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當戶對”依舊適用於現在的婚姻

“門當戶對”依舊適用於現在的婚姻

這幾年,身邊越來越多的同齡人在結婚幾年後選擇離婚,前幾天又有一位朋友告訴他準備選擇離婚。

對於婚姻,我屬於同學中間結婚比較晚的,也屬於比較傳統的人,中規中矩的男子。

我個人認為之所以現在離婚率高,主要是當時結婚時沒有考慮“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一詞出自於:元朝·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雖然不是門當戶對,也強如陷於賊中。”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滿生與朱氏門當戶對,年貌相當,你敬我愛,如膠似漆。”

中國古代“門當戶對”就只有一個含義,就是男婚女嫁時兩家人家財富地位相當,沒有別的含義。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個人仍舊認為古人說的“門當戶對”有其合理性。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在一個家族一代一代沿襲或演化下來的,即便周圍的環境有變化也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兩個家庭如果有相近的生活習慣,對現實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才會有共同的快樂,才會保持更長久的彼此欣賞,也才會讓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但現代社會下,“門當戶對”應該至少包括:

1.雙方的家庭經濟地位相當,貧富懸殊差距不大;因為經濟基礎決定其生活的環境和成長的環境,進而影響了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2.雙方家庭的社會關係和政治地位相當;這中間會影響雙方的為人處世、接人待物等;

3.雙方的文化修養相當;學歷、學識的差距過大會影響兩人的溝通和交流;

4.雙方的工作平臺差距不大:

5.雙方的三觀差距不大,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會影響雙方的日常的溝通和交流。

小王是我的朋友,他大學畢業時有份體面的工作,我兩屬於一個被窩裡睡大的兄弟,雖然不是親兄弟,但是勝似親兄弟。畢業後,家裡不斷催婚、逼婚,讓他相親,那會我在讀研究生,他父親由於與我們關係也好,就讓我勸說,最終,小王在我們大家的勸說下,按照家裡的安排找了一個初中畢業的女孩結婚了。

後來,他們有小孩了,我當時心裡還想,他們婚後磨合的挺好,祝福他們!

可不曾想,我的這位兄弟,最終還是忍不住,在前段時間下定決心要離婚,原因就是文化的差異,讓他們交流起來很費勁,而且無法正常的溝通。

這就是門不當戶不對,最終釀成的惡果,苦了兩個人,也苦了孩子。

我是研究生畢業後,等工作穩定了才談婚事的,之前認識的一位女學妹,也研究生畢業了,後來經過不斷的尋尋覓覓,最終還是覺得這位女學妹比較適合。

因為:1.我們雙方家庭都是農民家庭;2.我兩學歷都是研究生;3.溝通起來無障礙;4.生活消費觀念一樣;5.工作上,我屬於公務員,妻子屬於事業編,高中老師。

婚後,我們確實是溝通起來一點困難也沒,也沒有磨合期,妻子婚後把自己給我親戚敬酒的敬酒錢全部交給我了,春節去親戚家拜年的錢也全交給了我,自己一分錢都沒留。最難相處的問題“婆媳之間的矛盾”妻子也處理的很好,無論我母親做什麼飯,她喜歡吃不喜歡吃,她都從不說任何不字。

對於我母親,她時常說:“咱媽無論咋嘮叨,那都是咱們過日子呢。”“我可要靠咱媽給咱管娃呢,咱媽管孫子最放心,比請保姆放心多了,因為是親孫子”。

家裡的花椒熟了,妻子週末就跟著我們去地裡摘花椒,她說“咱自己一摘,還少僱傭一個人摘,還給咱節省錢了,節省下的父母還不是給咱”。

有時我與母親發生點小爭執,妻子總是與母親站在一起,說:“咱媽說得對,按照咱媽的意見辦!”

所以,我覺得自己結婚雖然結的晚,但是注重了“門當戶對”,所以少了好多問題。因此無論男女,結婚,請掌握“四不原則”。

1.實在看不上對方的,別結婚。根據自己的擇偶標準,如果實在不能令你滿意,而湊合湊合就結婚了,婚後肯定會後悔,每天對配偶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一旦遇到自己比較有好感的人,出軌率很高。

2.把對方當成保姆/飯票,不懂付出的,別結婚。結婚是為了過日子,娶個姑爺爺/姑奶奶回去伺候,天天給自己添堵,擱誰誰也不樂意。這種自私的人,結婚也是禍害別人。

3.雙方人生目標背道而馳,明顯無法駕馭的,別結婚。

有些人是一匹野馬,想要馳騁在草原上,有些人是乖乖貓,只想宅在家裡睡覺。這兩種人要是陰錯陽差結了婚,保證家裡一片呼倫貝爾大草原,綠油油的。

4.強扭的瓜不甜,別結婚。也許有些人會說“強扭的瓜不甜,但老子就是喜歡吃。”那我就無話可說了。

還有,結婚後,如果你們還沒想好或者磨合好,就請不要要小孩,因為你們最終選擇離婚會傷害小孩。

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在一般情況下來說,確實符合社會所處的現實環境,當然也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門當戶對的世俗觀念反而會把真正的緣分永遠地天壤相隔開來。

但總體上來看,門當戶對還是很重要的,不然即使勉強結婚,最終會導致離婚或婚後的不幸福。

最後我再次我想說:

1.如果不喜歡,你就不要結婚;

2.如果不喜歡,就不要過早要孩子,要孩子是對孩子的不負責;

3.婚姻之間重在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