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還可以“人造”,這個展覽就能實現!|BYART頭條

前段時間,私營太空公司SpaceX將一輛櫻桃紅的特斯拉跑車成功送入了地球至火星的橢圓形軌道。

看來,人類移民火星可能不是夢了。

而在登陸火星前,白蟻還先去“月球”觀賞了一番。

“月球”還可以“人造”,這個展覽就能實現!|BYART頭條

人造月球

但,此“月球”非彼“月球”。

白蟻登陸的是《人造月球》,藝術家凱瑟琳·瑞安在華首次亮相的個展項目。展覽由三件雕塑作品組成,分別是《頻率》《微風》以及《酒神的女祭司》

在藝術家凱瑟琳·瑞安的觀念裡,雕塑的關鍵在於平衡和張力:輕盈而不失重量,狂野而不失剋制,天然而不失雕飾。

展覽表現了凱瑟琳·瑞安一直以來對石材、鋼鐵、混凝土和陶土等材料可塑性的探索與嘗試。

“月球”還可以“人造”,這個展覽就能實現!|BYART頭條

她的創作紮根於具有象徵性的古羅馬神話,上世紀80年代的電視廣播技術,以及南加州的植被中。

其作品不僅保持了原材料的物理質感,更重要的是凝聚了時間和記憶所帶來的不可觸及的分量。

▶在作品《頻率》中,上百隻造型奇異的陶瓷鸚鵡聚集在一個大型的衛星接收盤上。這些鸚鵡像是電流一般同時往中間匯聚去,然後又向四周發散開來。

“月球”還可以“人造”,這個展覽就能實現!|BYART頭條

頻率,2018

陶瓷,鋁合金

274.5 x 190.5 x 152.5 cm

儘管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見這些衛星天線的身影,但大部分天線架都已經被淘汰,成為了帶有時代印記的過時廣播技術產品。

這些衛星接收器通過向外發射與接收進行通訊交流,而在作品《頻率》中,藝術家將這種自下而上、向外擴散的向上力,與那些因地心引力、且如同水滴般向下滴落的鸚鵡造型搭配在一起。

密密麻麻的藍色鸚鵡彷彿被瞬間凍住,凝固在時間的長河中。

從細節上看,每一隻鸚鵡身上都留有了與人類親密接觸的細微痕跡——藝術家的指紋;而從整體上看,龐大的鳥群模糊了衛星接收器的邊界,使作品向更廣闊的宇宙空間延伸。

▶伴隨著衛星接收器的是作品《微風》,這件用脆鐵鑄造而成的雕塑作品描繪的是一片吊墜在有眼螺栓上的棕櫚葉。

“月球”還可以“人造”,這個展覽就能實現!|BYART頭條

微風,2018

鑄鐵,塗漆鋼

71 x 86.5 x 12.5 cm

它以天然植物為原型、人工鑄鐵為創作材料,既有棕櫚葉的輕薄感又有脆鐵沉甸甸的重量。

作品玩味著南加州植被景觀與城市悠閒之間的關係,用帶有危險感的工業材料衝擊著我們對熱帶景觀的固有印象。

“月球”還可以“人造”,這個展覽就能實現!|BYART頭條

酒神的女祭司,2018

混凝土,大理石和不鏽鋼

122 x122 x 68.5 cm

▶作品《酒神的女祭司》由一串呈成熟的混凝土葡萄組成。

藝術家用鏈子把一個個葡萄串連著,將它們以一種靜止的狀態、舒展地放置在酒紅色的大理石方塊上。

這些碩大的葡萄由混凝土實體打磨而成,飽滿得如同派對氣球一般,像隨時會被自身重量和內部壓力所撐破。這種將至的爆破隱喻的是來自肉體與性慾上的爆發。

作為現代建築與城市規劃的功臣,混凝土意味著經濟與高效,甚至是一種社會道德倫理的象徵。

凱瑟琳·瑞安將這種堅硬、冰冷的原材料轉化為一種擁有感性表達的載體,並向在西方藝術史上代表著自由慾望、享樂主義的女祭司們致敬,藝術家援引了羅馬神——酒神巴克斯的女祭司“Bacchante”作為作品名稱。

而這些混凝土球體和不鏽鋼鏈條,讓整件作品看起來既輕盈活潑,又內斂剋制。

“月球”還可以“人造”,這個展覽就能實現!|BYART頭條

▲周大為&藝術家Kathleen Ryan

行走在凱瑟琳·瑞安的雕塑作品之間,觀眾可以感知到每件作品的重量和方位。

通過自身和雕塑作品重量和體積的對比,從而獲得一種對創作材料新的認知:無論是人工的、工業的或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它們是如何將我們曾經熟悉,而現在正慢慢變得不確定,抽象以及陌生的歷史事件或工具物件進行重新解讀和編寫。

“月球”還可以“人造”,這個展覽就能實現!|BYART頭條

▲藝術家陸揚在開幕現場

凱瑟琳·瑞安通過發現這些物件之間的平衡感,去尋求一種超越二元論範疇的融合。

正如她的雕塑作品所呈現的,藝術家最終的目的是尋找一種振動(Oscillation),這種振動是“獨特且不屬於二元範疇的,是可以產生共鳴的,是可以溝通、充滿感情以及可被感知的

”。

聽了白蟻的介紹,你是不是已經有了想要近一步感受“人造月球”能量的想法,那就快去上海Cc基金會&藝術中心登陸吧~

相信你能找到一種獨特且可以產生共鳴的振動!

“月球”還可以“人造”,這個展覽就能實現!|BYART頭條

展期:2018.3.24-5.27. 10am-6pm(逢週一閉館)

登陸地點:Cc 基金會&藝術中心 | Cc Foundation & Art Centre

詳細地址:上海市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M50創意園區15號樓101 室

• 藝術家:凱瑟琳·瑞安

凱瑟琳·瑞安(Kathleen Ryan)於1984年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莫尼卡(Santa Monica)。她在皮茨學院(Pitzer College)攻讀考古學和藝術專業,並於2014年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美術碩士課程。她的老師包括藝術家查爾斯·雷和凱瑟琳·奧皮。凱瑟琳·瑞安曾在倫敦Josh Lilley畫廊,洛杉磯Ghebaly畫廊,以及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的忒休斯展館舉辦過個展項目。 藝術家目前在洛杉磯、紐約兩地生活和工作。

•項目組織人:尚端

尚端是一個駐洛杉磯的撰稿人,藝術史研究者,和展覽組織人。她的研究方向是全球化、城市翻新、社會變革,以及階級的重新劃分對亞洲,非洲和美洲藝術創作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