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雄安新區,無人機航拍的雄縣白洋淀風景區碼頭附近,別墅農舍比鄰,風光驚豔。圖/視覺中國
未來的雄安應該是什麼樣子?
文/王楚逸
本文首發於總第846期《中國新聞週刊》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區橫空出世,這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迅即成為國內外廣泛高度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對其“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總體要求,更是激發了無數人對這一未來美好城市的無限遐想和憧憬。如今,一年過去,雄安新區的各方面籌備工作正緊鑼密鼓開展之中。圍繞雄安的未來,有關部門以及專家學者也在積極探討之中。
未來的雄安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筆者認為,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應著眼於以下定位:
未來的雄安應是一座生態之城。 整個雄安的規劃、建設和發展,首先應把生態至上、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始終。建設新城,雖不能追求完全意義上的“原生態、純自然”,但在建城過程中應致力於“崇尚自然”理念的充分體現,生態用地應大於城市建設用地,負氧離子的產出應大於消耗。特別是雄安承擔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任,除了要靠中央政府應有的“推力”外,還應著力強化生態城市的“引力”。可以試想,如能把雄安建成一座現實版的桃花源式的美麗田園城市和國家公園城市的話,那麼對於“堅守京城”的人們來說,就會有更大的吸引力。如此一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艱鉅的工程,就會有更強大的內生推力。
未來的雄安應是一座智慧之城。千年大計,必是千秋之城。要想建設千秋之城,一是在現在的規劃編制上,就應以特殊之機制,集全球之智慧,編制引領千年之規劃。城市的規劃建設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除了應廣泛吸收借鑑全球範圍內城市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廣聘國內外規劃界的大師共同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外,還應吸收各領域、各行業的高端智庫和專家院士參與城市發展相關領域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其次,在未來的城市建設上,必須著力建設智慧城市,努力實現該城市的天與地、人與物、內與外、地下空間與地上空間的互聯互通、有機融合,涵蓋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產業、智慧能源應用、智慧公共服務、智慧社會管理、智慧公共安全等各領域、各範疇,並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與人性化的高度融合。
未來的雄安應是一座文化之城。有文化才能傳承,有創新才有活力。一個城市,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化脈系,就不能保持不竭的動力和活力,也就不可持續,更無法引領世界。文化應體現在城市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發展中的方方面面。打造雄安文化,除了應突出中華的傳統文化、白洋淀的特色文化外,還應強調中央的新五大發展理念文化,包括創新文化、協調文化、綠色文化、開放文化、共享文化等。尤其是創新文化和共享文化,應成為雄安獨樹一幟的標誌性文化。
遊客乘小木舟遊覽河北保定白洋淀景色。圖/視覺中國
未來的雄安應是一座國際之城。習近平總書記對雄安新區“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總體要求已經向世人表明,雄安的誕生之初就定位是一座國際之城,開放性、包容性、多元化、國際化應成為雄安規劃建設發展的關鍵詞。雄安雖然不具備上海、深圳沿海的優勢,但完全可發揮緊鄰京津兩大直轄市的優勢及未來世界最大體量之一的北京新機場國際空港之優勢,彌補雄安非沿海城市的不足。未來的雄安必將是國際高端人才之匯聚地,國際知名的城市規劃建設旅遊之示範地,將成為新型國際城市的典範和我國開放發展的先行區。
未來的雄安應是一座可生長之城。千年大計,必是影響深遠、示範全國、引領世界的未來之城。變化是永遠不變的真理,任何城市的規劃建設都不可能做到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特別是在信息化社會向超智能社會轉變的今天,對於未來之城,尤其是一百年、五百年乃至一千年後的城市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誰也無法一時定論。因此,雄安的規劃建設必須為未來的發展預留充足的空間,必須從規劃設計之初就賦予該城市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具有一定的可生長性及自我適應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遷,該城市都會被賦予新的發展元素,並通過體制機制的持續創新,不斷地創造雄安標準、雄安質量,不斷地出臺引領未來的雄安標準體系,為世界城市的發展樹立典範。
閱讀更多 中國新聞週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