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

官破曉

這個問題當年在部隊中就專門詢問了一下老班長是什麼根據?這主要是根據個人的軍營生活時間長短及實戰經驗來決定的。

沒當過兵的普通民眾,對於武器的概念更多是從電視或影片中來了解,比如一場戰鬥萬炮齊發,場面宏大壯觀,然後對方就敗了。一般軍事題材電影都是這樣的套路不是~~可實際上在戰場上,火炮確實威力大,但是在知道有炮擊的情況下,基本部隊都是要躲避的,如在進攻作戰中,對方的火炮有時可能攔截的不那麼及時,反而要相對安全一些。因為一旦突入到敵方陣地,對方的火炮會因為怕誤傷己方部隊,而停止炮擊。

另外在部隊中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很少有兩發炮彈會同時命中一個彈坑。所以你躲在一個被前一發炮彈炸開的彈坑裡,被第二發炮彈炸的可能性會低一些。因為火炮這種超視距的火力支援,只要瞄準時偏差一點,到達目標時偏差的距離就會成數十上百米,尤其是對付單兵目標,火炮更是有些力不從心,只能是依靠飽和轟炸來提高傷害率。但炮彈不是天上刮來的打個沒完沒了,總會有火力間歇。對於新兵來說,初到戰場必定腿軟,再被炮火一通炸,肯定嚇得要死。不尿褲子已經是條漢子了。但對於老兵來說,明白其中的套路自然心中有數,不會那麼害怕,真被炸到也實屬點太背~~天上收你~~

但是對於機槍來說,這種視距內的支援武器,尤其是在進攻作戰中,作用明顯。有經驗的射手,可以根據精確的點射壓制一大片。所以一般班排連或更高級的進攻作戰中,要優先對付像機槍手,火箭筒手,迫擊炮手這類的高威脅目標。如果不及時消滅,會給己方的進攻作戰帶來嚴重的傷害。二戰盟軍登陸時,一名德軍機槍手一人一槍射殺了3000多盟軍士兵,其殺傷力遠比火炮在多。我軍班組進攻中,老兵或班幹部要帶頭衝鋒的,在面對方有經驗的機槍手威脅下,很容易受到傷害,如果是設在碉堡內的機槍威脅更大。所以才有了老兵怕機槍,新兵怕炮的說法,這本身並不是官方說法,只是一代一代當兵的口頭傳下來,但具體怕什麼?這種說法對不對,還要分不同的情況來看待。


另外,部隊中還有一種說法是“新兵怕哨,老兵怕號”。新兵怕哨是因為剛入軍營,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訓練,班長一吹哨就代表有訓練,或是半夜的緊急集合。而連裡的老兵聽到這樣的哨,都無所謂知道沒有大事,就是訓練。反之,如果部隊吹起警報號,那則代表有任務,很可能還是實戰任務。這意味著要上前線~~ 所以時間一長,老兵都知道連裡吹哨那基本沒大事。但是一旦部隊有號,那麼情況就可能比較緊急。當然,這個號主要是指警報之類的有實際任務的號聲。因為平時部隊的起床就寢開飯集合也都是用號來體現。只不過聲調不同代表的意義不一樣~~具體什麼號聲幹什麼事?在部隊待幾天就會有了解的。


鼎盛軍事

這個說法確實為,也有一定的道理。新兵與老兵都是兵,只不過經驗多少的問題,由於經驗不同,面對不同的危險所做的判斷有所不同吧。從表面上看,大炮比機槍的威力更大,一發炮彈下來,少說幾百平方米的殺傷面積,其爆炸的聲音也大,給人的視感與聽感衝擊相當大。

這讓缺少經驗的新兵,尤其是第一次遇上時,自然要緊張,這就是所謂的新兵怕炮。可是它的許多細節沒有考慮。炮兵威力是大,但是要比機槍好防。炮彈從空中下落時,與空氣摩擦時。會發出聲音,這個聲音本身就可以提醒炮彈來了,給大家反應時間,而且不同的彈種,不同狀態下的聲音也有所不同,老兵藉此可以判定,這炮彈的落點距離自已有多遠,從而明白威脅的大小。即然有預警的時間,那怕只有一秒,又知道威脅大小,那麼足以讓人決定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方式。

炮彈的散佈很大,而且威力在不同情況下,也有所不同。以122毫米殺傷爆破彈為例,其單發殺傷面積800平方米,這是對立姿狀態下的人員,如果為臥姿的人員則只有310平方米,下降達6成以上,對於塹壕內的人員則只有24平方米。所以老兵對炮的反應沒有新兵那敏感,只要會聽,會躲,安全性高。

機槍的威力看上比炮要弱多了,不直接命中不殺人,射程也近,至多1000米,給人的視感與聽感衝擊也不強。可是在實際上,威脅更大。機槍個頭小,它不射擊,你根本不知道它在那裡,子彈以超音速的速度飛來,聽到聲音時,子彈也到了,看到槍口焰再反應也不算早了。幾乎就沒有預警時間,也難有反應的機會,被機槍壓制,比受到炮擊的威脅更大。這時的反應等等,要比對付炮要高許多,難度更大,故有老兵怕機槍之說。


講武堂

那第一個就來說說新兵為啥怕炮啊,因為剛上戰場的新兵沒有看過鋪天蓋地的炮火,也沒有被炮彈嚇過,固然對聲音大還有覆蓋面積大的炮火產生恐懼,還有一點剛剛上戰場的新兵炮彈的至傷致殘率很高。那我現在說一個關於國軍新兵的故事吧:那一次戰鬥火炮轟鳴,到處都是炮坑,在那一次傷亡似乎很高,最後活著回來的士兵表情呆滯,反應很慢還吃不下飯和任何食物,過幾天之後就死了很多人,那個時候很多老兵都認為那些新兵都是被嚇死的,甚至還去笑話他們,但是過了幾天之後醫生把屍體拿去解剖後發現那些新兵的五臟六腑都被震碎,那種情況下應該當場死亡啊,最後被確認為他們一聽到炮彈的聲音就趴在地上,但是由於炮彈炸在地上後和內臟共振,所以震碎。後得出一結論,當炮彈來臨時最好的做法是就地抱頭蹲下,而不是趴下。

那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老兵為什麼怕機槍嘞:老兵怕機槍不也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老兵見多識廣經常聽那炮火的轟鳴聲,已經可以做到冷靜的規避跑火了,但是機槍規避不了啊,機槍的掃射範圍廣,且火力持續性強,堪稱收割機的怪物。這玩意憑藉老兵的機智和身手也很難躲開,在機槍面前眾生平等,除了有重裝甲的部隊。而且火炮往往不會致命,但子彈卻不同了,只要一顆小小的子彈打到人體重要的地方就可以直接要命,而且機槍密度十分的大,在衝鋒的時候機槍效果更加顯著,如果沒有重裝甲掩護兩挺機槍壓在陣地上沒有個幾百個人還真衝不過來。

還有就是現在由於全自動武器的發展,現在已經可以不懼機槍了,兩三個持自動武器的步兵已經可以壓制住機槍了。


貞觀防務

這個問題非常專業,網上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宙姐為此查了不少資料,總的感覺這個表述並不準確。這種說法的由來,是因為近代我國陸戰場上火炮使用率不高,造成人們對戰場火炮的曲解。應當說,特定的時期有合理性,但是這種經驗來指導未來的戰爭,肯定是行不通的!

比如抗戰時期,我軍幾乎沒有火炮,日軍主要也是小炮,實戰中炮火密度小,不持續,戰場上的火力骨幹一直都是重機槍。所謂“新兵怕炮”,是指新兵第一次上戰場,沒什麼經驗,心理素質也不過硬,聽到炮聲轟轟,不知在什麼地方,嚇的屁滾尿流。所謂“老兵怕機槍”,因為炮雖然聲音大,但聽習慣了就不怕,而且能判斷落地方向和時間,便於躲避;而衝鋒的時候,機槍一響就是可視距離點射,火力密集,殺傷力大,不容易躲避。

但是,在二戰的歐洲戰場上,火炮主要的殺傷手段,有統計說50-70%的人員損失於炮擊。蘇軍那種幾千門大炮的密集速射炮擊,很快就能轟開德軍1個集團軍的防禦縱深,給蘇軍坦克集團軍打開通道。那種殺傷力和摧毀能力可不是機槍可以比擬的,所以人們說火炮才是真正的戰場之王。

離我們最近的一場陸上戰爭,當屬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一個越戰老兵回憶說,“在反擊戰中,越怕死的越死的快,越不怕死的反而活著;比如在戰鬥開始後,儘量快速的接近越軍陣地,就意味著活下來半條命;因為炮彈太厲害了,進攻路上大口徑炮彈過來,炸很大一片,彈片散佈面積很大,很多空爆彈把趴在地上不敢衝鋒的人炸的像蜂窩煤一樣,只有拼命衝鋒靠前越靠近越軍陣地越安全,不容易被炮彈彈片擊中;和炮彈威力相比,機槍殺傷差多了,而且現在自動武器的射速很快,頻繁的需要換彈夾或者彈鏈,中間只要有幾秒的停頓,你就可以投彈衝進對方戰壕了……”

這段描述,基本可以反映現代戰爭火炮運用的現狀。我軍已經不是小米加步槍的時代,火力猛烈程度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一般進攻戰鬥開始前,我方的大炮至少要把對方陣地來回耕幾遍,敵軍傷亡大,很多防守區域沒有活幾個,這個時候再衝鋒,跑過炮火封鎖區就是勝利。

所以,現在情況是,無論新兵老兵,想活命都要躲著炮彈!!!

ヾ( ̄▽ ̄)~以上~拿好不謝~


語宙

確切的應該叫“新兵跑唬,老兵怕狙”!對於見多識廣的老兵來說,轟隆隆的炮聲80%都落不到自己頭上,炮彈除了破壞工事與強力度殺傷外,還是個震懾嚇唬人的好東西,特別是初次或剛剛參加戰鬥的新兵來說,炮彈的威力不亞於100臺挖掘機與100萬響的鞭炮,從陣勢上新兵已經完全被密集的炮火,給嚇懵了。出於心裡上的恐懼,有些沒有尿性的新兵,會產生厭戰懼戰的膽怯心理,從而影響部隊整體的戰鬥力。



小米加步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精神不能忘),在今天這樣一個,自動/突擊步槍高度發達的時代,三兩個士兵就能壓制機槍,結合攻堅火箭筒,拿下機槍陣地都沒有問題,所以如今的老兵既不怕機槍不怕炮火,他們更怕點對點的狙擊手,在一次戰鬥中,一個狙擊手小組(2個人),敲掉了整整一個坦克營!那些幾十噸的大傢伙,瞬間成了瞎子(觀察和瞄準儀打掉)聾子(天線打掉)或瘸子(反器材步槍打履帶)。狙擊手神出鬼沒偽裝一流,要想發現會反制狙擊手,必須要經驗豐富且多人配合,因此老兵更怕狙擊手,而不是能形成交叉火力網的機槍,畢竟機槍對於狙擊手來說,更容易打掉!



棟哥曰

當兵的時候,本人83年兵,那個時候的部隊首長很多都是打過仗的,經常給我們講戰鬥故事。這些前輩們說,剛開始上戰場最怕敵方的炮火,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打炮都尿過褲子,因為,在轟隆隆的炮火下,看不到敵方也看不清戰友,更聽不到戰友和班長的口令。這是戰鬥中的孤獨感令人窒息和恐怖。老兵知道這是敵方的炮火準備,只要防護好,還是能生存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躲在敵人剛剛炸過的彈坑裡。而老兵怕機槍是因為,在進攻作戰中,防禦方的火力通常都是網狀的,現場上很難判斷哪裡是火力缺口。舉個例子,衝擊前,我炮火覆蓋,打掉一些敵火力,當炮火向敵縱深轉移的時候,你很難判斷,那些火力被消滅哪些火力還存在。只能按運動路線衝擊,所以,敵火力下沒有新兵老兵。特別是對方的機槍這樣的連發武器,屬於集團殺傷,不管你是新兵還是老兵。我這樣的回答不知道看官們滿意否。

最後要說一點,現代戰爭,不光是機槍和炮。還有溫壓彈,麟彈,鑽地彈等等,所以和平珍貴。生活在沒有硝煙的祖國,我們應該應該感到幸福。同時,要想和平持久,必須有強大的國防,有為國為民敢於犧牲的老兵新兵。


手機用戶73890477190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46277790407852558, "media_id": 52136425297, "neardup_id": 349828898152732265, "vname": "\\u6218\\u573a\\u4e0a\\u88ab\\u4e00\\u95e8\\u8fd9\\u6837\\u7684\\u5927\\u70ae\\u8fde\\u7eed\\u8f70\\u70b8\\uff0c\\u6740\\u4f24\\u529b\\u592a\\u5f3a\\u4e86\\u6b7b\\u4f24\\u60e8\\u91cd\\u554a.mp4\

心揚一九八八

為什麼說“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 其實這是過去我國的特殊情況,在過去我國炮兵數量非常少,而且主要都是小炮,實際威力一般。

在戰場上炮火密度非常小,而且也不持續,有經驗的老兵都不會怕這些。為什麼在20-30年代,駁殼槍突擊隊在我國非常盛行?就是因為炮火稀疏,幾百個不怕死的老兵拿著駁殼槍就可以突破師級部隊的防線。

到了抗戰這種戰術就不行了,原因就是日軍的炮火相對太密集,大規模手槍衝鋒已經行不通。因此在過去,我國老兵最怕機槍,因為機槍點射都是瞄著打的。

而且從1911年以來,我國戰場上的火力骨幹一直都是重機槍,新兵害怕大炮主要是爆炸威力和炮彈的呼嘯聲,確實很恐怖。真正的歐洲戰場、抗戰戰場等,火炮還是主要的殺傷手段,50-70%的人員損失都是損失於炮擊。

蘇軍那種幾千門大炮的密集速射炮擊,很快就能轟開德軍1個集團軍的防禦縱深,給蘇軍坦克集團軍打開通道。那種殺傷力和摧毀能力可不是機槍可以比擬的,說到底火炮才是真正的戰場之王。


深度軍事

新兵怕跑老兵怕機槍這其實是戰場的一個真實寫照,是被實戰所證實的。

首先說火炮,火炮被譽為是戰爭之神,很多武器系統上都安裝有各種各樣的火炮系統,最常見的加農炮榴彈炮、艦炮,再比如高射炮、機關炮等,都是火炮的發展分支,而火炮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強大的威力,首先是強大的聲響能震撼很多初次登上戰場的新兵。其次,其本身威力也很強,爆炸產生的碎片而衝擊波,能給人帶來強烈的刺激,甚至活活把人震死,所以對於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而言,首先就會被這種武器所震撼。

不過火炮的攻擊實際上並不是那麼難以對付,除非是高強度的飽和攻擊,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強有力的工事防禦體系很容易遭到毀滅性打擊。不過一般情況下炮擊落點不會重複,而且防護措施(比如戰術動作)到位的話,是能生存下來的。

而機槍,首先機槍不同於火炮那樣,機槍是直瞄武器,要比火炮方便得多。而且機槍的射速較快,容錯率高,火炮在一定距離上很難精確命中敵人(尤其是榴彈炮等曲射火炮),只能通過猛烈的火力進行覆蓋來殺傷,而且裝彈較慢,需要構成一定的火炮集群才有效果。而一挺機槍則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封鎖住敵人,而正是由於機槍的重要地位,很多機槍手實際上還是由老兵擔任的,這樣一來能夠更大程度上發揮機槍的火力,取得更大戰果。

而如果被一個機槍手注意到,那就很難在其手上生還,影視作品中的通過跑動躲避機槍攻擊是很難實現的,事實上在開闊地上一旦被機槍鎖定,生還的幾率很低。士兵跑動幾米的距離,而對於機槍手來說,僅僅是稍微移動一下槍身而已。所以實戰中老兵們都是比較注意敵人機槍的,而且實戰中像機槍這樣的目標也是優先給予打擊摧毀的。


戰爭之王

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原因是什麼呢?

直覺告訴我,這個原因可能是因為新兵剛上戰場,沒有戰場經驗,看見炮彈一炸一大片,非常恐怖;而相比之下,機槍只是子彈亂飛而已,不管怎麼說,可以躲閃。



而對於老兵,他的體驗就不一樣了,隨著戰場經驗的積累,無數次逃生,都是在炮彈暴炸中逃出來的,而一旦吃了機槍射出來的子彈,存活的可能性就很渺茫了。因為老兵雖然有經驗,但年齡漸長,躲閃子彈的速度和靈活度都減小,不如新兵因年齡小而躲閃迅速、靈活應變。這也可能是軍隊實行老兵退伍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