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玉皇大帝每次宴會都吃龍肝,四海龍王為何不抗議?

raoyaoting

(蝸牛看西遊第175期)

文/牽著蝸牛散步

在往期文章中,蝸牛多次寫過關於龍的文章,但大家還有很多問題。

比如,四海龍王為何都姓敖?他們之間是不是親兄弟?玉帝為何會放心把佔三界地圖三分之一的海域交給龍氏家族管理,卻又將把他們子孫端上餐桌?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在西遊世界中地位為何那麼低?

對此,有人說,這是老吳為了貶低皇帝家族,故意把龍的地位寫低;也有人說,龍族掌管著四海,玉帝不敢讓他們做大,所以故意打壓著他們。

但這些解釋,都有說不通的地方,或不能全面打消所有人的疑惑。

本期,蝸牛再作一篇解讀帖,供大家參考,當然,也歡迎繼續提出不同看法。

在原著第三回,孫悟空到東海龍王處尋得金箍棒,仍賴著不走,吵嚷著要龍王送一套好西裝。龍王說,兵器有幾件,但西裝沒有。孫悟空說,如沒有,那就試試這棒的厲害!

東海龍王一下慌了,趕緊道:“上仙,切莫動手,切莫動手!待我看舍弟處可有,當送一副。”

孫悟空道:“令弟何在?”龍王道:“舍弟乃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是也。”

從這一段中,我們可看出,四海龍王的確是兄弟,而且都姓敖

既然四海龍王這麼牛叉,那他們的子孫為何又成為玉帝餐桌上一道菜呢?

在原著第八回,如來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玉帝安排安天大會給他慶功,原文如下——

(玉帝)請如來高座七寶靈臺,調設各班坐位,安排龍肝鳳髓,玉液蟠桃。

對原文中的龍肝鳳髓,爭議很大。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個比喻,表示桌上的菜很高級。但也有人認為,龍肝鳳髓在現代的確是比喻,但在那時卻是實指龍的肝鳳的肉。

甚至有人指出,佛祖吃一條龍算啥?在《妙法蓮華經》中有記載,迦樓羅是護持佛的天龍八部之一,有種種莊嚴寶象,金身,頭生如意珠,鳴聲悲苦,每天吞食一條大龍和五百條小龍。

後來有人將迦樓羅譯成了大鵬鳥。

大鵬每天要吃這麼多龍,龍族面臨著滅亡的危險,於是龍王帶著龍子龍孫找到如來佛祖,佛祖賜給了龍王一件舊袈裟,說:“你拿回去之後,把這件袈裟拆了,分給你的龍子龍孫,每條龍分一縷袈裟線,系在龍角上,這樣大鵬就不能吃你們了。”

看看,龍族混得有多慘!

在西遊中,龍族完全就是一個高級打工仔,連命運都不能自己掌握。

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卻是一個高貴的生物,皇帝雖然自稱天子,但穿的是龍袍,生的是龍種,坐的是龍椅……老百姓雖然不敢以龍的標籤來稱自己的衣服身體,但也自稱是龍的傳人。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答案揭曉:此龍非彼龍!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是真龍,是神物,它更多以圖騰形式存在,而非是體制中人,更不是海域的管理者,所以,古代皇帝才以真龍自居。如果龍王僅是一個低級別的打工仔,自我感覺牛逼的皇帝們,怎麼會以它來貶低自己呢?(別忘了,他們可是天的兒子!)

《西遊記》中的龍,其實是佛教中的龍,也就是從古印度那邊引進來的蛇的別稱。古印度崇拜蛇,將蛇神化稱為“那迦”,翻譯成中文,就是大蛇,現在印度的畫像雕塑還隨時能看到這些神蛇的造型。

“那迦”被佛教吸收,並在佛經典故中擔任重要角色。白龍馬後來變為八部天龍,天龍其實還是指的是一種大蛇。

隨著佛教進入中國,“那迦”這個詞也開始出現在中國人的口中,但中國人是不喜歡蛇的,所以自然不可能將它翻譯成大蛇,那就很不威嚴了,所以改為“龍王”。

季羨林在《裡面的印度成分》中說:

既然是蛇,那麼在吳承恩的小說裡,肯定就沒有多高的地位,被端上玉帝和如來的餐桌,則非常正常。

那個大胃王迦樓羅,其實吃的也是蛇。如果吃中國的龍,不要說每天吃501條,就是吃一條,都有可能被國人揍死!

那麼龍王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同樣也是中國化的產物。

在《妙法蓮華經》裡的記載是:“龍王有八,一難陀龍王,二跋難陀龍王,三沙迦羅龍王,四和修吉龍王,五德義迦龍王,六阿那婆達多龍王,七摩那時龍王,八伏缽羅龍王。”

在《華嚴經》中記載了“十大龍王”分別是:“一毗樓博義龍王,二婆竭羅龍王,三雲音妙幢龍王,四焰口海光龍王,五普高雲幢龍王,六德義迦龍王,七無邊步龍王,八清淨色龍王,九普運大聲龍王,十無熱腦龍王。”

可是,看他們的名字,都不姓敖。

什麼時候他們開始統一姓敖呢?有人說,是明初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滄海》首提。這部雜劇是八仙過海故事的源頭之一,裡面出現了四海龍王,並分別有了名和姓:東海龍王叫做敖廣;西海龍王叫做敖欽;南海龍王叫做敖閏;北海龍王叫做敖順。

他們的名字,與西遊記中的名字卻不相同。不過這很正常,不僅這兩部作品名字不相同,就是在《西遊記》這本書中,同一個龍王的名字前後也是不統一的,有興趣的朋友可翻來對照一下。

為什麼印度的八部天龍、十部龍王,到了中國變成四海龍王呢?道理很簡單,中國人稱全世界就稱四海,從未稱八海,四海龍王,就代表鎮守四方了。

為何都叫一個名字呢?其實也是一個習慣,就像現在,我們統一把外國人叫老外一樣。在翻譯俄羅斯人名字時,總有什麼“斯基”“諾夫”,翻譯日本名字時,總有什麼“山本”“太郎”一樣的道理,所以有人開玩笑說,俄羅斯總是司機太多,日本總是狼太多。

我們不能把名字中有“斯基”“太郎”的就當成親兄弟,同樣,四海龍王姓敖,我們也不能當成親兄弟,頂多當成幹兄弟。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號,還可看到第164期文章《西遊最慘的龍不是涇河龍王而是她,鎖在塔心柱上三天才能吃一頓飯》


蝸牛看西遊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是東北總叨叨。

總叨叨和玉皇大帝素無來往,所以對於玉皇大帝的事情都是道聽途說而已,並不瞭解內幕。

至於龍王為啥不敢抗議玉帝吃他的龍族,總叨叨猜想可能是因為以下因素導致:

1、龍族興旺,子孫眾多,民間自古就有龍生九子一說,證明龍族數量眾多。吃幾個老弱病殘更有利於保持種族血脈。就跟草原上狼吃羊的道理一樣,這裡就把玉帝看做龍族天敵就好了!





2、龍估計也分三六九等,等級最高的才能位列仙班,比如那幾個負責下雨的工差龍王,有身份。比一般的平民小龍牛。玉帝吃的估計是外僱打工仔平民龍,沒有身份地位,車了就吃了,沒人理會。







3、民間自古就有進貢童男童女的習俗,這習俗到了天上是否就改了吃龍也未嘗不可。玉帝總不能吃人呀,那不和下屬的寵物一個身份啦?





4、所吃的龍都是犯了天條,重罪難逃的,被當成食物也算髮揮餘熱了。



5、龍王自己都是玉帝的遠派外地的小小辦事主管,哪個小主管敢去抗議總管呀?








綜上所述,純屬猜測,如與事實不符,請以事實為依據。就當總叨叨說夢話好了!😂😂😂😂


總叨叨

不請自來。


回答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從西遊記裡找答案。

在西遊世界裡,龍的地位並沒有那麼高,哪怕是四海龍王也不過如此。

龍王這個稱呼,舉例:海里有龍王,河裡也有龍王,井裡也有龍王。

他們都是地仙甚至根本就不入流。

因為他們的命掌握在玉帝手裡,玉帝說殺就殺,比如涇河龍王,而四海龍王的地位也不是那麼崇高,先有哪吒抽了龍太子的龍筋,後有孫悟空拿走了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龍王也無可奈何。



玉帝宴請如來佛和眾神仙時,有龍肝鳳髓。

這就是人家桌上的餐品。

鎮元大仙在抓住唐僧師徒後,鎮元大仙讓徒弟取皮鞭,結果是龍皮做的七星鞭。

還用來做工具。

還有一個龍王也很慘,這個龍王曾是牛魔王的好朋友,結果因為招了一個九頭蟲,蠱惑萬聖龍王偷了祭賽國國的舍利,被滅了門,龍宮也不被滅了。

整個西遊記裡,龍的遭遇是相當的悲慘,為什麼呢?

這裡面有驚天的秘密,當然那是上古的秘密了。

龍王哪裡敢抗議呀,抗議就被滅了。


李家三叔

這個問題估計也是很多人想問的,因為在我們的心目中,龍是高高在上的,龍可以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龍一出,萬靈臣服,但是在《西遊記》中,在玉皇大帝舉辦的安天大會宴會中,桌上的各色珍饈中,龍肝鳳髓可是重點推薦的頂級菜餚,那麼看到這裡,大家就有點疑問了,玉皇大帝這樣搞?四海龍王沒意見?

首先,世間萬物,唯有人最高級,在修道來說,就是根性,大家看看元始天尊的弟子,個個都是根性深厚的人類。再看看太上老君的唯一高徒,玄都大法師,也是人類。也就是說,萬靈以人為尊,自然而然的,人也可以吃任何的東西,比如其他動物。世界一切靈丹妙藥!

再者,在《西遊記》中,龍的地位並不是很高,如涇河龍王,小白龍,所以玉帝吃龍肉就和普通老百姓吃老虎肉一樣,雖然很少,但是終會還是吃的到的!

最後,世間萬物,人都可食,何況妖乎?

這句話,並不是小哥瞎說的,咱們看看《西遊記》,金翅大鵬鳥就特別喜歡吃人肉,觀音菩薩的靈感大王也是,而最最厲害的,就數壽星手底下的梅花鹿了,並且他收集的可都是童男童女哦!收去幹嘛?無非是煉藥,無非是吃嘛!

所以。人都可以吃,那一個龍妖有什麼不能吃的?


深圳小哥帶你看深圳

玉皇大帝每次宴會都吃龍肝,四海龍王為何不抗議?我反問一句,現在每天都是“老婆餅”,老婆怎麼不抗議?我們吃的蔬菜,“娃娃菜”,娃娃怎麼不抗議?再回頭想,要是吃“夫妻肺片”呢?會不會太殘忍了。

下面進入正題,我們從《西遊》中找答案。

龍,是中國的圖騰,自古華夏稱龍的傳人!“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就叫中國…”,咳咳,此處該有掌聲!包括古代帝王,也自命為真龍天子,把江山基業歸根於龍脈!十二生肖中,也有龍的存在!從這種種跡象表明龍是非常受國人尊崇的!

那麼為什麼到了小說中,龍的地位就變的那麼低呢?小說二字是重點,圈起來等會要考啊。

《西遊》中,尊佛貶道。佛教本是外來宗教,起源於古印度,而看過影視劇的應該都知道印度的電影大多以蛇為題材,什麼《靈蛇愛》了等等吧,其實古印度又把龍稱之為大蛇。

那麼就有人說了,蛇就是蛇,怎麼會是龍呢?

蛇修煉一千年成蟒,蟒修煉一千年成蚺,蚺修煉一千年成蛟,蛟修煉一千年成龍,龍修煉一千年成角龍(頭上有角),角龍修煉千年成應龍(帶翅膀的龍),在此才能成為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龍。



例如:一隻蛟要想成龍,他得渡天劫。當渡天劫時,有人說你看一條龍,好了它渡過天劫後就成了龍。這就好理解為什麼古印度稱之為大蛇了吧。

然而《西遊》中,龍還真不少。四海龍王,河龍王,就連井裡也有龍王,但是大多都官職很低,權利也僅在部雨,而且不能出絲毫差錯。例如涇河龍王,出了錯就殺了!

為什麼《西遊》中龍的地位這麼低呢?

因為龍的繁殖率太高了!我們看《西遊》中,有一集是給烏雞國國王治病,要找馬尿。二師兄守著白龍馬許久,白龍馬就是不肯尿。不是他害羞,只是這“馬尿”可是寶!尿到水裡,魚蝦吃了便成龍,尿到山上,便會出靈芝

這也就意味著除了真正血緣正的龍,有出頭之日,謀個一官半職,其他的想都不要想了,都是“山寨版”!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玉帝也是人修行得的道,他哪能不知道龍肉美味啊。但是他所吃的“龍肝”,相當於現在經過加工處理的副食品,何況又和四海龍王沒半點血緣關係,自然也不會反對,也不敢反對!

好了,我是化身為魚,如果喜歡就動動手指點個關注唄。最後提醒各位,天氣降溫,注意防寒!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化身為魚

《西遊記》中,玉皇大帝每次宴會都吃龍肝,四海龍王為何不抗議呢?

1、無須抗議——因為被吃的不是四海龍王的嫡系子孫。

《西遊記》裡四海龍王的嫡系子孫都在四洲各大水域裡當龍王,或者在天庭和靈山工作,他們不大可能成為天庭餐桌上的一道菜。那被吃的龍肝從哪裡來呢?

《西遊記》中白龍馬告訴過我們答案。為了給朱紫國國王治病,孫悟空讓八戒去接點馬尿。原著裡寫道:

那馬斜伏地下睡哩,呆子一頓腳踢起,襯在肚下,等了半會,全不見撒尿。他跑將來對行者說:“哥啊,且莫去醫皇帝,且快去醫醫馬來。那亡人乾結了,莫想尿得出一點兒!”行者笑道:“我和你去。”沙僧道:“我也去看看。”

三人都到馬邊,那馬跳將起來,口吐人言,厲聲高叫道:“師兄,你豈不知?我本是西海飛龍,因為犯了天條,觀音菩薩救了我,將我鋸了角,退了鱗,變作馬,馱師父往西天取經,將功折罪。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作靈芝,仙僮採去長壽。我怎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卻也?”

“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龍族子孫撒尿,游魚成龍,這些龍不算是龍族嫡系子孫,更不會成為海龍王、水龍王等,他們只會被殺掉取肝,供天庭眾仙食用。

江河湖海,潭裡,井裡,各個水域裡都有龍王,要是龍們隨便尿尿,豈不是所有魚都變龍了?所以龍們不輕易尿尿。小白龍在悟空的勸說下:

“你看他往前撲了一撲,往後蹲了一蹲,咬得那滿口牙齒乞支支的響亮,僅努出幾點兒,將身立起。”——咬牙切齒才拉了幾點兒尿。

但是,"活龍不可能被尿憋死”。那龍要撒尿的時候怎麼辦呢?我估計龍庭裡的龍方便的時候,是拿個東西裝起來,專門供天庭養魚用。

而天庭可能有個大魚塘,或者直接把天河攔截一段?龍尿這種高級飼料偶爾灑點,吃到的魚變龍,在這魚龍混雜的塘裡,天庭大神們想吃什麼就逮什麼唄。

2、抗議無效——因為《西遊記》裡龍的地位非常低下,屬於沒有後臺老闆的那一類。

西遊記裡出現過很多龍,白龍馬、四海龍王、洪江龍王、涇河龍王、井龍王、敖摩昂(西海大太子)、萬聖龍王、龍婆……

龍王基本職能就是管下雨,但卻沒權,什麼時間下,什麼地點下,下幾滴都要玉帝批(世界這麼大,玉帝連這點小事都要親自管,會不會累死?)涇河龍王就是因和道士打賭多下了幾滴雨被處死的。

你看孫悟空到龍王那裡想要什麼拿什麼,哪吒把龍王三太子剝皮抽筋,四海龍王都敢怒不敢言。而取經路上眾多的妖魔鬼怪多是大神們的坐騎變化而成,孫悟空的金箍棒還沒有揮下去,後臺老闆們就紛紛出來保護他們了。

再看在龍族中身份高貴的小白龍,只是玩火燒燬了自家的宮殿,同時也燒燬了玉帝賞賜的明珠。他父親西海龍王就嚇得親自上天庭上本告他忤逆,希望玉帝把小白龍殺了,以懲罰他的罪行。

玉帝真判了他斬首,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變身為白龍馬,馱著唐僧上西天取經。

如果玉帝心血來潮,真想嚐嚐四海龍王的子孫們的肝,他們能抗議嗎?還不是乖乖拱手送上。估計四海龍王只能聚一起商量:今天送誰?實在不行抓鬮吧!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在《西遊記》中,不僅僅是玉皇大帝宴會才吃龍肝,連佛祖座前的大鵬鳥每日都要以龍為食,一天要吃一條大龍,五白條小龍。但如此“草菅龍命”並沒有引發龍族的反抗。為什麼?

首先,龍在《西遊記》中的地位真的很低下。基本職業多是布雨,偶爾被訓為交通工具,比如牛魔王的避水金睛獸就是龍族的一個分支。而龍的布雨詳細到雨量、時間、地點都需要玉帝批准。比如涇河龍王因為不服袁守城的未卜先知,私下改了降雨的時間點數,便被斬首了。



你若說涇河龍王官不夠大,那四海龍王夠大吧?東海龍王三太子跟哪吒打架,莫名其妙被打死了,還抽人家的龍筋做腰帶。四海龍王聯名揍請玉帝討回公道,結果哪吒是斷臂剖腹,剜腸剔骨了。說是龍王被感動不與追究,其實不過是自認倒黴了。後來哪吒還不是神靈活現的?而那倒黴的三太子只見一條做成腰帶的龍筋。

西海龍王三太子也是(又是三太子,作者跟三有不解之緣吧?),不小心燒了玉帝賞賜的明珠,連老爹都怕禍及自己,一本奏摺參了上去,三太子就要被斬首。好在觀音求情,不過也是貶為人類的坐騎。想想八戒一隻豬犯了調戲仙娥罪都不至於這麼慘。

可知龍在《西遊記》中的地位多麼弱勢。連自己的骨肉都不能保護,想為它龍申張正義談何容易?

其次、龍的產量很高,而且易產。無需擔憂其滅絕。

有一回孫悟空配藥醫治民間皇帝,需要用及馬尿。八戒去取卻等半天取不來,八戒找到孫悟空:“哥啊!別去醫什麼皇帝了,先醫這馬吧。半天也不出一滴尿,想來都幹了吧?”。三徒弟到了馬前看個究竟。結果那馬跳將起來:

師兄,你豈不知?我本是西海飛龍,因為犯了天條,觀音菩薩救了我……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若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做靈芝。仙童採去長壽,我豈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怯也?

多傲嬌的話,想吃本白龍的尿?沒門!



所以很多水中游龍可能是小魚吃了龍尿變的,這樣就不存在有血緣方面的糾葛。

而我們也可以猜測,也許玉帝正是用此種方法養殖食用龍,就像我們現在養豬一樣。只要給魚吃了龍尿,又是一條龍。這樣一來,龍王操什麼心?



所以,綜上所述,龍王不會抗議玉帝吃龍肝。


微影窺人生

《西遊記》中有多次寫到玉皇大帝宴會時有龍肝這道菜,為什麼龍王不抗議呢?我認為可能有兩點原因。

第一,龍王地位太低,根本沒資格參加玉皇大帝的宴會,故見不到龍肝這道菜,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

第二,玉皇大帝吃得根本不是龍肝。

想一想孫悟空出世不算太久根本沒有吃龍肝的經歷。且是第一次到蟠桃會上,肯定是看到了龍鳳形狀的菜誤以為是龍肝鳳髓。而且天宮是什麼地方?能為玉帝做菜的肯定是眾多的高級廚師啊,連我們新東方廚師學校出來的要造一道龍鳳形狀的菜都不是個事,對於天宮高級廚師來說更不在話下。

先給大家上道全龍菜,孫悟空看到的是不是這個?

想吃鳳也不是個事



還有大型的

還可以只吃龍頭部分


盛漢將軍

首先,

龍肝鳳髓

不一定就是“龍肝鳳髓”。

畢竟如來佛拜的佛母孔雀的母親,

就是鳳凰。挺難堪的,

如來佛如何下得了口。


那麼,龍肝鳳髓又是什麼呢?

《漢武洞冥記》

有龍肝瓜,長一尺,花紅葉素,生於冰谷。所謂冰谷素葉之瓜。仙人瑕丘仲採藥,得此瓜,食之,千歲不渴

在《齊民要術》中也記載,

“土芝,瓜也;其子謂之□。
瓜有龍肝、虎掌、羊□、……瓜屬也。”

此時的龍肝即是一種神瓜。

又有“伏龍肝”,可作湯藥。

又《紅樓夢》中提到,

古鼎新烹鳳髓香
那堪翠斝貯瓊漿。

其中,

鳳髓

《宋茶名錄》中的一種名茶。

《西遊記》雲:

龍肝鳳髓曾偷吃,
百味珍饈我竊嘗。

按其對偶來說,

龍肝鳳髓應該是食物名。

安天大會上有玉液蟠桃,紫芝瑤草,碧藕金丹,火棗交梨,各種珍果,卻是沒有茶和湯。

宴會之上沒有茶和湯羹

吳承恩應該不會犯這個錯誤。

瓜果、茶酒、湯水,

是尋常宴席上的標配。

因而龍肝鳳髓可能是,

鳳髓茶、龍肝神瓜或伏龍肝湯,

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的海南白玉蟾也提到,

隨身風雨幾清閒,
不做人問撥底官。
朝飲一壺朱鳳髓,
暮餐八兩黑龍肝。

也許有人說,天庭不會有此凡物,但不要忘了吳承恩就是個凡人。雖說如此,也可以看恍惚下文的其他猜測。

其次,

龍肝鳳髓可能是隱喻。

吳承恩精通丹藥之學,

比如孫悟空豬八戒就被比喻為金公木母。而金公木母是相愛相殺相輔相成的兩味藥。鉛投於汞,若龍虎相搏,所以孫悟空和豬八戒才會見面就打架,從晚打到“天將曉”。

比如,

《西遊記》

金性剛強能克木,
心猿降得木龍歸。
……
性情並喜貞元聚,
同證西方話不違。

《悟真篇註疏》

龍木、虎金、性水、情火,謂之四象,會聚中官,歸功戊己而成丹也。…… 故曰: 二物會時情性合, 五行全處虎龍蟠。

《周易參同契注》

喻鉛汞得火交媾後,
終成丹而喜也

就比喻孫悟空和豬八戒的關係。


至於龍肝鳳髓,

《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

蓋以自己神水華池、金晶玉液、硃砂水銀、真鉛真汞、龍肝鳳髓、奼女嬰兒,修合煅煉之所成也。

其中,

華池神水,指舌下的津液,

玉液,指“腎真氣合心中神水”,

金晶,這麼說吧,

和小說中的“內丹”基本上是一類。

真鉛,是金公,是硃砂,是奼女,

真汞,是木母,是水銀,是嬰兒,


由此推之,

龍肝鳳髓也許是丹藥密語,

即汞與鉛,煉製金丹的原料。

其中,鳳髓是金鉛,

《稚川真人校證術》

產出南方赤鳳髓,號為金鉛。

那麼,對應地,真汞為木龍,

肝屬木,以“龍肝”喻汞。

木本生火,木反自火而有,
如汞感鉛而結,即木龍也。

又,《圓嶠內篇》

後天鉛汞,所以小結丹。
先天鉛汞,所以大還丹。

先天鉛汞合成金丹,

以鱗蟲之長龍,

和羽族之首鳳,

喻先天鉛汞,也是有可能的。

又,《高上玉皇本行集經》,

是謂嚼得龍肝鳳髓,
脫茲俗質凡軀。

鳳髓若是食物,

應該是啜飲的吧?

顯然,龍肝鳳髓,

即代稱鉛汞所成的九轉大還丹。

如此一來,

安天大會上的“龍肝鳳髓,玉液蟠桃。”應該都是指同樣的延年益壽的產品。





然後,最有可能的是誇張描寫。

龍肝鳳髓,屬於八珍,

但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

《西遊記》 明確地提到,

桌上有龍肝和鳳髓,
熊掌與猩唇。

五雜俎》

龍肝鳳髓,豹胎麟脯,
世不可得,徒寓言耳。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也說過,

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想必天上的神仙,

能吃到世上沒有的珍饈。

如果說龍肝鳳髓就是龍肝鳳髓,

那麼說明龍族鳳族地位不高,

終究是禽獸。

《西遊記》中,

龍鳳簡直就是爛大街。

一水有一龍王,除了四海龍王,基本上都是底層管理人員。而鳳凰們就總是唱唱歌,拉拉車,就像宮女一樣。



此外,龍王不一定就是龍,

龍有自然之龍,也有化生之龍。

比如,鯉魚躍龍門,

就是一種化生龍。


據考證佛教所謂的“龍王”,

其實是蛇。所以一些龍,

其實是蛇的地位底下。

《西遊記》

龍王雲:“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了天條,該陛下賢臣人曹官魏徵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但是別以為沒犯錯就沒事了。

在佛教中,龍似乎有原罪。

據《佛說海龍王經》記載,

“九十八億居家出家。
違其禁戒皆生龍中。”

又按《大乘大方等日藏經》記載,

諸生因十種業因緣,

和三惡業而轉生成龍王。

這些化生的龍,

死於神之口,或許是種解脫。


恍兮惚兮5

這個很簡單啊,龍在人間是至高無上的,但是在天庭就屬於小動物一級的啦。

雖然龍被我們人世間尊為天子,但是天上的所有東西都比地上級別高。也就是說,天上最賤的東東也比地上最貴的要高等。

這就解釋了天庭為什麼養龍當食物了。不誇張的說,龍在天庭的地位就相當於人間的家畜,雞鴨豬呀狗呀的,當然可以拿來吃咯。至於吃雞胗還是吃雞肝雞心,看大仙自己口味了。

不敢多說了,怕得罪了龍王。恕罪恕罪!

二師兄這樣的,在天上肯定沒人吃,連地上的妖怪都不想吃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