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紅磡體育館在歌迷心中是什麼地位?

騎上小麋鹿

這個問題應該是問香港紅磡體育館在歌手心中是什麼地位更合適吧?

既然提到香港紅磡體育館就簡單介紹一下,行內人都喜歡將之稱為“紅館”,原本用途是用作比賽、演藝場館,但在香港明顯作為演藝場館的功能更大,一年下來在這個場館舉辦演唱會的歌手多不勝數,不誇張地說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的時間都有演出。

而紅館在歌手心目中是什麼地位?不管是從前,還是今天,香港紅館依然是地位的象徵,能夠登上紅館舉辦演唱會可以說是一個歌手,尤其是香港歌手一生中最高的榮譽,所以不管是本港歌手,還是海外歌手,若是能到香港舉辦演唱會,都希望能夠登上紅館舞臺。

當然,時代不同,紅館能夠代表的意義也變得不同。千禧年之前,紅館的舞臺對於很多歌手來說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殿堂,所以在那個時代能夠在紅館開唱的歌手才有資格被稱為天王巨星,最重要的是歌手在那個年代開演唱會,起跳的場數大多都是以八場為基數,這才更能彰顯出地位,隨便數一下,那時候譚詠麟、黎明、劉德華、張學友、徐小鳳、梅豔芳、鄭秀文、王菲等這些歌手隨便一次演唱會都是十幾場,這才是彰顯出了地位與實力。

如今,隨著演出業的興盛,越來越多的歌手都能登上紅館的舞臺舉辦演唱會,這是再也不能以登上紅館舉辦個唱作為衡量一個歌手地位的標準,但是,歌手在紅館舉辦個唱的場數依然是彰顯地位與實力的象徵,簡單來說,似乎人人都能在紅館開唱,但絕非人人都有這個能力、實力一次性挑戰八場以上的演唱會,而若是還膽敢開四面臺,那就更不得了,因此,時代變了,但是某些衡量的標準不會變,這就是紅館在歌手心目中的地位,就是一座巔峰,也是一個目標。

而為什麼歌手要把登上紅館開唱當成心中最大的理想(目標)?因為紅館的演出場館是整個香港乃至亞洲擁有最高規格的音樂演出場館。首先,整個場館有12500個位置,無論是開四面臺,還是三面臺,對觀眾人數的需求量都很大,這就考驗一個歌手的號召力;其次,紅館的設計是以倒轉金字塔的形狀,這種設計有利於音效更好的呈現,事實上,紅館是我去過那麼多演唱會場館,包括臺北小巨蛋中,最適合舉辦演唱會,尤其是四面臺演唱會的場館。

因此,征服了紅館,對於歌手來說就是征服了“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