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古墓中家譜與墓誌銘吻合,裡面陪葬品能否歸屬個人?

洪濺

這個問題應該是“如果一個古墓中發現的墓誌銘與家譜吻合,裡面陪葬品能否歸屬個人?”我來簡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自古以來,由於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喪葬十分重視。因此,墓葬資料所提供的就不僅僅是埋葬習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會政治、經濟、生產、生活、風俗、宗教、觀念等方面的情況。所以,墓葬所展現的埋葬習俗與埋葬制度也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因此開展對墓葬的研究就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所以歷朝歷代對古墓葬都是明確予以保護的。

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研究工作,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我們國家於1982年11月19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並開始實施,2015年4月24日進行了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在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包括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壁畫受國家保護:第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包括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屬於國家所有。

在實踐中,我們所說的“古墓葬”一般指清代以前(包括清代)的墓葬。辛亥革命以後,與著名歷史事件有關的名人墓葬也視同古墓葬,受國家保護。

我國其他相關法律也規定國有文物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不容侵犯。

所以,只要墓葬鑑定為古墓葬,那麼古墓葬中出土的一切文物都屬於國家,即使家譜與墓誌銘吻合也是一樣。


文蹤旅跡

這個我感覺你想多了。

具體原因應該大家都明白,大家都知道墓地的使用年限比房子比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少多了。一般來講,城裡邊兒的是20年。所以說你像那種古墓,基本上,和你就沒有什麼關係了。因為早已經超過了20年的產權和使用期限。你如果說對上了家譜,那個古墓是你家的?那麼我們來算一下這個後續的產權費用吧。

估計你自己都不考慮古墓裡面的陪葬品歸屬了。就如同我們很多祠堂裡面的家譜都有記載,祖上是做什麼官什麼官?而有時候你到當地的文化館或者博物館能看到相對應的文物。但是你不能說是你們家的,因為你說了也沒用。有當事人證明嗎?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愛新覺羅溥儀進故宮還要買票呢。喬家大院的後人沒有聽說過免票。

關注行者,享受問答的快樂,我們不一樣。開闊別樣的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