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毛澤東讀了一百多遍,朱德的最後歲月還在學習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馬克思主義橫空出世,“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或許馬克思不會想到,他的思想會引導一個東方大國近百年波瀾壯闊、改天換地的變革。這本《共產黨宣言》是一代又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案頭卷、工具書。

這本書,毛澤東讀了一百多遍,朱德的最後歲月還在學習

由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

自1920年起,毛澤東一直把《共產黨宣言》作為必讀書。1939年底,他對一位同志說:“《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

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少次。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於應用,要應用就要經常讀,重點讀,讀些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還可以從中瞭解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在各種理論觀點的爭論和批判中,加深對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的認識。”

這本書,毛澤東讀了一百多遍,朱德的最後歲月還在學習

毛澤東對《共產黨宣言》情有獨鍾,不僅研讀中文版,而且對英文版也興趣盎然。他的國際問題秘書兼英文“老師”林克回憶說:從1954年秋天起,已年逾花甲的毛澤東重新開始學英語。

“毛主席想學一些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選的就是《共產黨宣言》,這本書的文字比較艱深,而且生字比較多,學起來當然有不少困難,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堅強。我發現他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蠅頭小字注得很整齊,很仔細,他的這種精神,很感人。”

這部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一直陪伴毛澤東到晚年。毛澤東逝世後,工作人員在清理他床頭上的書籍時,發現有六本《共產黨宣言》,其中竟有兩本是英文版。可見,毛澤東對《共產黨宣言》的鑽研之深。

這本書,毛澤東讀了一百多遍,朱德的最後歲月還在學習

觀眾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參觀《銘記初心—》史料展

1976年5月,朱德收到了我國著名文學家成仿吾送來的《共產黨宣言》新譯本。書一讀完,感慨萬千的朱德告訴秘書說:“你準備一下,我要馬上去看望成仿吾同志。”秘書聽後感到有點為難。

朱德的外孫劉健對秘書說:“姥爺與成仿吾有著幾十年的深厚友誼,看來攔是攔不住了,我們準備一下,一起陪著他老人家去吧。”時近下午3點時,朱德興致勃勃坐車啟程前去看望成仿吾。朱德還語重心長地關照成仿吾:“你要很好地保重。黨內像你這樣的老同志不多了。”

兩位老人推心置腹,談了一個多小時以後,朱德起身告辭。望著漸漸遠去的汽車,成仿吾深情地對夫人說:“他還是那麼謙遜,還是那麼真誠!”誰能想到,一個多月以後,朱德便與世長辭了。

事實說明,“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的‘真經’”,馬克思主義發展了中國,中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臨近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舉行第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表示,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創造“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蹟”?根本秘訣在於真理的力量,在於善於從經典中吸吮養分,並創造性地和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和實際境遇有機結合起來。“頂著馬克思主義的天,立在了中華大地上”,這是我們黨一次次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下找到中國方案的寶貴經驗。

這本書,毛澤東讀了一百多遍,朱德的最後歲月還在學習

一個多世紀以來,無論信仰馬克思學說的國家如何變遷,也無論有多少人曲解甚至詆譭馬克思,都沒有一位思想家能像馬克思一樣,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的制度環境,深刻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馬克思從未把自己看作先知,但翻開《共產黨宣言》,“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使東方從屬於西方”等等資本主義“畫像”,直到今天仍栩栩如生,仍是這個世界紛亂頻仍的癥結所在。

有人說,資本主義並未崩潰,因此馬克思的預言失敗了,“馬克思過時了”,實際上,正是因為馬克思所揭示的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深刻矛盾和激烈鬥爭,迫使資本主義不斷進行自我修正,資本主義制度才是今天這個樣子。馬克思的背影從沒有因歲月而漸行漸遠,他的思想已經並在繼續改變世界。

這本書,毛澤東讀了一百多遍,朱德的最後歲月還在學習

西方國家歷史上的工人運動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論是對世界還是對中國而言,馬克思主義都是“真經”。時時豎起耳朵聆聽真理的迴響,以實事求是的精神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涵,我們堅信,這束真理之光必將愈發閃耀,照亮中國與世界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