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從中國黃頁時代起,就跟隨著馬雲打拼的元老

但凡提到阿里“中供鐵軍”,總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李琪。所有與他共事過的中供系成員,均認為他是中供系的奠基者之一。

李琪:從中國黃頁時代起,就跟隨著馬雲打拼的元老

作為從馬雲創辦中國黃頁時代起,就跟隨著馬雲打拼的元老,李琪就像是一個活在傳說中的人物。頭頂著“阿里巴巴早年的關鍵先生、馬雲最早的接班人”這樣閃亮的光環;想出了被衛哲盛讚為“全球銷售界諾貝爾獎”的金銀銅考核制度;甚至還有人說,“沒有李琪,阿里巴巴那時候還真可能就沒了。”

2010年阿里“欺詐門”事件後,曾一度傳出馬雲將請他復出的傳聞。不過,終究沒有成事,三年後,他攜著“大嘴巴”與阿里博弈餐飲O2O。

黃頁時代馬雲的“心尖”

有關李琪的傳奇故事,還得從1996年初他加入馬雲創辦的中國黃頁說起。中山大學計算機科學畢業的他,以技術見長。那時候,馬雲在杭州創辦的中國黃頁才剛起步,與當時火爆的美商網和環球資訊同臺競爭,急缺技術人員。

剛好,這時李琪回到浙江找工作,專業非常匹配,便順理成章成為中國黃頁一員。第一次見到馬雲,是在上海的培訓班上。他看見一個長相奇特又小個子的人,站在機器旁,有人告訴他這就是馬雲。

馬雲見到李琪就只問了句,“你就是新來的員工?”如此漫無目的的一句話,就當做打招呼。

李琪:從中國黃頁時代起,就跟隨著馬雲打拼的元老

美國之行開始讓馬雲對他刮目相看。加入沒多久,馬雲帶他去美國參觀黃頁在美國租用的服務器,順帶也參觀了硅谷、微軟、網景等大公司。這次出行,收穫頗豐。

李琪這個人非常聰明,一點即通。回到杭州後,他開始擔任起黃頁的技術重任,將在大公司學到的東西照數搬回黃頁,從此黃頁實現了自己編程自己製作網頁的願望。就此,他做出了黃頁的第一個自制網頁。

此前中國黃頁以給客戶製作官方主頁為主,並不具備製作主頁的技術能力,所以利潤的大頭分給了合作伙伴。自制網頁的成功,無疑解決了這一難題,自然給馬雲留下了深刻印象。

憑此一役,李琪很快就成為了中國黃頁的一員大將,同時也是馬雲的“心尖”。在黃頁三年,他過得如魚得水,尤其喜歡黃頁的團隊和整個團隊營造的氛圍。

兩人的合作親密無間件,如果說馬雲的邏輯是從1到10,是天馬行空;那李琪的邏輯便是2345678,求的是縝密和行動力。後來馬雲曾感慨地說,“感謝李琪他們接受我這樣一個CEO!”

只可惜,1998年馬雲揮軍北上,前往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信息部時,李琪未能跟隨。因為早已成家的他不能拋下家庭,更何況他的孩子即將出生。

脫離大部隊繼續留在杭州後,他去了杭州的另一家互聯網通訊軟件公司——偉業有限公司,並擔任首席執行官(CEO)。

加盟阿里打造中供鐵軍

等到1999年初,馬雲帶領大部隊再次回到杭州創辦阿里巴巴時,李琪已經成了偉業的法人代表兼CEO。雙方在各自的軌道前行,沒有太多交集。

不過阿里巴巴的網站穩定性不高,這時馬雲又想到了李琪。1999年底,馬雲和孫彤宇經常到訪偉業,到訪之頻繁連偉業員工都意識到“公司可能要有大的合併”。

雙方交往很長一段時間,李琪都並未一口應允。畢竟已經貴為一家公司的CEO,實在沒必要跑出來加入一家初創公司,儘管對方是他很喜歡中國黃頁的團隊。

馬雲並不會是一個容易屈服的人,為了得到李琪,他玩了一招大的——收購偉業。於是,2000年初,李琪以技術副總裁的身份加入了阿里巴巴,連同他建立起來的包括俞朝翎、雷雁群、方永新和陸兆禧在內的一支銷售團隊也加入,這幾個人後來成為阿里名震四海的中供鐵軍成員。

可以說,這次收購是非常明智的決定。蔡崇信曾在2014年對媒體評價此次收購,“那是阿里巴巴開展的首次收購,或許也是我們最成功的一次收購。”

原本他加盟阿里是負責技術的,誰知道天馬行空的馬雲有一天竟然突發奇想,派他主管銷售部。要知道,他在銷售方面並沒有加經驗。據《阿里巴巴神話》一書的記載,李琪認為自己從技術轉任銷售崗位的原因是,“可能馬雲覺得我不僅懂技術,而且腦子靈,能銷售。”

這個決定看似突兀,實際上馬雲看人是很準的。中共鐵軍的橫空出世,便是很好的證明。

要打造這樣一支強悍的銷售團隊,並非易事。哪怕是幹嘉偉、陸兆禧、王剛、陳國環、呂廣渝等後來赫赫有名的銷售好手,在早期也毫無作戰經驗。

李琪也顧不得這麼多了,只好“死馬當活馬醫”。他的管理風格以嚴厲聞名,與李旭輝雙劍合璧,兩人一剛一柔、一鬆一嚴打配合,制定了一連串規章制度。

餐飲O2O

同臺競技

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奉行的原則都是:將規則執行到底;沒有特例,特例提高了管理成本;如果實在需要特例,就更改制度。

就算他不認同李旭輝的某一些做法,但仍舊全力配合。但凡有人不配合李旭暉推行其銷售體系,他就會出面“嚴肅的修理他們。”

這期間,他最為人所稱頌的就是想出了金銀銅考核制度。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對於人性,他是很清楚的。

這個制度後來被時任阿里巴巴B2B公司CEO的衛哲大力讚賞,衛哲認為金銀銅製度可得全球銷售界的諾貝爾獎,“這種制度是我們讀文科的人想不出來的,只有讀理科的人才能想到。如果你問我李琪對阿里巴巴整個銷售體系最大的貢獻,就是一些簡單易行的制度。”

相比工作時的嚴苛,生活中的他卻有極其平易近人的一面。下了班,他經常與銷售員扎堆在一起,打牌、下軍棋、打水上籃球等什麼活動都參與。

開起玩笑來,尺度也大,什麼都能侃幾句。而且出手闊綽,有點江湖義氣的既視感。據說,銷售員一聽說他要來看看大夥,就知道中午不用吃飯了,因為晚上總是要請大家吃飯。大家日常聚餐時,他如果在,多半也是由他自動自覺去買單。

有一次,陳國環去阿里面試,聽說陳國環之前在北京從事一份“出國會被審查身份、涉及很多核心、檔案放置於組織部”的工作,他問陳國環能不能跟多講講以前的單位。搞得陳國環警惕性地回答,“我為什麼要告訴你以前的單位?你希望我以後離開阿里巴巴了,也把阿里巴巴的東西都告訴人家嗎?”

不過,李琪對陳國環的“不配合”並沒有記仇,當場決定將其收歸旗下。

2008年,阿里發生了一次空前的人事大變動,首席運營官李琪、首席技術官吳炯、資深副總裁李旭輝李琪以及淘寶總裁孫彤宇,相繼離開阿里。對此,李琪只說了一句,“經過了阿里上市的一系列變動,我累了,就從公司離開休假。”

五年後的2013年,他帶著餐飲移動APP“大嘴巴”歸來。有趣的是,一個月後阿里也緊跟其後推出“淘點點”。他與馬雲在餐飲O2O同臺競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