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熟茶、生茶、紅茶和綠茶的區別有哪些?

閒心拾遺



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有時候把熟茶當成紅茶,有些又會把紅茶當成熟茶;或者把生茶當成綠茶、把綠茶當成生茶的情況。下面介紹中我不說具體品種,以免引起誤會說我是做茶葉廣告,而且各人喜好不同,在此也無法取捨。

在雲南,生活中大眾喝得最多的、最普遍的還是綠茶,只有在家或特定環境中才會喝生茶、熟茶和紅茶。而熟茶和紅茶、生茶和綠茶很容易被混淆。

其實:從大類上區分:熟茶和生茶大家概念中就是指普洱茶,屬大葉茶類;紅茶和綠茶屬小葉茶類。(在普洱、臨滄地區也把年代久遠的大葉茶樹的鮮茶加工成綠茶,叫古樹茶);從加工工藝上區分:熟茶和生茶可以加工成餅或坨,而紅茶和綠茶是散裝茶,不宜加工成餅或坨;從存放時間上區分:熟茶和生茶加工成餅或坨後陳化越久越好,而紅茶和綠茶是越新鮮越好喝,陳化存放久了反而不好。下面具體分類來說:

一、熟茶:

是經過渥堆發酵,中和濃烈的茶性,把茶性逐漸溫和下來,香味醇香濃郁,更適合胃寒的人日常飲用。製成餅或坨陳化越久,香味會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柔順、濃郁。

二、生茶:

在這裡也可以說是近似於綠茶,但與綠茶的加工工藝上也有區別。是新鮮的茶葉採摘後以自然陳放,不通過渥堆發酵。茶性比較烈。不管新制或陳放的都有強烈苦味,適合儲藏 陳放越久顏色越深、香味也越醇厚。與紅茶和綠茶的明顯區別是可以製成餅或坨長時間陳放,陳放越久越好喝。

三、紅茶:

是一種全發酵茶。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只是採下後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直接進行揉捻,然後進行發酵,使茶多酚氧化,氧化後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紅茶與綠茶的共同之處是不能製成餅或坨(熟茶和生茶可以製成餅或坨),主要區別在於不宜長時間存放,存放久了氧化越來越嚴重,也就越不好喝。在雲南主要產地是臨滄地區的滇紅。

四、綠茶:

比較普洱茶來說也就屬於生茶類,也是加工工藝最簡單的茶葉。是一種不經過發酵過程的茶。採下鮮葉直接經過殺毒、揉捻、烘乾等工藝。 由於揉捻及時,烘乾快速,嚴格控制了酶的活動和多酚類的氧化,不讓芽葉發酵,保持茶葉的綠色,形成滋味醇濃,湯色黃綠的特點。與生茶、熟茶的明顯區別一是隻能散裝,不能製成不能餅或坨,二是不能陳放,放置時間久了清香味會散失,陳放越久越難喝。

在雲南,人們喜歡熱天喝熱綠茶,因為茶水能驅走體內熱量。所以口乾舌燥或者汗流浹背時喝杯綠茶能使人生津止渴、消暑降溫。是雲南千家萬戶最普通的喝茶種類。


閒心拾遺

雲南的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

具體普洱茶屬於哪一類茶呢?一直以來存在爭議。 按2008年國家標準規定,以雲南行政區域的大葉種茶,經過特定加工工藝的茶稱為普洱茶。



生茶:殺青——揉捻——乾燥

熟茶: 殺青——揉捻——乾燥——渥堆——再幹燥。

那麼我們比對一下綠茶與黑茶的加工工藝:

綠茶: 殺青——揉捻——乾燥

黑茶的由於產區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加工方式。 雲南黑茶: 殺青——揉捻——曬乾——渥堆翻堆——乾燥。

根據比對,從理論上劃分,普洱生茶屬於綠茶工藝,而熟茶屬於黑茶工藝。



對於普洱熟茶歸為黑茶,爭議不大。問題在普洱生茶,如果普洱生茶是綠茶, 怎麼可以長期存放呢?

我們必須從普洱生茶的加工細節來分析:

1.大葉種。普洱茶的原料必須是雲南的大葉種。這個品種最大特點是茶多酚含量高,比其他茶區的小葉種茶的多酚含量高近一倍。

2. 殺青的葉溫不得高於80度。 這個是普洱生茶後期自然發酵的最核心原理。 如果生茶像綠茶一樣把酶的活性滅絕了,存放就毫無意義。

3.日曬或烘房乾燥。乾燥時間長,而且在乾燥時含水量是10%左右,會產生一定的發酵。與綠茶不發酵有些不同。

時間是普洱茶的靈魂,在漫長歲月的沉澱中,普洱茶必須是活的,才能越陳越香,只有具有活性的茶才具有長期保存的價值。(白茶也一樣。)普洱茶的香甜滑厚糯,回甘生津,是普洱茶吸引人的最大特色。


其實,名稱歸類只是茶葉的外套,我們需要了解的是茶的本性,口感特點,沖泡方式,影響身體哪些方面,這些才是一泡茶的真正價值。

另外,題主還問到,雲南的紅茶。雲南紅茶分為傳統工藝的滇紅,和曬乾工藝的雲南曬紅。

這兩種紅茶在加工前幾個環節是一樣的,但在最後的乾燥環節是不同的。傳統滇紅採用的是烘乾,利用高溫迅速鈍化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使產品的品質固定下來。而曬紅採用的是日曬乾燥,溫度不高,保持了酶的活性,從而可以長期保存並且越陳越香。



最後說下雲南綠茶,也叫滇綠,是採用傳統烘青綠茶工藝加工而成的,原料是雲南大葉種或者中小葉種。 那麼它和普洱生茶是一樣的嗎?注意,我們之前提到了,普洱生茶的加工工藝中殺青的溫度的不同,這就是普洱生茶與滇綠的不同之處了。

通常我們也把普洱生茶的原料叫做滇青。 所以滇青是生茶的原料,滇綠是雲南傳統綠茶。

感覺說得有點繞,希望解釋清楚了。


加茶說

迷糊茶童很高興為你解答,分享一些自己的普洱茶經驗,希望能夠班助到茶友。

雲南的茶葉,簡單來說就是其製作工藝的不同。

熟茶:採摘茶葉☞萎凋☞殺青☞揉捻☞日曬☞製作出曬青毛茶☞進行渥堆發酵☞最後成為熟茶。

筆者直接配圖,方便直觀,容懂。


紅茶與綠茶工藝

工藝上看,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類,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

綠茶則屬於不發酵茶類,採取茶樹新葉,未經發酵,經殺青、揉擰、乾燥等典型工藝製作而成。


以上是迷糊茶童的分享,希望我能夠幫助茶葉們,


南詔茶童

在業內,紅茶與綠茶分屬不同茶類,兩者在品質上有根本的區別。而普洱生茶,在製作之初,具備綠茶的某些特性,只有在經過存放轉化之後(即後發酵)才與綠茶出現本質性的差異;就熟茶而言,其本身由來就是為了通過人工渥堆工藝發酵,讓茶葉呈現適宜的味道特性。熟茶的由來在於75年研發的新工藝,因製作方式偏近黑茶,因而有說法將其歸為黑茶一類。但隨著普洱茶市場認可度的提升,目前有一種說法將普洱茶單列一類來進行區分。

就題主所問,區別普洱茶、紅茶及綠茶主要從工藝層面進行基礎劃分,普洱茶相對而言在定義上對原料有所講究,而後兩者並沒有特別限定(而有相對的知名產區)。因工藝不同造就了三類茶葉呈現不同的特性與味道。【具體工藝標準可參照相關互聯網及書籍中的描述,此答不做贅述】

直觀來說,如果不熟悉工藝,三款茶通過品鑑也能夠較易分辨。如綠茶為不發酵或微發酵茶,滋味偏鮮爽,較多知名綠茶為芽茶(也不乏葉茶),口感鮮爽、湯色清亮泛綠;紅茶為全發酵茶,滋味偏柔和,目前知名的諸如武夷山、祁門等,湯色紅亮,口感順滑,飲畢口齒留香;普洱生茶新茶在初期為半發酵茶(後期持續發酵),苦澀明顯,轉化後口感呈現別樣的香氣滋味,飽滿度較好且刺激,湯色會隨時間變深;普洱熟茶因為經過人工發酵,其先天的茶葉特徵被人為的改變,通過人工完全發酵消除(或減弱)葉底中的苦澀感,茶湯紅濃透亮,口感刺激性不強且較為柔和,但因原料特徵,其耐泡度和持續性較紅茶、綠茶更佳。

如果鑑別三者,初學者一喝就知道,當然如果用不同原料製作另類茶葉或許或許會形成一定誤導,但工藝不同,則茶類應當重新劃分,因而也不會有太多障礙。要區分茶葉,最直觀的就是多喝多看。

茶的學問在類別劃分上極其基礎,沒有刻意必要去講究或者劃分,因為茶請簡單對待,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