會的時侯,會有人來菏澤買牡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