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自駕遊之四 徽州古城

原以為徽州古城在屯溪,看了歷史介紹方知在歙縣。徽州脫胎於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平鎮方臘起義後,改歙州為徽州。徽州古城,所以又名歙縣古城,總佔地面積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我們今天看到的徽州古城是在原址上修舊如舊復建而成,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

徽州自駕遊之四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景區包含徽園、漁梁壩、許國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紀念館、新安碑園、太白樓等七處。覆蓋了新安理學、徽派樸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築、徽州“三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

徽州自駕遊之四  徽州古城

我們重點參觀了徽園、許國石坊、徽州府衙。

徽園,是歙縣在原徽州府衙一帶修建的仿古旅遊區。是集牌坊、古民居、祠堂“徽州”三絕”,融磚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精髓。徽園2000年對外開放。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1999年3 月動工,2000年11月建成開園,徽園位於古城鬧區,佔地2公頃,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有:仁和樓、得月樓、茶樓、惠風石坊、徽園第一樓、得意樓、春風樓、 過街樓、古戲樓、蓮池玉帶橋、萬金靈龜、九龍九鳳壁,以及住宅樓房百餘間。

徽州自駕遊之四  徽州古城

徽園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位於徽園內,跨街而立。立於明萬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許國石坊是歙縣人許國( 公元1527一1596年,字維楨,歷仕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先後出任侍郎、吏部侍郎、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衣錦還鄉時在家鄉歙縣立此坊。許國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圍合,中國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會為旌表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是最能詮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載體。被譽為“東方的凱旋門”。

徽州自駕遊之四  徽州古城

許國石坊(八腳牌樓)

徽州府衙,建於元末明初。隋義寧年間(617-618年),越國公汪華即遷於此。宋紹熙年間(1191-1194),州衙毀於大火,隨後重建。明初,衛國公鄧愈改為行樞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復為府治。之後,正統、崇禎曾兩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清道光末年大修。

徽州自駕遊之四  徽州古城

徽州古衙門

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築規制,採用“原工藝、原材料、原規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對徽州府衙進行了修復。徽州府衙總佔地面積2.4公頃,建築面積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譙樓、儀門、公堂、二堂、知府廨組群,整體建築氣勢雄偉,規模龐大,體現了徽派建築的精髓。

徽州自駕遊之四  徽州古城

典型的徽派建築(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