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看看”之四:香零山的香草今何在

羅老二


“我想去看看”之四:香零山的香草今何在


​湖南永州是座文化名城,歷史悠久,風光美麗。朝陽旭日、回龍夕照、蘋洲春漲、香零煙雨、恩院風荷、愚溪眺雪、綠天蕉影、山寺晚鐘等,被譽為“永州八景”,享譽海內外。

“永州八景”之“香零煙雨”,描述的是香零山的獨特風光。香零山,聳立於零陵古城東五華里處的瀟水河心,是一座石島小山,東西長約20米,南北寬約15米,高出水面約8米。山以天然石磯構成,地處中流,山勢險要,若雨後日出,煙鎖山腳,霧雨濛濛,往來舟楫,若隱若現,給人一種煙波浩渺的意境,故有“香零煙雨”美譽。

有一個傳說,說是香零山之名,是由一種香草而來。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太上老君和南極仙翁兩位仙人酒後下棋,南極仙翁眼見又要落敗,藉機偷了太上老君一顆棋子,並將這顆棋子拋下天庭。棋子正好落在瀟水河中,就變成了一塊石磯。瀟水河中自有了這塊石磯,常常弄得往此經過的船隻和木排碰撞、翻覆,不知斷送了多少人的性命。玉帝得到報告後,便下旨巡查緣故,南極仙翁自知闖了禍,為彌補過失,就將從瑤池採摘的幾粒香草種子撒向瀟水河中的石磯,石磯上便長出了香草。香草長得異常茂盛,馨香四溢,能醫治百病,尤其對跌打損傷有特效。於是在此往來的船隻或木排,一旦發生意外有人受傷了,很容易就能找到他們的“救命草”。

後來,舜帝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上。消息傳回,娥皇女英兩位妃子不遠千里,尋覓而來。她們乘坐的船在瀟湘二水匯合處的蘋島觸碰,女英前額撞出了一個傷口,鮮血淋淋。船過石磯時,忽然聞得花草異香,船伕將船泊靠石磯,上岸採下一把香草,搗爛之後敷在女英的傷口上,不久傷口就癒合了,玉肌完好如初。


“我想去看看”之四:香零山的香草今何在


慢慢地,慢慢地,人們都知道了瀟水河中心的石磯上長有一種能治百病的“仙草”。因為這草很香,又生在零陵地界,人們就將此草叫做香零草,生長香零草的那座石島小山就叫香零山。到了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下令籌建零陵郡,負責建設的大臣聽說景色秀美的香零山盛產一種名貴的香草,於是報告皇上。皇帝知道後,便將此草定為貢品。進貢香草之事見清光緒《零陵縣誌》:“(香零山)地產香草,其葉如羅勒,香聞數十步,唐世上供,郡人苦之,刺史韋宙奏罷之。”可見香零山上產香草,是真有其事。至於這香草是不是南極仙翁種下的,我們大可不必深究。

唐代詩人劉禹錫貶謫朗州司馬時,收到好友永州司馬柳宗元來信,談及香零草之事,聯想到舜帝之德、二妃之情,有感而發,作了《瀟湘神》二首,其一就是:“湘水流,湘水流,九疑雲霧至今愁。君問二妃何處所?零陵香草露中秋。”清代蔣本厚《香零山小記》亦云:“方春流湯湯,如貼水芙蓉,與波明滅;至秋高水落,亭亭孤峙,不可攀躋。予曾泊舟其下,明月東來,江水瑩白。獨坐攬袂,覺草木皆有香氣,知古人命名,殊不草草。”

只是,年復一年,朝復一朝,作為貢品的香零山上的香草,進貢數量逐年增加,香草採盡,仍然不能滿足皇宮的需要。採集貢草,終於成了百姓的苦役,不少人只好背井離鄉。到了唐代,郡守韋宙,將香草採盡的實情奏明皇帝,方獲免貢。傳到清代,香草就已經絕跡了。

如今,香零山的香草雖然早已絕跡,但只要你登上香零山,你就會想起香草想起那些香草故事,你就會隱隱感到香零山上的香草猶在,香氣猶存。


“我想去看看”之四:香零山的香草今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